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编号管理多功能心电监护仪

韩芳;张江春;汤凯捷;张娴

关键词:心电监护, 编号, 护理管理, 革新推广
摘要: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常备仪器,在大型医院各科室一般备数台至数十台,而且大多型号相同,有时导线混用,管理比较困难,给护理工作带来不便,甚至需要经常维护增加科室的维修费用.2007年10月至2008年2月我科通过给心电监护及导线编号管理,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护士执业考试焦虑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手术室新护士参加执业考试的焦虑状况,为实施针对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表(SAS)和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对参加执业考试的41名手术室新护士于考前1周和考后15 d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考前SA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考后SA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护士轮转与否、学历高低对考前、考后SAS评分无显著性影响(均P>0.05).结论 手术室护士在参加执业考试前有强烈的焦虑反应,护理管理者应采取综合措施以降低其考前焦虑水平.

    作者:吴多育;陈茹妹;俞诗娃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路径对冠心病择期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冠心病择期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冠心痛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按住院号的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的方法,包括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以及结合手势语培训和患者现身说法等.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冠心病择期手术患者的认知水平,改善其治疗护理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惠芳;郑红梅;胡乔;符湘云;谢多双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按需夹管排尿法训练膀胱功能

    目的 探讨留置导尿患者膀胱训练方法,减少拔除尿管后各种排尿异常的发生率.方法 将110例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取按需放尿的方法,对照组采取定时放尿的方法.结果 拔除尿管后排尿异常发生率观察组为7.27%,对照组为21.8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留置导尿患者采用按需放尿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拔除尿管后排尿异常发生率.

    作者:李艳芹;张亚琼;张晓春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巨大纵隔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对56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实施肿瘤切除术,术后26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复张性肺水肿4例、重症肌无力6例、呼吸衰竭2例、大出血2例、上腔静脉综合征4例、心律失常8例,重点加强术后病情观察、予以心理支持和对症处理,结果死亡1例,其余均康复出院.巨大纵隔肿瘤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积极有效的护理手段可以防治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赵云;孟爱凤;马圣香;徐菁莉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小儿口角瘢痕畸形矫正术围术期护理

    对80例口角瘢痕畸形行矫正术患儿予术前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皮肤准备;术中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心率、脉搏、呼吸情况,掌握输液速度,控制输液量;术毕前用庆大霉素8万U加生理盐水50 ml冲洗伤口;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积极预防感染等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患儿术后口角伤口感染3例,植皮片部分成活率欠佳2例,经换药抗感染治疗后均治愈,未影响手术效果,余75例伤口全部一期愈合.随访2~32个月,患儿外观已正常或接近正常,均能进食、讲话、流涎消失.

    作者:石琴莉;全红敏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污染创面的护理

    对42例(46处)四肢污染创面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同时,配合创面处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和加强引流管管理等护理措施,结果42例患者创面均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为后期手术创造了条件,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提示对四肢污染创面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有效,彻底的创面处理和密切的护理观察及引流管的管理是护理的关键环节.

    作者:高文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博客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为广大健康需求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健縻教育途径.方法 在搜狐网站平台上,建立医院护理健康教育博客,由护理健康教育部直属管理,1名科护士长兼职负责,1名护理人员专职管理.结果 2007年5~12月,博客点击人数达32万人次,发表健康教育文章141篇,博客浏览者发表评论文章722篇,博客咨询达百余人次.结论 应用博客进行健康教育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互动性强,适合不同层次的广大健康需求者,对普及健康教育知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刘于;朱娟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乳头内陷矫治器的制作与应用

    母乳喂养能促进产妇恢复、预防乳腺疾病发生,增进母婴感情;母乳中所含的各种营养适合婴儿需要,具有可促进消化吸收,能提高婴儿智力,增强婴儿抗病能力,经济、来源方便等优点.但是,由于部分产妇乳头内陷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严重影响了母乳的喂养.虽然通过外科整形可以矫正,但手术费用高、创伤大,产后不能及时行母乳喂养.我科利用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自制矫治器并应用于临床,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梁凤焱;张强;张建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先天性房室隔缺损及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术后监护

    对25例先天性房室隔缺损、肺静脉异位引流婴幼儿行矫治术,术后持续生命体征监护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加强呼吸道管理,正确及时使用各种血管活性药物及正性肌力药物,积极防治各类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3例,体循环高血压2例;治愈23例,死亡2例.提示婴幼儿先天性房室隔缺损、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严密观察各项指标,维持良好的心肺功能,积极防治并发症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胡淑霞;谭秀萍;祝金云;谢桂香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组织事故模式对护理安全管理的启示

    介绍Reason's组织事故模式、Vincent医学框架及其应用,提示医疗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和工作人员,团队、组织和社区及组成部分的规格.提出护理管理者应以系统的观念分析护理差错,加强安全管理.

    作者:陈方蕾;周立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双氯酚酸二乙胺盐凝胶外用减轻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疼痛

    老年患者血管条件差,末梢循环不良,输液过程中疼痛、痉挛、渗出、输液不畅等发生率较高[1].临床上通常采用减慢输液速度、局部热敷等方法处理,效果不甚理想.我科采用双氯酚酸二乙胺盐凝胶(DDSG,湖北医药工业研究院生产,20g/支,批号991221)外用治疗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疼痛,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马姗;马容莉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静脉输液巡视时间探讨

    目的 探讨安全、合理的静脉输液巡视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 将24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两组均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加丹红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治疗,均调节输液滴数为60 gtt/min,每5分钟巡视1次,观察组输液滴速下降时,调整为60 gtt,/min,对照组不作调整;记录两组的输液时间和输液滴速.结果 观察组输液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输液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同时间段两组输液滴速比较,除第1次外,其余时间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对外科骨折、无心肺损伤和疾患的患者输入一般液体治疗时,输液的前1个小时内每30分钟巡视1次,尔后每15分钟巡视1次,既可保证液体匀速进入,又能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易敏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改良开塞露给药法应用于骨科便秘患者

    骨科患者因病情限制需要长期卧床,容易导致便秘.我科采用改良的开塞露给药方法解决骨科患者的便秘问题,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王从容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眼前段重建术患者围术期护理

    对68例行眼前段重建术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积极的术前准备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68例(68眼)除4例因原发感染(真菌感染)未能控制而摘除眼球外,余64例术后跟踪观察2年,6例发生眼球萎缩,58例保全了眼球.提示精心的围术期护理是安全实施眼前段重建术的重要保证.

    作者:郝淑青;冯海娟;张凤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手术后胃瘫患者的护理研究进展

    从手术后胃瘫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方面进行综述:胃瘫的发生与精神一神经因素、胃手术创伤、麻醉因素、禁食、高龄及术前幽门梗阻等因素有关,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或压迫感,呕吐含胆汁胃液等.预防措施主要有胃瘫综合征、血糖及电解质、肺部并发症的监测与防范.护理措施主要有管道护理、口腔护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同时建议临床工作者将更多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更好地预防手术患者发生胃瘫和为胃瘫患者提供更细致全面的护理.

    作者:王立平;马金凤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独立学院护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构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征的理论教学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突出护理人文与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特色的素质教学体系,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的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蒋培余;袁义厘;邵华;王燕红;李新乐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监护

    对149例高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多系统综合监测,结果术后出现心律失常15例,低血糖昏迷2例,脑梗死2例,均经对症处理存活;1例并发全身感染,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余129例无并发症,康复出院.提示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进行严密监测与护理,保持有效供氧,加强循环系统监护和呼吸道管理,控制血压和血糖,重视基础护理.早期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唐莉;余凤翔;黄兰芬;杨双石;杨俊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排尿功能训练对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膀胱功能锻炼对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原位新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2例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原位新膀胱患者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4例)和功能锻炼组(1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功能锻炼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膀胱充盈度放尿以及行肛提肌收缩训练以锻炼患者排尿功能.结果 3个月后两组排尿功能比较,功能锻炼组膀胱容量显著增多,残余尿量显著减少,排尿异常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膀胱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原位新膀胱的容量及控尿功能.

    作者:曾文利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2例门静脉低温灌注联合血管重建法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手术配合

    总结2例门静脉低温灌注联合血管重建法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手术配合经验,包括:术前访视患者,检查备齐特殊用物;术中严格控制液体输入的速度和量,加强全身保温措施,防止术中大出血,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等.结果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恢复好.

    作者:唐莉;程富英;曾俊 刊期: 2008年第16期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患者全麻后进食时间的探讨

    目的 探讨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的禁食时间,为患者尽早进食提供护理依据.方法 将18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按手术部位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即患者麻醉清醒6 h后开始进食;观察组根据手术部位及手术和麻醉时间的长短,在患者意识清醒且吞咽功能恢复的前提下首先饮少量温开水,如无误咽现象即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比较两组首次进食时间、误吸率、餐前血糖值及患者口渴、饥饿等不适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不同手术部位患者进食时间显著缩短(均P<0.01),误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餐前血糖值(除外头颈部手术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口渴、饥饿、胃不适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手术患者在其意识完全清醒且吞咽功能恢复的前提下提前进食,可以缓解患者不适症状,避免血糖降低.

    作者:刘桂梅;莫福琴;曾小芬;陈冬兰;廖学娜;黄晓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