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Windshield Survey在社区评估中的应用

陈杰;余立平

关键词:社区评估, Windshield Survey, 健康问题, 社区护理
摘要:目的 对武汉市部分社区进行环境、卫生保健及社会服务等评估,为实施有效的社区健康护理提供实证参考.方法 采用Windshield Survey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9个社区进行环境、卫生保健与社会服务、经济、交通与安全、政治与政府、信息传递、教育和社区娱乐8个子系统评估.结果 9个社区的共同优势为生活气息浓厚,比较适宜居住,出行方便,医疗卫生服务具有较强的可及性,娱乐丰富和上学方便,有浓厚的文化气息;问题为卫生状况较差,空巢老人较多和部分孤寡老人的基本生理及健康需求得不到满足.结论 社区的优势和不足均非常明显,需针对性加强卫生宣传,改善环境;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高龄孤寡老人照护机制;加强社区健康教育,以全面提升社区人群的生活质量.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腰围身高比值预测代谢综合征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腰围身高比值(WHtR)、体重指数(BMI)、腰围(WC)预测代谢综合征(MS)的价值,为MS的预测选择更好的方法 提供依据.方法 对在我院疗养体检的708例军队疗养员,按标准方法 测量腰围、身高、体质量,计算WHtR和BMI,分别用WHtR≥0.5、BMI≥24 kg/m2及WC男≥90 cm、女≥80 cm 3种方法 预测MS,并比较3种方法 MS检出率.结果男、女性及各年龄组3种方法 MS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WHtR超标法MS检出率稍高于其余两法.结论 3种方法 预测男性或女性不同年龄组的MS具有相同的价值,但以WHtR超标法敏感性稍好.

    作者:龚开珍;杨洁;肖瑄;郑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研究进展

    脑卒中相关生活质量普适量表包括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12)、疾病影响程度量表(SIP)、欧洲生活质量量表(EuroQol)等;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包括脑卒中影响测验-30(SA-SIP30)、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脑卒中特定生存质量量表(SS-QOL).普适量表涉及到患者躯体、认知和心理以及社会功能等的测评,其灵敏度较差;专用生活质量量表条目设计更适于评定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及变化,需在国内进行可行性、信度、效度检测后方可应用.提出应有选择性地使用并积极开发适于中国国情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测量工具,全面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若莺;周郁秋;孟丽娜;吕雨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电话随访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对出院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出院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出院指导,嘱其定期复诊;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由专人于患者出院后3~7 d、14~20 d参照COPD患者自我效能感指标(COPD Self-efficacy Scale,CSES)进行2次电话随访.采用CSES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CSES中体力活动、情绪波动维度及CSES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电话随访护理能有效增加COPD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作者:曾群丽;贺玲;胡慧;吴洁;程明秀;王金荣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选择式目标计划表的制定及在急诊抢救室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急诊抢救室临床教学质量.方法 将308名护生按实习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152人和观察组156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法,观察组采用自制的选择式目标计划表(下称计划表),针对不同实习时间、不同实习阶段选取合适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教学.结果观察组护生出科理论及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护生对本科室的教学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抢救室临床带教采用自制计划表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和护生满意度.

    作者:冯海珊;刘巧惠;刘亚黎;段明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肾病综合征并发低血容量休克患儿的护理

    目的 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伴发低血容量休克的护理观察方法 ,总结护理经验,以不断提高护理水平.方法 对49例患儿予以治疗原发病及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进行水肿、呕吐、腹泻、感染、生命体征、生化指标的观察和护理,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结果 49例患儿住院9~56(20.2±10.9)d,血压从0/0~90/56 mmHg恢复到140/88~90/60 mmHg,休克均纠正,原发病好转出院.结论 对小儿肾病综合征患儿,加强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及生化指标变化的观察,可及早发现和纠正休克,有利于提高疗效.

    作者:张伟嫦;严智先;李凤;杨美霞;余勇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不同洗胃方法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洗胃的佳方法 .方法 将126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胃管洗胃,置管成功后再增加胃管插入长度10~15 cm,采用先诱吐再洗胃、洗胃洗食管再洗胃的方法 ,洗胃结束后采用胃肠减压持续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洗胃法.结果两组堵管率、洗出血性液的比例、首次洗胃后胃内残液阳性率及洗胃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改良胃管及改进洗胃方式,可提高洗胃效率和安全性.

    作者:杨桂梅;马自钦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状况,探讨影响自我效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社区284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结果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总量表均分为2.58±0.57,显著低于国际常模(P<0.01).影响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性别、学历、医保状况及居住形式(均P<0.05).结论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更加关注低自我效能患者,提高他们对自身和疾病的控制主导力.

    作者:任艳;景建玲;文龙;夏海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血友病患者诊疗及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4~18岁血友病患者的诊疗及健康现状,为开展血友病综合关怀工作做好准备.方法 对中国血友病协作组登记在册的215例血友病患者及其父母进行患者一般情况、健康状况及自理能力调查.结果血友病患者首次出血年龄为(1.4±1.4)岁,疾病诊断年龄为(2.8±2.6)岁(与出血年龄比较,P<0.01);首次关节出血年龄(3.2±2.5)岁,开始替代治疗年龄(3.7±3.7)岁(与关节出血年龄比较,P<0.05);出血27.2次/年、病假68.9 d/年,凝血因子用量(252.0±250.7)U/(kg·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8.8%~61.4%,自理能力得分23.2±3.8,医疗费用(13 336.4±11 840.6)元/年;119例患者进行了感染相关性病毒的检测,其中2.5%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10.1%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3.4%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总感染率为16.0%.农村患者替代治疗年龄、凝血因子用量、医疗费用、肌肉及骨关节并发症发生率及自理能力得分与城市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血友病患者诊疗延迟,凝血因子用量不足,并发症发病率高,自理能力差,尤其是农村患者.应加强对血友病专业医护人员培训,在此基础上建立初级综合关怀团队,提供综合关怀,以提高血友病患者早诊断、早治疗及其有效率.

    作者:钟小红;周春兰;周宏珍;赵洁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小班式强化教育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健康教育方法 .方法 将自愿参加小班式强化教育(下称小班教育)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按匹配原则选取同期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的6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每个班限定患者10~15例,每次90 min,其中中场休息或课间运动操30 min,每周1次,24次为1个循环周期(6个月),患者可中途参加;培训内容包括糖尿病知识讲座、咨询答疑和自护技能操作训练.小班教育前及教育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糖尿病知识掌握达标率和自护能力达标率显著高于小班教育前(均P<0.01),FPG、2 hPG及HbAlc控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采取小班式强化教育可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杨惠珍;孟作龙;安思芹;王晓敏;马淑琴;李福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危重患者两种血糖控制方法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血糖控制的适宜方法 ,以提高血糖控制治疗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方法 将126例ICU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强化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各63例,常规组将目标空腹血糖控制在11.9 mmol/L以下,强化组12~24 h使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均严格动态监测血糖变化.结果入ICU第2、3、5天强化组空腹血糖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1);低血糖、病死、医院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低于或短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危重患者有益,但较常规治疗并不能显著改善危重患者状况和预后.在护理过程中坚持严格动态观察血糖变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可保证危重患者各项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胡琼华;蔡文训;羊娟;黄琴;周陶;李桂贤;徐佳卿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订阅护理期刊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结合自身体会,提出坚持订阅浏览纸质和电子期刊,可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水平和护理论文写作能力.订阅期刊要求护理人员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熟练的计算机网络运用技术.

    作者:陈金梅;肖金平;王惠芬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相关知识及态度的调查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相关知识、行为及态度,为建立完善的疼痛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45名护理人员进行疼痛知识、行为及态度的调查.结果仅8.1%的护士了解国内外常用的4种疼痛评估方法 ,18.6%的护士对疼痛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非常熟悉;95.0%以上的护士在疼痛管理方面的态度较积极;63.2%~78.8%的护士能经常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及疼痛相关知识、药物知识宣教、心理护理.结论 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的掌握尚显不足,在积极进行疼痛治疗及护理的行为方面有待于提高.需对护士加强疼痛管理知识的培训,促进疼痛管理规范化体系的形成,从而改善疼痛管理现状,提高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汪晖;徐蓉;黄海珊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医护理操作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进

    目的 改革传统的中医护理操作培训方法 ,形成中医护理操作培训规范化方案,探索其有效性.方法 将护理专业学生120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人,对照组行一对一常规带教火罐法、开天门法、艾条灸法等7项中医护理操作;实验组增加艾炷灸法、雷火灸法、平衡火罐法等9项共16项,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强化的教学方法 ,两组均抽考240人次.结果实验组考试合格率为99.17%,显著高于对照组(60.83%,P<0.01).结论 中医护理操作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提高了护生操作能力和水平,促进了中医护理操作的规范化建设.

    作者:张广清;罗丽霞;叶凤梅;雷丽芳;魏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用金霉素眼膏治疗电除颤后皮肤灼伤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人工体外除颤后,由于电极刺激,电极板接触部位都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灼伤(局部皮肤发红,有刺痛感).为了减轻患者痛苦,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对59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体外除颤后应用金霉素眼膏外涂患处,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杨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ICU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管理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地区三级甲等医院呼吸机管道更换的周期及管理现状,为促进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管理规范化、合理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乌鲁木齐地区三级甲等医院20个ICU的20名护士长为对象,就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进行调查.结果在医院规定中,8个ICU每天更换呼吸机管道,6个ICU每3天更换,6个ICU每7天更换;实际工作中,2个ICU每天更换呼吸机管道,1个ICU每2天更换,7个ICU每3天更换,10个ICU每7天更换.19名护士长能在呼吸机管道出现明显污染时及时更换管道;18名护士长要求护士对特殊感染患者使用专用呼吸机管道或一次性管道.结论 医院对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的规定较陈旧,呼吸机管道更换周期不统一,而呼吸机管道更换特殊处理管理良好.建议一般患者可以每7天更换呼吸机管道,感染严重患者视情况增加更换次数.

    作者:吴海峰;李萍;侯铭;戴长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痰液收集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目前,医院为了保持病房的卫生,给每个病床都配有吐痰桶.但卧床患者难以起身吐痰,为方便患者吐痰,笔者于2009年7月,设计了一套实用新型痰液收集装置.经试用于30例卧床患者,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潘华英;赵静;马双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护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护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方式,为改进相关教学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CERQ)对682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CERQ总分为110.10±11.39,9种调节策略得分9.19±2.68~14.34±2.72,排序前3位的情绪调节策略为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和接受;在校护生自我责难、接受、沉思、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5种策略得分显著高于实习护生(均P<0.01),灾难化策略得分显著低于实习护生(P<0.05).结论 护生在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较多运用积极认知策略;实习护生较在校护生更多运用灾难化策略;在校护生比实习护生更频繁运用自我责难、接受、沉思、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的策略.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护生积极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能力培养,尤其是进入实习阶段的护生,使之能以更多积极性策略应对负性生活事件.

    作者:李莲;张立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治疗肺癌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肺癌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在CT引导下,对54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并发症,对发热、咯血、气胸、放射性肺炎等并发症及时针对性处置.结果患者术后3~6个月治疗有效率达83.3%,1年生存率90.7%.术后发热21例,咯血或痰中带血11例,气胸8例,放射性肺炎5例,粒子脱落随痰排出3例,经针对性处置均好转;未出现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中晚期肺癌相对安全、有效,创伤小.护理人员积极科学的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

    作者:俞洁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护理文书质量评价标准细则的制定及应用实践

    目的 探讨护理文书质量评价标准细则的制定方法 和实施效果.方法 回顾和分析既往护理文书记录缺陷,以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指南,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文书质量检查评价标准细则(包括25条单项否决项目和40条评分细则);用定性定量评价法综合判断护理文书质量.结果 2005~2009年护理病历评分从88.20±7.18提高至97.80±2.15,重点病历护理文书合格率从95.83%提高至100%;优良率从55.56%提高至94.22%;单项否决病历从1.66%降至0.结论 护理文书质量检查评价标准细则的制定和应用,可有效提高护理文书的质量.

    作者:贺锦花;谢继英;孙玉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输液故障排除法的教学设计

    目的 探讨适用于临床的护理学基础教学模式.方法 将106名护理专科学生按奇偶数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3名,以输液故障排除法为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组采用改进教学法(结合临床教师集体备课,设置多种输液故障采用探究式引导教学、情景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结果实验组技术和非技术部分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进后的教学方法 有利于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

    作者:吕怀娟;吴丽荣;张春梅;周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