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莘;邵文利;花蕾;张育
在进行关节镜手术时,需持续等渗盐水冲洗以保持镜下术野湿润和清晰.一台手术一般需要冲洗液6 000~7 000 ml,对于时间较长的手术,冲洗量可达10 000 ml.
作者:倪小丽 刊期: 2008年第22期
一次性引流袋因其透明、直观、造价低廉、操作简单、避免交叉感染、外理方便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一次性引流袋的刻度标量与实际引流量有较大误差.
作者:王春萍;苏学华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方法 对81例胸腰椎骨折惠者予单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围术期做好心理疏导、体位护理、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与治疗,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肺部并发症护理、功能锻炼、佩戴支具与离床活动、出院指导等.结果 81例患者未发生护理并发症,随访12~35个月,无1例内固定断裂或松动,全部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对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可保证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曾丽雯;陈志娜;李燕容;刘黎莉;何瑾云;刘良菊;徐淑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瓣膜置换术后并发心脏压塞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7例瓣膜置换术后出现心脏压塞的临床资料,总结出现此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心脏压塞发生于二尖瓣置换术后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2例,联合瓣膜病变行双瓣置换术后3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5例康复出院,2例死亡.结论 心脏压塞是瓣膜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主动有效的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沈晓洁;王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下肢熏洗架辅助治疗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自制下肢熏洗架进行熏洗治疗,对照组将惠肢直接摆放于面盆之上进行熏洗治疗.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治疗效果及烫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自制下肢熏洗架辅助治疗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效果好,安全.
作者:董丽娟;黎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对术前访视的认知、态度及影响护士实施术前访视的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围术期护理内容及参考有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53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手术室护士对术前访视缺乏全面正确的认知,仅45人(29.4%)愿意进行术前访视,37.9%护士能够认识其角色;愿意进行术前访视、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及术前访视过程中需运用专业知识及临床相关知识为影响护士对术前访视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 护士对术前访视工作中应承担的角色认识片面,这种片面认识易影响护士术前访视工作的开展.护理管理者需加强对术前访视工作继续教育的培训,并鼓励护士积极参与术前访视,以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
作者:陈熙;马卫青;唐姗姗;于哲浩;于泊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不同病室环境的乳腺癌手术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根据居住环境,将177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单间居住患者45例(单人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多人间居住患者132例(多人组),在常规心理干预的基础上以病室为单位进行患者互助治疗、集体支持、家庭间讨论.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干预第2周、干预第4周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抑郁症状.结果 干预后多人组患者的HAMD评分、焦虑躯体因子、绝望感因子、睡眠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单人组(均P<0.05).结论 集体环境中的心理干预更有利于乳腺癌手术患者抑郁状况的改善.
作者:董春艳;曹晋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自制系列流程图对新护士夜班指导作用.方法 将2001年1月至2003年7月进入的12名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10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在带教的基础上,采用自制系列流程图指导其夜班工作.结果 新护士独立值夜班3个月内,观察组夜班工作完成情况优于对照组,而夜间出院患者跑帐、护理缺陷、投诉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系列流程图对新护士进行辅助带教指导其夜间工作,可提高新护士的应急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朱佩茹;李育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10000级洁净环境下布类无菌包的有效期,以减少因布类无菌包频繁灭菌而导致的损耗及人力资源浪费.方法 于温度21~24℃、湿度40%~60%、净化级别为10000级的洁净手术部无菌物品间中,将20个33 cm×22 cm×11 cm布类无菌包分别放置3~9周,每周后1 d对无菌包内物品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3~8周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第9周末仅1个无菌包细菌培养阳性.结论 10 000级洁净环境下,手术用布类无菌包存放8周无细菌生长,因此,可将其有效期适当延长.
作者:刘谋珠;王凌;侯宁蕊;史玲玲;张琳娟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椎管内微量泵输入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的疗效.方法 将45例破伤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椎管内微量泵输入破伤风抗毒素,对照组采用静脉输入.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病死率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破伤风患者采用椎管内微量泵输入破伤风抗毒素可使药物直接进入脑组织,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适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用药后的观察,重视患者的用药反应是重要的护理措施.
作者:柏玲;缪菲;丁新爱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综述我国护理本科教育25年以来在教育观、教育体系、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制、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提出我国护理本科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需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护理本科教育.
作者:韩翠;李继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总结老年肝癌并存慢性疾病患者肝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对126例老年肝癌并存慢性疾病患者实施肝切除术.术前做好机体功能评估,积极治疗并存疾病,加强功能锻炼,以期达到手术的要求;术后加强监护、并发症的护理及基础护理.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发生胸腔积液、膈下积液10例,肺部感染4例,腹腔出血3例,胆漏2例,经及时处理均治愈;患者平均住院16.7 d.结论 老年肝癌并存慢性疾病患者行肝切除手术治疗,配合精心护理,可使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有利于术后顺利康复.
作者:许丽丽;熊正香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一种反应性精神障碍,其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创伤性事件、个体易感因素和社会因素三大方面.做好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观察和评估,早期实施心理干预、对症护理等有利于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汤曼力;张晓玲;胡倩;吕少敏;王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经济高效的人工清洗程序,提高消毒供应室对全院再生医疗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 将480件使用后的再生医疗器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含咬合齿类180件和管腔类60件.实验组直接用多酶浸泡后清洗;对照组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再用酶浸泡后清洗.清洗后对手术器械进行细菌学、内毒素和残留血检测.结果 两组同类器械的细菌学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但内毒素检测和残留血检测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 对再生医疗手术器械直接采用多酶浸泡后的清洗质量优于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再用多酶浸泡后的清洗质量,且节省清洗成本,节约清洗时间,减少了化学消毒剂对环境的污染.
作者:姜华;屈芸娜;袁柏强;李晓菊;艾芬 刊期: 2008年第22期
临床护理工作中,结肠造瘘术后患者行结肠镜或再次手术需清洁灌肠.但造瘘口处无括约肌,属开放性孔道,灌肠液难以保留,且肛管较粗、硬,易损伤肠管,引起患者不适.
作者:王稳秀;郑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锐器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菏泽市10所医院260名在岗的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7名(21.92%)被调查的手术室护士在近1年内发生过锐器伤,对锐器伤的认知平均得分6.83±1.12,对锐器伤的防护知识平均得分5.31±1.25,手术操作规范平均得分7.69±2.54.护士对锐器伤认识、防护知识、手术操作规范是锐器伤的保护因素(P<0.05,P<0.01).结论 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概率较高,应建立健全锐器伤的各项防护制度,加强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和防护知识技能的培训,规范手术操作,做好个人防护和暴露后的预防处理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韩翠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过去,病房内未设置检查报告存放处,为避免单据丢失和医疗信息外泄,常将报告单存放于隐蔽处,导致查找不便.为此,我科自制了布挂袋专门存放各种检查报告,应用以来,收到了满意的结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淑平;张慧琴;张静 刊期: 2008年第22期
为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气、积液,促进皮瓣黏附,我院乳腺中心术毕采用粗长乳胶管或硅胶管在患侧腋窝和胸壁进行双管负压引流,回病房后采取中心负压持续引流.
作者:王家玲;曾俊 刊期: 2008年第22期
产程中静脉滴注缩宫素是临床上常用的促进宫缩方法.然而第二产程产妇屏气用力,易造成静脉回血堵塞输液管而反复穿刺,给产妇带来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李文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采用热凝及无水乙醇注射方式,对78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于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实施改良迷宫手术.结果 手术经过顺利,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无房室传导阻滞,无出血;随访6~27个月,维持窦性心律73例,心房颤动复发5例,其中服用乙胺碘呋酮恢复窦性心律3例,失败2例.提出护士详细掌握手术步骤,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护理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罗安妮;方海宁;李慧敏;李莉 刊期: 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