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标本检验护理操作环节调查分析

万长秀;范德兰;张小红

关键词:血标本采集, 检验结果, 护理操作技术, 影响因素分析, 数据收集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操作环节对血标本检验结果的影响,为提高血标本检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血标本检验护理操作环节调查表,对398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检查注射器和容器符合要求312名(78.4%),止血带缚扎时间在1min内284名(71.4%),选择血管恰当361名(90.7%),消毒规范196名(49.2%),穿刺一针见血298名(74.9%),采血量准确326名(81.9%),血液注入试管规范298名(74.9%).结论 血标本检验护理操作环节存在许多问题,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采集血标本过程中护理操作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路径在声带息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运用临床路径护理声带息肉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60例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按临床路径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评分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采用临床路径对声带息肉手术患者实施护理,有利于优化护理程序,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凌娅娅;郑倩卿;杨坚娥;徐庆文;刘美斯;王琼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医护人员对优质护理认识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对优质护理的认识.方法 自行设计优质护理认识调查问卷对 2所市级二级甲等医院的医生、护士各200名进行优质护理认识调查.结果 在能代表优质护理指征的技术过硬、工作认真负责、关心体贴患者医护认识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而在服务态度、把患者当亲人朋友和提供健康知识方面,两者认识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只有在过硬的技术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基础上,关心体贴患者,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及时的健康知识宣教,才能切实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庆素;吴淑凤;王建华;马彩娟;于蕾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不锈钢弯头U形棒在手术器械消毒灭菌中的应用

    血管钳是主要的外科手术器械之一,术前常用卵圆钳将10~40把血管钳穿在一起,然后用双层包布打包后高压灭菌,卵圆钳只能穿血管钳的1个圈,排列时会造成前后交叉,器械护士在手术台上很难整理且不易清点.

    作者:刘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2例开胸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

    对2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给予心理护理,临床监测,实验室监测,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控制感染等护理措施后,患者痊愈出院.本病发病急,病情易加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与护理,可使病情及时控制,避免发展成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作者:杜春萍;何群;虞献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重返岗位对严重烧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返岗位对严重烧伤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6例复诊的严重烧伤患者按是否重返岗位分为重返岗位组(n=43)和未重返岗位组(n=53),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和各维度因子分.结果 重返岗位组的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未重返岗位组(P<0.05);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等各因子分中睡眠与精力、躯体不适感、运动与感觉功能、正性情感、认知功能、自尊、工作与学习、业余娱乐生活、婚姻与家庭和生活质量总评得分重返岗位组显著高于未重返岗位组(P<0.05,P<0.01).结论 重返岗位能提高严重烧伤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能重返岗位可作为衡量严重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作者:岳丽青;蒋冬梅;黄晓元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认知功能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认知功能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的影响,为患者选择有效的训练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60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物理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认知功能锻炼,内容包括注意力和集中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推理及解决问题能力等训练.并采用MMSE量表测试其认知状况.结果 观察组MMSE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除回忆力外,观察组定向能力、注意与计算能力、记忆力、语言的改变显著优于时照组(P<0.05).结论 认知功能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起着积极的作用,在促进脑功能的迅速康复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世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巨大心脏心瓣膜置换、左房折叠术患者的护理

    对17例巨大心脏心瓣膜置换、左房折叠术患者术前予科学评估、心功能支持、精神支持、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体温,监测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变化,保持心包、纵隔及胸腔引流通畅,预防感染和营养支持等护理,结果13例术后康复出院,2例因心力衰竭、低心排死亡,2 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提示巨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差,手术复杂,加强术前、术后临床观察及护理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作者:徐莹;丁尔其;张齐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绷带在四肢手术皮肤消毒中的应用

    临床上四肢手术皮肤消毒时,因皮肤消毒范围要求需抬起肢体时,消毒液易沿着抬高的肢体流向腋窝处或会阴部.

    作者:吴明慧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穴位按摩解除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解除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与气腹相关的非切口疼痛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38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分为按摩组和常规组,各69例.按摩组术后采用穴位按摩,即双手掌侧王于患者双肩部,用拇指带动鱼际肌压住患者的阿是穴,呈旋转式按摩,持续5~30s,间歇3s,连续15~20min,同时配以腹腔镜康复操.常规组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两组术后肩痛、上腹膈肌疼痛及切口疼痛情况.结果 按摩组患者术后24h、72h肩痛程度,术后24h、48h上腹膈肌疼痛程度,术后7~24h切口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 穴位按摩可显著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安全易行.

    作者:黄丽红;伍春兰;彭文湃;何妙东;尹碧姚;钟翠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静脉穿刺技术研究进展

    对血管类型、术者心理、静脉穿刺技术等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进行综述,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张艳玲;林婷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肠瘘患者胆汁回输观察

    目的 探讨T管引流胆汁后及时回输体内的方法.方法 对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术后并发肠瘘患者采用蠕动控制式输液泵直接将T管引流的胆汁,在短的时间内回输到患者体内.结果 2例SAP术后并发肠瘘患者顺利接受胆汁回输,每天回输胆汁量300~700ml.胆汁在体外存留时间短,无污染;整套输注装置未出现漏液、堵管现象;患者未出现腹泻、感染等并发症,营养状况改善,2 周纠正电解质紊乱,肠瘘愈合.结论 采用蠕动控制式输液泵行胆汁回输操作简便易行,能确保胆汁质量,减轻护士劳动强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焦文芹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基层医院检验科医技人员职业安全防护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检验科医技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现状.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对59名检验科医技人员进行职业安全防护认知与行为调查.结果 59名中40.7%~66.1%不知道标准预防内容、不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不知道医疗废物的分类及处置等,有10.2%~93.2%防护行为缺如或不当.结论 检验科医技人员职业防护意识、知识缺乏,防护行为缺乏或不当;采取职业防护强化教育,制定并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可望改善上述状况.

    作者:廖友芝;胡慧欣;金淑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血标本检验护理操作环节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操作环节对血标本检验结果的影响,为提高血标本检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血标本检验护理操作环节调查表,对398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检查注射器和容器符合要求312名(78.4%),止血带缚扎时间在1min内284名(71.4%),选择血管恰当361名(90.7%),消毒规范196名(49.2%),穿刺一针见血298名(74.9%),采血量准确326名(81.9%),血液注入试管规范298名(74.9%).结论 血标本检验护理操作环节存在许多问题,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采集血标本过程中护理操作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作者:万长秀;范德兰;张小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不同术式喉癌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术式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以采取针对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华盛顿医科大学生活质量表(UW-QOL)对129例患者(喉全切除术组42例、喉垂直部分切除术组40例、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组47例)手术后6个月的信息进行收集,对3组患者手术后的不同时期生活质量条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喉全切除术组社会综合条目在3个时期得分显著低于另外两组(均P<0.05).喉全切除术组肿瘤症状个体条目总分及语言交流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咀嚼和吞咽方面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组显著低于喉全切除术组和喉垂直部分切除术组(均P<0.05).结论 不同术式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受到疾病及治疗所致的躯体及心理功能缺失的影响,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可通过发音和语言交流功能恢复锻炼等专业指导加以改善,针对影响社会功能显著因素,提供持续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

    作者:李学勤;赵群;申翠香;吴燕;刘爱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高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对21例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 术后心绞痛缓解率98.5%.除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恢复良好康复出院,住院时间20~36 d.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改善心肺功能;术后加强血流动力学监测,做好饮食、营养、活动及患肢护理,可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熊静;罗亮春;鲁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牙颌面畸形正颌外科患者的护理

    对36例牙颌面畸形患者采用正畸和外科手术的方法,矫治患者颌面形态并重建其口颌功能.术前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术后予呼吸道管理和口腔护理,结果术后均获得满意的疗效.提示科学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陆金星;刘婕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右枕后位分娩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右枕后位的危险因素,保障母婴安全.方法 回顾性分析3755例分娩产妇的病例资料.结果 3 755例中枕后位513例,其中右枕后位405例,占78.95%;正常分娩159例,占30.99%.不同年龄及妊娠期不同偏好卧位产妇右枕后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右枕后位的危险因素可能与孕妇的年龄及偏好卧位有关,应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及时准确地识别及正确处理,以保证母婴健康.

    作者:张玲玲;朱红芳;李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术前清洁肠道方法的改进

    在腹部非肠道手术中,术前要清洁肠道,减少肠内积液积气,防止术后腹胀.传统的方法采用清洁灌肠,2006年,我科改变传统的清洁灌肠方法,采用50%硫酸镁口服,临床应用5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杨少蓉;吴新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应用薄膜手套保护肛温探头

    测护仪体温探头监测体温可连续的、动态地反映患者的实际体温,尤其是体温不升或行低温麻醉、高热的患者,能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肖君霞;张奇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蛋黄油治疗乳头皲裂80例

    乳头皲裂是许多初产妇的常见病.我院自2006年2月至2007年5月采用蛋黄油治疗乳头皲裂8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建萍;刘向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