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吩;刘亚平;高雪;张秀娟;高建赢;牛玉玲
小儿留置针不仅减轻了小儿针刺的痛苦,而且还方便于治疗用药.在临床使用中常会遇到留置针不慎脱落致患儿出血、疼痛,引起患儿恐惧、家长紧张;使用的无菌敷料能起到防水封闭的效果,但会引起患儿皮肤瘙痒等不适,易使患儿哭闹致脱落.鉴此,我院采用医用网状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阚颖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评估再次住院糖尿病(DM)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状况,发现其依从性的总体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长沙市7所大型综合性三级医院内分泌专科住院治疗的107例初次住院DM患者和194例再次住院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分析初次住院与再次住院DM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 初次住院患者依性较好38例(35.5%),再次住院患者为96例(49.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初次与再次住院DM患者依从性总得分及其各维度(除定期复查外)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为药物治疗维度得分高,定期复查维度得分低.结论 再次住院DM患者依从性较初次住院患者好,医护人员在进行DM教育时要有针对性,体现个性化.
作者:陈亚梅;黄金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将循证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路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将4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路径,观察组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将循证理念和人性化护理贯穿于教育路径的始终.比较两组患者血糖、住院时间、生存质量及糖尿病足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躯体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及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健康教育路径中,可缩短糖尿病足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晓义;何红;吴爱娟 刊期: 2008年第23期
气管切开术在抢救危重患者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气管衬带用布带固定,由于痰液经常咳出,气管衬带常被污染,需经常更换.2007年4月,笔者采用一次性输液管对气管衬带进行了改进,经临床运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陈雪莲;马宇;江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远程实时心电监护技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特点.方法 对952例老年患者进行远程实时心电监护.结果 正常6例,异常946例(心房早搏68例,心室早搏391例,心房扑动、心房颤动78例,心室扑动、心室颤动4例,传导阻滞72例,R-R间期>5.0 s 9例,心肌缺血324例),经及时救治,除2例室颠者死亡外,余均好转.结论 远程心电监护技术可及时发现心脏异常情况,利于早诊断、早诊疗.因此,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心电图知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有利于突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作者:梁爱民;伊永亮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30%乙醇对液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液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水封瓶内产生大量泡沫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时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引流(250 ml生理盐水作为引流瓶内基础液体),引流管浸入液面1~2 cm;观察组采用30%乙醇400 ml作为闭式引流水封瓶内的基础液体进行引流,引流管浸入液面3~4 cm.结果 两组引流基础液体使用6 h后患者有关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引流6 h后引流瓶内泡沫高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30%乙醇能有效消除液气胸患者闭式引流液中的泡沫,液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过程中泡沫过多而影响观察及护理时,可使用30%乙醇作为基础液体.
作者:梁利群;吴小玲;马丹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在护理工作中,每年都要对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进行监测.众所周知,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眼有伤害作用,笔者现介绍一种简单方法.可以防止监测时操作者过多地受紫外线照射.
作者:王淑兰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省级医院护理人员对反应性的认识及反应性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医疗系统的改革和深入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关键知情人调查问卷对济南市某省级医院的362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省级医院护理人员的反应性总体评分为8.52±1.45,反应性8个方面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尊严、及时性、交流、保密性、自主性、基础设施质量、社会支持和选择性.工作年限、婚姻状况、职称、健康状况等人口学因素对反应性的评价有一定的影响.工作年限、婚姻状况、月收入与交流的评价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健康状况与基础设施质量的评价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省级医院护理人员对反应性的整体评价高于山东省人群反应性水平,但对基础设施质量方面的评价较低,亟待医院管理部门和有关工作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满足患者非健康方面的合理需求.
作者:王朝霞;杨敏;高伟;王慧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治疗虚证便秘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 将80例虚证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开塞露纳肛,观察组采用穴位按摩法,包括神阙穴位按揉法和迎香穴点揉法.结果 观察组排气、排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穴位按摩对治疗虚证便秘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且安全、简便.
作者:宋磊雁 刊期: 2008年第23期
一药多名现象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用药安全隐患,增加患者医疗费用,甚至引发纠纷.提出针对性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完善工作制度、做好患者药品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隐患,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杨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综述了长期气管切开带管患者生活质量受损的各个方面如呼吸方式改变,感染机会增多;吞咽功能、饮食方式改变,营养缺乏;睡眠障碍;语言交流受限;心理问题、社会生活方面问题.提出了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护理措施:指导患者或家属气管切开相关护理知识,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感染因素、指导合理饮食,促进疾病康复、指导患者保证充足的休息及睡眠、指导患者学会使用非语言沟通方法,维持患者完整的社会角色、给患者以情感支持,做好护理指导,消除心理障碍、加强康复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使患者尽快恢复社会角色.
作者:谷红俊;赵琚燕;王巧云;张松 刊期: 2008年第23期
根据急救护理学要求,各医院临床科室均备有一定数量的急救药品,如中枢神经兴奋剂,强心、利尿、降压、抗心律失常药等,通常定点定量分类放置,专人保管,定期清查,并纳入每日交班内容.由于急救药品种类繁多,每班交接时要清点药品名称、剂量、数量及是否在有效期内等,花费了护士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鉴此,我科于2007年12月自行设计一种急救药品清点本,使用方便,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施思;石晓红;周春梅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持续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2例PD患者按时闯分为干预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住院期间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个性化健康教育,并延续至出院后半年,内容包括心理干预、药物治疗指导、日常生活指导、康复训练、照顾者干预、出院随访等.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分别评估患者在入院后、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对照组干预1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出院3个月、6个月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持续护理干预能提高PD患者生活质量,尤其体现在远期效果上.
作者:杨海燕;孙志琴;许霞玉;曹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临床上为癌症患者化疗的药物须避光.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自制了一种避光袋,经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材料:取黑色棉织布46 cm×30 cm,粘贴扣1个,16 cm拉链1条,5 cm橡皮筋1根.
作者:查敏娟;金雅红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化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极为重要,但由于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多,同时增加患者心理及生理上的痛苦,令部分肿瘤患者无法接受.脱发是化疗药物毒性作用之一,尤其给女性患者造成精神上的压力和苦恼.鉴此,笔者自行研制出一种简易、冰冻时间长、舒适的冰帽,经临床使用,预防脱发效果较为理想,介绍如下.
作者:康瑞;张艳晓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状况及其与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 采用工作倦怠量表(MBFHSS)和完美主义问卷对11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存在中等程度的情绪衰竭(3.08±1.53),缺乏人情味现象不太明显(1.47±1.47),个人成就感相对较高(3.94±1.29).完美主义中目标与标准、计划和控制与成就感降低显著相关(均P<0.01);行为迟疑与情绪耗竭显著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情绪衰竭的预测变量有收入满意感、睡眠质量和行为迟疑;缺乏人情味的预测变量是年龄和收入;个人成就感的预测变量有年龄、个人目标、行为迟疑和职称.结论 预防和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倦怠,应重视制订合理薪酬制度,开展优化睡眠习惯、提高睡眠质量的活动,以及对个体完美主义不同维度采取不同干预措施等.
作者:赵菲;邓雪萍;陈晶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寻找拔除尿管的佳时机.方法 将150例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0例.A组将尿液排空,膀胱空虚后拔除尿管;B组将尿液排空,用生理盐水600 ml冲洗膀胱夹闭尿管10 min后拔除尿管;C组将尿液排空用生理盐水300 ml冲洗膀胱夹闭尿管10 min后拔除尿管.结果 三组拔除尿管后尿道刺激症状消失时间、排尿困难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拔除尿管的佳时机宜选择膀胱半充盈时,可缩短尿道刺激症状的持续时间,减轻排尿困难.
作者:严莉;李原莉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方法 将60例首次发生卒中及确定有抑郁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入组48 h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包括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服药护理、生活起居护理、肢体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与社会支持等.两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干预后第30天、60天采用HAMD表进行测评.结果 两组干预后30 d、60 d 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覃勤;邓旭;陈荣群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提高结肠途径治疗机行结肠灌洗患者的舒适程度.方法 将60例渍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结肠途径治疗机灌洗结肠时采用不同的流速,观察组流速为600~1 000 ml/min,对照组流速为1 200~1 600 ml/min.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不舒适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结肠途径治疗机灌洗结肠腔时,调节流速为600~1 000 ml/min时,可提高患者舒适率,且不影响治疗效果.
作者:梁慕珍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呼吸困难量表、St George's呼吸问卷对229例出院且愿意配合的COPD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的健康教育,严格筛选随访人员,注意随访前的准备、随访时间、联系方式、技巧,以及在随访中实施健康指导与监控等.结果 随访后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均P<0.01).结论 电话随访可以减轻出院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COPD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曾秀云;杨雯荔 刊期: 200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