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管敬东
目的 探讨乳癌患者配偶的生存质量、压力以及两者间的关系,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和压力症状自评量表对114名乳癌患者配偶的生存质量和压力水平进行测评,并以92名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乳癌患者配偶生存质量各领域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总压力水平为1.5±0.4,属轻度;乳癌患者配偶生存质量各领域的得分与其压力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乳癌患者配偶的生存质量较一般人群差,其生存质量与其压力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张美芬;张俊娥;梁骊敏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截血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154例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4例),两组均采用活血化淤中药煎汤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截血膏局部外敷.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5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应用截血膏配合中药煎汤口服治疗急、慢性软组织闭合性损伤,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芹芳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身心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巡回护士于手术前1 d进行术前访视、术日晨到病房迎接患者、入室后给患者戴上耳机欣赏选定的音乐30 min.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与术前焦虑程度、心率及血压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心率和血压稳定.结论 实施术前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谭惠芹;冯宝琴;梁群;邓秋儿 刊期: 2006年第16期
对1例巨大右颈侧咽后间隙囊状水瘤伴感染患儿在全麻下行囊状水瘤摘除术,术后切口愈合良好,住院14 d出院.其护理要点为术前加强对呼吸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局部皮肤的护理、药物护理及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伤口出血情况、注意有无面瘫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伤口引流管的护理及饮食护理等,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辜德英;余蓉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认知情感需求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对152例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认知情感需求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对疾病本身的认知需求强烈,而对医疗环境、医疗服务的情感需求相对较弱.在疾病认知需求中对治疗后眼突度改善和复发情况、激素治疗和放射治疗的方法和不良反应以及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情况的了解尤其突出,分别占98.7%、89.5%、80.3%.结论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需求较高,需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作者:罗淑芳;李蓓;吴迎春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前咽后入路脊髓减压治疗颈椎后路融合术后畸形愈合致脊髓压迫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8例颈椎后路融合术后畸形愈合致脊髓压迫患者进行前咽后入路脊髓减压手术,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 术后8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恢复.平均随访22.0个月,植骨均融合,JOA评分(13.8±1.0)分.结论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进行气管推移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选择正确体位、预防护理并发症、加强功能锻练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陈晓玲;陈彤春;曾讯;何翠环;彭新生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颌骨骨折钛板内固定术后患者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为该类患者的营养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40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根据患者营养需求,对照组给予匀浆膳,观察组按照患者饮食习惯、口味给予营养膳并辅助康全饮肠内营养液.结果 术后1周、2周两组患者体重、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对照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P<0.01);观察组对营养饮食的外观、口味满意率及饮食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根据患者饮食习惯给予营养膳食并辅助康全饮,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其饮食依从性.
作者:罗远芳;陈玉萍;张慧 刊期: 2006年第16期
根据急诊护理人员对激励的需求,综合运用文化激励、目标激励、成就激励和教育激励进行护理管理.结果显示激励艺术的应用增强了护理群体内聚力,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了较大的提升,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汤晓丹;张冬林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病例研究法在批判性思维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40名98级、99级和2000级护理本科实习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70人)和观察组(7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观察组采用病例研究法进行教学,应用批判性思维能力(中文版)测量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86.80±24.89,对照组为257.70±27.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病例研究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学效果.
作者:王敬茹;孙保亮;王兰平;陈芸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自制双腔T管在胆道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方法 对260例胆道手术患者应用自制双腔T管进行引流胆汁的同时行肠内营养,严密观察肠内营养及引流情况,及时调整肠内营养的应用方法,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54例患者完成肠内营养,且T管引流通畅;15例出现T管有营养液引出,导管堵塞26例(再通23例),营养管脱出7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自制双腔T管进行肠内营养简便、易行,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周希环;王凤;徐桂珍;王秀珍 刊期: 2006年第16期
为了预防压疮,护理同行们用谷粒或绿豆制作软枕(垫),但谷粒易受潮而霉变,而绿豆虽然可自由滚动,随患者体位随意调节受压部位,却价格高、且易长芽.鉴此,笔者选用荞麦皮制作软枕(垫),垫于患者受压部位,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胡春华;赵丽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胎心异常时的分娩方式,以保证母婴平安.方法 将204例第二产程胎心异常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第二产程早期严密监护观察下等待时机,并根据胎心异常情况选择分娩方式.对照组发现胎心异常后立即行阴道助产或手术结束分娩.结果 观察组顺产70例(68.63%)、手术产(阴道助产和剖宫)32例(31.37%),第二产程(54.26±30.13)min,无1例会阴Ⅲ度裂伤;对照组顺产46例(45.10%)、手术产56例(54.90%),第二产程(43.24±21.16)min,会阴Ⅲ度裂伤1例、会阴切口并发会阴Ⅱ度裂伤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分娩时机应根据第二产程胎心异常情况选择,不必急于干涉,以免造成母婴损伤.
作者:卢金香;范凯芝;李慧霞 刊期: 2006年第16期
为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我院护理部设计并制作皮肤护理翻身卡,临床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刘洋;吴美福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方式、时机的需求.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术后第3天和出院前1 d分别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随病程的不同时期侧重有所不同,不同时期对自我心理调护及定期复查的需求均较低,需要医护人员的正确引导.对健康教育方法需求具有多样性,在时机选择上,环境安静、结合疾病不同时期进行讲解成为患者的主要选择.结论 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时需根据患者的需求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作者:刘娟;刘永芳;于红;高燕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常采用仰卧头颈过伸体位,两颈侧置小沙袋固定头面部,肩胛下垫一软枕[1].为了减少术中切口出血,笔者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护理中,将传统的两颈侧小沙袋固定头面部,改用冰袋(4~10℃)固定,取得了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张秀珍;袁立群;吴兴兰;金海燕 刊期: 2006年第16期
对30例手部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训练.结果术后3个月手功能恢复优良率93.3%,并发症发生率3.3%.提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高效、安全,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娄湘红;李萍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硫酸镁湿热敷治疗产后痔的效果.方法 将分娩后发生产后痔的135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治疗,对照组采用0.5%碘伏外洗.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止痛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止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50%硫酸镁湿热敷治疗产后痔效果较好.
作者:周玉莲;姜雪芹;梁静晶;庞建红 刊期: 2006年第16期
从先进教育理念及模式的运用、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对国内外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和探讨,为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提供方向和指导.
作者:宋向阳;代艳然;边东梅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颌面部间隙感染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31例颌面间隙感染伴糖尿病患者进行抗感染、控制血糖、脓肿切开引流等处理,同时加强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病情观察、舒适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31例住院8~47 d痊愈出院.结论 及时、正确、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康复的关键,个体化、全方位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保障.
作者:刘淑娇;王华;张桂祥;王晓凤 刊期: 200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输液器调节开关位置对静脉穿刺回血的影响,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275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11个观察组,穿刺时将每组输液器的调节开关放置在不同位置,观察回血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输液器调节开关距过滤器<24 cm组针管回血率显著低于输液器调节开关距过滤器≥24 cm组(均P<0.01).结论 静脉输液穿刺时,输液器调节开关放置在过滤器24 cm以上进行穿刺,针头进血管后易回血,有利于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作者:刘珉甬;张莉;徐玲 刊期: 200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