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娟;黎勇
对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腹腔内大出血行经导管出血动脉栓塞术(TAE)的患者予术前、术后严密观察出血情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绝对卧床休息,迅速补充血容量,积极抗体克,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等.结果 成功止血17例,死亡2例.提示科学的护理是SAP并发腹腔内大出血行TAE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张宁;左晓艳;丁洪琼 刊期: 2008年第22期
概述了日本家庭护理服务的历史、服务模式、服务对象及服务内容、服务提供者,提出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借鉴日本发展家庭护理的经验,做到家庭护士与家政服务人员相辅相承,扩大医保支付范围及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素质,加快家庭护理机构建设,开展家庭临终关怀服务,才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护理,降低卫生资源耗费,为日益老龄化社会减轻照护压力.
作者:张晓萍;厉瑛;王志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自制系列流程图对新护士夜班指导作用.方法 将2001年1月至2003年7月进入的12名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10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在带教的基础上,采用自制系列流程图指导其夜班工作.结果 新护士独立值夜班3个月内,观察组夜班工作完成情况优于对照组,而夜间出院患者跑帐、护理缺陷、投诉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系列流程图对新护士进行辅助带教指导其夜间工作,可提高新护士的应急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朱佩茹;李育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全麻患者在麻醉实施后即刻失去应答能力,无法与医护人员共同完成核对工作,特别当手术时间较长需更换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时,给核对工作带来不便.
作者:程月娥;戴腊梅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总结老年肝癌并存慢性疾病患者肝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对126例老年肝癌并存慢性疾病患者实施肝切除术.术前做好机体功能评估,积极治疗并存疾病,加强功能锻炼,以期达到手术的要求;术后加强监护、并发症的护理及基础护理.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发生胸腔积液、膈下积液10例,肺部感染4例,腹腔出血3例,胆漏2例,经及时处理均治愈;患者平均住院16.7 d.结论 老年肝癌并存慢性疾病患者行肝切除手术治疗,配合精心护理,可使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有利于术后顺利康复.
作者:许丽丽;熊正香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急危重症手术配合专题培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每年对手术室护士集中3个月26 h的急危重症手术配合专题培训,包括理论学习、模拟训练、手术配合讲评与交流、效果考核的专题培训.结果 培训后医生对护士急危重症手术配合的满意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5).护士各类手术备物时间显著缩短(均P<0.01).结论 急危重症手术配合专题培训帮助护士知识的整合,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是临床开展专科技能培训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夏菱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气道管理护理小组临床实践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由护理部组织成立6人的气道管理护理小组,对全院的气道护理进行系统干预,实施人员培训,制定操作流程和规范,对原有的操作和用具改进,进行护理会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及患者的需求,全院多科室协作进行科研等.结果 培训后全院护士相关知识和技能考核评分显著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和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相关并发症(除痰液阻塞)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 组建气道管理护理小组可以提高气道护理质量,解决专业化培训的护士尚不能满足气道护理需求的困难.
作者:王红粉;周健;陈建芬;周白莉;张菊华;黄晔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10000级洁净环境下布类无菌包的有效期,以减少因布类无菌包频繁灭菌而导致的损耗及人力资源浪费.方法 于温度21~24℃、湿度40%~60%、净化级别为10000级的洁净手术部无菌物品间中,将20个33 cm×22 cm×11 cm布类无菌包分别放置3~9周,每周后1 d对无菌包内物品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3~8周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第9周末仅1个无菌包细菌培养阳性.结论 10 000级洁净环境下,手术用布类无菌包存放8周无细菌生长,因此,可将其有效期适当延长.
作者:刘谋珠;王凌;侯宁蕊;史玲玲;张琳娟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构建合适的护士礼仪考核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将137名护理本科学生按班级分为对照班(66人)和实验班(71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实验班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结果 两班对考核分数能否体现自身的真实水平,考核是否公开、公正,是否促进对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及是否喜欢考试的过程4方面评价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体系符合护士礼仪教学课程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崔岩;冯锟;吕莲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综述我国护理本科教育25年以来在教育观、教育体系、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制、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提出我国护理本科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需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护理本科教育.
作者:韩翠;李继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经济高效的人工清洗程序,提高消毒供应室对全院再生医疗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 将480件使用后的再生医疗器械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含咬合齿类180件和管腔类60件.实验组直接用多酶浸泡后清洗;对照组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再用酶浸泡后清洗.清洗后对手术器械进行细菌学、内毒素和残留血检测.结果 两组同类器械的细菌学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但内毒素检测和残留血检测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 对再生医疗手术器械直接采用多酶浸泡后的清洗质量优于先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再用多酶浸泡后的清洗质量,且节省清洗成本,节约清洗时间,减少了化学消毒剂对环境的污染.
作者:姜华;屈芸娜;袁柏强;李晓菊;艾芬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护理管理者的领导行为、工作环境的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管理者领导行为量表修订版、工作环境评价量表对141名护理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管理者领导行为总分为111.78±11.62,其中行动性领导评分高,认知性领导评分低;其对工作环境的评价总分为19.72±4.44.护理管理者的领导行为与工作环境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957.P<0.01).结论 医院应改善护理管理者工作环境,给予一定的自主权,增加工作的灵活性,以促进领导行为及护理管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杨莘;邵文利;花蕾;张育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前,高频电刀已取代手术刀进行各种外科手术,明显地减少了出血.且兼有杀菌作用,既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又缩短了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王静媛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常规购置的凡士林纱条纱布小、防水差,在拔出胸腔引流管时,常出现伤口不断渗血、渗液、漏气的现象,伤口愈合延迟,甚至可能发生气胸或凡士林纱线碎屑残留伤口的情况.
作者:罗克勤;罗克俭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护理管理者对医院依托式社区护理的观点,为发展社区护理服务和促进医院护士转入社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10名符合要求的医院高层护理管理者从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困难、医院护士转入社区工作的影响因素以及社区护士需具备的务件3个方面进行访谈,并对其进行主题分析.结果 医院护士转入社区工作的有利因素为医院综合调控合理、社区护理工作独特性、个人兴趣,不利因素为医院调控不足、对社区护理认识偏差、社区卫生服务要求高、社区工作条件不利;社区护士需满足基本条件、专业操守和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结论 医院依托式社区卫生服务运营方式亟待调整,有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社区护士的培养和选择应加以重视.
作者:刘婷;臧渝梨;岳超敏;娄凤兰 刊期: 2008年第22期
Ponseti疗法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简单、有效、创伤小、费用低的新疗法.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矫形、穿矫形鞋可以使患者获得一个外观正常、灵活和无痛的足,较传统的保守或手术疗法具有更多的优点.
作者:黄干秀 刊期: 2008年第22期
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一种反应性精神障碍,其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创伤性事件、个体易感因素和社会因素三大方面.做好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观察和评估,早期实施心理干预、对症护理等有利于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汤曼力;张晓玲;胡倩;吕少敏;王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在汶川地震特殊时期骨科临床护理教学的新模式.方法 通过强化石膏牵引的护理、四肢骨折患者的康复指导、脊柱损伤患者的皮肤护理,增加了急救护理知识、操作技能培训和心理干预等教学内容,采取分组合作、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对地震期间在我院骨科实习的38名护生进行临床教学.结果 充分调动了护生的积极性,专科理论操作水平均有明显提高,护生的专业思想稳定.结论 在特大灾害救护的特殊时期对护生进行综合临床教学,时提高护生急救、组织协调能力,正确面对困难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安晶晶;黄怡;袁秀蓉;宁宁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口腔护理频次对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147例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患者按入住ICU先后顺序分成四组.每日分别进行1次、2次、3次、4次口腔护理,观察口腔清洁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不同口腔护理频次口腔清洁、口腔溃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霉菌感染、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2次/d以上口腔护理可以增加口腔清洁度,减少口臭、口腔溃疡发生.
作者:黄秀玲;裴军;赵慧 刊期: 2008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民族地区留守老年人对社区护理服务的认知和需求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留守老年人289名,采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社区护理服务需求调查.结果 留守老年人对社区护理认知差者达63.32%,对社区护理服务项目开展状况不了解者达65.40%;社区健康体查、慢性病护理及急救意外事故处理是老年人主要需求的项目.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留守时间、健康状况和民族构成因素对社区护理服务具有显著影响(P<0.05,P<0.01).结论 应加强社区护理知识的宣传,发挥社区护理特色与优势,针对留守老年人的需求特点,开展多种服务方式的社区护理.
作者:陈正英;楚婷 刊期: 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