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血标本采集核对单的设计与应用

柴梅荣

关键词:输血标本采集核对单, 革新推广
摘要:为避免抽错血、输错血,笔者设计出一种输血标本采集核对单(下称核对单),于2004年10月开始应用于临床4 000余例患者,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的护理

    对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患者急诊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以增加全身血液灌注,并采用扩冠、抗凝等治疗纠正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生命体征稳定.提出早期正确诊断,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和对症护理,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陆剑嵘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实习护生针刺伤伤口处理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护生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后伤口处理情况,为制订针刺伤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完成10个月实习的140名护生进行实习期针刺伤后伤口处理情况调查.结果 85.71%护生发生针刺伤,针刺伤后61.66%护生未经消毒处理,36.67%护生经消毒处理(其中行规范消毒处理者仅占5.00%);针刺伤后续处理中,53.34%护生未行后续处理,仅0.83%护生进行血液检测.结论 护生自我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后伤口处理不规范,须增强职业防护教育和管理,以减少锐器伤发生率.

    作者:段明娟;钟玉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EXCEL软件在排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EXCEL软件进行护士排班的有效性,提高护理管理者工作效率.方法 应用EXCEL软件的数据有效性功能进行排班,应用表格的统计功能统计护士出勤.结果 减少了护士长排班和统计护士出勤时间,资料便于保存与查询.结论 应用EXCEL软件进行排班实用、方便,提高了办公信息化程度.

    作者:彭金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药熨贴预防甘露醇所致局部反应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熨贴对缓解静脉滴注(静滴)20%甘露醇所致局部刺激症状及预防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2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观察组静滴20%甘露醇过程中采用中药熨贴敷在沿血管走向距穿刺针眼2 cm处,对照组在此过程不作任何处理.结果 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8.5%(9/1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中药熨贴能有效减轻静滴20%甘露醇所致局部刺激症,且预防静脉炎效果好.

    作者:张琴;焦富莲;周鹏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CU护理工作量调查及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

    目的 比较CCU各病种住院1~3 d及各班次的护理工作量,以合理安排护理人力,提高护理效率.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医院CCU 84例患者住院1~3 d各班次的护理内容进行工作时数(下称工时)测定.结果 CCU各病种的护理工时随住院日的增加而减少,同病种入住CCU当日的护理工时与入住后第1、2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不同病种住院当日护理工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同病种白班的护理工时高于中班、晚班(均P<0.05).结论 CCU患者住院1~3 d各日及各班次所需的护理工时不同,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弹性制排班.

    作者:缪卓慧;王惠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无创气道咳痰机辅助咳痰无效患者排痰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无创气道咳痰机辅助咳痰无效患者排痰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4例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体位引流、翻身叩背等常规方法排痰,观察组采用无创气道咳痰机协助排痰,1次治疗4~6个片段(1个片段包括4~5个循环,1个循环包括1次气体吸入和1次气体呼出).连续治疗3 d.结果 两组患者第1次排痰护理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率、血气分析、首次排痰时间及排痰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无创气道咳痰机协助排痰,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潴留,对畅通呼吸道、维持血氧饱和度作用显著.

    作者:向利红;陈冬娥;黄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1例黑热病患者的护理

    对1例黑热病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提出在做好消毒隔离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发热护理、皮肤护理、锑剂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是保证黑热病治疗成功的因素.

    作者:裴小玲;冉琼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补救方法的改进

    在采用韩玉敏[1]介绍的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后的补救方法过程中,我们发现,补救时推注0.9%氯化钠注射液,比直接推进后连接液体成功率更高,介绍如下.

    作者:娄皓;柏亚玲;孟涛;马春燕;代林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为制订提高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715名更年期女性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 更年期女性SCL-90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10个因子除躯体化和焦虑因子分高于常模外(均P<0.01),其余8个因子分类似(均P>0.05)或显著低于常模(P<0.01);城市更年期女性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6个因子分显著低于农村更年期女性(P<0.05,P<0.01),仅偏执因子分高于农村更年期女性(P<0.05);SCL-90各因子评分与EPQ各量表(除E量表与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P量表与其他,L量表与躯体化、强迫症状外)均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 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其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密切相关;城市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水平及个性特征优于农村更年期女性.对农村更年期女性应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王社芬;荆怀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胸腔引流管固定器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 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固定胸腔引流管的有效措施.方法 自行研制胸腔引流管固定器,应用于28例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固定效果满意度,有无引流管滑脱、扭曲及皮下气肿发生.结果 28例患者无1例发生胸腔引流管滑脱、扭曲及皮下气肿,疼痛可耐受,患者对固定效果满意.结论 此固定器可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胸腔引流管固定,能有效解决胸腔引流管滑脱和术后疼痛问题.

    作者:饶晓玲;魏敏;万喜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传染病医院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传染病医院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防护行为、自我防护意识及知识掌握情况,以提高其自我安全防护意识.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对157名护士自我防护知识、自我防护行为及因工作感染疾病状况和原因进行调查.结果 在暴露性护理操作中每次和经常进行防护者分别为7.0%~87.9%、7.0%~47.0%;防护知识掌握率为32.5%~70.7%,需要防护知识培训者87.9%,需要定期体检和预防接种者100%;因工作而感染疾病者23.6%,主要原因为未采取防护措施.结论 需加强护士职业防护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防护意识,避免职业暴露感染疾病.

    作者:申桂云;刘建芬;牛仙飞;林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短管型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方法介绍

    在应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笔者摸索出单手送套管的操作方法,2001~2006年应用于临床850例次,效果理想.

    作者:陈杏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护士长领导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护士长领导行为方式并分析各因素对领导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领导行为描述量表(LBDQ-Ⅻ)调查西安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20名临床护士对其护士长领导行为的评价.结果 12种护士长领导行为中,定规得分高,显著高于关怀得分(P<0.01);不同医院、科室及不同学历的护士长,其定规和关怀领导行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护士长的领导行为以定规为主导,而不同医院文化、科室及护士长学历是其领导行为的影响因素.

    作者:黎巧玲;车文芳;郑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机械通气患者经鼻置胃管方法探讨

    目的 改进机械通气患者经鼻置胃管的方向,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方法 将12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置管,观察组置管时当胃管前端到达口咽部时旋转胃管180°后继续置入所需长度.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平均置管时间.结果 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55.0%,观察组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置管时间(60.0±8.0)s,显著短于对照组[(108.0±21.0)s,P<0.01)].结论 改良法具有置管成功率高,操作安全方便的优点,更适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昏迷患者.

    作者:陈志娜;曾丽雯;何瑾云;黄少华;王大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分析护士在使用医疗器械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对医疗器械日常保养、维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关知识欠缺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用周期缩短、维修率高、维修费增加等.提出进一步加强护士教育,提高认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培训等措施,以确保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降低医疗成本,保证医疗质量.

    作者:陈莉;李丹;王安翠;邹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肺栓塞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护理

    对85例疑肺动脉栓塞和治疗后复查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行薄层肺动脉造影和间接法深静脉造影.结果 8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45例疑肺动脉栓塞中24例确诊为急性肺动脉栓塞(双肺动脉栓塞14例、左肺动脉栓塞3例、右肺动脉栓塞7例),肺部感染8例,肺结核2例,肺癌2例,胸腔积液8例,肺动脉黏液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深静脉血栓9例.提出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完善检查前准备,严格操作规程,掌握熟练的穿刺技术并积极预防并发症是保证检查成功,获得具有诊断价值的肺动脉及深静脉造影图像的重要措施.

    作者:何慧玲;胡丽霞;谢娟;龚静山;徐坚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养老机构老年人分级护理差异性分析

    目的 了解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护理级别是否与护理服务需求一致,为照护老年人提供准确客观的护理等级评定方法.方法 将153例等级护理老年人分别按医嘱护理分级、标准护理分级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分为一般照顾护理(自理)、半照顾护理(介助)、全照顾护理(介护)三级,比较不同分级法的差异.结果 医嘱护理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医嘱分级法较老年人实际需求较远,改进措施除增加医护人员和改善相关条件外,可将Barthel指数分级法作为标准分级的补充来替代医嘱分级法,以尽可能满足老年人需求.

    作者:卢慧芳;王惠珍;高钰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以患者当前关注点为主导的健康教育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当前关注点为主导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92例ACS患者按住院病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取以当前关注点为主导的健康教育方式,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采用问卷对两组健康教育后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ACS相关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以当前关注点为主导的健康教育充分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患者对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李湘萍;郑一梅;尚少梅;谭赛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应用输液贴拔针按压止血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拔针后应用输液贴按压止血的方法.方法 将门诊输液患者460例按输液日期分为两组,均用医用输液贴按压,单号输液采用鱼际按压为观察组(248例),双号输液采用手指按压为对照组(212例),观察两组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结果 两组出血、淤血及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鱼际按压止血可有效降低出血、淤血及疼痛发生率.

    作者:秦春霞;王连平;杨荣娟;袁秋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护理部主任感知的上级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护理部主任感知的上级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对山东省293所二、三级医院的护理部主任采用工作倦怠问卷和感知的上级社会支持问卷进行调查,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护理部主任的情绪衰竭(EE)、去人格化(DP)分量表得分分别为13.71±9.52、5.27±4.37,处于低度倦怠水平;个人成就感(PA)分量表得分33.61±11.06,处于高度倦怠水平.护理部主任感知到上级中等程度的社会支持;支持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情感支持、信息支持、物质支持、认同价值和关心利益;感知的上级社会支持中除关心利益外,其余4个维度与EE和DP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除物质支持外,其余4个维度与PA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 护理部主任感知的上级社会支持能降低她们的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增进个人成就感.

    作者:徐东娟;臧小英;迟蔚蔚;王克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