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目的 观察经导管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患者的血氧在术后不同时间的变化,以便及早发现低氧血症,指导术后氧疗和护理,提高患者舒适度和TACE疗效.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法,分别测定TACE患者术前、术后1 h、6 h、24 h SpO2,术前、术后1 h、24 h血气分析.结果 术后1 h患者SpO2和PaO2即有下降,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6 h、24 h SpO2、PaO2较术前显著下降(均P<0.05);pH值术后1 h、24 h显著高于术前(均P<0.05).结论 TACE可引起术后患者血氧下降,使机体处于相对缺氧状态,对于TACE术后患者应常规进行血氧持续监测,以及时发现患者的血氧改变,及时处理.
作者:肖书萍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对60例甲状腺囊肿患者予以硬化剂局部注射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 治愈39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0%.提出认真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无水乙醇注射操作及辨证施护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黄文智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医护人员与住院患者对高血压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认知差异.方法 应用影响服药依从性因素问卷,分别调查100例高血压患者和80名医护人员,并对其认知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对高血压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得分普遍低于医护人员.患者认为健康信念、知识方面、身体状况影响程度较高,家庭支持方面影响小;医护人员认为健康信念、家庭支持、身体状况影响程度较高,医护患关系影响小.结论 医护人员与患者对影响高血压服药依从性的感知有一定差异,医务人员应重视该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曾岩洁;康晓凤;高爱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护理随访对出院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健康行为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84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观察组出院后1、3、5个月进行护理随访,促进健康行为并对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指导,对照组未予主动护理随访,出院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健康行为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出院6个月后两组健康行为状况及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护理随访可促进COPD患者保持健康行为,并改善肺功能.
作者:秦爱琴;吴旭芳;王兰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对38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施以饮食调理及临床护理,结果患者住院18~30 d病情稳定,临床症状减轻,尿素氮、肌酐等指标明显控制好转出院.提出详细询问病史,做好饮食调护、用药观察及健康教育可提高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可有效预防复发.
作者:张丽凯;初秀红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佳灌肠剂量,为临床根据结肠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灌肠剂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确诊为慢性结肠炎的24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Ⅰ、Ⅱ、Ⅲ、Ⅳ组)各60例,每组均用添加染色剂(靛胭脂)的灌肠液进行保留灌肠,Ⅰ、Ⅱ、Ⅲ、Ⅳ组的灌肠剂量分别为100 ml、200 ml、300 ml、400 ml.每晚保留灌肠1次,观察各组灌肠后药液的保留时间,治疗2周后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观察药物到达的肠段及肠黏膜炎症改变情况.结果 各组灌肠后药液的保留时间、灌肠液到达的肠段情况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Ⅱ、Ⅲ组药液的保留时间、药液到达的结肠部位、治疗效果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灌肠剂量为100 ml时药液到达的结肠部位较浅,治疗效果欠佳;剂量为400 ml时患者耐受性差,肠道激惹现象强烈,药液保留时间较短,疗效不佳.药物保留灌肠佳剂量为200~300 ml,药液到达结肠的部位理想,患者耐受性好,疗效佳.
作者:李婷珊;郑少康;黄颖娴;刘革兰;梁华娣;杨永幸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胸部增强CT扫描时注射部位的选择与CT图像的关系.方法 从853例行胸部增强CT扫描患者的图像资料库中随机抽取50例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图像中,惠侧上肢注射14例,仅3例得到满意显影图像,满意率21.4%;36例在健侧上肢、腹壁浅静脉、下肢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注射者,均得到满意显影效果,满意率100%.结论 胸部增强CT扫描注射部位应尽量避免患侧上肢,以取得满意显影效果.
作者:温雅敏;王波;张敏;杨清华;张志明;王穗春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静脉输液是儿科常用的给药途径.控制静脉穿刺时患儿躁动不合作,提高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是减少护患纠纷,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的保证.我科在临床实践中,改变原有输液操作程序,提高了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报告如下.
作者:陈劭华;吴小燕;陈东颖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冰枕、冰帽是高热患者物理降温常用的方法,但其内装的是有棱角的碎冰,触面凹凸不平,且与患者头部有效接触面积有限,既不舒适又影响了降温效果.
作者:李莲英;方素萍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营养素食预防化疗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 选择128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常规正常饮食,观察组于化疗开始当天实施营养素食,连续7~10 d,比较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及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便秘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两组化疗后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营养素食对化疗患者便秘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刘淑芝;山丹;夏春丽;丁欣;谷莹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麦杰克冰袋用于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高熟患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使用麦杰克冰袋降温;对照组50例使用橡胶冰袋降温,比较两组降温效果、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操作时间.结果 两组降温效果、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麦杰克冰袋用于高热患者物理降温效果好,节省操作时间,患者容易接受,满意度高.
作者:陈军华;肖曼莉;黄菊九;张静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自制侧孔头皮针穿刺对静脉的损伤程度,为临床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将36只健康雄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只,分别采用自行研制的侧孔头皮针和普通头皮针进行兔耳缘静脉穿刺注射诺维本.比较注射后24 h两组穿刺静脉外观变化及病理变化.结果 实验组静脉组织的损伤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侧孔头皮针对静脉损伤小,组织修复快,可提高静脉使用率.
作者:冯喜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三组,分别在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开始进行同样的护理干预,比较三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程度.结果 1年后出院时开始干预组与出院后3个月、6个月组其社会功能缺陷中4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出院后3个月、6个月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及早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使其治疗效果得到巩固和维持.
作者:周逸如;陈树乔;吴泽敏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血液透析(血透)不仅是肾脏疾病的替代治疗方法,在其他疾病如急性药物中毒、流行性出血热、挤压综合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娟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对临床教师的期望素质与内科临床教师现状之间的差异.方法 对65名内科临床实习护生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教师的期望素质与实际评价以及实习护生认为不合格教师特征与实际评价.结果 80.0%~96.9%实习护生认为理想的临床教师应具备精湛的护理技能、关心尊重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良好的服务态度、良好的教学技巧及敬业精神.而实际评价为85.4%~87.7%临床教师具备上述素质,除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精湛的护理技能外,期望和现状之间有一定差距.内科临床教师突出的缺点在于缺乏教学技巧.结论 护生期望临床教师应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但临床教师素质现状与护生对临床教师的期望之间有一定差距,应加强临床教师的选拔、培训与考核,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切实满足实习护生对教学的需求.
作者:马红梅;陈芳;鲜于云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毒素可以导致肌肉痉挛,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特别深而小的污染伤口感染破伤风的危险性更大,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破伤风重在预防.
作者:鲍守艳;高彩霞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持续或间断膀胱冲洗法是常见的护理操作.我科应用肝素帽对膀胱冲洗方法进行改进,使操作更方便,且有效避免了感染,介绍如下.
作者:杨丹;张德荣;王君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护生成就动机、语言学习策略对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 对193名护生应用成就动机量表和语言学习策略问卷进行调查,并结合其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结果 护生在英语学习中采用多的是补偿策略[(3.01±0.54)分],少采用社交策略[(2.52±0.57)分].不同英语学习成绩组在语言学习策略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学习成绩与语言学习策略各维度(除补偿策略维度外)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且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呈负相关(P<0.01).结论 指导护生选择合适的语言学习策略,鼓励其树立正确的学业成就动机有利于护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和效率的提高.
作者:陈莉;郑飞中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2例)和干预组(48例).两组均予基本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社区健康教育为基础,饮食、运动、心理护理为干预重点的社区护理干预.结果 2年后,干预组健康教育达标率、不良饮食习惯纠正率显著优于常规组(均P<0.01);代谢综合征控制率、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 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桃映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胺碘酮是苯比呋喃类的一种衍生物,属于第Ⅲ类抗心律失常制剂.但胺碘酮对血管刺激性大,直接外周静脉途径给药会引起浅表静脉炎.我科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采用金黄散外敷治疗胺碘酮静脉输注致局部不良反应,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磊;岑金梅;梁香玲 刊期: 200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