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敏;刘爱丽;冷亮
目的 探讨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 对32例Ⅱ~Ⅳ度以内痔为主的混合痔患者行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经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密监护患者神志、面色、生命体征,术后观察其便血、痔核脱出、疼痛、肛门瘙痒、分泌物等护理干预.结果 3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住院3.2 d临床治愈出院;出院1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痔动脉结扎术治疗以内痔为主的混合痔近期疗效好,有效的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俊苗;郑婵美;曾月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高职专科<健康教育>社区实践教学效果,为改革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将95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班(47名)和实验班(48名),在<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中,对照班按常规教学计划实施实践教学,共8学时;实验班利用双休日到社区创建健康教育宣传板报、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进行健康咨询、为居民义务体检和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等社区实践教学,共24周.结果 <健康教育>考核成绩及综合能力自我评价,实验班显著优于对照班(均P<0.01);实验班93.75%~100%护生认为社区实践较常规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技能和综合能力.结论 社区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孟清;崔丽君;胥碧芬;崔素芬;吴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鼻窦炎患儿置换疗法致呕吐的效果.方法 将106例行鼻窦置换治疗的患儿分为对照组(51例281例次)和观察组(55例308例次).对照组行常规鼻窦置换治疗;观察组行常规治疗加针对性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置换疗法致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鼻窦炎患儿置换疗法致呕吐的发生率,对防范误吸等意外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艳;黄芳;魏翠芬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影响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鉴此,笔者于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六神丸、硝酸甘油加醋调和用于防治静脉炎,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群芳;严丽平;胡晓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 对5例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术前访视,做好仪器、物品及同种异体半月板供体的准备;术中巡回、器械护士与术者密切配合;术后协助术者妥善包扎伤口,并送患者返回病房等.结果 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7 h,术程顺利;术后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和其他并发症;随访1~5个月,均已完全负重,无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结论 关节镜下行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安全、患者恢复快;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任华;张宇晔;张彦君;孙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静脉穿刺时需应用止血带.在扎、松止血带时,止血带与皮肤直接接触,与表皮产生摩擦而引起疼痛,特别是老年人皮肤松弛,更易导致疼痛.鉴此,作者制作了一种止血带垫,于2008年2~6月经临床应用1 20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尹雪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脐剑、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手术配合要点及配合流程.方法 对1对脐剑联体和2对胸腹联体男性婴儿在全麻下行分离手术,术前进行充分讨论、制订周密的护理计划和人员配备,做好手术间、物品、药物的准备,对联体婴儿全面消毒;术中巡回护士加强体温、输液、输血的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器械护士熟悉手术步骤做到配合主动、快捷、准确.结果 手术历时分别为 2.5、3.0、7.5 h,分别住院45、46、74 d痊愈出院;随访1~11年,除1例婴儿术后2年死于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部感染,余5例婴儿均健康存活.结论 充分、严密的术前准备,熟练、默契的手术配合是联体婴儿分离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邓琳琳;王亚玲;杨天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从桡动脉测压管采血检测活化凝血时间(ACT)的可行性.方法 将60例血管外科手术后留置桡动脉测压管的患者,按手术时间分为第1组和第2组各30例.第1组从桡动脉测压管抽取5 ml肝素盐水稀释的动脉血弃去,更换注射器再抽取2 ml血检测ACT;同时采集外周静脉血2 ml测定ACT.第2组按同法抽取血标本,不同之处为弃去10 ml肝素盐水稀释的动脉血.比较桡动脉测压管采血与静脉采血检测的ACT值.结果 第1组动脉血标本所测得的ACT值显著高于静脉血测得的ACT值(P<0.01),第2组动脉血标本所测得的ACT值与静脉血测得的A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桡动脉测压管采集动脉血检测ACT是可行的,但要先弃去10 ml肝素盐水稀释的动脉血.
作者:张立华;陈海鸿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骨科手术后常需用引流管做切口引流,一般的橡胶引流管管壁较薄、柔软,而骨科手术切口为深部组织,肌肉、韧带组织较丰富,由于术后疼痛刺激肌肉收缩,使橡胶引流管管壁受压,管腔闭合;另外,骨科手术后多采取加压包扎措施和石膏绷带固定,使用一般的橡胶引流管作为手术后引流,易致橡胶引流管打折.鉴此,我科于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对2 325例骨科手术患者采用DRW-BR型胃管作为手术后切口引流,有效克服了一般橡胶引流管在骨科手术应用中的弊端.
作者:蒋亚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引导骨组织再生(GBR)技术用于牙种植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9例患者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屏障膜进行引导组织再生加牙种植术.术前详细评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中配合术者进行操作,术后做好详细的护理指导.结果 运用GBR技术即刻种植5例,植入Xive种植体7枚;延期种植术14例,植入Xive种植体19枚.19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结论 GBR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牙种植术中骨组织不足的问题.良好的护理能有效配合临床治疗,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余青婵;余粤海;黄河;廖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从护理管理角度探讨有效的安全用药管理策略.方法 成立安全用药考核小组,设计安全用药管理考核反馈表(下称考核反馈表);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的质控中,对发现问题的科室以考核反馈表的形式上报护理部,护理部以追踪考核的形式和科室进行双向沟通反馈,落实监督、检查、反馈、评价和追踪措施.连续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用药安全管理质量年度评分、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考核反馈表应用前(P<0.05,P<0.01),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患者投诉率均显著低于考核反馈表应用前(P<0.05,P<0.01).结论 设计并应用考核反馈表实施护理用药安全管理,可有效保证护理用药的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加热后液体在不同室温下温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500 ml袋装乳酸钠林格氏液体18袋,在恒温箱中加热至(36.0±0.3)℃后分别悬挂于21℃、23℃、26℃室温(120 m2百级净化手术间)中输液架上,用Philip监护仪每15分钟记录1次静态液体温度变化.结果 21℃、23℃、26℃室温下液体温度置15~120 min时从(36.0±0.3)℃分别下降至(33.8±0.2)~(24.8±0.2)℃、(33.9±0.3)~(25.3±0.2)℃、(34.1±0.2)~(26.1±0.1)℃.结论 加热后的液体在低室温中液温下降速度较高室温快;加热至(36.0±0.3)℃的液体在23℃室温中2 h降至常温.建议手术室加热液体2 h内输完.
作者:杨洁;闫升荣;果旭;吴晓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对5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腰椎后路Wallis假体植入非融合手术.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7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0.0 ml,术后7~14 d出院;随访6个月,Wallis植入物稳固,维持了病变节段的稳定性和活动性,症状均明显改善.提出护士提前熟悉手术程序,术前正确摆放患者体位,术中密切关注手术进程,根据手术步骤及时传递所需器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假体的保护,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罗声玲;常花;赵体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手术患者的体位安置需各种约束带进行固定.约束带有由棉布加粘扣做成,但清洗晾干周期较长;也有随手术床配套供应,但成本较高;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我科于2008年6月开始采用手术无菌台铺置时多余一次性无纺布制成各种体位固定带,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陈锐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对北京地区神经外科护理专业培训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培训需求,为制定规范化的护理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地区15所医院178名神经外科护士进行神经外科护理专业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 117名(65.73%)护士在3年内参加过专业培训;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参加专业培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5~年护士参加专业培训率显著高于工作1~年和10~34年护士(均P<0.0167);不同职称、学历及医院级别护士参加专业培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短期专题培训和外院参观学习形式认可率相对较高(43.82%,34.27%).9项专业培训内容需求率达 92.13%~100%.结论 北京地区神经外科护理专业培训不容乐观,应采取适合护理人员工作特点的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以全面提高神经外科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作者:王彩云;贾金秀;张颖;杨蕾;胡秀兰;郭迎春;范艳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体外循环术后ICU综合征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以减少ICU综合征发生率.方法 对430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ICU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分析导致ICU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 430例中93例(21.63%)发生ICU综合征,发生ICU综合征患者病死率(4.30%)显著高于未发生ICU综合征患者(0.59%,P<0.05);女性、年龄≥75岁、经济状况差、ICU滞留时间≥5 d、术前住院时间≥15 d、低温体外循环术后、3 d内家属探视≤1次、清醒后使用呼吸机≥3 h、术后经历有创治疗或检查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年龄<75岁、经济状况好、ICU滞留时间<5 d、术前住院时间<15 d、常温体外循环术后、3 d内家属探视≥2次、清醒后使用呼吸机<3 h、术后未经历有创治疗或检查患者(P<0.05,P<0.01).结论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易发生ICU综合征,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差、ICU滞留时间、术前住院时间、体外循环术温度、亲情及使用呼吸机时间、有创治疗或检查均是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发生ICU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加强心理护理,改善治疗环境,尽早脱离呼吸机,降低治疗费用等可望降低ICU综合征发生率.
作者:熊涧秋;胡知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对35例(35眼)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患者行病灶切除联合多层新鲜羊膜填塞术,术后配戴亲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术后随访6~14个月,35例(35眼)术后1周感染控制,刺激症状缓解,溃疡灶未向深层发展.术后1个月羊膜与溃疡面融合,眼表恢复稳定,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随访期间无1例复发.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病情观察,做好术眼护理,防治羊膜层间积液、术后感染、羊膜下出血等并发症;出院做好术眼自我护理、生活指导、复查教育,对确保手术效果十分重要.
作者:薛朝华;罗汉萍;罗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地震灾害医疗救护中医疗器材保障经验,为今后灾害医疗救护提供参考.方法 在医疗储备的基础上,针对地震灾害的特点迅速调配医疗器材,随队奔赴灾区,在不同阶段采取自行保障及灾区统一保障等方式.结果 实施手术687台,大、中手术约占60%;后送伤员709例;为3 400名官兵提供医疗保障,使发病率从救灾初期的15%降至中后期的5%.结论 建立医疗储备并加强规范标准化管理,根据地震灾害特点实施调整,可保障医疗器材的及时供给.还应参照国际先进水平和各种灾害特点改进现行器材、物品规格和功能,进一步提高医疗救灾应急保障水平.
作者:张锦;黄叶莉;赵美娜;张海燕;靳惠娟;陈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方法 将2007级护理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19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5人.在外科护理学总论部分教学中,对照组沿用原有教学方法;实验组采取多元化教学,将多媒体教学、情境模拟教学、项目教学、合作学习等有机结合.课毕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操作成绩和学生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 实验组理论、操作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15项评价条目中13项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在教学中将多种教学方法合理结合,根据外科护理学课程特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学习兴趣、培养沟通合作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艺;丛小玲;许苏飞;季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后路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19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行三维矫形治疗;术前给予心理护理、脊柱牵引、唤醒试验训练、床上生活能力训练;术后密切观察神经系统变化,加强引流管护理,佩戴支具背心,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和出院指导.结果 1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身高增加4~8 cm,主侧凸冠状面畸形Cobb角矫正至2°~23°.未发生椎弓根螺钉及棒的松动、断裂及神经系统损伤、切口感染、压疮等.随访8~52个月,末次随访Cobb角丢失0°~6°.结论 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后路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效果显著,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及患者尽早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晓霞;刘国辉;张鹏;喻姣花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