章萍;范小东;徐凤兰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长期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问题的解决办法.方法 分析70例长期留置气囊尿管的老年患者发生漏尿的原因,找出相应对策进行护理.结果 长期留置气囊尿管的老年患者漏尿与老年生理退行性变化、导尿管引流不畅和膀胱痉挛三大因素有关.通过采取克服生理因素的影响、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和避免膀胱痉挛等措施后,58例漏尿得到控制,12例漏尿减轻.结论 根据老年患者各种生理特点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预防和纠正老年患者漏尿的发生.
作者:黄瑾;宋智辉;李家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对20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住院患者拒绝吸氧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主要原因为医疗知识缺乏、担心吸氧加重医疗费用、舒适度改变、心理障碍等.提出对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需采取加强医学知识宣教,使其正确认识氧疗的作用,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氧疗中的护理,心理护理等有效护理措施,才能确保患者治疗的安全到位.
作者:李小平;蒋艳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从国内外男护士的招收和注册现状,社会对男护士的态度,男护士性格和性别上的职业优势,医疗单位、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男护士的需求等方面进行综述,展望了男护士的发展前景.
作者:左红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每小时尿量的观察非常重要,采用传统普通引流袋计量不准确,而采用量杯倾倒引流袋内尿液的方法,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且浪费时间.为此,笔者用50 ml注射器接尿液测量,既方便又准确,介绍如下.
作者:孙建英;张英辉;张英姿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落实血透中心患者护理告知、知情同意书制度,降低护理纠纷及投诉发生率.方法 按时间顺序将590例血透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300例)和对照组(29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式宣教;观察组采用口头护理告知,并自行设计包括5个系列28个条目的 告知与知情同意项目书.采取书面告知、图文宣传告知及多媒体讲座告知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宣教.结果 两组除环境设施与制度所致的护患纠纷外,因安全防护措施、护理操作、治疗不良反应及相关费用所致的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履行护理告知义务、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可减少护患冲突和护患纠纷.
作者:陈云波;姚海燕;张严松;王莹;王越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对2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行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以明确分型,从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22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诊断为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例,醛固酮腺瘤18例.提出行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时做好心理护理、检查前准备,选择正确的时间和体位;积极采取水化治疗,检查后加强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足背动脉的搏动,皮肤色泽、温度情况,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不适及并发症发生,保证检查顺利完成及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于明峰;管志敏;周舸;黄烨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ICU床位扩张紧急培训人员的应对方法.方法 对应届毕业新护士进行考核和选拔,制订阶段性的培训计划,采取强化培训、分类培训、指定老师负责制等规范化培训方法.结果 经过1个月的新手护士培训与考核,有2名护士不能适应ICU工作而淘汰,其他22名均顺利通过合格护士培训,理论考核成绩(88.15±8.60)分,操作考核成绩(90.45±5.85)分.监护床全部按期使用.结论 规范化培训能提高护士急救水平,应对监护床位的扩展.
作者:胡敏;韩文军;凡丽华;施红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6Sigma管理模式的方法和效果,促进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方法 将2007、2008届58名本科护生分为对照组(28人)和实验组(30人).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带教;实验组采用6Sigma管理模式即6Sigma改进标准流程带教,其包括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阶段.各科实习结束时,自制调查表对护生和教师进行双向调查,并对护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结果 两组护生对护理带教管理质量评价、带教教师对两组护生实习效果评价(除组织纪律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实验组护生理论、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在临床护理教学实践中采用6Sigma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发挥护生潜能,实现教学相长.
作者:徐宇红;戴小明;李小娜;孙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蚂蚁咬伤可导致患者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硬结,引起瘙痒、疼痛,增加患者的痛苦.笔者采用龙珠软膏和百多邦莫匹罗星联合外用涂搽局部皮肤,效果满意,介绍如下.方法:①用温开水清洗皮肤后,用软毛巾擦干.②用消毒棉签将龙珠软膏和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按龙珠软膏→龙珠软膏→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的顺序涂搽患处,间隔4 h再重复.用药2~3 d,直至红肿消退.
作者:刘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34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食物过敏原皮肤试验,对19例试验阳性者进行食物激发试验,对13例食物激发试验阳性患者采取剔除过敏食物、记录日志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并观察其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4周、8周后,患者症状频率、严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生活质量总体健康评分和7个维度评分(除挑食外)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IBS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作者:刘静;乔惠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检验智能体温单系统的时间效率和准确度,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自动化水平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病历规范设计智能体温单系统,并设计6名虚拟住院患者连续3 d的体温单项目信息.实验室条件下,两年级各10名本科护生分别采用传统手工法(下称手工法)和智能系统法(下称智能法)采集信息并绘制体温单,记录操作时间和出错情况.结果 两法所生成的体温单视觉效果差异明显;手工法和智能法绘制体温单绘制总时间,出错、不规范及涂改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出错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大便、物理降温、出入量、文字标记、体温单换页及术后天数记录等;两年级手工法出错率、不规范率及涂改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智能体温单系统可显著缩短操作时间,有效减少差错,对减轻护理负荷及提高体温单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侯晓红;臧渝梨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构建护理本科生导师核心能力结构及其相应的评价指标.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小样本人群检验等方法探索护理本科生导师核心能力评价的行为指标,并制定各指标的等级评分标准.对山西省3所高等医学院校的118名护理教育者、本科生导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探索因素分析方法研究护理本科生导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结构,并建立评价体系.结果 所建总体系内部一致性α系数达0.920,折半信度总体系数为0.799.护理本科生导师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共26个指标,6个维度包含教学能力、领导能力、创新学习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沟通能力及科研实践能力.结论 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适用于评价护理本科生导师的核心能力,可作为进一步研究护理本科生导师核心能力的基础.
作者:马玉萍;谭初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消毒剂的敏感性,为制定消毒与灭菌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住院患者的临床标本中分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培养后取第三代接种及再次培养,然后制成乳状菌液,分装入41支无菌试管,其中40支均分为A、B、C、D 4个实验组,分别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0.5%活力碘、75%乙醇、2%戊二醛与乳状菌液按1:1的比例混合进行消毒试验,分别观察每组1、2、3、4、5、10、15、20、25、30 min共10个时间段的消毒效果.1支空白对照组采用无菌生理盐水代替消毒剂进行试验.结果 空白对照组菌落数为3.4×108 cfu/ml,实验组4种常规浓度的消毒剂在1~30 min内均能有效杀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结论 临床分离出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对常规浓度的常用消毒剂敏感.鉴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部分携带耐消毒剂基因qacE-sul1,建议临床检出多重耐药菌株时加做消毒剂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科学合理选用消毒剂.
作者:薛菊兰;艾彪;罗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等护理措施对窒息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7例喂养不耐受的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并注意喂养时体位、腹部抚触、病情观察与记录等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喂养及护理.结果 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喂养并发症.两组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前白蛋白水平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窒息后新生儿胃肠道功能成熟,改善营养状况.
作者:陈红霞;汪浩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晚间镇静催眠药物应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505例服用镇静催眠药物患者进行书面问卷调查.结果 住院患者镇静催眠药物服用率占40.04%;影响因素主要有医院噪声(37.20%)、生活习惯及环境改变(19.92%)、躯体疼痛或不适(19.72%)、心理障碍(19.10%)、药物因素(5.08%)、社会支持及经济原因(1.63%)等.结论 诸多因素影响着住院患者晚间镇静催眠药物应用,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行为干预,保持安静的医院环境,及时处理疾病及躯体不适,以减少镇静催眠药物的应用.
作者:张春梅;李秀兰;魏秀桂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碘伏配合冷敷治疗儿童白血病化疗药外渗致静脉炎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将80例白血病化疗致静脉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局部温热湿敷;观察组先局部冷敷再外敷碘伏治疗,同时采取心理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创面护理、饮食护理和疼痛护理等措施.结果 两组静脉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碘伏配合冷敷能有效治疗化疗药外渗所致不同程度静脉炎,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作者:张红;孙凤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院支助中心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以有的放矢地进行管理,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和绩效.方法 运用自制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51名支助中心在职1年及以上员工进行调查.结果 支助中心员工总体满意度得分2.58±1.07,对收入及劳务分配、社会支持、环境及工作条件、工作成就感、人际关系的满意度得分分别为1.66±0.93、2.41±1.16、2.55±1.05、2.65±1.07、3.77±1.02.结论 医院支助中心员工工作满意度总体偏低,有必要针对其特点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作者:李芬;朱佳晖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目前护理人员心理授权及组织承诺现状,提高管理水平,稳定护理队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所三级甲等医院5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心理授权方面,护理人员对自主性和工作影响感知较低;组织承诺方面,护理人员理想承诺和机会承诺较低;心理授权与整体组织承诺显著相关(P<0.05,P<0.01),工作意义和工作影响对整体组织承诺具有预测作用(均P<0.01),工作意义的预测力大.结论 心理授权影响组织承诺,管理者应注重提高护士心理授权水平,以增进其组织承诺,更好地稳定护理队伍.
作者:兰佳庆;张培莉;杨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压疮是由于局部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发生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护理中及时、快速地识别压疮高危人群,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可以预防及控制压疮[1].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我院采用归芪黄连软膏外敷治疗压疮,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叶艳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适应社会需求和反映护理特性的临床护理与医学护理英语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方法 将104名大专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49人)和对照组(5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将医学护理英语和临床护理学分开教学;实验组将医学护理英语和临床护理学有机融合,实施双语教学,即首先做好双语教学的基础准备工作,再调整教学计划,然后统一调配师资,后采用以临床护理教学为主、以医学英语教学为辅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结果 两组专业知识考核成绩和医学护理英语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实验组在把握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认可教学模式、加强单词记忆及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的评价高于对照组(均P<0.01);对于双语教学,实验组学生认为有利于中英文知识的记忆(93.9%)、满意其组织形式(91.8%)和成就感的建立(85.7%).结论 双语教学能促进临床护理教学内容和结构的科学化,优化课程设置形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临床护理教学的科学化和国际化.
作者:余薇;李勇;巴瑞琪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