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废弃麻醉药品盒制作药物过敏试验抢救盒

李小峰;陈磊;刘丹萍

关键词:麻醉药品盒, 药物过敏试验, 急救, 革新推广
摘要:临床上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TAT等药物前必须做药物过敏试验,操作中用物准备除注射用物外,另需备药物过敏试验抢救盒(下称抢救盒),抢救盒内盛0.1%盐酸肾上腺素1支、地塞米松1支、1 ml注射器1支、2 ml注射器1支[1].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青年慢乙肝与脂肪肝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差异比较

    目的 比较青年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慢乙肝)与脂肪肝炎(脂肪肝)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差异.方法 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44例青年慢乙肝患者和40例脂肪肝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慢乙肝和脂肪肝患者面对分值显著高于常模(均P<0.01);慢乙肝患者回避分值显著高于常模和脂肪肝患者(均P<0.01);脂肪肝患者屈服分值显著低于常模(P<0.05);男性肝炎患者面对和屈服分值与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职工/工人、其他职业肝炎患者面对分值均较常模高(均P<0.05);高中和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干部/大学生、职工/工人、其他职业的肝炎患者回避分值均较常模高(均P<0.05);农民、职工/工人肝炎患者屈服分值较常模低(均P<0.05).结论 青年慢乙肝与脂肪肝患者因病种、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医学应对方式,应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改善患者医学应对水平.

    作者:陈纯柳;陈文娜;彭碧文;陈肖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增大进针角度减轻穿刺疼痛效果观察

    静脉输液是患者住院治疗的重要内容,减轻静脉穿刺疼痛一直倍受护理人员关注.我科对82例住院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增大穿刺角度减轻疼痛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周书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基层医院护士生命质量测评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基层医院护士生命质量的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菏泽市基层医院的479名护士.对其采用WHOQOL-BREF量表中文版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生命质量总分为305.34±39.48,其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及总体健康感觉得分分别为63.46±9.23、62.20±10.75、67.59±11.23、50.29±11.98和62.34±11.98.不同职称,年龄、区县及科室护士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护士生命质量与年龄、工龄、婚姻状况、睡眠时问、近食欲、更换岗位频数、担心失去工作、上夜班的频繁度、担心感染疾病程度、工作承担风险大小、受社会尊重程度、每月总收入、工作环境满意度等因素相关;家庭和睦程度、食欲状况、工作压力程度以及对所在单位的信心程度为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基层医院护士生命质量总体程度不高,且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基层护士的综合关怀,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刘素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保证患者安全.方法 对9个病区6 840例住院患者实施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包括全面评估、高危跌倒标识醒目、对高危跌倒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制订住院患者应急预案等.结果 实施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后住院患者跌倒率由3.80‰下降至0.15‰,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均P<0.01),患者满意度由90.80%上升至98.10%.结论 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可以有效地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但尚需不断提高护士心理护理水平,制订更为有效的跌倒危险评估工具,提高后勤保障能力.

    作者:刘琼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癌症患者对终末期治疗和死亡的态度调查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时终末期治疗和死亡的态度,为临终关怀的开展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02例癌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大部分患者既赞同无痛苦、有尊严的安乐死亡,又表现出对生命强烈的留念,希望医护人员和家属进行积极救治;能够接受死亡,但同时存在否认或侥幸心理.结论 应充分认识和理解癌症患者的矛盾心理,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事业,满足广大癌症患者需求,帮助他们克服癌症和死亡的恐惧.

    作者:曾铁英;陈凤菊;杨笑梅;方鹏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改变侧卧度数预防早期压疮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预防早期压疮的方法.方法 采用Braden评分表对伴有意识或运动功能障碍的卧床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将评分≤12分的20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1例).观察组采用仰卧位身体向左或右倾斜20°~30°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进行翻身,对照组采用90°侧卧位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进行翻身.结果 两组预防早期压疮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采用仰卧位身体向左或右倾斜20°~30°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进行翻身,可有效预防早期压疮发生,且操作简便易行.

    作者:邵培双;胡宝芹;金彩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OMOM胶囊内镜检查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OMOM胶囊内镜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3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A、B、C三组各10例.A组检查前晚口服25%硫酸镁200 ml,再饮水1 500 ml,检查当日晨口服20%甘露醇250 ml,并禁食禁饮;B组检查前晚口服25%硫酸镁200 ml',再饮水1 500 ml,检查当日晨口服25%硫酸镁200 ml,并禁食禁饮;C组检查前晚口服25%硫酸镁200 ml,再饮水1 500 ml,检查当日晨口服25%硫酸镁200 ml,并禁食禁饮,检查前1 h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10 mg.结果 B组、C组肠道清洁效果显著优于A组;C组胶囊内镜的胃排空时间较A组,B组显著缩短(均P<0.05);A、B、C组分别有7、8、10例完成全小肠检查.结论 口服硫酸镁加莫沙比利可为胶囊内镜检查提供良好的肠道准备,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作者:张先翠;匡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拔河式大角度快速穿刺法在肿瘤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拔河式大角度快速穿刺法行静脉穿刺减轻肿瘤患者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对469例肿瘤输液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双日采用拔河式大角度快速法穿刺(快速法),单日采用常规方法操作(常规法).结果 快速法静脉穿刺时患者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法(均P<0.01).结论 使用拔河式大角度快速穿刺法行静脉穿刺,可减轻肿瘤患者疼痛程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万诗燕;鲍幸兰;徐雪琴;王传英;黄金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中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运动疗法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7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饮食、心理疗法及药物治疗.对照组自行锻炼,干预组对运动疗法中的运动方式、强度、时间、时机等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同时干预组血压改善明显(均P<0.05),血糖水平控制总有效率达80.00%(均P<0.05).结论 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实施护理干预,可使运动安全有效,不但减少了降糖药物的用量,缩短疗程,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雪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握持反射用于新生儿手背静脉穿刺固定

    新生儿输液多选用头皮静脉,但有的患儿由于皮肤颜色较深或新生儿黄疸等原因,使头皮静脉暴露不佳,便会选择四肢静脉穿刺.选择新生儿手背静脉穿刺时,因患儿手较小,且存在握持反射,同定有一定的难度.

    作者:罗月岚;朱荣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定时器在药物过敏试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定时器在临床药物过敏试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药物过敏试验患者按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药物过敏试验,护士执行药物过敏试验时将观察时间记录在治疗单上,届时观察试验结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定时器提示护士准时观察试验结果.分别统计两组患者试验结果准时观察率.结果 对照组试验结果准时观察率为75.0%,观察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在临床药物过敏试验中应用定时器能起到准确报时,及时观察试验结果的作用,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虹;章晓云;李正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鳝鱼血热敷配合针灸火罐治疗面瘫效果观察

    面瘫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由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多由头面部受冷风吹袭后发病.我科2004~2007年采用鳝鱼血热敷配合针灸火罐治疗面瘫80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程琨;陈惠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内化学指示卡放置方法探讨

    目的 提高快速压力蒸汽灭茵器内化学指示卡灭茵监测效果.方法 快速蒸汽灭菌时将化学指示卡分别置于纸盒(控制1组)、用纱布包裹(控制2组)、常规裸露放置(对照组).在温度监测及生物监测合格的情况下,比较三组灭菌监测效果.结果 控制1组化学指示卡变色合格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控制2组(均P<0.05),控制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灭菌锅合格的情况下,用纸盒放置化学指示卡,可提高化学指示卡的变色合格率,达到规范消毒效果.

    作者:康洁;徐金美;车平杰;李彩萍;刘宏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开塞露治疗便秘方法的改进

    开塞露为临床中常用的缓泻剂,但有些患者按常规方法使用后仍不能排便,为此我们将常规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焕梅;刘桂香;王艳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新型吸痰车的制作与应用

    吸痰是临床救治工作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治疗方法.良好的吸痰用物配制及合理的摆放,能提高抢救的及时性,更能有效地控制呼吸道感染.我科于2006年3月研制出一种新型吸痰车,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周远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状态,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6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炎组)、6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酒精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肝炎组SCL-90总分及抑郁、焦虑、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P<0.01);酒精组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P<0.01).两组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肝炎组B/C级与A级在押郁、精神病性、饮食睡眠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酒精组除饮食睡眠外,其它各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均较差,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韩莲英;郑春英;黄春梅;王亚宁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静脉输液加药泵的研制与应用

    自行研制一种新型静脉输液加药泵,该加药泵主要由机械部分和无菌部分组成,与传统手持注射器加药方式比较,具有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污染环节等优点,可为患者接受治疗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证.

    作者:郭爱清;池金凤;刘玉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PDCA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PDCA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慢乙肝患者寻找一种科学、安全、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模式.方法 将132例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行常规家庭护理指导,研究组采用PDCA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实施家庭护理干预,为期1年.6、12个月后检查患者肝功能,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12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生活质量测评.结果 干预6、12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1年后两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对慢乙肝患者应用PDCA家庭护理干预能巩固住院疗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桂凤;李静娣;张四凤;莫艳芬;朱现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踝肱指数对糖尿病足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 了解踝肱指数(ABI)与糖尿病足发生的关系,以有效预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糖尿病足发生.方法 随机选择64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为监测对象,用心电监护仪测量双上臂及双下肢踝部血压,取双侧上臂收缩压平均值(即肱动脉血压指数)和双下肢收缩压低测值(即踝动脉血压指数),计算踝/肱血压指数比值.结果 不同ABI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及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年龄、病程糖尿病患者AB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ABI越低发生糖尿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的概率越高,可作为对糖尿病足发生的预测指标;老年及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应成为重点监测对象.

    作者:张玉娟;王玲;吴淑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废弃麻醉药品盒制作药物过敏试验抢救盒

    临床上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TAT等药物前必须做药物过敏试验,操作中用物准备除注射用物外,另需备药物过敏试验抢救盒(下称抢救盒),抢救盒内盛0.1%盐酸肾上腺素1支、地塞米松1支、1 ml注射器1支、2 ml注射器1支[1].

    作者:李小峰;陈磊;刘丹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