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多名现象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用药安全隐患,增加患者医疗费用,甚至引发纠纷.提出针对性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完善工作制度、做好患者药品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隐患,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杨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护理人员对医院安全文化状况的评价,为患者安全管理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安全文化问卷对某市7所二级和三级医院的941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87.9%~98.4%护理人员对交接班程序、医院领导对安全的重视、对差错事故的讨论持积极的评价;86.6%认为护理人员配置不足,仅31.6%医院有安全委员会.82.8%认为鼓励通报错误,81.5%认为患者安全建议被采纳,69.2%认为无顾虑报告错误,47.3%认为护理人员安全和患者安全同样受重视,仅57.5%认为患者非常安全和安全.结论 患者安全管理有积极的一面,但存在责备个人的痕迹;患者安全事件特别是非差错性事件存在报告不足的情况.
作者:刘义兰;张亮;许娟;王桂兰;赵光红;季湘年;姚尚龙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吸痰法和氧气吸入法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也是抢救危重患者必不可少的操作,此2项操作均需迅速及时地执行;而传统吸痰和吸氧时使用普通治疗车存在费时、工作效率低、易造成交叉感染、影响病房环境和抢救等弊端.鉴此,我科研制出一种吸痰吸氧组合车,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刘水英;朱海萍;付文兰;胡才珍;张小娥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口服药品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从处理医生摆药医嘱到从药房领回药品再予患者治疗都是临床护士的日常工作.护士在药房领取口服药品的过程中,常因药物数量多且每盒药品的包装数量不同,使领药核对计数较繁琐,尤其是片剂类药品,需要根据包装数量不同核算药师摆出来的盒、片总数是否与医嘱单总数一致,心算容易出错,笔或计算器计算需占用一定时间,影响工作效率.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口服药领取数量快速查对表,经2年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杨春莲;刘永兰;陈书琴;王增文;韩冬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小儿留置针不仅减轻了小儿针刺的痛苦,而且还方便于治疗用药.在临床使用中常会遇到留置针不慎脱落致患儿出血、疼痛,引起患儿恐惧、家长紧张;使用的无菌敷料能起到防水封闭的效果,但会引起患儿皮肤瘙痒等不适,易使患儿哭闹致脱落.鉴此,我院采用医用网状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阚颖 刊期: 2008年第23期
气管切开术在抢救危重患者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气管衬带用布带固定,由于痰液经常咳出,气管衬带常被污染,需经常更换.2007年4月,笔者采用一次性输液管对气管衬带进行了改进,经临床运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陈雪莲;马宇;江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化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极为重要,但由于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多,同时增加患者心理及生理上的痛苦,令部分肿瘤患者无法接受.脱发是化疗药物毒性作用之一,尤其给女性患者造成精神上的压力和苦恼.鉴此,笔者自行研制出一种简易、冰冻时间长、舒适的冰帽,经临床使用,预防脱发效果较为理想,介绍如下.
作者:康瑞;张艳晓 刊期: 2008年第2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合并感染时支气管炎性分泌物增多,常影响肺的通气功能,甚至引起呼吸衰竭.我们在常规抗感染、平喘等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疗效满意,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郑泽辉 刊期: 2008年第23期
根据急救护理学要求,各医院临床科室均备有一定数量的急救药品,如中枢神经兴奋剂,强心、利尿、降压、抗心律失常药等,通常定点定量分类放置,专人保管,定期清查,并纳入每日交班内容.由于急救药品种类繁多,每班交接时要清点药品名称、剂量、数量及是否在有效期内等,花费了护士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鉴此,我科于2007年12月自行设计一种急救药品清点本,使用方便,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施思;石晓红;周春梅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糖尿病足萎缩性病变的基础是神经和血管病变,但感染可明显加重其病变,因此,一旦足部再次感染,必须及时有效地控制,促进伤口尽早愈合,同时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让其知晓导致足部溃疡感染的危害性并积极预防.笔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对8例足部再次感染的糖尿病患者采用新型伤口敷料进行伤口护理,并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开梅;朱郭婷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综述了长期气管切开带管患者生活质量受损的各个方面如呼吸方式改变,感染机会增多;吞咽功能、饮食方式改变,营养缺乏;睡眠障碍;语言交流受限;心理问题、社会生活方面问题.提出了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护理措施:指导患者或家属气管切开相关护理知识,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感染因素、指导合理饮食,促进疾病康复、指导患者保证充足的休息及睡眠、指导患者学会使用非语言沟通方法,维持患者完整的社会角色、给患者以情感支持,做好护理指导,消除心理障碍、加强康复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使患者尽快恢复社会角色.
作者:谷红俊;赵琚燕;王巧云;张松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院外健康指导对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及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61例初发A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为期12周的院外健康指导,即出院后2周内进行家访,给予患者恢复期康复内容的系统规范的指导,使其尽快开始院外的康复活动;干预期间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并针对患者个体化问题给予指导.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问卷(SF-36)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3个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干预前后抑郁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院外健康指导可以改善初发AMI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
作者:李湘萍;尚少梅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对8例1型糖尿病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包括CTX方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干细胞的采集、CTX加ATG方案预处理及干细胞回输4个过程.结果 8例1型糖尿病患者移植术后造血功能重建,步行出仓转内分泌科继续监测血糖.提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是一种治疗与免疫有关的1型糖尿病的新方法,做好心理护理、严格执行无茵操作、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治疗成功的根本保证.
作者:黄云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远程实时心电监护技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特点.方法 对952例老年患者进行远程实时心电监护.结果 正常6例,异常946例(心房早搏68例,心室早搏391例,心房扑动、心房颤动78例,心室扑动、心室颤动4例,传导阻滞72例,R-R间期>5.0 s 9例,心肌缺血324例),经及时救治,除2例室颠者死亡外,余均好转.结论 远程心电监护技术可及时发现心脏异常情况,利于早诊断、早诊疗.因此,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心电图知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有利于突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作者:梁爱民;伊永亮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合并糖耐量异常(IGT)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88例行PCI的CHD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干预,注重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和生活方式干预.结果 188例患者治疗顺利,临床痊愈出院,远期效果处于跟踪观察中.结论 加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丽江;王丽岳;程秀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评估再次住院糖尿病(DM)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状况,发现其依从性的总体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长沙市7所大型综合性三级医院内分泌专科住院治疗的107例初次住院DM患者和194例再次住院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分析初次住院与再次住院DM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 初次住院患者依性较好38例(35.5%),再次住院患者为96例(49.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初次与再次住院DM患者依从性总得分及其各维度(除定期复查外)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为药物治疗维度得分高,定期复查维度得分低.结论 再次住院DM患者依从性较初次住院患者好,医护人员在进行DM教育时要有针对性,体现个性化.
作者:陈亚梅;黄金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特需病房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生活方式及各项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5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按医嘱服药和常规护理,出院后不适随诊;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运动及饮食干预、出院指导等.连续6个月后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方式(除外戒烟、坚持服药项)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均P<0.05).三酰甘油、体重、体重指数、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实施有计划、有跟踪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代谢综合征的控制率有积极作用.
作者:桂慧华;胡莉萍;熊莉娟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持续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2例PD患者按时闯分为干预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住院期间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个性化健康教育,并延续至出院后半年,内容包括心理干预、药物治疗指导、日常生活指导、康复训练、照顾者干预、出院随访等.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分别评估患者在入院后、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对照组干预1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出院3个月、6个月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持续护理干预能提高PD患者生活质量,尤其体现在远期效果上.
作者:杨海燕;孙志琴;许霞玉;曹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有患者需用温盐水加开塞露保留灌肠来解除排便困难.传统的准备温盐水的方法是:先用注射器抽吸所需开塞露量后再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再将加有开塞露的软包装无菌生理盐水置于一盆开水中浸泡15~20 min.期间需不断续加开水至所需热度,方可使用.这样操作复杂,所需时间较长,温盐水温度也不宜掌握.经过反复临床实践现采用一种新的加热方法,既快速又温度适宜.介绍如下.
作者:齐秀丽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在护理工作中,每年都要对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进行监测.众所周知,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眼有伤害作用,笔者现介绍一种简单方法.可以防止监测时操作者过多地受紫外线照射.
作者:王淑兰 刊期: 2008年第23期
临床护理中,每日均要消毒更换氧气湿化瓶,湿化瓶内壁上会附着一层白色水垢.以往的除垢方法费时、费力且不易清除干净.我科采用洁厕净清除湿化瓶中的水垢,具体方法:将少许洁厕净倒入湿化瓶内轻轻转动,此时洁厕净与水垢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许多泡沫,数秒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放入消毒液中浸泡30 min后晾干备用.其方法简单快速、省时省力,且湿化瓶光亮如新.机制为洁厕净为酸性,水垢为碱性.酸碱中和,水垢即被清除.
作者:白丽娟 刊期: 2008年第23期
临床上为癌症患者化疗的药物须避光.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自制了一种避光袋,经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材料:取黑色棉织布46 cm×30 cm,粘贴扣1个,16 cm拉链1条,5 cm橡皮筋1根.
作者:查敏娟;金雅红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重症肝炎人工肝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0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心理行为干预,包括健康教育、诱导宣泄、个别心理疏导、家庭及社会支持及一般护理于预等措施.采用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干预结果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依从性、SF-36总分及各因子分,SAS、SDS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可减轻重症肝炎人工肝治疗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纠正患者消极的认知,提高对人工肝治疗的依从性,可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侯亚华;袁桂菊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状况及其与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 采用工作倦怠量表(MBFHSS)和完美主义问卷对11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存在中等程度的情绪衰竭(3.08±1.53),缺乏人情味现象不太明显(1.47±1.47),个人成就感相对较高(3.94±1.29).完美主义中目标与标准、计划和控制与成就感降低显著相关(均P<0.01);行为迟疑与情绪耗竭显著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情绪衰竭的预测变量有收入满意感、睡眠质量和行为迟疑;缺乏人情味的预测变量是年龄和收入;个人成就感的预测变量有年龄、个人目标、行为迟疑和职称.结论 预防和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倦怠,应重视制订合理薪酬制度,开展优化睡眠习惯、提高睡眠质量的活动,以及对个体完美主义不同维度采取不同干预措施等.
作者:赵菲;邓雪萍;陈晶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方法 将60例首次发生卒中及确定有抑郁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入组48 h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包括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服药护理、生活起居护理、肢体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与社会支持等.两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干预后第30天、60天采用HAMD表进行测评.结果 两组干预后30 d、60 d 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覃勤;邓旭;陈荣群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治疗虚证便秘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 将80例虚证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开塞露纳肛,观察组采用穴位按摩法,包括神阙穴位按揉法和迎香穴点揉法.结果 观察组排气、排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穴位按摩对治疗虚证便秘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且安全、简便.
作者:宋磊雁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月经期前后乳腺增生患者心理问题的异同,以指导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20例乳腺增生门诊患者以问卷方式进行心理问卷调查.结果 乳腺增生患者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6项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常模(P<0.05,P<0.01);而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3项因子得分上显著低于常模(均P<0.01).乳腺增生患者月经前后的心理问题表现不同.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应重视乳腺增生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根据月经周期的变化,应用中医心理护理知识给予相应的干预,以提高乳腺增生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汤利红;柯娟;李翠娥;赵永燕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对缓解中晚期肝癌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 对58例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观察.将前3 d治疗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药物治疗;将第4天开始治疗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太冲、丘墟穴位按摩.结果 两组不同疼痛程度患者不同时间疼痛缓解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常规应用镇痛药物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且安全、操作简单.
作者:孙丽华;于秋;王金娜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心血管病专科门诊实施诊前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1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4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由工作3年以上护师主动一对一向患者介绍其挂号的专家情况,就诊卡的用处,收费标准,大致等候时间,就诊前准备及进入诊间配合等内容,同时针对患者的病情做健康指导.对照组患者挂号后将挂号条交给护士,然后等待就诊,候诊期间护师被动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结果 观察组初诊患者第一次就诊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抱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诊前教育的开展对提高门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轻患者候诊期间的负性情绪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缩短初诊患者就医时间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素吩;刘亚平;高雪;张秀娟;高建赢;牛玉玲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华法令教育路径对华法令服用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慢性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按病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个别教育,发放资料等形式做好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自制华法令教育路径表,培训医护人员,并组织实施.观察比较两组抗凝达标天数、服药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和健康评分.结果 除并发症及满意度外,干预组以上各项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华法令教育路径可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使护理标准化,从而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作者:张伟媛;徐宇红;余虹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省级医院护理人员对反应性的认识及反应性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医疗系统的改革和深入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关键知情人调查问卷对济南市某省级医院的362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省级医院护理人员的反应性总体评分为8.52±1.45,反应性8个方面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尊严、及时性、交流、保密性、自主性、基础设施质量、社会支持和选择性.工作年限、婚姻状况、职称、健康状况等人口学因素对反应性的评价有一定的影响.工作年限、婚姻状况、月收入与交流的评价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健康状况与基础设施质量的评价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省级医院护理人员对反应性的整体评价高于山东省人群反应性水平,但对基础设施质量方面的评价较低,亟待医院管理部门和有关工作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满足患者非健康方面的合理需求.
作者:王朝霞;杨敏;高伟;王慧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建立青年去势及老龄雌性大鼠骨质琉松模型,探讨两种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骨组织微观结构、骨矿及骨负荷改变情况及潜在机制,为女性骨质疏松的临床护理干预寻找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 32只1月龄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同等条件下饲养,饲养至4个月按体重随机分成青年去势及假手术对照组大鼠16只、老龄雌性及对照组大鼠16只,进行去势及老龄骨质疏松造模.比较青年去势组(Ovariecromized rats,8只,OVX组)和老龄骨质疏松组(Senile Female Osteoporotic Rats,8只,SF组)大鼠骨质改变情况.结果 OVX组大鼠去卵巢8周出现骨质疏松改变,SF组大鼠22月龄自然衰老出现骨质疏松改变.OVX组骨小梁宽度显著大于SF组(P<0.05);两组模型之间腰椎及股骨密度差异不显著(均P>0.05),但OVX组股骨大负荷显著高于SF组(P<0.01);OVX组骨钙水平显著高于SF组(P<0.01).但两组血钙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4月龄大鼠去卵巢8周以及自然饲养22月龄雌性大鼠可分别作为女性绝经后及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模型.老龄骨质疏松模型在骨微观结构、骨生物力学特性、骨矿水平含量方面的负性改变更甚于青年去势模型,提示对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应侧重于不同年龄阶段及骨代谢特点进行.
作者:张银萍;郭雄;张增铁;耿冬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呼吸困难量表、St George's呼吸问卷对229例出院且愿意配合的COPD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的健康教育,严格筛选随访人员,注意随访前的准备、随访时间、联系方式、技巧,以及在随访中实施健康指导与监控等.结果 随访后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均P<0.01).结论 电话随访可以减轻出院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COPD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曾秀云;杨雯荔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对1例口服环孢素A致多发性神经病患者进行护理,采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安全护理、饮食护理及针对原发病护理等措施,结果患者好转出院.提示有效的护理能促进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的康复.
作者:赵立双;孙淑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30%乙醇对液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液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水封瓶内产生大量泡沫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时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引流(250 ml生理盐水作为引流瓶内基础液体),引流管浸入液面1~2 cm;观察组采用30%乙醇400 ml作为闭式引流水封瓶内的基础液体进行引流,引流管浸入液面3~4 cm.结果 两组引流基础液体使用6 h后患者有关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引流6 h后引流瓶内泡沫高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30%乙醇能有效消除液气胸患者闭式引流液中的泡沫,液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过程中泡沫过多而影响观察及护理时,可使用30%乙醇作为基础液体.
作者:梁利群;吴小玲;马丹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对53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云南白药联合去甲肾上腺素低压保留灌肠进行止血治疗,并给予准确配制药物,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心理支持、症状护理、合理饮食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 44例灌肠后72 h内便血次数及便血量明显减少,18例灌肠后24 h血压平稳.便血停止.提示云南白药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下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而科学的护理是疗效的保证.
作者:魏悯;李毅丽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提高结肠途径治疗机行结肠灌洗患者的舒适程度.方法 将60例渍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结肠途径治疗机灌洗结肠时采用不同的流速,观察组流速为600~1 000 ml/min,对照组流速为1 200~1 600 ml/min.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不舒适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结肠途径治疗机灌洗结肠腔时,调节流速为600~1 000 ml/min时,可提高患者舒适率,且不影响治疗效果.
作者:梁慕珍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为保障护理职业安全性,有效防止输液时被针头刺伤及血液污染.方法 将1 130例门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观察组采用自行研制的带滑动针头套静脉输液针进行输液,输液结束针头拔出后;该型针可通过人工滑动封护针尖.结果 两组输液针污染率和隔离满意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带滑动针头套静脉输液针可防止针尖刺伤及血液污染,且安全、可靠.
作者:程相玲;杨付莲;惠春先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喜疗妥外搽联合热敷治疗动静脉内瘘初次使用致皮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初次使用动静脉内瘘致皮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透析结束后,用胶布固定无菌小纱布卷压迫穿刺点,24 h后若皮下血肿无继续加重,则先将前臂、手部用温水洗干净.观察组于血肿及其周围外搽喜疗妥并配合热敷,对照组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观察两组血肿消退时间、血肿引起疼痛持续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大小血肿消退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喜疗妥外搽配合热敷能明显促进血肿的吸收、减轻疼痛,其临床效果优于硫酸铗湿热敷.
作者:张仲华;吕英瑛;童辉;夏丹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镜身外加套气囊对无痛超声胃镜检查时呛咳、误吸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80例用超声微探头行无痛超声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不加气囊行常规检查;观察组检查时胃镜镜身外加套气囊.结果 观察组术中呛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痛超声胃镜检查过程中胃镜镜身外加套气囊可预防胃液反流导致的呛咳、误吸.
作者:曲静波;宁瑞花;于宏影;高波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寻找拔除尿管的佳时机.方法 将150例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0例.A组将尿液排空,膀胱空虚后拔除尿管;B组将尿液排空,用生理盐水600 ml冲洗膀胱夹闭尿管10 min后拔除尿管;C组将尿液排空用生理盐水300 ml冲洗膀胱夹闭尿管10 min后拔除尿管.结果 三组拔除尿管后尿道刺激症状消失时间、排尿困难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拔除尿管的佳时机宜选择膀胱半充盈时,可缩短尿道刺激症状的持续时间,减轻排尿困难.
作者:严莉;李原莉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家属康复知识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脑卒中患者及其100名家属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首先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评定,对家属进行康复知识和需求的调查;然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同时间和方式的康复训练,对观察组家属进行康复知识培训.1年后,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各项功能评定并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上、下肢功能,手指功能和肢体平衡功能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脑卒中家属的康复知识培训是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有效途径,肢体恢复程度与肢体活动频率有关.
作者:李艳菊;司帷;冯晓莉;李亚东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外周血中Leprin含量及体重的影响.方法 将6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静脉营养和胃管鼻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非营养性吸吮,即在清醒及安静状态下于每次喂奶前15 min给予吸吮未开孔橡皮奶头5 min,然后按医嘱鼻饲喂早产儿配方奶.2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早产儿外周血中Leptin含量及NNS前后体重.结果 观察组2周后外周血Lepti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早产儿外周血浆中Leptin含量水平与体重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有利于外周血中Leptin含量的降低.并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
作者:娄小萍;张云;吴敏;施金凤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将循证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路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将4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路径,观察组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将循证理念和人性化护理贯穿于教育路径的始终.比较两组患者血糖、住院时间、生存质量及糖尿病足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躯体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及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健康教育路径中,可缩短糖尿病足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晓义;何红;吴爱娟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选用理想的溶媒稀释胸腺肽α1进行皮下注射,减轻患者的疼痛.方法 通过循证护理,运用循证结果,对39例患者采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胸腺肽α1进行皮下注射117例次(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胸腺肽α1进行皮下注射117例次(循证组).比较注射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循证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对皮下注射胸腺肽α1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可显著减轻患者局部疼痛.
作者:熊恒玉 刊期: 200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