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海;宋瑞雪;卢永梅
目的:探讨清肝汤加味与西医结合在治疗甲亢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甲亢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西医进行治疗,Ⅱ组患者在Ⅰ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清肝汤加味.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眼凸和甲状腺肿大情况、FT3和FT4减少情况.结果:Ⅱ组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与Ⅰ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0%相比,有统计学意义.FT3和FT4减少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有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治疗甲亢时,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陈龙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自拟结肠汤内服加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子结肠汤口服同时进行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30例子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并以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奴夫卡因保留灌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承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疾病用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至2010年5年期间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56例,给予饮食补肾粥、口服补骨丸,另加用外用中药浴治疗,为时6个疗程(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纽总有效率为94.6%.结论:采用饮食补肾粥、口服补骨丸以及中药浴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促进坏死骨的修复,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疼痛的症状.
作者:王献忠;蒋金旺;陈海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弱等症.本文通过对其处方组成、主治功效及用法进行了讲解,对药用和养身保健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作者:秦文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脑震荡是外力作用于头部后而出现意识障碍的脑外伤.对不同的证型采取不同的医疗护理措施,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互为补充,标本兼治,收到了满意疗效.
作者:任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的临床疗效.方法:2组均给予低盐、低蛋白、糖尿病饮食,均以西药常规控制血糖.观察组同时给予养阴固精渗湿方每日1剂水煎分服.2组均以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显效率为观察组58.93%,对照组为41.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86%,对照组为7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劲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怡心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气虚血瘀型心绞痛患者8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等常规西药;观察组在常规西医的基础上,加用怡心汤.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30/40),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怡心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心绞痛患者,能起到改善病情的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琳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介绍了用中医中药从心脾论治阳瘘,其疗效显著.
作者:潘应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及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激素副反应等.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2%,对照组为69.3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激素的副反应表现(柯兴样体征、骨质疏松、继发感染、血糖升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症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张迎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活血接骨方治疗伤骨科疾病临床疗效.方法: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口服独一味胶囊,治疗组采用自拟的活血接骨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好转率在骨折、脱臼、颈腰腿痛、软组织损伤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接骨方治疗伤骨科疾病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罗永岚;李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改进保和丸的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保和丸作了定性定量研究.结果:TLC鉴别保和丸中的山楂、半夏和连翘,HPLC测定连翘苷含量.结论:本试验对保和丸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胡旭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方法,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对80例发生尿潴留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根据情况恰当处理治愈率达100%.结论:对产后尿潴留的患者通过临床观察,有针对性处理,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郑玉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观察经过雾化之后的中药煎剂在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将我院儿科在2009年3月~2010年10期间收治的56例小儿喘憋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所有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抗感染、平喘、止咳等药物结合的对症处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有效、无效数目和其比率都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即(P<0.01),两组实验治疗方法下的总的有效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效果中,加入有中药煎剂雾化吸入的辅助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凌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防哮饮早期干预对哮喘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卵蛋白(OVA)和氢氧化铝腹腔注射致敏加雾化吸入卵蛋白激发的方法复制哮喘小鼠模型.将60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A正常对照组、B哮喘模型组、C防哮饮小剂量组、D防哮饮中剂量组、E防哮饮大剂量组、F布地奈德组.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IL-18的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B组与A、C、D、E、F组相比,小鼠血清IL-18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1);C、D、E、F组小鼠血清IL-18的含量均显著高于B组(P均<0.01);D组小鼠血清IL-18的含量高于F组(P<0.01);E组小鼠血清IL-18的含量明显高于F组(P<0.05).结论:中药防哮饮通过上调IL-18表达水平,从而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保护作用,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
作者:宾博平;王婷婷;黄小琪;梁丽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人2009年1月~2010年3月在本人进行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本人自拟中药配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08%,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中药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常林跃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根据2009年1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胃炎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相应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有效率为91.9%,其中显效:39例,有效:18例,全部患者无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有效率高,副作用小,有利于患者坚持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在疑似甲流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将600例门诊疑似甲流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模式(Clinical Pathway简称CP);对照组,采用传统就诊模式;每组病例均为300例.比较两组在疗效、疗程长短、医疗费用、患者满意程度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疗效、疗程长短、医疗费用、患者满意程度上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相对于传统就诊模式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就医过程,明显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
作者:刘冰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逐瘀降浊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塞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塞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给予逐瘀降浊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P<0.05.结论:应用逐瘀降浊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患者,更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
作者:陈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盐水折管封管法在静脉留置针中使用,其疗效显著,提高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效果.
作者:邢红英;刘巧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就是将162例患儿分成两组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病程短,值得推广.
作者:韩大江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