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丽雯;陈志娜;李燕容;刘黎莉;何瑾云;刘良菊;徐淑红
目的 评价下肢熏洗架辅助治疗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自制下肢熏洗架进行熏洗治疗,对照组将惠肢直接摆放于面盆之上进行熏洗治疗.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治疗效果及烫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自制下肢熏洗架辅助治疗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效果好,安全.
作者:董丽娟;黎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应用湿性愈合疗法治疗慢性溃疡性伤口的效果.方法 将24例慢性溃疡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湿性愈合疗法)和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各12例,并对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和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愈时间和治疗费用分别为(25.08±8.02)d和(368.33±157.41)元,对照组分别为(38.33±20.04)d和(545.83±246.93)元,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湿性愈合疗法更有助于慢性溃疡性伤口愈合,缩短治愈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作者:谭亚蒲;刘海燕;李小琼;张廷兰;肖红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Ponseti疗法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简单、有效、创伤小、费用低的新疗法.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矫形、穿矫形鞋可以使患者获得一个外观正常、灵活和无痛的足,较传统的保守或手术疗法具有更多的优点.
作者:黄干秀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在汶川地震特殊时期骨科临床护理教学的新模式.方法 通过强化石膏牵引的护理、四肢骨折患者的康复指导、脊柱损伤患者的皮肤护理,增加了急救护理知识、操作技能培训和心理干预等教学内容,采取分组合作、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对地震期间在我院骨科实习的38名护生进行临床教学.结果 充分调动了护生的积极性,专科理论操作水平均有明显提高,护生的专业思想稳定.结论 在特大灾害救护的特殊时期对护生进行综合临床教学,时提高护生急救、组织协调能力,正确面对困难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安晶晶;黄怡;袁秀蓉;宁宁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护理管理者对医院依托式社区护理的观点,为发展社区护理服务和促进医院护士转入社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10名符合要求的医院高层护理管理者从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困难、医院护士转入社区工作的影响因素以及社区护士需具备的务件3个方面进行访谈,并对其进行主题分析.结果 医院护士转入社区工作的有利因素为医院综合调控合理、社区护理工作独特性、个人兴趣,不利因素为医院调控不足、对社区护理认识偏差、社区卫生服务要求高、社区工作条件不利;社区护士需满足基本条件、专业操守和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结论 医院依托式社区卫生服务运营方式亟待调整,有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社区护士的培养和选择应加以重视.
作者:刘婷;臧渝梨;岳超敏;娄凤兰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全麻患者在麻醉实施后即刻失去应答能力,无法与医护人员共同完成核对工作,特别当手术时间较长需更换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时,给核对工作带来不便.
作者:程月娥;戴腊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自制系列流程图对新护士夜班指导作用.方法 将2001年1月至2003年7月进入的12名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10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在带教的基础上,采用自制系列流程图指导其夜班工作.结果 新护士独立值夜班3个月内,观察组夜班工作完成情况优于对照组,而夜间出院患者跑帐、护理缺陷、投诉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系列流程图对新护士进行辅助带教指导其夜间工作,可提高新护士的应急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朱佩茹;李育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对118例患者使用美国Life-Tech公司的UrolabV型尿流动力学检查仪进行充盈性膀胱测压.结果 57例(48.3%)充盈性膀胱测压出现非真实图像,其中86.0%(49/57)与患者因素有关,14.0%(8/57)与操作者因素有关.提出患者的心理状态、配合程度、护士操作熟练程度等对充盈性膀胱测压有一定影响,做好患者检查前、检查中的心理护理和配合指导,护士操作技术熟练,是高质量完成膀胱测压的关键.
作者:梁卫洁;梁丽军;黄小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气道管理护理小组临床实践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由护理部组织成立6人的气道管理护理小组,对全院的气道护理进行系统干预,实施人员培训,制定操作流程和规范,对原有的操作和用具改进,进行护理会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及患者的需求,全院多科室协作进行科研等.结果 培训后全院护士相关知识和技能考核评分显著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和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相关并发症(除痰液阻塞)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 组建气道管理护理小组可以提高气道护理质量,解决专业化培训的护士尚不能满足气道护理需求的困难.
作者:王红粉;周健;陈建芬;周白莉;张菊华;黄晔 刊期: 2008年第22期
临床护理工作中,结肠造瘘术后患者行结肠镜或再次手术需清洁灌肠.但造瘘口处无括约肌,属开放性孔道,灌肠液难以保留,且肛管较粗、硬,易损伤肠管,引起患者不适.
作者:王稳秀;郑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心外科病房各种检查、治疗温馨提示卡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住院时间将200例心脏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各项检查、治疗前采用常规口头教育方法;观察组在检验、治疗前应用温馨提示卡.比较两组术前检查、治疗延误缺陷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发生延误缺陷29例次,观察组发生延误缺陷2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医生和护士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应用温馨提示卡能降低术前准备缺陷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程云清;陈航燕;黄莉;郭颜芳;戴红霞 刊期: 2008年第22期
肢体大面积皮肤缺损由于缺少皮肤屏障及创面潮湿环境容易造成感染,大量细菌感染给治疗带来困难并影响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饶世鸣;郑文娴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10000级洁净环境下布类无菌包的有效期,以减少因布类无菌包频繁灭菌而导致的损耗及人力资源浪费.方法 于温度21~24℃、湿度40%~60%、净化级别为10000级的洁净手术部无菌物品间中,将20个33 cm×22 cm×11 cm布类无菌包分别放置3~9周,每周后1 d对无菌包内物品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3~8周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第9周末仅1个无菌包细菌培养阳性.结论 10 000级洁净环境下,手术用布类无菌包存放8周无细菌生长,因此,可将其有效期适当延长.
作者:刘谋珠;王凌;侯宁蕊;史玲玲;张琳娟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构建合适的护士礼仪考核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将137名护理本科学生按班级分为对照班(66人)和实验班(71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实验班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结果 两班对考核分数能否体现自身的真实水平,考核是否公开、公正,是否促进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及是否喜欢考试的过程4方面评价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体系符合护士礼仪教学课程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崔岩;冯锟;吕莲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概述了日本家庭护理服务的历史、服务模式、服务对象及服务内容、服务提供者,提出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借鉴日本发展家庭护理的经验,做到家庭护士与家政服务人员相辅相承,扩大医保支付范围及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素质,加快家庭护理机构建设,开展家庭临终关怀服务,才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护理,降低卫生资源耗费,为日益老龄化社会减轻照护压力.
作者:张晓萍;厉瑛;王志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采用热凝及无水乙醇注射方式,对78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于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实施改良迷宫手术.结果 手术经过顺利,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无房室传导阻滞,无出血;随访6~27个月,维持窦性心律73例,心房颤动复发5例,其中服用乙胺碘呋酮恢复窦性心律3例,失败2例.提出护士详细掌握手术步骤,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护理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罗安妮;方海宁;李慧敏;李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应对方式与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事件影响量表(IES)Jalowiec应对方式量表和患者一般资料问卷,对7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应激反应、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应对方式呈现多样性,其中乐观应对为常用的应对方式,评分为1.83±0.37.不同家庭月收入患者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以及不同年龄、付费方式的患者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臂丛神经损伤惠者普遍存在创伤后应激反应,IES评分为1~62(35.67±13.70)分,87.18%受试者IES总分>19分.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都与患者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创伤后应激反应严重,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存在复杂的关系,积极应对方式并不预示较轻的创伤后应激反应.
作者:程云;费莹莹;李铮;陈妮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综述我国护理本科教育25年以来在教育观、教育体系、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制、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提出我国护理本科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需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护理本科教育.
作者:韩翠;李继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一种反应性精神障碍,其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创伤性事件、个体易感因素和社会因素三大方面.做好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观察和评估,早期实施心理干预、对症护理等有利于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汤曼力;张晓玲;胡倩;吕少敏;王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椎管内微量泵输入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的疗效.方法 将45例破伤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椎管内微量泵输入破伤风抗毒素,对照组采用静脉输入.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病死率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破伤风患者采用椎管内微量泵输入破伤风抗毒素可使药物直接进入脑组织,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适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用药后的观察,重视患者的用药反应是重要的护理措施.
作者:柏玲;缪菲;丁新爱 刊期: 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