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秋红;白水平;栾玉杰;刘卫红
目的 探讨三伏天穴位贴敷加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5例过敏性鼻炎辨证分为肺气虚寒、卫表不固证38例,脾气虚弱证19例,肾阳不足证12例,肺经伏热证16例,分别施以针灸治疗和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措施,观察患者治疗后的变化.结果 痊愈73例(85.9%),好转10例(11.7%),无效2例(2.4%),总有效率97.6%.结论 针灸配合伏天穴位贴敷,在三伏天阳气旺时辨证施治,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
作者:明翠丽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社区居民有效的心肺复苏培训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某社区居民100人按单、双数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人.两组均接受心肺复苏理论知识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培训后对照组根据培训内容和宣传小册进行自我学习,实验组采取同伴教育方法学习.分别于培训前后进行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调查和操作考核.结果 培训后实验组理论知识得分为(51.30±15.08)分、操作考核得分为(16.72±2.39)分,对照组分别为(49.00±15.19)分、(15.82±2.8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对社区居民进行心肺复苏培训时采取同伴教育,可提高其心肺复苏知识及操作技能水平.
作者:李佳;吕冬;李香莉 刊期: 2010年第12期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综合性手术室手术种类繁多,护理工作量大且繁琐,护士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中难免出现工作细节遗留、缺陷或未按手术护理操作规范实施等现象.鉴此,笔者于2005年3月设计制作了手术室工作指引本(下称指引本),供护士随时参照、核对,提高了手术护理质量,介绍如下.
作者:陈茹妹;许晨耘;柯雅娟;马秀苗;冯菲菲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前,医院为孕产妇准备的病员服在产前及产后进行检查治疗时存在穿脱衣服不方便及暴露太多的问题,产妇哺乳时身体暴露较多.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设计了一款新型产科病员服,现介绍如下.
作者:钟美琴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咽部手术患儿近期医疗恐惧程度及对其远期身心健康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行咽部手术采用局麻和全麻的患儿各48例,应用儿童医疗恐惧量表(CMFS)调查手术前后恐惧程度;选择行全麻和局麻咽部手术术后3~5年的儿童各50例,参照蒙特梭利儿童观中儿童恐惧症状及身心健康的表现,自行设计心理状况问卷调查表进行相关的身心健康调查.结果 住院局麻组患儿术后恐惧评分(除注射、呕吐2项外)显著高于全麻组患儿(P<0.05,P<0.01);出院局麻组患儿的恐惧症状及对生活学习的影响显著高于全麻组患儿(P<0.05,P<0.01).结论 局麻方式对咽部手术患儿造成的恐惧较高,对患儿生活学习甚至择业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医务人员应告知家长两种麻醉方式的优缺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麻醉方式,以大限度降低患儿的恐惧感,提高其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庆;尉迟咏;陈意欣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综述乳腺癌化疗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表现形式、危险因素和测评方法,并阐述主要的干预对策,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作者:朱素文;蒋明;许勤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家属陪护缓解口腔治疗患者焦虑症状的作用.方法 将在口腔修复科做烤瓷修复体的45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5例)和对照组(217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口腔治疗操作,均在医生进行口腔操作前由护士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案,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无家属陪护;实验组选择亲友中可依赖的1人全程陪护.结果 实验组状态焦虑量表得分、阳性症状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家属陪护可以减轻患者就诊时的焦虑症状.
作者:苏虹;袁梦桐;胡伟平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缓解全麻术后禁食禁饮6 h期间患者的口渴程度.方法 将100例全麻术后存在口渴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全麻术后禁食禁饮期间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于术后2 h和4 h按摩水泉穴.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 h口渴缓解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按压水泉穴可以缓解全麻术后禁食禁饮期间的口渴程度.
作者:郭亚洲;杨秀芳;李秋玲;李秀芝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3种3M透明敷料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 将行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14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47例,置管后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分别采用1630TegadermTM、9546HPTegadermTM、1635TegadermTM透明敷料固定导管.敷料一般每周更换2次,出汗多、热疗后、被污染、潮湿、脱落时立即更换.结果 三组导管脱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发生率高,观察1组次之,观察2组低.三组敷料更换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对照组敷料更换频率高,观察2组次之,观察1组少.结论 1635 TegadermTM透明敷料牢固性好但透气性较9546HP TegadermTM敷料差.建议常规选用1635 TegadermTM透明敷料,易出汗者选用9546HP TegadermTM敷料.
作者:李燕;袁玲 刊期: 2010年第12期
荧光素钠为棕色澄明液体,是诊断眼角膜损伤、溃疡和异物,眼底荧光造影和循环时间测定的眼科常用检查药物.在检查过程中常不慎将荧光素钠滴在治疗台、手和衣服等物体表面,使物体表面染成橙黄色.以往使用肥皂水反复揉搓后用清水冲洗,不仅费时、费力且易留下淡黄色痕迹.笔者发现有一种方法,可将荧光素钠彻底清洗干净,介绍如下.
作者:韩艳玲;汤咏梅;郑大凤 刊期: 2010年第12期
口内手术或解剖畸形或上呼吸道病变患者不能直接窥喉,常需保留自主呼吸经鼻盲探插入气管导管.操作中需在保持患者自主呼吸的情况下边倾听气管导管衔接管口气流声强弱边进行探插,影响麻醉医生操作和判断气管导管前端的位置.2009年1月起,我们采用小儿口哨连接气管导管后端,利用气流的强弱带动口哨发音,有效帮助麻醉医生判断气管导管的前端是否对准声门及是否将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现将口哨式气管导管的制作介绍如下.
作者:张友宏;赵霞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确定社区护理操作项目,构建社区护理操作模块,为社区护理的发展及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由6名社区护理专家应用头脑风暴法初步拟订43项社区护理操作项目,采用德尔斐法对15名有丰富经验的社区护理教学、临床、管理专家进行2轮咨询,对项目的 重要性进行评价;根据社区护理基本操作项目的 相关性初步形成4个一级模块、9个二级模块,并再次进行2轮专家咨询,对拟订的模块进行可行性和重要性评价.结果 前2轮咨询中专家对社区护理操作项目的 重要性评分为4.0~10.0 分,根据专家意见删改5项护理操作并新增7项操作,终确定社区护理操作项目为45项.终确认的社区护理操作模块为3个一级模块、9个二级模块,终专家对一级模块同意率100.0%,一级模块可行性评分8.5~9.6分,重要性评分8.6~9.5分;专家对二级模块同意率86.7%~100.0%,二级模块可行性评分7.0~9.6分,二级模块重要性评分8.6~9.8分.专家权威程度Ca=0.825.结论 社区护理操作项目和模块构建具有可靠性和权威性高的特点,符合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形势,满足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双重要求.为提高社区护理质量,应进一步拓展和规范社区护理内涵建设.
作者:陈四清;彭兰地;方富安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减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疼痛感受,促进身心舒适.方法 将12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镇痛治疗和护理,干预组进行规范化疼痛管理干预,包括认知、教育、行为干预及规范的药物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外伤后第5、7、10天干预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规范化疼痛管理干预可提高镇痛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作者:陈秋兰;李丽 刊期: 2010年第12期
产妇在产后通常要将大张卫生纸垫在臀下,用来吸收恶露.临床上一般是将一叠叠的卫生纸无规则地铺开, 但产妇身体的轻微活动都会使卫生纸叠与叠之间移动,形成空隙,从而造成床单位的污染.2009年7月起,我科对卫生纸的铺垫方法进行改进,受到产妇的欢迎,介绍如下.
作者:刘晏毓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按常规药物治疗,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30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从心理、饮食、运动、药物4方面给予综合干预.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肺栓塞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饮食、心理、运动、药物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蔡秋妮;钟玲娟;陈丽芬;郭娇娇 刊期: 2010年第12期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负责临床32个科室每天近6 000袋静脉输液的集中配置,由于操作台内空间布局及洁净度的要求,备用的注射器、无菌治疗单、无菌手套、无菌干棉签及乙醇喷壶禁止摆放在操作台上.长期以来,盛装上述物品的储物盒一直摆放在治疗车的中层外侧.
作者:刘杨;马巍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多途径造口培训对护理骨干造口知识、技能掌握的效果.方法 选择除肛肠外科、普外科以外的造口相关重点科室的50名护理骨干,进行为期3个月的培训,采用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理论授课以多媒体为主,技能培训采取人体模型演练、专科参观、参与专科会诊现场训练、院内典型案例共享、疑难问题分析等方式.结果 培训后护理骨干对造口基础知识、相关并发症、相关行为的掌握程度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其更换造口袋的操作技能亦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全面、多途径、理论联系实际的造口培训可提高临床护士造口护理能力和技能水平,是提高临床造口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魏苏艳;王晓凤;聂洋洋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低年级本科护生职业态度,探讨其职业态度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对101名低年级本科护生进行职业态度、社会支持问卷调查.结果 低年级本科护生总体职业态度评分2.6~7.4(4.8±1.4)分,58.4%本科护生职业态度中立偏积极,41.6%本科护生中立偏消极;护生职业态度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 多数低年级本科护生职业态度中立偏积极,护生职业态度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需加强护生职业态度教育,为其提供各种心理及行为支持,培养护生的职业兴趣.
作者:孙延超;王翠洁;张效贞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患者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前列腺增生行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运用循证护理理论,通过文献检索等方法确定膀胱痉挛、出血及泌尿系感染3个主要循证问题,根据每个问题寻找循证支持,结合临床经验及患者的意愿,制定具体护理措施并加以实施.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膀胱痉挛、出血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患者并发症护理中,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邵荣妹;陈梅娟;虞霏 刊期: 2010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开展预约服务对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 将门诊输液2 d以上的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n=590)和观察组(n=610).对照组按门诊常规输液流程;观察组开展预约服务,通过门诊输液室全体成员会议和部分患者访谈,分析门诊输液流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订预约服务流程,做好预约服务的准备工作,进而实行预约服务,合理分流输液患者.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等待输液时间为(15.7±2.6)min,对照组为(37.5±11.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对门诊输液工作(除护士使用文明用语一项外)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1) .结论 在门诊输液室开展预约服务,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也提高了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雷渊秀;宋玎;倪爱华 刊期: 201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