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崔菊香;周其佳;肖顺霞

关键词:骨不连, 骨髓移植, 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对39例骨不连患者实施自体骨髓移植手术,结果37例术后2~4个月愈合,2例未愈.所有患者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提出通过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健康教育和定期访视解决患者护理问题,督促患者做好术后制动、功能锻炼,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在频繁静脉注射中的应用

    在抢救危重患者时,会频繁地经静脉注射各种急救药物,与此同时会中断其他药液的输注.为了避免上述弊端,笔者将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进行适当改进,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官庆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应对方式与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应对方式与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事件影响量表(IES)Jalowiec应对方式量表和患者一般资料问卷,对7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应激反应、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应对方式呈现多样性,其中乐观应对为常用的应对方式,评分为1.83±0.37.不同家庭月收入患者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以及不同年龄、付费方式的患者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臂丛神经损伤惠者普遍存在创伤后应激反应,IES评分为1~62(35.67±13.70)分,87.18%受试者IES总分>19分.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都与患者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创伤后应激反应严重,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存在复杂的关系,积极应对方式并不预示较轻的创伤后应激反应.

    作者:程云;费莹莹;李铮;陈妮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气道管理护理小组的临床实践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气道管理护理小组临床实践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由护理部组织成立6人的气道管理护理小组,对全院的气道护理进行系统干预,实施人员培训,制定操作流程和规范,对原有的操作和用具改进,进行护理会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及患者的需求,全院多科室协作进行科研等.结果 培训后全院护士相关知识和技能考核评分显著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和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相关并发症(除痰液阻塞)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 组建气道管理护理小组可以提高气道护理质量,解决专业化培训的护士尚不能满足气道护理需求的困难.

    作者:王红粉;周健;陈建芬;周白莉;张菊华;黄晔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椎管内微量泵输入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椎管内微量泵输入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的疗效.方法 将45例破伤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椎管内微量泵输入破伤风抗毒素,对照组采用静脉输入.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病死率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破伤风患者采用椎管内微量泵输入破伤风抗毒素可使药物直接进入脑组织,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适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用药后的观察,重视患者的用药反应是重要的护理措施.

    作者:柏玲;缪菲;丁新爱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10000级洁净环境下布类无菌包有效期的研究

    目的 探讨10000级洁净环境下布类无菌包的有效期,以减少因布类无菌包频繁灭菌而导致的损耗及人力资源浪费.方法 于温度21~24℃、湿度40%~60%、净化级别为10000级的洁净手术部无菌物品间中,将20个33 cm×22 cm×11 cm布类无菌包分别放置3~9周,每周后1 d对无菌包内物品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3~8周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第9周末仅1个无菌包细菌培养阳性.结论 10 000级洁净环境下,手术用布类无菌包存放8周无细菌生长,因此,可将其有效期适当延长.

    作者:刘谋珠;王凌;侯宁蕊;史玲玲;张琳娟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老年肝癌并存慢性疾病患者肝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老年肝癌并存慢性疾病患者肝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对126例老年肝癌并存慢性疾病患者实施肝切除术.术前做好机体功能评估,积极治疗并存疾病,加强功能锻炼,以期达到手术的要求;术后加强监护、并发症的护理及基础护理.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发生胸腔积液、膈下积液10例,肺部感染4例,腹腔出血3例,胆漏2例,经及时处理均治愈;患者平均住院16.7 d.结论 老年肝癌并存慢性疾病患者行肝切除手术治疗,配合精心护理,可使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有利于术后顺利康复.

    作者:许丽丽;熊正香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压疮发生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5例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原因,并对其后3个月内进行相同手术的45例患者进行预防护理,包括手术床的准备、缓解骶尾部压力、防止漏尿等.结果 45例手术患者均未发生压疮.结论 手术室护士应对截石位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采取预防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压疮的发生.

    作者:鲁海蜃;黄敏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下肢熏洗架的制作与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下肢熏洗架辅助治疗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自制下肢熏洗架进行熏洗治疗,对照组将惠肢直接摆放于面盆之上进行熏洗治疗.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治疗效果及烫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自制下肢熏洗架辅助治疗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效果好,安全.

    作者:董丽娟;黎勇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一次性吸痰管在结肠造瘘患者清洁灌肠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工作中,结肠造瘘术后患者行结肠镜或再次手术需清洁灌肠.但造瘘口处无括约肌,属开放性孔道,灌肠液难以保留,且肛管较粗、硬,易损伤肠管,引起患者不适.

    作者:王稳秀;郑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不同口腔护理频次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口腔护理频次对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147例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患者按入住ICU先后顺序分成四组.每日分别进行1次、2次、3次、4次口腔护理,观察口腔清洁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不同口腔护理频次口腔清洁、口腔溃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霉菌感染、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2次/d以上口腔护理可以增加口腔清洁度,减少口臭、口腔溃疡发生.

    作者:黄秀玲;裴军;赵慧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集体治疗环境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不同病室环境的乳腺癌手术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根据居住环境,将177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单间居住患者45例(单人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多人间居住患者132例(多人组),在常规心理干预的基础上以病室为单位进行患者互助治疗、集体支持、家庭间讨论.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干预第2周、干预第4周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抑郁症状.结果 干预后多人组患者的HAMD评分、焦虑躯体因子、绝望感因子、睡眠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单人组(均P<0.05).结论 集体环境中的心理干预更有利于乳腺癌手术患者抑郁状况的改善.

    作者:董春艳;曹晋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锐器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菏泽市10所医院260名在岗的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7名(21.92%)被调查的手术室护士在近1年内发生过锐器伤,对锐器伤的认知平均得分6.83±1.12,对锐器伤的防护知识平均得分5.31±1.25,手术操作规范平均得分7.69±2.54.护士对锐器伤认识、防护知识、手术操作规范是锐器伤的保护因素(P<0.05,P<0.01).结论 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概率较高,应建立健全锐器伤的各项防护制度,加强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和防护知识技能的培训,规范手术操作,做好个人防护和暴露后的预防处理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韩翠珍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急危重症手术配合专题培训的实践

    目的 探讨急危重症手术配合专题培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每年对手术室护士集中3个月26 h的急危重症手术配合专题培训,包括理论学习、模拟训练、手术配合讲评与交流、效果考核的专题培训.结果 培训后医生对护士急危重症手术配合的满意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5).护士各类手术备物时间显著缩短(均P<0.01).结论 急危重症手术配合专题培训帮助护士知识的整合,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是临床开展专科技能培训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夏菱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卡片流动模式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有效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组织方法,提高护理技能教学效果.方法 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对2005级护理大专1班70名学生(实验班)进行卡片流动式考核,2班68名学生(对照班)进行期末抽签考核.对两班学生进行统一的毕业实习前操作考核,采用自制问卷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实验班操作考核平均成绩[(94.2±3.1)分]显著优于对照班[(87.8±2.6)分](P<0.01);实验班80.0%~91.4%学生认为减轻了期末考试的压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加了业余练习的时间等.结论 卡片流动考核模式增加了学生练习护理操作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其护理操作能力.

    作者:陈运香;徐玲;李运梅;陈盛智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负压封闭引流在大面积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肢体大面积皮肤缺损由于缺少皮肤屏障及创面潮湿环境容易造成感染,大量细菌感染给治疗带来困难并影响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饶世鸣;郑文娴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绿卡在多发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多发伤患者救治效率.方法 由医务处和急诊科人员共同设计多发伤患者抢救绿卡,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联系方式、家庭住址、治疗检查项目及费用.患者到诊后由医生决定、医生护士共同签字后使用,凭绿卡可暂时免交治疗、检查费及入院费用,并可优先.结果 使用绿卡抢救476例多发伤患者,从就诊到初步抢救处理后转至病房和手术室的时间为20~48 min,患者满意度为100%,未发生医疗纠纷.476例患者中473例患者家属在规定时间(24 h)内将绿卡上所记的费用结清,3例因家庭经济困难,经与当地民政部门联系妥善解决.结论 使用绿卡抢救多发伤患者,为挽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服务水平.

    作者:冯霞;胡明芳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应用系列流程图提高普外科新护士夜班应急能力

    目的 探讨自制系列流程图对新护士夜班指导作用.方法 将2001年1月至2003年7月进入的12名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10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在带教的基础上,采用自制系列流程图指导其夜班工作.结果 新护士独立值夜班3个月内,观察组夜班工作完成情况优于对照组,而夜间出院患者跑帐、护理缺陷、投诉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系列流程图对新护士进行辅助带教指导其夜间工作,可提高新护士的应急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朱佩茹;李育红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心脏不停跳下瓣膜置换同期实施改良迷宫术的手术配合

    采用热凝及无水乙醇注射方式,对78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于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术的同时实施改良迷宫手术.结果 手术经过顺利,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无房室传导阻滞,无出血;随访6~27个月,维持窦性心律73例,心房颤动复发5例,其中服用乙胺碘呋酮恢复窦性心律3例,失败2例.提出护士详细掌握手术步骤,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护理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罗安妮;方海宁;李慧敏;李莉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关节镜手术中防止台面渗湿的方法

    在进行关节镜手术时,需持续等渗盐水冲洗以保持镜下术野湿润和清晰.一台手术一般需要冲洗液6 000~7 000 ml,对于时间较长的手术,冲洗量可达10 000 ml.

    作者:倪小丽 刊期: 2008年第22期

  • T管引流装置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为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气、积液,促进皮瓣黏附,我院乳腺中心术毕采用粗长乳胶管或硅胶管在患侧腋窝和胸壁进行双管负压引流,回病房后采取中心负压持续引流.

    作者:王家玲;曾俊 刊期: 2008年第2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