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机械辅助通气患者吸痰方法的改进

马敏;刘爱丽;冷亮

关键词:机械辅助通气, ICU, 吸痰管, 螺旋式摆动, 吸痰方法, 危重症护理
摘要:目的 观察两种吸痰方法在机械辅助通气吸痰中的效果.方法 将123例机械辅助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在持续负压吸痰时,将吸痰管边旋转边缓慢上提将痰液吸出;观察组在持续负压吸痰时,将吸痰管呈螺旋式轻轻上提,同时吸痰管尾段呈螺旋式摆动.连续15 d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吸痰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机械辅助通气患者吸痰过程中采用螺旋式轻提吸痰管、尾段呈螺旋式摆动的改进方法,可提高吸痰效果、减少吸痰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多余无纺布制作手术体位固定带

    手术患者的体位安置需各种约束带进行固定.约束带有由棉布加粘扣做成,但清洗晾干周期较长;也有随手术床配套供应,但成本较高;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我科于2008年6月开始采用手术无菌台铺置时多余一次性无纺布制成各种体位固定带,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陈锐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护理提示牌在老年患者住院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检查前准备到位率.方法 将458例老年住院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18例)和观察组(240例),对照组按常规于检查前行口头指导,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彩色护理提示牌与口头告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顺利完成检查234例(97.5%),对照组196例(8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查前采用护理提示牌与口头告知相结合提示老年患者,可强化记忆,使其更好地配合及执行检查前准备.

    作者:胡可纯;王玉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芦荟搽剂治疗糖尿病烫伤效果观察

    探讨治疗糖尿病Ⅱ度以下烫伤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80例2型糖尿病Ⅱ度以下烫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湿润烧伤膏涂搽创面,观察组用自制芦荟搽剂涂搽创面;均为3次/d,由专人每天观察、记录患者局部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35例,无效5例;对照组有效26例,无效14例,两组比较,χ2=5.59,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芦荟搽剂治疗烫伤效果优于湿润烧伤膏.

    作者:李碧娟;李连君;黄丽雅;胡娟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颅内血肿脑疝术后的监护

    对26例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颅内血肿脑疝术后患者采用脑室穿刺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颅内压和血管痉挛变化情况,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9例死亡,17例好转,其中4例恢复工作.提出术后规范颅内压监测和血管痉挛监测方法,避免监测中的干扰因素,密切观察病情,做好血压监护和脑室穿刺引流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孟蕾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受检者呼吸配合模式研究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过程中受检者呼吸配合模式,以期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 将1 00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实行健康教育和屏气法呼吸配合训练;观察组改为捏鼻法呼吸配合训练.结果 观察组呼吸配合时间、一次检查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心率波动>10次/min及室性早搏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捏鼻法呼吸模式能显著提高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效率.

    作者:包世敏;梁立华;吴菊芳;陈耀强;陈丽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产科裤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解决孕妇产前检查需脱(穿)衣服而暴露受凉及脱(穿)衣服困难等问题.方法 采用纯棉布制作成产科裤,诊疗操作时拉开拉链,打开操作窗口,使产妇会阴部完全暴露即可进行操作,操作毕拉上拉链.用隐形绑带系紧裤脚口,可防止裤脚上移.产褥垫巾置于固定带下,可防止污染衣被.结果 经60例孕妇应用,行常规诊疗操作均不需脱衣服.结论 产科裤的应用消除了产妇的畏难情绪及受凉和脱(穿)衣服困难等问题.且操作简便省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苏承秀;朱文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外科快速康复流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外科快速康复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胃癌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33例). 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流程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结果 两组患者肛门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输液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自测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胃癌外科患者快速康复流程,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王国秀;徐晓霞;林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离乳汤匙奶瓶在唇裂患儿围术期喂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离乳汤匙奶瓶在唇裂患儿围术期喂养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00例唇裂围术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汤匙常规喂养,观察组采用离乳汤匙奶瓶喂养.结果 观察组喂养适应性、伤口愈合情况及家长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唇裂患儿围术期喂养工具的改进对伤口的愈合起到了保护作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发生;保障了患儿的营养供给,有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韩元华;郭先娥;刘羽中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赏识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赏识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赏识护理干预,即了解患者乐意回忆的往事(正性刺激因子),每次先以正性刺激因子为主题与患者进行交流后实施康复护理.连续干预8周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SDS、S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GQOLI-74评分(除外物质生活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赏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骨折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生症发生率.

    作者:胥明梅;曲桂荣;田英春;秦艳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后路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护理

    目的 探讨应用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后路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19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行三维矫形治疗;术前给予心理护理、脊柱牵引、唤醒试验训练、床上生活能力训练;术后密切观察神经系统变化,加强引流管护理,佩戴支具背心,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和出院指导.结果 1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身高增加4~8 cm,主侧凸冠状面畸形Cobb角矫正至2°~23°.未发生椎弓根螺钉及棒的松动、断裂及神经系统损伤、切口感染、压疮等.随访8~52个月,末次随访Cobb角丢失0°~6°.结论 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后路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效果显著,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及患者尽早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晓霞;刘国辉;张鹏;喻姣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行为研究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的营养护理行为状况.方法 采用英国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行为标准量表,由专职调查者对63名临床护士进行一对一的观察并记录,评判其1 d护理工作中的营养护理行为.结果 临床护士6项营养护理行为100%达标,4项部分(6.3%~96.8%)达标,6项无人达标,4项无法观察.结论 临床护士的营养护理行为具有片面性和不连续性;规范性的营养护理内容不足、护理工作模式和排班方式、护士营养知识和态度、医护和护患合作不默契等因素影响临床护士营养护理行为.

    作者:操静;李小妮;魏莹莹;潘莉;石兰萍;隋艳丽;朱翠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北京地区神经外科护理专业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

    目的 对北京地区神经外科护理专业培训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培训需求,为制定规范化的护理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地区15所医院178名神经外科护士进行神经外科护理专业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 117名(65.73%)护士在3年内参加过专业培训;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参加专业培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5~年护士参加专业培训率显著高于工作1~年和10~34年护士(均P<0.0167);不同职称、学历及医院级别护士参加专业培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短期专题培训和外院参观学习形式认可率相对较高(43.82%,34.27%).9项专业培训内容需求率达 92.13%~100%.结论 北京地区神经外科护理专业培训不容乐观,应采取适合护理人员工作特点的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以全面提高神经外科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作者:王彩云;贾金秀;张颖;杨蕾;胡秀兰;郭迎春;范艳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 对5例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术前访视,做好仪器、物品及同种异体半月板供体的准备;术中巡回、器械护士与术者密切配合;术后协助术者妥善包扎伤口,并送患者返回病房等.结果 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7 h,术程顺利;术后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和其他并发症;随访1~5个月,均已完全负重,无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结论 关节镜下行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安全、患者恢复快;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任华;张宇晔;张彦君;孙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颈椎后路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扩大成形术术中护理

    对6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后路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扩大成形术,术中顺利,术后3~6个月复查患者四肢神经压迫症状明显改善,改良JOA评分由术前8分增至术后14分.提出术前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术中做好麻醉、Mayfield头架固定系统、手术体位、安全以及预防感染等护理,为高限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供了重要保证.

    作者:胡小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巡视服务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巡视服务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04~2008年在门诊输液室患者输液全过程设专人巡视岗位,随时满足患者各种需求;与未实施巡视服务前(1999~2003年)比较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患者投诉率.结果 开展巡视服务后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巡视服务前(P<0.01),护理服务投诉率显著低于巡视服务前(P<0.01).结论 巡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续丽杰;曹淑萍;杨伟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手部输液固定器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患者手部固定方法,提高输液患者治疗安全.方法 将22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观察组输液穿刺毕采用自制手部输液固定器固定,对照组采用输液纸盒或夹板固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针头滑脱率及固定松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手部输液固定器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针头滑脱,固定效果良好.

    作者:张梅英;彭幼清;宋黎翼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应用诺雷德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运用诺雷德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5例多发性子宫肌瘤行肌瘤剔除术后自愿接受诺雷德治疗的患者,行诺雷德治疗1个疗程(每28天注射1次,连续6次);治疗期间予用药指导、疼痛护理、心理干预及药物不良反应护理.结果 5例患者中1例感不良反应难以耐受,治疗4次后中止.用药后随访10~15个月,5例患者于后1次用药后的第1~4个月月经来潮,骨密度、肝肾功能均正常,血雌二醇明显降低,复查B超及妇科常规检查未见复发.结论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应用诺雷德治疗可降低近期复发率,针对性的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

    作者:龚娟;涂红星;刘汉红;范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病灶切除及羊膜填塞术联合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的护理

    对35例(35眼)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患者行病灶切除联合多层新鲜羊膜填塞术,术后配戴亲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术后随访6~14个月,35例(35眼)术后1周感染控制,刺激症状缓解,溃疡灶未向深层发展.术后1个月羊膜与溃疡面融合,眼表恢复稳定,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随访期间无1例复发.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病情观察,做好术眼护理,防治羊膜层间积液、术后感染、羊膜下出血等并发症;出院做好术眼自我护理、生活指导、复查教育,对确保手术效果十分重要.

    作者:薛朝华;罗汉萍;罗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对本科护生开展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尝试

    目的 提高本科护生综合实践能力.方法 对护理本科班30名护生采取以护理、药理、病理生理等多科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教学.结果 护生综合性实验教学成绩84~88分,86.7%~100%护生认为该教学方式可提高学习兴趣、规范操作,可增强护生团结协作精神,促进护生之间、护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结论 综合性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实验技能,且深受护生欢迎.

    作者:杨艳玲;孙羽;郭红;左慧敏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切口保护开创器应用于乳癌保乳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切口保护开创器用于乳癌保乳手术中的效果及其配合方法.方法 对实施保乳手术的31例乳癌患者在术中使用切口保护开创器,根据手术视野显露效果及腋下切口长度计分评判其使用效果.结果 患者术中手术视野显露效果及腋下切口长度计分分别为9.29±0.94和9.87±0.50,切口下手术视野整体显露良好,无须助手牵拉手术切口.结论 切口保护开创器使用简单,对切口提供良好保护作用,可使术野整体显露良好,在保障保乳手术根治性的同时,可减小手术创伤,增强美容效果.术中配合术者正确使用切口保护开创器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作者:杨君;车稼平;刘远新;胡永超;吴清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