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晶晶;黄怡;袁秀蓉;宁宁
一次性引流袋因其透明、直观、造价低廉、操作简单、避免交叉感染、外理方便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一次性引流袋的刻度标量与实际引流量有较大误差.
作者:王春萍;苏学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不同病室环境的乳腺癌手术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根据居住环境,将177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单间居住患者45例(单人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多人间居住患者132例(多人组),在常规心理干预的基础上以病室为单位进行患者互助治疗、集体支持、家庭间讨论.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干预第2周、干预第4周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抑郁症状.结果 干预后多人组患者的HAMD评分、焦虑躯体因子、绝望感因子、睡眠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单人组(均P<0.05).结论 集体环境中的心理干预更有利于乳腺癌手术患者抑郁状况的改善.
作者:董春艳;曹晋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锐器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菏泽市10所医院260名在岗的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7名(21.92%)被调查的手术室护士在近1年内发生过锐器伤,对锐器伤的认知平均得分6.83±1.12,对锐器伤的防护知识平均得分5.31±1.25,手术操作规范平均得分7.69±2.54.护士对锐器伤认识、防护知识、手术操作规范是锐器伤的保护因素(P<0.05,P<0.01).结论 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概率较高,应建立健全锐器伤的各项防护制度,加强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和防护知识技能的培训,规范手术操作,做好个人防护和暴露后的预防处理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韩翠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方法 对81例胸腰椎骨折惠者予单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围术期做好心理疏导、体位护理、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与治疗,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肺部并发症护理、功能锻炼、佩戴支具与离床活动、出院指导等.结果 81例患者未发生护理并发症,随访12~35个月,无1例内固定断裂或松动,全部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对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可保证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曾丽雯;陈志娜;李燕容;刘黎莉;何瑾云;刘良菊;徐淑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自制系列流程图对新护士夜班指导作用.方法 将2001年1月至2003年7月进入的12名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10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在带教的基础上,采用自制系列流程图指导其夜班工作.结果 新护士独立值夜班3个月内,观察组夜班工作完成情况优于对照组,而夜间出院患者跑帐、护理缺陷、投诉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系列流程图对新护士进行辅助带教指导其夜间工作,可提高新护士的应急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朱佩茹;李育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瓣膜置换术后并发心脏压塞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7例瓣膜置换术后出现心脏压塞的临床资料,总结出现此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心脏压塞发生于二尖瓣置换术后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2例,联合瓣膜病变行双瓣置换术后3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5例康复出院,2例死亡.结论 心脏压塞是瓣膜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主动有效的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沈晓洁;王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采用热凝及无水乙醇注射方式,对78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于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实施改良迷宫手术.结果 手术经过顺利,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无房室传导阻滞,无出血;随访6~27个月,维持窦性心律73例,心房颤动复发5例,其中服用乙胺碘呋酮恢复窦性心律3例,失败2例.提出护士详细掌握手术步骤,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护理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罗安妮;方海宁;李慧敏;李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5例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原因,并对其后3个月内进行相同手术的45例患者进行预防护理,包括手术床的准备、缓解骶尾部压力、防止漏尿等.结果 45例手术患者均未发生压疮.结论 手术室护士应对截石位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采取预防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压疮的发生.
作者:鲁海蜃;黄敏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气道管理护理小组临床实践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由护理部组织成立6人的气道管理护理小组,对全院的气道护理进行系统干预,实施人员培训,制定操作流程和规范,对原有的操作和用具改进,进行护理会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及患者的需求,全院多科室协作进行科研等.结果 培训后全院护士相关知识和技能考核评分显著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和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相关并发症(除痰液阻塞)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 组建气道管理护理小组可以提高气道护理质量,解决专业化培训的护士尚不能满足气道护理需求的困难.
作者:王红粉;周健;陈建芬;周白莉;张菊华;黄晔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前,高频电刀已取代手术刀进行各种外科手术,明显地减少了出血.且兼有杀菌作用,既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又缩短了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王静媛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综述我国护理本科教育25年以来在教育观、教育体系、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制、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提出我国护理本科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需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护理本科教育.
作者:韩翠;李继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心外科病房各种检查、治疗温馨提示卡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住院时间将200例心脏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各项检查、治疗前采用常规口头教育方法;观察组在检验、治疗前应用温馨提示卡.比较两组术前检查、治疗延误缺陷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发生延误缺陷29例次,观察组发生延误缺陷2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医生和护士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应用温馨提示卡能降低术前准备缺陷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程云清;陈航燕;黄莉;郭颜芳;戴红霞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对85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采用锁孔入路(74例经翼点锁孔入路,11例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85例患者显微镜下手术成功夹闭动脉瘤,翼点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眉弓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出现急性硬膜下血肿1例;患者住院8~37 d,术后1~3个月复诊,恢复良好82例(96.5%),轻度残疾3例(3.5%).提出术前避免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诱因和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是重点,术后注重病情监护、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加强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谢彩霞;任正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在抢救危重患者时,会频繁地经静脉注射各种急救药物,与此同时会中断其他药液的输注.为了避免上述弊端,笔者将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进行适当改进,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官庆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口腔护理频次对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147例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患者按入住ICU先后顺序分成四组.每日分别进行1次、2次、3次、4次口腔护理,观察口腔清洁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不同口腔护理频次口腔清洁、口腔溃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霉菌感染、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2次/d以上口腔护理可以增加口腔清洁度,减少口臭、口腔溃疡发生.
作者:黄秀玲;裴军;赵慧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全麻患者在麻醉实施后即刻失去应答能力,无法与医护人员共同完成核对工作,特别当手术时间较长需更换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时,给核对工作带来不便.
作者:程月娥;戴腊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常规购置的凡士林纱条纱布小、防水差,在拔出胸腔引流管时,常出现伤口不断渗血、渗液、漏气的现象,伤口愈合延迟,甚至可能发生气胸或凡士林纱线碎屑残留伤口的情况.
作者:罗克勤;罗克俭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应对方式与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事件影响量表(IES)Jalowiec应对方式量表和患者一般资料问卷,对7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应激反应、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应对方式呈现多样性,其中乐观应对为常用的应对方式,评分为1.83±0.37.不同家庭月收入患者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以及不同年龄、付费方式的患者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臂丛神经损伤惠者普遍存在创伤后应激反应,IES评分为1~62(35.67±13.70)分,87.18%受试者IES总分>19分.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都与患者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创伤后应激反应严重,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存在复杂的关系,积极应对方式并不预示较轻的创伤后应激反应.
作者:程云;费莹莹;李铮;陈妮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下肢熏洗架辅助治疗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自制下肢熏洗架进行熏洗治疗,对照组将惠肢直接摆放于面盆之上进行熏洗治疗.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治疗效果及烫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自制下肢熏洗架辅助治疗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效果好,安全.
作者:董丽娟;黎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经济高效的人工清洗程序,提高消毒供应室对全院再生医疗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 将480件使用后的再生医疗器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含咬合齿类180件和管腔类60件.实验组直接用多酶浸泡后清洗;对照组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再用酶浸泡后清洗.清洗后对手术器械进行细菌学、内毒素和残留血检测.结果 两组同类器械的细菌学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但内毒素检测和残留血检测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 对再生医疗手术器械直接采用多酶浸泡后的清洗质量优于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再用多酶浸泡后的清洗质量,且节省清洗成本,节约清洗时间,减少了化学消毒剂对环境的污染.
作者:姜华;屈芸娜;袁柏强;李晓菊;艾芬 刊期: 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