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黎兴华

关键词: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慢性脑积水,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慢性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32例aSAH后慢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不同年龄、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出血次数及有无脑室积血的患者,aSAH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 aSAH后脑积水的形成与年龄、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出血次数以及脑室是否积血有密切联系.加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乳化联合瞳孔成形术治疗小瞳孔白内障围术期护理

    对87例(87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瞳孔成形术,结果手术顺利,术后视力均有所改善,未发生葡萄膜炎、瞳孔粘连、前房出血、高眼压等并发症.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眼眼位固定训练,术后密切观察术眼,预防并发症是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秀娟;杨积荣;魏彩霞;申俊;孙丽萍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无填塞技术在内镜鼻窦手术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无填塞技术在内镜鼻窦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内镜鼻窦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倒.所有病例于手术完毕后,彻底止血,使创面清洁、创缘整齐、创周鼻黏膜无出血.观察组术腔不予填塞,立即行鼻腔冲洗;对照组术腔给予常规的凡士林纱条填塞,抽出纱条后开始行鼻腔冲洗.结果 观察组术后不同时段黏膜形态评分和鼻腔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无填塞技术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加快术腔的清洁,并可抑制黏膜转归竞争期囊泡、肉芽和息肉的生长及粘连的发生,加快术后黏膜的修复.

    作者:郭虹;张丹;刘争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彩色健康教育单在前列腺增生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彩色健康教育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将发放白色健康教育单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制定彩色健康教育单后收治的1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由相同的责任护士负责实施临床护理工作.观察两组患者对医院规章制度的知晓程度、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健康教育的满意程度、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等.结果 观察组对医院规章制度的知晓率、疾病知识的掌握率、健康教育的满意率、护理服务态度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彩色健康教育单为患者提供了适时的有针对性的书面健康教育资料,有利于患者了解并配合护理人员执行医院规章制度、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提高健康教育满意率、密切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服务态度满意率.

    作者:周远秀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慢性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32例aSAH后慢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不同年龄、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出血次数及有无脑室积血的患者,aSAH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 aSAH后脑积水的形成与年龄、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出血次数以及脑室是否积血有密切联系.加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黎兴华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

    对26例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基础上行手术治疗.结果 26例手术顺利,平均17.5 d出院.术后随访6~50个月,除1例出院后4个月发生肺部感染及心脏骤停死亡外,其他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达到生活自理.提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预防感染,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良好的体位、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等,可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早日康复.

    作者:穆红;王惠娟;马素文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颞下颌关节重建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采用下颌升支后份倒置关节重建术治疗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6例采用下颌升支后份倒置关节重建术治疗的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系统的术后护理和循序渐进的开口训练.结果 26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系统而周密的围术期护理及开口训练是成功治疗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重要保障.

    作者:郭霞;孟祥凤;商雪荣;魏新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鱼刺刺破食管及颈动脉致假性颈总动脉瘤1例的护理

    对1例鱼刺扎伤咽喉部致左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3次手术治疗,患者痊愈出院.认为术前心理护理对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防止瘤体破裂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术后重点做好颅脑症状的观察、紧急大出血的预防和处理、高位食管瘘的护理、预防菌血症的发生,促进感染瘘口的愈合以及呼吸道的管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志英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胃旁路术治疗肥胖症患者的护理

    对5例肥胖症患者行胃旁路手术.结果 5例惠者手术顺利,平均体重由原130.3 kg降至115.0 kg,无明显不适出现.术前对患者肥胖程度进行评估,完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做好管道护理、饮食及活动指导等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确保减肥效果的重要保证.

    作者:江燕;喻芹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严重腹部损伤控制性手术患者的监护

    时19例严重腹部损伤患者行损伤控制性手术(DCO).结果 患者均顺利进行再次手术,无死亡病例.认为加强生命体征监测,观察腹部情况,做好低体温的护理,密切监测动脉血气、凝血功能的动态,注重心理护理是确保患者顺利地进行再次手术的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黎燕清;王艳丽;韦念春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氧自由基损伤在压疮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氧自由基在压疮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不完全性缺血组(1组)及不完全性缺血再灌注组(IR组),均仰卧于简易加压装置中,C组未受压2 h后处死,Ⅰ组承受70 mmHg压力2 h后处死,IR组承受70 mmHg压力2 h并于解压2 h后处死.结果 l组和IR组皮肤肉眼观察均出现紫红色·皮肤,肌肉光镜下观察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水肿,并且JR组更明显;Ⅰ组与C组比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IR组与C组、Ⅰ组比较,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P<0.05),MDA含量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 压疮的形成过程中不完全性缺血再灌注加重组织细胞损伤,其中氧自由基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蔡福满;姜丽萍;杨晔琴;韦泾云;陈军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监护

    对23例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前后给予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结果 吸入NO治疗后患儿高铁血红蛋白均在3%以下,平均1.6%±0.5%;治愈出院22例,住院时间18~41 d,平均29.0 d;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术后因心力衰竭死亡.提出术前术后吸入NO治疗时严密监测肺动脉压及生命体征,积极防治不良反应是患儿尽早康复的关键环节.

    作者:蒋芝英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球帽附着体义齿修复术的护理

    对15例惠有单侧或双侧牙列游离缺失患者进行球帽式附着体义齿修复术.结果 随访6~12个月,患者主观感觉义齿稳定性好、舒适、美观,咀嚼效能显著提高,未出现基牙继发龋齿、疼痛、动度增加及牙周组织疾患加重现象.提示修复前器械、材料、患者的精心准备,修复过程中嘱患者坚持复诊3次,并熟练掌握各种材料调拌的方法与医生默契的配合,修复后详细指导患者清洁义齿,给予必要的保养和正确的摘戴是提高修复效果的重要条件.

    作者:杜静;金英淑;谭晓娟;李欣;吕琨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阴道灌洗中一次性灌肠器的应用

    阴道灌洗是常见的妇产科护理操作.笔者在妇产科实验教学中,用一次性灌肠器代替传统冲洗筒,使操作更简单、方便,且避免了交叉感染,介绍如下.

    作者:李卫红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脑外科护皮膜在肠梗阻手术中的应用

    肠梗阻患者肠管内集聚着大量的积气、积便,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压力增大,扩张明显.

    作者:唐静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综合康复护理预防下肢深度烧伤患者足下垂的效果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下肢深度烧伤患者足下垂的预防作用.方法 按住院时间先后将72例下肢深度烧伤患者分为对照组扣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性康复护理.结果 观察组踝关节活动度范围、背屈及趾屈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未发生足下垂,对照组发生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综合性康复护理可预防下肢深度烧伤后足下垂.

    作者:王飞;赵凤娟;杨静;杨艳丽;李运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腹腔双套管的制作与应用

    引流管是大部分外科手术必要用物,它可将人体内的积血、积气、积液、积脓等物质引出体外,防止术后感染,减少毒素的吸收.对于有局限性积脓或包裹性积液的患者,除静脉应用抗生素外,还需局部使用抗生素治疗,主要通过引流管向腹腔内感染部位注入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加速病情恢复.

    作者:李立娟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持续肛管排气袋的制作与应用

    外科患者常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胃肠功能差,肠蠕动减弱,出现腹胀、腹痛而需要持续肛管排气来解除痛苦.传统的做法足将肛管缓慢插入肛门15~20 cm,远端放入盛有500 ml生理盐水瓶内,妥善固定,悬挂于床旁,由护士观察气体排出情况.

    作者:李万霞;常玉兰;付玉玲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颅骨生长性骨折患儿围术期护理

    对8例颅骨生长性骨折惠儿在全麻插管下行蛛网膜囊肿切除及颅骨修补术.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住院8~21 d,平均14.0 d出院.随访6~12个月,无1例复发.护理过程中重视术前患儿心理护理和骨折囊肿部位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皮下积液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以保障手术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汪海滟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切除冷冻及羊膜移植治疗春季角结膜炎巨大乳头患儿的护理

    对19例(38眼)以上睑结膜巨大乳头为特征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春季角结膜炎患儿行上睑乳头切除、冷冻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和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5~15个月,17例(34眼)治愈,眼刺激症状于术后1个月基本消失,巨大乳头随访期间无复发.2例(4眼)巨大乳头复发,其中1例(2眼)经药物治疗后好转;另1例(2眼)再次手术,术后随访10个月未复发.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密切术眼观察和护理,出院时做好科学指导,对确保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作者:薛朝华 刊期: 2008年第14期

  • 手术截石位束腿带的制作与应用

    截石位是常见手术体位之一,主要用于妇产科、泌尿外科、肛肠外科、普通外科手术中.

    作者:鲁海蜃;李思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