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华
对1例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患者进行补糖、护肝、镇静镇痛治疗,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病情观察、药物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患者尿卟啉转阴,症状好转出院.提示合理正规的药物治疗与护理是病情顺利好转的重要保证.
作者:彭娟;范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合同护士转为在编护士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 对连续从事护理工作5年以上,且具有护士执业证书的合同护士,实行百分制综合量化考核,将前10名合同护士转为在编护士.结果 方案实施后患者对合同护士的护理服务满意率较实施前显著升高(P<0.01),离职率、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P<0.05),合同护士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通过合同护士转为在编护士方案的实施,有效稳定了护理队伍,表明管理者的行为方式对合同护士的满意度有影响作用,管理者的支持能有效地减低合同护士的工作倦怠感,促进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凌红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行为干预预防放射性肺炎的作用.方法 将169例肺癌放疗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干预组(84例)与对照组(85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病房环境管理、行心肺、呼吸保健操、温水足浴与穴位按摩、意念催眠等行为干预.结果 干预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细胞免疫检测结果 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行为干预能提高肺癌放疗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对预防放射性肺炎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新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死亡教育对肿瘤患者生死观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92例住院肿瘤患者进行死亡教育,并于教育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生死观及价值观认知现状问卷和生存质量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教育后患者死亡及价值观得到显著改善(均P<0.01);教育后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存质量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死亡教育有助于改善肿瘤患者对死亡的不良认知及行为,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钟小勤;李晓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分级护理制度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之一,该制度要求之一为一级护理护理人员每15~30分钟巡视患者1次;二级护理每1~2小时巡视患者1次[1].
作者:黄桂桃;文安笑;巫秀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行为干预,包括签订奖惩契约、每日进行集体活动及文娱活动,讨论暴力行为的体验并引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结果 干预30 d后观察组MOAS评分及暴力行为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行为干预能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
作者:陈淑娟;张燕红;郑宪萍;蒋云;刘富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不断进行改革探索,以逐步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来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作者:袁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考查高级护理专业学生(护生)掌握肿瘤护理知识现状,了解其学习肿瘤护理知识的愿望.方法 考察护生肿瘤护理学知识掌握程度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及儿科护理学4门主要临床护理学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同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学习肿瘤护理知识愿望及内容的调查.结果 护生的肿瘤护理学知识掌握程度远远落后于临床护理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生学习肿瘤护理知识的愿望强烈,护生缺乏的肿瘤护理知识为肿瘤的预防、疼痛知识、死亡教育及职业防护;希望获取职业防护、肿瘤的预防、疼痛护理及放化疗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结论 传统的高级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护生对肿瘤护理知识的学习以及临床需求,必须加快肿瘤护理教学改革.
作者:杨雪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无止血带负压真空采血法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例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按照住院单双号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于入院当日,对照组按常规方法 采集静脉血标本行血常规等项目检查;观察组采取无止血带负压真空采血法,即不系扎止血带,由助手指压、患者握拳协助下采集血标本,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患者局部皮肤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采用无止血带负压真空采血的方法 更为安全,能减轻并发症发生,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丁迎春;陈淑萍;张良满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压疮是由于皮肤和皮下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不良,以致受压局部缺血而溃烂甚至坏死.多见于昏迷、尿失禁、营养缺乏、长期卧床等不能自主翻身的病重患者.
作者:何新;马米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强化医院感染知识对提高无菌技术教学效果的作用.方法 将2006级两个班的中专护生按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班(58人)和对照班(52人).对照班采用传统授课法按教材内容讲解;实验班采用强化医院感染知识的教学方法 .结果 实验班考核成绩及对提高教学效果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班(P<0.05,P<0.01).结论 在中职护生无菌技术课程教学中强化医院感染知识利于提高护生学习效果,规范护生的职业行为.
作者:黄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对1例双肾切除患者血液透析(下称血透)中频发低血压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血透过程中有效血容量下降过快、肾素血管紧张素的缺失、贫血及心脏病变、植物神经病变是导致该患者血透过程中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对患者采取快速静脉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降低血透超滤目标等针对性措施后,患者低血压得到纠正、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提出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血透过程中加强血压监护,了解可能引起血透中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并及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作者:钟丽娟;殷哲吾;孙晓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有效地解决疑难护理问题,保证护理安全,降低并发症和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方法 建立护理疑难问题会诊制度,成立由14人组成的专科护理疑难问题会诊指导小组,负责全院护理疑点、难点问题的会诊.结果 实施护理会诊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并发症、一般差错发生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专科护理疑难问题会诊制度的实施能集思广益,发现患者潜在的护理问题,并及时采取适当护理措施,减少、避免由于护士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导致的护理不当,是提高重症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
作者:熊国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士及护士长自身对护士长领导行为的评价结果 差异,为完善护理领导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领导行为描述量表(LBDQ-XII)调查西安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64名护士长的领导行为,对268名护士评价及护士长自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除角色承担、说服力、忍耐性、定规4个亚量表外,其他8个亚量表自评与他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护士长领导行为的自评与他评结果 存在较大差异,对护士长领导行为的认识应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调查,以促进护士长领导行为的完善,提高领导效率.
作者:黎巧玲;车文芳;郑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对2例暴发型心肌炎患者应用经皮心肺支持系统救治,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任何并发症.提出做好循环管路管理和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滕中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角度侧卧位对血压测量值的影响.方法 测量60例ICU患者,平卧位(右侧0°侧卧)、右侧30°和右侧90°卧位时左上肢肱动脉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进行自身配对方差分析和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结果 从平卧位到右侧30°、90°卧位,左上肢肱动脉的SBP和DBP测量值逐步下降,三种角度侧卧位的SBP和DBP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侧卧的角度改变对SBP和DBP测量结果 有显著影响,对于须连续监测血压的卧床患者,尤其是在临界状态下,更应注意避免侧卧角度对血压值的影响.
作者:刘晓敏;吴泽秀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提高老年癌痛患者镇痛疗效.方法 将90例直肠给予硫酸吗啡控释片的老年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每隔2 d应用甘油灌肠剂110 ml灌肠1次,对照组患者3 d未排便时再行灌肠.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定时灌肠可提高老年癌痛患者直肠给药的镇痛疗效.
作者:蔡连娜;张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的常见急症,胸腔闭式引流是迅速解除自发性气胸引起的呼吸困难的首要措施.患者经胸腔闭式引流4~7 min喘憋即能缓解,呼吸平稳.
作者:李雪芬;岳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我院自2003年以来采用塑料输液瓶装制剂(安徽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无为药厂生产),其瓶盖难以开启,需用厂家特制钳子,但钳子消毒后容易生锈,给工作带来不便.
作者:王桂云;李善华;赵红;焦富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笔式胰岛素注射因具有简便易学、剂量准确、方便耐用、无痛、效佳等优点,已较为广泛地运用于糖尿病患者,现临床多使用诺和笔和优伴Ⅱ笔配以8 mm×30 G的针头进行注射,按照使用说明,注射后针头应留在皮下6 s以上,并继续按住推键,直至针头完全拔出,这样可以确保剂量准确,又可阻止体液流入针头或笔芯内.
作者:陈立群;周秀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