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穿刺点局部固定

张劲;冯丽群;何伟;冯军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固定, 医用绷带, 自我粘缠绷带,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穿刺点的固定效果.方法 将98例PICC置管患者按置管奇偶数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PICC穿刺后,在常规固定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普通医用绷带加压固定,观察组采用自我粘缠绷带固定.结果 观察组渗血时间(17.00±1.46)h,48 h更换敷贴(1.42±0.18)次,对照组分别为(20.00±1.21)h、(1.98±0.31)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肢体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穿刺点局部止血效果好,且不影响患者肢体舒适.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外周静脉留置针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外周静脉留置针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41名三年制专科护理班学生分为实验班(71名)和对照班(70名),在临床实习前行外周静脉留置针培训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培训,实验班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培训.结果 实验班外周静脉留置针操作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班(均P<0.01).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学生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培训,可提高其操作能力,使学生更快与临床接轨,并有益于提高综合能力.

    作者:王亚敏;杨桂芝;黄晓梅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本科护生毕业实习末期临床实习行为的评价

    目的 了解本科护生在实习末期的临床实习行为,为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护生临床实习行为评价表于临床实习的第10个月对护理学院80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实习行为总体均分为3.73±0.47;其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及操作技能领域评分依次为3.33±0.67、3.93±0.46、3.89±0.57.结论 护生在实习末期的行为表现总体较满意,在情感领域和操作技能领域的行为表现较好,而认知领域的行为表现稍差.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应加大对护生认知领域行为的培养.

    作者:臧爽;李红丽;杨凡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护理策略.方法 对22例机械通气效果不佳的重症ARDS患者应用ECMO治疗,同时合理调配护理人员,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及各项生命指标的监测等.结果 ECMO治疗24 h后,患者氧代谢情况明显改善;住院治疗25~43 d,治愈16例,死亡6例.结论 严密监测和有效的护理是ECMO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云;张银英;庞群英;杨红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医用臭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

    对4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医用臭氧自体血液回输结合直肠灌注治疗.结果 8例(19.0%)显效,17例(40.5%)有效,总有效率为59.5%.治疗中无1例出现溶血、过敏性休克、肠黏膜损伤等并发症,25例完成1个疗程,17例完成2个疗程.随访6个月,持续有效17例,复发8例.提出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执行规范化操作,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治疗的不良反应,对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素娥;李映兰;宋菊祥;罗向群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

    对1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EnSite-NavX指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术后即刻均达到了完全肺静脉内电位隔离,随访3~12个月,18例根治,1例有效.提出详细掌握手术步骤、熟悉三维标测系统和射频仪的使用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熟悉手术相关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并及早处理,是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医护配合默契程度的关键.

    作者:张晓华;邵爱英;郭春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个体化运动疗法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个体化运动疗法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94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进行心理干预和个体化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甚础上采用个体化运动疗法.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87.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个体化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魏中华;臧志坤;田红梅;朱永鑫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急危重患儿父母对护士信任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急危重患儿父母对护士的信任程度,为持续改进儿科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对590名急危重患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儿父母对护士的信任度总体较高,评分为141.68±12.43;在一贯性、对护士知识和技术的权威性方面信任度高,而安心感、对未来的信心评分偏低.结论 需根据患儿父母的需求实施系统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履行告知义务,有效地促进护患沟通,遵从人际关系的尊重原则,尊重和重视患儿父母,满足患儿父母的需求,才能有效提高急危重患儿父母对护士的信任度.

    作者:卢琼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现状

    综合分析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重要意义和研究进展,发现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存在的问题包括公众对急救知识重要性认识不够,急救意识有待提高;缺乏完善的急救普及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及方式有待更新;医院急救知识培训及健康教育有待加强.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期加强广大护理工作者对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关注和参与,提高公众参与急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作者:王晓娟;付沫;赵世莉;付保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Lipo-PGE1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压疮模型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脂质载体前列腺素E1(Lipo-PGE1)对皮肤缺血-再灌注损伤压疮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为压疮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缺血组(I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Lipo-PGE1干预组(PGE1组)各8只.三组均于压疮装置上受压2 h,Ⅰ组解除受压后立即处死;IR组、PGE1组解除受压前10 min分别于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Lipo-PGE1,解除受压4 h时处死.结果 与Ⅰ组、PGE1组比较,IR组SOD活性显著降低,MDA、LDH、ET-1、NO含量显著增加(均P<0.05).而PGE1组各项指标与I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压疮形成中发挥作用,Lipo-PGE1能有效拮抗氧自由基对皮肤的损伤,减轻皮肤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杨晔琴;姜丽萍;蔡福满;韦泾云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甘露醇加肥皂水保留灌肠治疗老年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有效且易被老年患者接受的治疗便秘的方法.方法 将90例老年便秘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甘露醇加肥皂水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肥皂水灌肠.结果 观察组灌肠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灌肠液保留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 利用甘露醇加肥皂水保留灌肠可有效解除便秘,易于被老年便秘患者接受.

    作者:陈国英;刘丽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行为干预对新护士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对新护士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新护士自来院时开始实施以人性化管理为主的行为干预,即做好新护士来院后的第1次接待;开展新护士来院后的心理健康维护;丰富集体活动,培养团队意识;合理安排岗前培训.采用自行设计的新护士自我评价表及护士长考核评估表进行评价.结果 工作1年时,新护士自我评估及护士长考核评估新护士人际关系、工作熟练度、合作共事等指标评分较工作3个月时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对新护士实施以人性化管理为主的行为干预,可提高她们的环境适应能力,稳定护理队伍.

    作者:汪凤兰;马桂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预防性健康教育的实施

    目的 提高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方法 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采用多种方式实施预防性健康教育活动.结果 预防性健康教育6个月后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及自我管理状况显著优于教育前(均P<0.05、P<0.01);无1例新增糖尿病患者.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开展预防性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作者:林艳;郭雅娇;李碧华;卢晓君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护患沟通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为了规范落实健康教育内容,使用自行设计的护患沟通记录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利,使健康教育与护患沟通融为一体,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瑞萍;周小香;杨小英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护理本科生自我概念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生自我概念与应付方式的关系,为培养积极自我概念和良好应对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及应付方式问卷对239名护理本科女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的自我概念总体较积极,多采用成熟的应付行为.不同自我概念水平的护理本科生其应付方式存在差异(P<0.01,P<0.05);自我概念总分和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呈正相关(均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护理本科生的自我概念和应付方式相互影响,应重视二者关系,培养其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良好的应对机制.

    作者:康丹;朱念琼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对老年血管性疾病患者实施同型半胱氨酸相关知识的教育

    目的 提高老年血管性疾病患者知识水平,减少血管性疾病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对154例住院老年血管性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主要内容为血管性疾病发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B族维生素与血管性疾病的关系,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等.结果 教育后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采用科学饮食方式的比例较教育前显著提高(均P<0.01);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1,P<0.05).结论 对老年血管性疾病患者进行Hcy知识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饮食习惯,减少血管性疾病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书平;赵莉;杨文革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城区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明确社区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切实提高社区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汾阳市城区284名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56~158(116.87±18.93)分,自护能力处于低、中、高水平者分别占0.35%、41.90%、57.75%.老年人社会支持得分为11~59(35.87±7.53)分;其社会支持水平因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方式、既往职业、个人月收入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均P<0.01);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其自我概念、自护动机、自护知识维度和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 社会支持的提高对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有促进作用.社区护理工作者应充分利用一切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和信息支持,采取各种措施挖掘老年人的自我护理潜能,以全面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杨支兰;孙建萍;张露;曹文静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在社区糖尿病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调动糖尿病患者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糖尿病教育效果.方法 选择社区94例2型糖尿病患者,每2个月1次轮流组织部分患者采用以问题为基础(PBL)教学方式实施糖尿病教育,连续1年,均于听课≥2次课后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糖尿病知识掌握率为95.74%~100%,肯定PBL教学方式为94.68%~98.94%.结论 PBL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学习兴趣及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者:李卡路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穿刺点局部固定

    目的 探讨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穿刺点的固定效果.方法 将98例PICC置管患者按置管奇偶数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PICC穿刺后,在常规固定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普通医用绷带加压固定,观察组采用自我粘缠绷带固定.结果 观察组渗血时间(17.00±1.46)h,48 h更换敷贴(1.42±0.18)次,对照组分别为(20.00±1.21)h、(1.98±0.31)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肢体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穿刺点局部止血效果好,且不影响患者肢体舒适.

    作者:张劲;冯丽群;何伟;冯军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化疗致口腔黏膜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相关因素,为制订预防口腔黏膜炎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567例接受氟尿嘧啶类为主抗癌药物治疗患者于化疗期口服别嘌呤醇片或含漱0.8%别嘌呤醇溶液预防口腔黏膜炎,每天观察并记录患者口腔情况、化疗不良反应及睡眠情况等.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49例(8.6%),影响口腔黏膜炎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口腔pH值、唾液黏稠度、腹泻、睡眠(均P<0.01).结论 需针对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主要相关因素进行护理干预,以降低黏膜炎的发生率及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刘建红;郑晓莉;茅静;张柳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门冬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强化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于三餐前即时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中效人胰岛素,患者自行注射和监测血糖.结果 治疗2个月仅3例次发生低血糖,未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将葡萄糖(5.34±0.45)mmol/L、2小时血浆葡萄糖(7.03±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A1(6.71±0.65)%、血糖达标控制时间(6.69±1.12)d.结论 门冬胰岛素疗效好、安全,对患者建立有效通畅的随访制度,加强疾病知识教育、饮食及运动指导等,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龚海英;杨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