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燕华;张家秀;张建军
目的 探讨自粘性弹力绷带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住院需静脉输液的惠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穿刺后用常规方法固定,观察组穿刺成功后用常规方法固定后再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结果 观察组仅1例因自行拔针需重新注射;对照组有9例胶布滑脱、3例自行拔针需重新穿刺.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穿刺成功后加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可降低重新静脉穿刺的次数,减轻惠儿的痛苦.
作者:翟红敏;徐丽萍 刊期: 2006年第19期
探讨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对97例城市青少年心理热线电话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与父母沟通障碍、不良情绪、沉迷网络、青春期性困惑和躁动是青少年的主要问题.针对我国城市青少年特征、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和现行的教育方式、考试制度和评价手段等提出相应对策,认为城市青少年心理辅导及教育培训迫在眉睫.
作者:冯燕华;张家秀;张建军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应用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于应用NCPAP治疗的84例呼吸衰竭患儿,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节NCPAP压力,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 治愈76例(90.5%),无效8例(9.5%).治疗过程中出现鼻腔黏膜红肿3例,腹胀5例,经及时处理均缓解;未发生气压伤、鼻腔黏膜坏死、肺不张等并发症.结论 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而精心、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林惠香;魏恩焕;邓青林;王巧云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4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包括患肢护理、冰硝散外敷的护理、溶栓治疗的护理、饮食调节、心理护理等.结果 40例患者中,痊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在治疗过程中做好预防冰硝散外敷、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溶栓和肺栓塞的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程正平;朱莉萍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训练对癫(癎)患者生活自理、幸福度及自尊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癫(癎)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一般健康教育,研究组进行自我管理训练,内容包括建立健康档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制订自我管理教育处方、接受集体授课等.两组患者出院1年未进行治疗效果比较;采用自理行为问卷(SCBQ)、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自尊量表(SES)对两组患者进行训练前后康复状态的评估.结果 训练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CBQ、GWB、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自我管理训练能提高患者的自理水平,改善其幸福度,且自尊程度显著提高.
作者:楚平华;闫景新;李冬梅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眼科手术如白内障、青光眼手术大多在局部浸润或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一般不予氧气吸入,手术医生为保证手术区域无菌,为了准备较大的消毒范围,常采用无菌单将患者口鼻严密覆盖,这势必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实践证明,在铺巾约10 min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费力、憋闷、恐惧感增加、躁动、出汗、心率加快等表现.对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不但可使其血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患者不适感如头痛、恶心、呕吐等明显增加,使手术不能顺利进行,而且手术中出血量增加,凝血延迟,术后出血机会增加,影响手术成功.鉴此,笔者自制了呼吸支撑帽,以解决以上问题.
作者:胡圣枝;温姣香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的性格与乳癌心理护理效果的关系.方法 将130例乳癌行单侧乳房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非A型行为类型护士对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A型行为类型护士对对照组实施心理护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症状自评量表(SLC-90)、抑郁自评量表(SDS)于心理护理前(入院时)后(出院前1 d)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HAMD,SCL-90(躯体化除外)及SD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护理人员的性格特征与其心理护理效率相关,非A型性格护士的护理效率显著高于A型性格护士.
作者:汪亚丽;代艺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化疗后住院中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QOL)状况.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别.方法 采用FACT-L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对60例住院化疗后7~15 d的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QOL测定.结果 QOL高126分,低48分,平均(95.36士2.12)分.≤60岁组与>60岁组QOL总分和日常活动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社交/家庭生活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晚期肺癌患者QOL较低,不同年龄、性别在QOL方面有差异,护理人员应加以关注.
作者:朱红英;梁涛 刊期: 2006年第19期
介绍正规期刊与非法期刊的主要区别及中国标准刊号的构成及基本特征,并提出有关鉴别期刊真伪的具体方法,帮助医护人员在科技论文投稿过程中正确识别、选择正规期刊.
作者:朱晖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环状电极标测引导下行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房颤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7例房颤患者行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术前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密切观察心律的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 术中顺利,术后1例发生气胸,经穿刺抽气后治愈,随访6~8个月,治愈16例(59.2%),有效6例(22.2%),总有效率81.4%.结论 科学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减轻患者的痛苦,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毛莉娟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锻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23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包括选择合适的时机、预防肢体畸形及肌肉萎缩、采用Bobath法对肢体功能进行康复锻炼、自理生活能力锻炼、作业疗法、心理护理等,30 d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锻炼后两组肌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锻炼后自主进食、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显著增强(P<0.05,P<0.01).结论 早期康复锻练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作者:陆晓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提高β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输血的质量.方法 对89例β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输注红细胞悬液的过程进行观察,应用健康教育手段,减少和避免诱因,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输血安全.结果 89例发生发热17例,溶血反应1例,皮疹6例.结论 加强输血过程的观察与护理,可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文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机械通气患者激越反应的原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对83例机械通气患者激越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机械通气患者激越的原因,提出护理措施.结果 激越表现为烦躁62例,企图拔除气管插管53例,挣扎46例,攻击他人27例,自伤21例,其他16例.激越的主要原因是轻中度意识障碍,疼痛、焦虑和恐惧,呼吸困难,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早期等.结论 轻中度意识障碍、疼痛、焦虑和恐惧、呼吸困难、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早期是激越反应的原因.早期镇静、镇痛、心理护理、早期气管切开,可减少激越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红芳;郭丽娟 刊期: 2006年第19期
对PET/CT检查的385例患者和169例健康体检者给予精心、科学的检查前、检查后护理,并注意自身的放射性防护.结果 554例均检查顺利,医务人员近期血常规正常.
作者:刘蕊;潜海滨;李楠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预防新生儿黄疸有效安全的干预方法.方法 将足月行剖宫产的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和母乳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新生儿出生后第2、3、4天进行腹部抚触.结果 新生儿出生后第2~5天观察组血清胆红素上升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第3、5天粪胆素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早期腹部抚触能有效促进胆红素的排泄,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作者:耿力;阮红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游泳及抚触对新生儿体重、黄疸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仅接受沭浴;观察组沐浴后进行游泳和抚触,游泳分为被动泳操和婴儿自动泳操,1次/d,15 min/次;抚触于游泳后按国际通用抚触法(全身按摩法)进行.观察比较两组体重和黄疸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5天体重、黄疸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游泳及抚触有益于新生儿体重的增长和黄疸指数的降低.
作者:景丽伟;陈长香;李建民;温颖娜;张田;李淑杏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儿科护士面临的心理压力及其应对方式,为减轻儿科护士心理压力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及应对方式调查表对104名护士其中在成人科室工作者51名(成人组),在儿科工作者55名(儿科组)进行调查.结果 儿科组在社会、工作性质与强度、人际关系应对方面的压力显著高于成人组(均P<0.05);儿科组在应对方式上能积极、主动应对.结论 儿科护士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应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建立支持系统,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帮助儿科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
作者:席朝霞;刘艳;辛芳琴;王莉 刊期: 2006年第19期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保暖是护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暖箱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传统的保温箱结构复杂,成本高,操作繁琐,且边远贫困山区医院及卫生院经济条件差,不易购置保温箱,使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保暖受到影响.2000年我科研制出一种简易暖箱,用于新生儿及早产儿复温保暖,经临床应用6年,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彭公丹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适合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带教模式.方法 将2001级和2000级护理本科生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传统带教模式带教,实验组采用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即每名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由1名临床专科导师负责其本科室专科知识方面的指导,1名全程导师负责其实习全过程的督导及检查工作,护理部在学生实习结束前进行带教满意率测评及实习效果评价,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对医院带教很满意率、学生护理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论文书写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双导师制可提高带教质量,是受学生好评和欢迎的带教模式.
作者:沈红五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白血病患儿家长的焦虑、疾病不确定感及其需求情况,为临床实施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56例白血病患儿的家长于惠儿入院3 d内采用焦虑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需求量表进行测评,住院治疗1个月后再次用上述量袁测评.结果 住院1个月后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显著低于入院初期(P<0.05),而焦虑和需求两次测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住院1个月内,白血病患儿家长的疾病不确定感通过健康指导得到改善,但焦虑和需求仍持续在一定水平.不确定感和需求能间接反应不同时期焦虑的诸多原因,应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以提升其疾病应对能力,提高生活品质.
作者:沈南平 刊期: 200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