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琳;潘敬菊;罗韵文;谭晓东;董月梅
目的 探讨胸部增强CT扫描时注射部位的选择与CT图像的关系.方法 从853例行胸部增强CT扫描患者的图像资料库中随机抽取50例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图像中,惠侧上肢注射14例,仅3例得到满意显影图像,满意率21.4%;36例在健侧上肢、腹壁浅静脉、下肢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注射者,均得到满意显影效果,满意率100%.结论 胸部增强CT扫描注射部位应尽量避免患侧上肢,以取得满意显影效果.
作者:温雅敏;王波;张敏;杨清华;张志明;王穗春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护生成就动机、语言学习策略对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 对193名护生应用成就动机量表和语言学习策略问卷进行调查,并结合其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结果 护生在英语学习中采用多的是补偿策略[(3.01±0.54)分],少采用社交策略[(2.52±0.57)分].不同英语学习成绩组在语言学习策略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学习成绩与语言学习策略各维度(除补偿策略维度外)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且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呈负相关(P<0.01).结论 指导护生选择合适的语言学习策略,鼓励其树立正确的学业成就动机有利于护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和效率的提高.
作者:陈莉;郑飞中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患者口服用药的种类和数量,为临床口服用药护理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时点调查方法对老年病房230例住院患者当日的口服药种类、数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当日口服药医嘱3 303条,平均服药种类(14.40±5.98)种,日服药5种以上者91.74%;平均服药数量(52.24±26.03)片,日服药20片以上者90.00%.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用药及保健营养类药品.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口服用药种类及数量均偏多,口服用药并未完全根据疾病治疗的需要,需加强老年患者用药健康教育和医护人员对药物知识的学习,提高对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以促进其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王晓媛;黄英;韦文英;范庆庆;尹建敏;康洁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佳灌肠剂量,为临床根据结肠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灌肠剂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确诊为慢性结肠炎的24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Ⅰ、Ⅱ、Ⅲ、Ⅳ组)各60例,每组均用添加染色剂(靛胭脂)的灌肠液进行保留灌肠,Ⅰ、Ⅱ、Ⅲ、Ⅳ组的灌肠剂量分别为100 ml、200 ml、300 ml、400 ml.每晚保留灌肠1次,观察各组灌肠后药液的保留时间,治疗2周后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观察药物到达的肠段及肠黏膜炎症改变情况.结果 各组灌肠后药液的保留时间、灌肠液到达的肠段情况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Ⅱ、Ⅲ组药液的保留时间、药液到达的结肠部位、治疗效果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灌肠剂量为100 ml时药液到达的结肠部位较浅,治疗效果欠佳;剂量为400 ml时患者耐受性差,肠道激惹现象强烈,药液保留时间较短,疗效不佳.药物保留灌肠佳剂量为200~300 ml,药液到达结肠的部位理想,患者耐受性好,疗效佳.
作者:李婷珊;郑少康;黄颖娴;刘革兰;梁华娣;杨永幸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睡眠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以及自制的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评定护士的睡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护士PSQI平均得分5.88±3.46,27.35%护士睡眠质量较差.年龄≤40岁,不参加娱乐体育锻炼,倒班护士以及妇产科、急诊科、儿科和内科护士,其睡眠质量相对较差(P<0.05,P<0.01).结论 临床护士睡眠质量较差,年龄、班制、体育锻炼是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建议临床护士调整心态,适当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黄琳;潘敬菊;罗韵文;谭晓东;董月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资源护士选拔、培养、试用的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采用自愿报名和科室推荐相结合,从各科室选拔14名资源护士,采用培养与试用同步进行的管理方法.结果 2年来,资源护士共支援23个专科,142次,6 694个工作日.结论 资源护士有效缓解了临床护理人力资源匮乏,在保证病区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护理质量的同时其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作者:刘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2例)和干预组(48例).两组均予基本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社区健康教育为基础,饮食、运动、心理护理为干预重点的社区护理干预.结果 2年后,干预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不良饮食习惯纠正率显著优于常规组(均P<0.01);代谢综合征控制率、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 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桃映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医护人员与住院患者对高血压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认知差异.方法 应用影响服药依从性因素问卷,分别调查100例高血压患者和80名医护人员,并对其认知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对高血压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得分普遍低于医护人员.患者认为健康信念、知识方面、身体状况影响程度较高,家庭支持方面影响小;医护人员认为健康信念、家庭支持、身体状况影响程度较高,医护患关系影响小.结论 医护人员与患者对影响高血压服药依从性的感知有一定差异,医务人员应重视该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曾岩洁;康晓凤;高爱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调查老年康复中心护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4名护工进行测评.结果 老年康复中心的护工SC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P<0.01).不同性别、护理不同生活自理能力患者的护工,其心理健康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老年康复中心护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对男护工和护理生活不能自理患者的护工,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作者:刘士荣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相关的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35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年龄分为三组,1岁~组77例,4岁~组133例,7~14岁组147例.应用11种吸入性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262例(73.39%)患儿皮试点刺试验阳性,7~14岁组皮肤点刺阳性率高,4岁~组次之,1岁~组低;三组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5);三组中屋尘螨、粉尘螨、无爪螨阳性率分别列于各组前3位.结论 尘螨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首要变应原,指导家长避免或减少患儿与尘螨的接触,是治疗和护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基本措施.
作者:戚虹;杨焕之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防治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经外周静脉置管进行静脉高营养或输注化疗药物的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100例)和治疗组(100例),再将预防组分为对照1组和观察1组各50例;治疗组分为对照2组和观察2组各50例.预防组中观察1组从输液开始即采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覆盖穿刺点及穿刺血管近心端静脉走向皮肤,对照1组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治疗组中观察2组采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覆盖在患有静脉炎的血管上,对照2组常规使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结果 观察1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1组(P<0.05);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2组(P<0.01).结论 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防治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疗效显著.
作者:王清秀;朱开梅;王腾;刘英;谢菲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门诊输液室护士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存在着人身安全和法律风险,分析其原因主要为护士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药品质量及护士的职业权限.提出只有严格遵守工作职责、履行职业权限,才能避免或杜绝职业风险.
作者:万平宝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对38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施以饮食调理及临床护理,结果患者住院18~30 d病情稳定,临床症状减轻,尿素氮、肌酐等指标明显控制好转出院.提出详细询问病史,做好饮食调护、用药观察及健康教育可提高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可有效预防复发.
作者:张丽凯;初秀红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对60例甲状腺囊肿患者予以硬化剂局部注射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 治愈39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0%.提出认真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无水乙醇注射操作及辨证施护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黄文智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成人哮喘生活质量评分表(AQLQ))、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4例哮喘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哮喘患者的积极应对和社会支持与其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5,P<0.01),消极应对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较低,良好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淑霞;仝连伟;卢建华;李英娜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针对传统病员服在结构上不能体现病情需要的缺点,设计制作了前后两穿双侧开衩上衣、隐形开裆侧开衩长裤、一侧开衩长裤、分片式短裤、便裆短裤、无领连肩分片上衣、裙式侧开衩连衣衫、袖管开衩上衣系列特种病员服,临床应用中方便患者穿着,保护了患者隐私,便于各种护理和操作,促进了患者早期活动.
作者:吴庆凤;张朝霞;薛佩云;朱秀梅;王敏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受产道及助产人员自鼻根向下颏的挤压,呼吸道内已经有部分液体被清理.但胎儿娩出后仍需作进一步清理,否则,会因为肺组织的突然膨胀,形成肺、气管、支气管内负压,使口、鼻、咽等呼吸道内羊水、血液吸入而形成吸入性肺炎.以往采用负压吸引器吸引,常导致新生儿呼吸道黏膜损伤,2004年始我科采用吸耳球吸痰法,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高玮;严小芬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毒素可以导致肌肉痉挛,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特别深而小的污染伤口感染破伤风的危险性更大,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破伤风重在预防.
作者:鲍守艳;高彩霞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护理随访对出院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健康行为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84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观察组出院后1、3、5个月进行护理随访,促进健康行为并对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指导,对照组未予主动护理随访,出院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健康行为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出院6个月后两组健康行为状况及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护理随访可促进COPD患者保持健康行为,并改善肺功能.
作者:秦爱琴;吴旭芳;王兰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婴幼儿采集血标本通常选择股静脉、颈外静脉等部位,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并且家长不易接受.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科2003年5月至2006年9月试用小儿头皮针对小静脉进行逆行穿刺采血26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小峰;姜萌 刊期: 200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