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FAP患者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的护理

胡艳;管敬东

关键词: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腹腔镜, 全结肠切除术, 回肠贮袋成形, 护理
摘要:对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结果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提出术前良好的心理沟通、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方式的慎重选择及术后周密细致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手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综合康复训练

    对30例手部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训练.结果术后3个月手功能恢复优良率93.3%,并发症发生率3.3%.提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高效、安全,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娄湘红;李萍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护士职业压力及其对护士身心健康影响研究现状

    对护士职业压力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护士身心健康影响进行综述,提出护理管理者应把护士的压力管理作为职责之一,制订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建立护士自己的支持组织.护士自身应以积极的方式应对压力,寻求支持,运用放松疗法、自我分析法缓解压力,提高压力应对能力.

    作者:赵体玉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用荞麦皮制作软枕(垫)预防压疮

    为了预防压疮,护理同行们用谷粒或绿豆制作软枕(垫),但谷粒易受潮而霉变,而绿豆虽然可自由滚动,随患者体位随意调节受压部位,却价格高、且易长芽.鉴此,笔者选用荞麦皮制作软枕(垫),垫于患者受压部位,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胡春华;赵丽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多功能布担架的研制

    患者在推车、手术台与病床间的移动,通常需借助数人的合作才能完成.尤其是体胖、昏迷、多发性骨折(特别是脊椎骨折)及带有多种导管患者的搬运尤为困难.动作不协调会致患者不适或疼痛,且搬运者体力消耗大,甚至可引起腰部扭伤.为此,笔者研制一种多功能布担架,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吴明;朱列和;张金珍;饶慧燕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产后痔硫酸镁湿热敷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硫酸镁湿热敷治疗产后痔的效果.方法 将分娩后发生产后痔的135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治疗,对照组采用0.5%碘伏外洗.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止痛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止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50%硫酸镁湿热敷治疗产后痔效果较好.

    作者:周玉莲;姜雪芹;梁静晶;庞建红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病例研究法在批判性思维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病例研究法在批判性思维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40名98级、99级和2000级护理本科实习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70人)和观察组(7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观察组采用病例研究法进行教学,应用批判性思维能力(中文版)测量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86.80±24.89,对照组为257.70±27.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病例研究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效果.

    作者:王敬茹;孙保亮;王兰平;陈芸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胸主动脉瘤不同手术方式的护理配合

    对11例实施不同手术的胸主动脉瘤患者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科学的术中护理.结果11例中1例因术后渗血不止死亡,其余手术均取得满意效果.胸主动脉瘤手术复杂,危险性高,术前充分的心理和物质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术中的医护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曹新平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乳癌患者配偶的生存质量与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乳癌患者配偶的生存质量、压力以及两者间的关系,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和压力症状自评量表对114名乳癌患者配偶的生存质量和压力水平进行测评,并以92名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乳癌患者配偶生存质量各领域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总压力水平为1.5±0.4,属轻度;乳癌患者配偶生存质量各领域的得分与其压力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乳癌患者配偶的生存质量较一般人群差,其生存质量与其压力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张美芬;张俊娥;梁骊敏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术中冰袋的应用

    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常采用仰卧头颈过伸体位,两颈侧置小沙袋固定头面部,肩胛下垫一软枕[1].为了减少术中切口出血,笔者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护理中,将传统的两颈侧小沙袋固定头面部,改用冰袋(4~10℃)固定,取得了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张秀珍;袁立群;吴兴兰;金海燕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预防前列腺电切术中寒战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预防前列腺电切术中寒战的效果.方法 将8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中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术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高室温至24~26℃,输注液体、灌洗液加温至37℃,并采取保温措施.于患者入手术室即刻(术前)、术中、术毕测量并记录T、HR、BP;观察术中寒战、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术毕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术中、术毕心率、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术中寒战、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术前、术中积极采取有效保温措施,可减少寒战的发生.

    作者:钟秀媛;孔令溶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饮食干预

    目的 探讨颌骨骨折钛板内固定术后患者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为该类患者的营养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40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根据患者营养需求,对照组给予匀浆膳,观察组按照患者饮食习惯、口味给予营养膳并辅助康全饮肠内营养液.结果 术后1周、2周两组患者体重、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对照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P<0.01);观察组对营养饮食的外观、口味满意率及饮食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根据患者饮食习惯给予营养膳食并辅助康全饮,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其饮食依从性.

    作者:罗远芳;陈玉萍;张慧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胆道术后患者经双腔T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目的 探讨自制双腔T管在胆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方法 对260例胆道手术患者应用自制双腔T管进行引流胆汁的同时行肠内营养,严密观察肠内营养及引流情况,及时调整肠内营养的应用方法,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54例患者完成肠内营养,且T管引流通畅;15例出现T管有营养液引出,导管堵塞26例(再通23例),营养管脱出7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自制双腔T管进行肠内营养简便、易行,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周希环;王凤;徐桂珍;王秀珍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自制翻身卡在预防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为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我院护理部设计并制作皮肤护理翻身卡,临床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刘洋;吴美福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临床路径在动脉导管结扎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降低动脉导管结扎术患者的医疗成本,提升服务品质.方法 将60例行择期手术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临床路径护理.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路径有利于优化护理程序,提升服务品质.

    作者:管晓萍;高艳红;张利岩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手术室医疗设备操作流程图的制作和应用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化手术室集中了大量高科技的手术医疗设备,如腹腔镜、超声刀、超声清洗机等.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使用这些仪器,为了防止出现操作失误,我们根据仪器使用说明及工作经验,总结、制订出相应的仪器操作流程图(下称流程图),它的有形展示使护理程序更具体化、透明化、清晰化、标准化,可有效地提高手术室医疗设备的使用正确率.

    作者:刘盈;饶龙华;胡玉华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3种镇痛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 将250例人工流产者随机分为A组(80例)、B组(92例)、C组(78例).A组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B组采用氧化亚氮(50%氧化亚氮与50%氧气混合气体)吸入,C组进行利多卡因宫颈局麻.观察3组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效果、生命体征变化、宫颈口松弛情况、术中出血、人工流产综合征(RAAS)发生率及手术时间.结果 A组镇痛有效率为100.0%,宫颈松弛有效率为91.2%,显著高于B、C组(P<0.05、P<0.01),且无RAAS发生,但术中易发生一过性血压、心率降低.3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3种镇痛方法均安全有效,其中异丙酚能达到完全镇痛效果,使人工流产更具有人性化,利于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五星;曹桂香;王河清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静脉注射曲马多消除剖宫产产妇术中寒战反应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曲马多消除剖宫产术中寒战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剖宫产术中发生寒战反应的1 032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1组(324例)、对照2组(346例)和观察组(362例),分别采用物理保温、肌内注射异丙嗪(25 mg)和静脉注射曲马多(1 mg/kg)解除寒战,观察三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寒战反应消除时间显著短于对照1组和2组,且治疗显效率显著优于对照1组和2组(均P<0.01).结论 曲马多可快速解除剖宫产术中寒战反应且效果较好.

    作者:沈中晔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本科护士对工作角色期待与教育需求的研究

    目的 了解本科护士对工作的角色期待与教育需求.方法 采用访谈方式对13名本科护士进行工作角色期待与教育需求的调查.结果 本科护士的工作角色期待是学习者、患者的照顾者、医嘱主动执行者等;教育需求是专业理论知识、临床技术操作、整体护理的临床应用等.结论 及时了解本科护士的想法、期望与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培养计划,才能合理使用人才,避免或减少人才流失和浪费.

    作者:邵文利;李淑迦;杨莘;张育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泌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分娩镇痛对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 将360例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无乳腺发育缺陷及内分泌疾病的初产妇,按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0例.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产妇生产过程中不给予任何镇痛药物;观察组于生产过程中施行CSEA分娩镇痛.分别于产后24、48、72 h测定血清泌乳素浓度,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开始泌乳时间及泌乳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AS)评估镇痛效果.结果 观察组宫缩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产妇产后血清泌乳素浓度、开始泌乳时间及泌乳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实施CSEA分娩镇痛可减轻产妇产时疼痛,且不会影响产后泌乳,有助于母乳喂养成功.

    作者:贾丽英;刘吉平;叶玉萍;刘涌;夏媛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肱动脉抽取血气标本在产科的应用

    临床上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常用的有桡动脉和股动脉.但在产科,由于妊娠原因,特别是妊娠晚期孕妇,股动脉不作为常规选择方式;而桡动脉血管细,不易固定,且穿刺疼痛感明显,穿刺成功率低.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对孕妇采用肱动脉抽取血气标本.方法如下.

    作者:潘雅珍;魏红梅;施望琼 刊期: 2006年第16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