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粘性弹力绷带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翟红敏;徐丽萍

关键词:儿童, 静脉输液, 自粘性弹力绷带,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自粘性弹力绷带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住院需静脉输液的惠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穿刺后用常规方法固定,观察组穿刺成功后用常规方法固定后再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结果 观察组仅1例因自行拔针需重新注射;对照组有9例胶布滑脱、3例自行拔针需重新穿刺.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穿刺成功后加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可降低重新静脉穿刺的次数,减轻惠儿的痛苦.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糖耐量低减患者心理状态调查

    目的 探讨老年糖耐量低减(IGT)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确诊为IGT的180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80例IGT患者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均P<0.01),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IGT患者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性、偏执等因子分男性高于女性(P<0.05,P<0.01).结论 IGT患者绝大部分存在心理障碍,提示在进行躯体疾病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心理治疗与护理.

    作者:孙慧伶;赵林双;向光大;蒋文;邓胜平;王红;侯洁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自我管理训练对癫(癎)患者自理、幸福度及自尊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训练对癫(癎)患者生活自理、幸福度及自尊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癫(癎)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一般健康教育,研究组进行自我管理训练,内容包括建立健康档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制订自我管理教育处方、接受集体授课等.两组患者出院1年未进行治疗效果比较;采用自理行为问卷(SCBQ)、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自尊量表(SES)对两组患者进行训练前后康复状态的评估.结果 训练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CBQ、GWB、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自我管理训练能提高患者的自理水平,改善其幸福度,且自尊程度显著提高.

    作者:楚平华;闫景新;李冬梅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住院中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

    目的 了解化疗后住院中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QOL)状况.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别.方法 采用FACT-L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对60例住院化疗后7~15 d的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QOL测定.结果 QOL高126分,低48分,平均(95.36士2.12)分.≤60岁组与>60岁组QOL总分和日常活动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社交/家庭生活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晚期肺癌患者QOL较低,不同年龄、性别在QOL方面有差异,护理人员应加以关注.

    作者:朱红英;梁涛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二级医院综合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

    目的 有效地规避风险,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方法 制定护理应急预案和关键操作规程,重新修订规章制度,培训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建立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在患者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护理缺陷发生率降低,护理满意度由86%提高到97%.结论 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综合病区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缺陷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蔡春花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早期康复锻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锻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23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包括选择合适的时机、预防肢体畸形及肌肉萎缩、采用Bobath法对肢体功能进行康复锻炼、自理生活能力锻炼、作业疗法、心理护理等,30 d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锻炼后两组肌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锻炼后自主进食、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显著增强(P<0.05,P<0.01).结论 早期康复锻练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作者:陆晓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PET/CT检查的护理配合

    对PET/CT检查的385例患者和169例健康体检者给予精心、科学的检查前、检查后护理,并注意自身的放射性防护.结果 554例均检查顺利,医务人员近期血常规正常.

    作者:刘蕊;潜海滨;李楠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刍议

    探讨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对97例城市青少年心理热线电话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与父母沟通障碍、不良情绪、沉迷网络、青春期性困惑和躁动是青少年的主要问题.针对我国城市青少年特征、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和现行的教育方式、考试制度和评价手段等提出相应对策,认为城市青少年心理辅导及教育培训迫在眉睫.

    作者:冯燕华;张家秀;张建军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游泳及抚触对新生儿体重和黄疸的影响

    目的 探讨游泳及抚触对新生儿体重、黄疸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仅接受沭浴;观察组沐浴后进行游泳和抚触,游泳分为被动泳操和婴儿自动泳操,1次/d,15 min/次;抚触于游泳后按国际通用抚触法(全身按摩法)进行.观察比较两组体重和黄疸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5天体重、黄疸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游泳及抚触有益于新生儿体重的增长和黄疸指数的降低.

    作者:景丽伟;陈长香;李建民;温颖娜;张田;李淑杏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介绍一种新型小儿静脉输液固定夹板

    小儿静脉输液常需用夹板固定穿刺处,传统方法采用注射药物针盒或普通夹板固定,常因固定效果欠佳而需重新穿刺.鉴此,我科于2006年1~3月研制出一种新型小儿输液固定夹板,经500例患儿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杨伟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加强口腔医院感染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目的 加强口腔专科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采取全员教育,全体参与,制定专科医院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规范医疗行为.结果 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提升了全体医务人员对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结论 规范医疗行为和重点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能保证患者的就诊安全.

    作者:曹青芝;成晋玉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家庭护理指导对生长激素缺乏症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指导对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GHD的61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用药指导、运动指导、生活指导、心理指导等系统家庭护理,持续1年后评价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局部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身高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系统的家庭护理指导可提高GHD患儿疗效,减少用药后的局部不良反应.

    作者:陆碧梅;陈敏华;梁海华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护理科技论文投稿过程中如何识别非法期刊

    介绍正规期刊与非法期刊的主要区别及中国标准刊号的构成及基本特征,并提出有关鉴别期刊真伪的具体方法,帮助医护人员在科技论文投稿过程中正确识别、选择正规期刊.

    作者:朱晖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呼吸支撑帽的制作与应用

    眼科手术如白内障、青光眼手术大多在局部浸润或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一般不予氧气吸入,手术医生为保证手术区域无菌,为了准备较大的消毒范围,常采用无菌单将患者口鼻严密覆盖,这势必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实践证明,在铺巾约10 min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费力、憋闷、恐惧感增加、躁动、出汗、心率加快等表现.对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不但可使其血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患者不适感如头痛、恶心、呕吐等明显增加,使手术不能顺利进行,而且手术中出血量增加,凝血延迟,术后出血机会增加,影响手术成功.鉴此,笔者自制了呼吸支撑帽,以解决以上问题.

    作者:胡圣枝;温姣香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金因肽和纳米敷贴治疗压疮

    压疮临床常见,美国Miehan统计显示,压疮在专科医院中的发生率达23.0%~27.8%,我国压疮在医院的发生率为3%~14%[1].2002年6月至2005年9月,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外用金因肽和纳米敷贴治疗压疮患者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小珍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护理本科生双导师制带教模式的实践

    目的 探索适合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带教模式.方法 将2001级和2000级护理本科生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传统带教模式带教,实验组采用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即每名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由1名临床专科导师负责其本科室专科知识方面的指导,1名全程导师负责其实习全过程的督导及检查工作,护理部在学生实习结束前进行带教满意率测评及实习效果评价,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对医院带教很满意率、学生护理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论文书写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双导师制可提高带教质量,是受学生好评和欢迎的带教模式.

    作者:沈红五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为制定肿瘤患者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例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在放疗前和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测试,并分析肿瘤组患者应对方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结果 肿瘤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应对方式中消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积极应对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肿瘤组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突出表现在躯体化、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其他等方面(P<0.05,P<0.01).积极应对得分与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症状均分、强迫症状及其他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消极应对得分除阳性症状均分、躯体化、偏执等因子外,与SCL-90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存在诸多方面的心理问题,应对方式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患者放疗前给予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作者:高伟;杨敏;李桂云;韩立丽;黄萍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白血病患儿家长焦虑、疾病不确定感及其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白血病患儿家长的焦虑、疾病不确定感及其需求情况,为临床实施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56例白血病患儿的家长于惠儿入院3 d内采用焦虑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需求量表进行测评,住院治疗1个月后再次用上述量袁测评.结果 住院1个月后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显著低于入院初期(P<0.05),而焦虑和需求两次测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住院1个月内,白血病患儿家长的疾病不确定感通过健康指导得到改善,但焦虑和需求仍持续在一定水平.不确定感和需求能间接反应不同时期焦虑的诸多原因,应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以提升其疾病应对能力,提高生活品质.

    作者:沈南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女性成年斯蒂尔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对16例成人斯蒂尔病患者采用激素疗法,结果 16例患者症状缓解出院.提出做好心理护理、发热、皮疹、关节的观察及护理,用药护理及健康指导,对疾病的康复及防止复发非常重要.

    作者:叶丽华;杨筱;李正莲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介入断流术后提高患者舒适度的护理

    目的 提高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介入断流术术后患者的舒适度.方法 将160例行介入断流术术后患者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护理,即于介入断流术后卧床24 h,卧床期间按常规行腰背部按摩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对性心理护理、体征护理、饮水与排尿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等.结果 患者舒适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除穿刺部位血肿外,术后48 h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

    作者:向建斯;廖凯兵;韩琼;郑树卿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早期腹部抚触促进新生儿胆红素排泄的研究

    目的 探讨预防新生儿黄疸有效安全的干预方法.方法 将足月行剖宫产的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和母乳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新生儿出生后第2、3、4天进行腹部抚触.结果 新生儿出生后第2~5天观察组血清胆红素上升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第3、5天粪胆素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早期腹部抚触能有效促进胆红素的排泄,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作者:耿力;阮红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