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莲;马宇;江平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外周血中Leprin含量及体重的影响.方法 将6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静脉营养和胃管鼻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非营养性吸吮,即在清醒及安静状态下于每次喂奶前15 min给予吸吮未开孔橡皮奶头5 min,然后按医嘱鼻饲喂早产儿配方奶.2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早产儿外周血中Leptin含量及NNS前后体重.结果 观察组2周后外周血Lepti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早产儿外周血浆中Leptin含量水平与体重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有利于外周血中Leptin含量的降低.并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
作者:娄小萍;张云;吴敏;施金凤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化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极为重要,但由于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多,同时增加患者心理及生理上的痛苦,令部分肿瘤患者无法接受.脱发是化疗药物毒性作用之一,尤其给女性患者造成精神上的压力和苦恼.鉴此,笔者自行研制出一种简易、冰冻时间长、舒适的冰帽,经临床使用,预防脱发效果较为理想,介绍如下.
作者:康瑞;张艳晓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镜身外加套气囊对无痛超声胃镜检查时呛咳、误吸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80例用超声微探头行无痛超声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不加气囊行常规检查;观察组检查时胃镜镜身外加套气囊.结果 观察组术中呛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痛超声胃镜检查过程中胃镜镜身外加套气囊可预防胃液反流导致的呛咳、误吸.
作者:曲静波;宁瑞花;于宏影;高波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月经期前后乳腺增生患者心理问题的异同,以指导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20例乳腺增生门诊患者以问卷方式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结果 乳腺增生患者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6项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常模(P<0.05,P<0.01);而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3项因子得分上显著低于常模(均P<0.01).乳腺增生患者月经前后的心理问题表现不同.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应重视乳腺增生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根据月经周期的变化,应用中医心理护理知识给予相应的干预,以提高乳腺增生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汤利红;柯娟;李翠娥;赵永燕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综述了长期气管切开带管患者生活质量受损的各个方面如呼吸方式改变,感染机会增多;吞咽功能、饮食方式改变,营养缺乏;睡眠障碍;语言交流受限;心理问题、社会生活方面问题.提出了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护理措施:指导患者或家属气管切开相关护理知识,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感染因素、指导合理饮食,促进疾病康复、指导患者保证充足的休息及睡眠、指导患者学会使用非语言沟通方法,维持患者完整的社会角色、给患者以情感支持,做好护理指导,消除心理障碍、加强康复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使患者尽快恢复社会角色.
作者:谷红俊;赵琚燕;王巧云;张松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选用理想的溶媒稀释胸腺肽α1进行皮下注射,减轻患者的疼痛.方法 通过循证护理,运用循证结果,对39例患者采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胸腺肽α1进行皮下注射117例次(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胸腺肽α1进行皮下注射117例次(循证组).比较注射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循证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对皮下注射胸腺肽α1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可显著减轻患者局部疼痛.
作者:熊恒玉 刊期: 2008年第23期
临床护理中,每日均要消毒更换氧气湿化瓶,湿化瓶内壁上会附着一层白色水垢.以往的除垢方法费时、费力且不易清除干净.我科采用洁厕净清除湿化瓶中的水垢,具体方法:将少许洁厕净倒入湿化瓶内轻轻转动,此时洁厕净与水垢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许多泡沫,数秒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放入消毒液中浸泡30 min后晾干备用.其方法简单快速、省时省力,且湿化瓶光亮如新.机制为洁厕净为酸性,水垢为碱性.酸碱中和,水垢即被清除.
作者:白丽娟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合并糖耐量异常(IGT)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88例行PCI的CHD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干预,注重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和生活方式干预.结果 188例患者治疗顺利,临床痊愈出院,远期效果处于跟踪观察中.结论 加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丽江;王丽岳;程秀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临床上为癌症患者化疗的药物须避光.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自制了一种避光袋,经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材料:取黑色棉织布46 cm×30 cm,粘贴扣1个,16 cm拉链1条,5 cm橡皮筋1根.
作者:查敏娟;金雅红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远程实时心电监护技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特点.方法 对952例老年患者进行远程实时心电监护.结果 正常6例,异常946例(心房早搏68例,心室早搏391例,心房扑动、心房颤动78例,心室扑动、心室颤动4例,传导阻滞72例,R-R间期>5.0 s 9例,心肌缺血324例),经及时救治,除2例室颠者死亡外,余均好转.结论 远程心电监护技术可及时发现心脏异常情况,利于早诊断、早诊疗.因此,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心电图知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有利于突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作者:梁爱民;伊永亮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在护理工作中,每年都要对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进行监测.众所周知,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眼有伤害作用,笔者现介绍一种简单方法.可以防止监测时操作者过多地受紫外线照射.
作者:王淑兰 刊期: 2008年第23期
气管切开术在抢救危重患者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气管衬带用布带固定,由于痰液经常咳出,气管衬带常被污染,需经常更换.2007年4月,笔者采用一次性输液管对气管衬带进行了改进,经临床运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陈雪莲;马宇;江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口服药品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从处理医生摆药医嘱到从药房领回药品再予患者治疗都是临床护士的日常工作.护士在药房领取口服药品的过程中,常因药物数量多且每盒药品的包装数量不同,使领药核对计数较繁琐,尤其是片剂类药品,需要根据包装数量不同核算药师摆出来的盒、片总数是否与医嘱单总数一致,心算容易出错,笔或计算器计算需占用一定时间,影响工作效率.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口服药领取数量快速查对表,经2年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杨春莲;刘永兰;陈书琴;王增文;韩冬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缓解中晚期肝癌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 对58例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观察.将前3 d治疗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药物治疗;将第4天开始治疗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太冲、丘墟穴位按摩.结果 两组不同疼痛程度患者不同时间疼痛缓解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常规应用镇痛药物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且安全、操作简单.
作者:孙丽华;于秋;王金娜 刊期: 2008年第23期
根据急救护理学要求,各医院临床科室均备有一定数量的急救药品,如中枢神经兴奋剂,强心、利尿、降压、抗心律失常药等,通常定点定量分类放置,专人保管,定期清查,并纳入每日交班内容.由于急救药品种类繁多,每班交接时要清点药品名称、剂量、数量及是否在有效期内等,花费了护士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鉴此,我科于2007年12月自行设计一种急救药品清点本,使用方便,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施思;石晓红;周春梅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寻找拔除尿管的佳时机.方法 将150例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0例.A组将尿液排空,膀胱空虚后拔除尿管;B组将尿液排空,用生理盐水600 ml冲洗膀胱夹闭尿管10 min后拔除尿管;C组将尿液排空用生理盐水300 ml冲洗膀胱夹闭尿管10 min后拔除尿管.结果 三组拔除尿管后尿道刺激症状消失时间、排尿困难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拔除尿管的佳时机宜选择膀胱半充盈时,可缩短尿道刺激症状的持续时间,减轻排尿困难.
作者:严莉;李原莉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心血管病专科门诊实施诊前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1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4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由工作3年以上护师主动一对一向患者介绍其挂号的专家情况,就诊卡的用处,收费标准,大致等候时间,就诊前准备及进入诊间配合等内容,同时针对患者的病情做健康指导.对照组患者挂号后将挂号条交给护士,然后等待就诊,候诊期间护师被动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结果 观察组初诊患者第一次就诊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抱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诊前教育的开展对提高门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轻患者候诊期间的负性情绪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缩短初诊患者就医时间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素吩;刘亚平;高雪;张秀娟;高建赢;牛玉玲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吸痰法和氧气吸入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也是抢救危重患者必不可少的操作,此2项操作均需迅速及时地执行;而传统吸痰和吸氧时使用普通治疗车存在费时、工作效率低、易造成交叉感染、影响病房环境和抢救等弊端.鉴此,我科研制出一种吸痰吸氧组合车,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刘水英;朱海萍;付文兰;胡才珍;张小娥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特需病房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生活方式及各项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5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按医嘱服药和常规护理,出院后不适随诊;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运动及饮食干预、出院指导等.连续6个月后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方式(除外戒烟、坚持服药项)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均P<0.05).三酰甘油、体重、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实施有计划、有跟踪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代谢综合征的控制率有积极作用.
作者:桂慧华;胡莉萍;熊莉娟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评估再次住院糖尿病(DM)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状况,发现其依从性的总体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长沙市7所大型综合性三级医院内分泌专科住院治疗的107例初次住院DM患者和194例再次住院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分析初次住院与再次住院DM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 初次住院患者依性较好38例(35.5%),再次住院患者为96例(49.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初次与再次住院DM患者依从性总得分及其各维度(除定期复查外)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为药物治疗维度得分高,定期复查维度得分低.结论 再次住院DM患者依从性较初次住院患者好,医护人员在进行DM教育时要有针对性,体现个性化.
作者:陈亚梅;黄金 刊期: 200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