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透析治疗反馈表的设计与应用

李娟

关键词:血液透析, 治疗, 反馈表, 革新推广
摘要:血液透析(血透)不仅是肾脏疾病的替代治疗方法,在其他疾病如急性药物中毒、流行性出血热、挤压综合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机械通气治疗ARDS的护理进展

    对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说明选择合适的保护性通气策略、肺复张策略以及适当俯卧位通气,加强呼吸道管理能提高机械通气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许丽杰;张素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护理研究成果在临床应用中阻碍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寻护理研究成果应用中的阻碍因素,以促进护理成果的转化.方法 对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48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阻碍护理研究成果应用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没有权力更新护理常规或技术操作规程、护理研究可信度不高、对护理研究缺乏认识、没有知识丰富的同事共同讨论新观点、没有时间去阅读护理文献及试用成果分别占92.6%、83.5%、70.0%、60.7%、51.0%及53.5%,是重要的阻碍因素.结论 管理部门应重视护理成果的转化,及时更新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组建成果应用合作团队等,以加速成果的转化.

    作者:何茹;管玉梅;刘文凤;冯文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护理

    对38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施以饮食调理及临床护理,结果患者住院18~30 d病情稳定,临床症状减轻,尿素氮、肌酐等指标明显控制好转出院.提出详细询问病史,做好饮食调护、用药观察及健康教育可提高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可有效预防复发.

    作者:张丽凯;初秀红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三组,分别在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开始进行同样的护理干预,比较三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程度.结果 1年后出院时开始干预组与出院后3个月、6个月组其社会功能缺陷中4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出院后3个月、6个月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及早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使其治疗效果得到巩固和维持.

    作者:周逸如;陈树乔;吴泽敏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老年住院患者口服用药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患者口服用药的种类和数量,为临床口服用药护理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时点调查方法对老年病房230例住院患者当日的口服药种类、数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当日口服药医嘱3 303条,平均服药种类(14.40±5.98)种,日服药5种以上者91.74%;平均服药数量(52.24±26.03)片,日服药20片以上者90.00%.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用药及保健营养类药品.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口服用药种类及数量均偏多,口服用药并未完全根据疾病治疗的需要,需加强老年患者用药健康教育和医护人员对药物知识的学习,提高对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以促进其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王晓媛;黄英;韦文英;范庆庆;尹建敏;康洁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无水乙醇注射配合内服中药治疗甲状腺囊肿患者的护理

    对60例甲状腺囊肿患者予以硬化剂局部注射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 治愈39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0%.提出认真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无水乙醇注射操作及辨证施护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黄文智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医护人员与患者对高血压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认知比较

    目的 比较医护人员与住院患者对高血压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认知差异.方法 应用影响服药依从性因素问卷,分别调查100例高血压患者和80名医护人员,并对其认知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对高血压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得分普遍低于医护人员.患者认为健康信念、知识方面、身体状况影响程度较高,家庭支持方面影响小;医护人员认为健康信念、家庭支持、身体状况影响程度较高,医护患关系影响小.结论 医护人员与患者对影响高血压服药依从性的感知有一定差异,医务人员应重视该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曾岩洁;康晓凤;高爱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鄂州市社区护理资源配置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湖北省鄂州市社区护理资源配置状况,为进一步完善社区护理资源配置,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护理资源配置状况调查表,调查鄂州市城区社区护理设施配置现状及人力资源状况.结果 鄂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配置数量上基本符合国家低标准,但人员素质较低;设施配置从床位数、科室设置、用房面积、设备状况等均未达到国家低标准.结论 鄂州市社区护理资源配置整体状况仍较差,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工作职能,政府部门应予以一定的经费投入,合理设置机构,尤其是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作者:秦自荣;汪艳霞;高妩枝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金黄散外敷联合热疗治疗百白破疫苗接种所致硬结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金黄散外敷联合热疗治疗百白破疫苗接种所致硬结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8例百白破注射引起局部硬结的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用热水袋热敷局部,观察组采用金黄散外敷联合热疗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金黄散外敷加热疗治疗百白破疫苗接种所致的硬结,可有效地控制硬结的发生和发展,终消肿散结.

    作者:许虹萍;彭明铭;张素琼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输血卡的制作与应用

    输血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是临床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我国在安全输血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安全输血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作者:文锋华;王妮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肝癌患者介入化疗栓塞术前后血氧变化分析

    目的 观察经导管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患者的血氧在术后不同时间的变化,以便及早发现低氧血症,指导术后氧疗和护理,提高患者舒适度和TACE疗效.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法,分别测定TACE患者术前、术后1 h、6 h、24 h SpO2,术前、术后1 h、24 h血气分析.结果 术后1 h患者SpO2和PaO2即有下降,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6 h、24 h SpO2、PaO2较术前显著下降(均P<0.05);pH值术后1 h、24 h显著高于术前(均P<0.05).结论 TACE可引起术后患者血氧下降,使机体处于相对缺氧状态,对于TACE术后患者应常规进行血氧持续监测,以及时发现患者的血氧改变,及时处理.

    作者:肖书萍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血液透析治疗反馈表的设计与应用

    血液透析(血透)不仅是肾脏疾病的替代治疗方法,在其他疾病如急性药物中毒、流行性出血热、挤压综合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娟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肝素帽在膀胱冲洗中的应用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持续或间断膀胱冲洗法是常见的护理操作.我科应用肝素帽对膀胱冲洗方法进行改进,使操作更方便,且有效避免了感染,介绍如下.

    作者:杨丹;张德荣;王君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血压异常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术后患者血压变化的特点,为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65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患者的血压动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51例(78.46%)发生低血压,发生在扩张或支架置入时46例,术后5例;其中血压下降持续时间<30 min 26例,4 h 17例,24 h 6例,1周2例;血压<90/60 mmHg 24例,收缩压下降>40 mmHg 27例.仅1例患者术后6 h出现血压升高.结论 低血压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常见的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和恰当地处理是提高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作者:杜玲;黎华;张胜芝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 探讨经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的可行性.方法 对35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采集血标本,即在静脉留置针处用一次性5 ml注射器抽出2 ml血液弃去,再用一次性5 ml注射器抽取血生化及血常规标本;同时在患者另一侧肢体外周静脉采集血标本并对比观察其检测结果.结果 两种采血方法血生化、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正确掌握采血方法,从静脉留置针处采集血标本进行血生化及血常规检验切实可行,且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

    作者:卢玉贞;吴惠文;刘和菊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实习护生对临床教师的期望素质与现状调查

    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对临床教师的期望素质与内科临床教师现状之间的差异.方法 对65名内科临床实习护生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教师的期望素质与实际评价以及实习护生认为不合格教师特征与实际评价.结果 80.0%~96.9%实习护生认为理想的临床教师应具备精湛的护理技能、关心尊重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良好的服务态度、良好的教学技巧及敬业精神.而实际评价为85.4%~87.7%临床教师具备上述素质,除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精湛的护理技能外,期望和现状之间有一定差距.内科临床教师突出的缺点在于缺乏教学技巧.结论 护生期望临床教师应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但临床教师素质现状与护生对临床教师的期望之间有一定差距,应加强临床教师的选拔、培训与考核,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切实满足实习护生对教学的需求.

    作者:马红梅;陈芳;鲜于云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金黄散外敷用于胺碘酮致静脉炎

    胺碘酮是苯比呋喃类的一种衍生物,属于第Ⅲ类抗心律失常制剂.但胺碘酮对血管刺激性大,直接外周静脉途径给药会引起浅表静脉炎.我科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采用金黄散外敷治疗胺碘酮静脉输注致局部不良反应,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磊;岑金梅;梁香玲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不同部位注射造影剂对胸部增强CT扫描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胸部增强CT扫描时注射部位的选择与CT图像的关系.方法 从853例行胸部增强CT扫描患者的图像资料库中随机抽取50例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图像中,惠侧上肢注射14例,仅3例得到满意显影图像,满意率21.4%;36例在健侧上肢、腹壁浅静脉、下肢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注射者,均得到满意显影效果,满意率100%.结论 胸部增强CT扫描注射部位应尽量避免患侧上肢,以取得满意显影效果.

    作者:温雅敏;王波;张敏;杨清华;张志明;王穗春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中药熏蒸辅助治疗银屑病患者的护理

    对81例银屑病患者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并进行心理疏导和对症护理.结果 基本痊愈34例,显效37例,总有效率87.65%.提出中药熏蒸前加强护患沟通,治疗中密切观察,治疗后加强饮食指导,是保证此项治疗成功的关健.

    作者:付相钰;邹学敏;程维芬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

    对423例进展性脑梗死(PCI)患者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溶栓前、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发生,并做好患者应激状态下的心理护理、并发症处理和溶栓后的早期康复护理.结果 10 d、30 d临床疗效评定其总有效率分别为96.22%、98.11%.提示医护技的密切配合、严格时间窗的选择以及护士的密切观察护理为PCI超早期溶栓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作者:赵燕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