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霞
目的 探讨老年糖耐量低减(IGT)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确诊为IGT的180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80例IGT患者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均P<0.01),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IGT患者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性、偏执等因子分男性高于女性(P<0.05,P<0.01).结论 IGT患者绝大部分存在心理障碍,提示在进行躯体疾病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心理治疗与护理.
作者:孙慧伶;赵林双;向光大;蒋文;邓胜平;王红;侯洁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应用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于应用NCPAP治疗的84例呼吸衰竭患儿,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节NCPAP压力,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 治愈76例(90.5%),无效8例(9.5%).治疗过程中出现鼻腔黏膜红肿3例,腹胀5例,经及时处理均缓解;未发生气压伤、鼻腔黏膜坏死、肺不张等并发症.结论 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而精心、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林惠香;魏恩焕;邓青林;王巧云 刊期: 2006年第19期
40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治疗,首次剂量5 mg/d,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避光、8~12 h内滴完,如能耐受逐日加量至25~50 mg/d.临床总有效率为75.0%,不良反应中贫血28例,血小板减少23例,寒颤、发热23例,低血钾16例,消化道反应8例,肝、肾功能损害7例.对症护理,认真观察、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后好转.提出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取得患者配合,使可接受剂量加大,可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淑萍;程焰宁 刊期: 2006年第19期
探讨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对97例城市青少年心理热线电话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与父母沟通障碍、不良情绪、沉迷网络、青春期性困惑和躁动是青少年的主要问题.针对我国城市青少年特征、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和现行的教育方式、考试制度和评价手段等提出相应对策,认为城市青少年心理辅导及教育培训迫在眉睫.
作者:冯燕华;张家秀;张建军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不同学历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分布工作状况,为医院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供依据.方法 将我院10年期间接收的高护生(本科、大专学历)、中护生(中专学历)的业务技术、岗位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并通过问卷调查,客观评价高护生的优势所在,并对优势不明显之处给予分析.结果 高护生居管理岗位者多于中护生(P<0.05);高护生论文撰写水平、知识竞赛获奖率高于中护生(均P<0.05);问卷评价,用人单位偏重高护生;不选择高护生的主要原因是高护生进院时的年龄偏大.结论 高护生在临床有其明显优势,是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必然选择,而加强临床继续护理教育是医院迫在眉睫的任务.
作者:崔晶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机械通气患者激越反应的原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对83例机械通气患者激越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机械通气患者激越的原因,提出护理措施.结果 激越表现为烦躁62例,企图拔除气管插管53例,挣扎46例,攻击他人27例,自伤21例,其他16例.激越的主要原因是轻中度意识障碍,疼痛、焦虑和恐惧,呼吸困难,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早期等.结论 轻中度意识障碍、疼痛、焦虑和恐惧、呼吸困难、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早期是激越反应的原因.早期镇静、镇痛、心理护理、早期气管切开,可减少激越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红芳;郭丽娟 刊期: 2006年第19期
对PET/CT检查的385例患者和169例健康体检者给予精心、科学的检查前、检查后护理,并注意自身的放射性防护.结果 554例均检查顺利,医务人员近期血常规正常.
作者:刘蕊;潜海滨;李楠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预防新生儿黄疸有效安全的干预方法.方法 将足月行剖宫产的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和母乳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新生儿出生后第2、3、4天进行腹部抚触.结果 新生儿出生后第2~5天观察组血清胆红素上升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第3、5天粪胆素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早期腹部抚触能有效促进胆红素的排泄,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作者:耿力;阮红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操作中各环节可能造成不溶性微粒污染的过程、原因及危害,杜绝造成不溶性微粒污染的途径.方法 进行输液器质量、进气方式、空气环境、配药环境、配药用具和加入各种针剂与不溶性微粒污染的相关实验.利用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各样品的不溶性微粒数,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厂家的输液器所含不溶性微粒存在显著差异(均P<0.01),进气方式(F、G组)、空气环境(H、I组)、配药环境(J组)、配药用具(K、L、M组)以及加入各种针剂(N、O、P组)的不同,亦引起不溶性微粒污染(均P<0.01).结论 常规静脉输液的各环节均有可能致数量和大小不等的不溶性微粒污染.应加强输液操作各环节质量管理,尽量采用避免不溶性微粒污染的操作方式.
作者:汪筠;孙文武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加强口腔专科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采取全员教育,全体参与,制定专科医院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规范医疗行为.结果 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提升了全体医务人员对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结论 规范医疗行为和重点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能保证患者的就诊安全.
作者:曹青芝;成晋玉 刊期: 2006年第19期
压疮临床常见,美国Miehan统计显示,压疮在专科医院中的发生率达23.0%~27.8%,我国压疮在医院的发生率为3%~14%[1].2002年6月至2005年9月,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外用金因肽和纳米敷贴治疗压疮患者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小珍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游泳及抚触对新生儿体重、黄疸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仅接受沭浴;观察组沐浴后进行游泳和抚触,游泳分为被动泳操和婴儿自动泳操,1次/d,15 min/次;抚触于游泳后按国际通用抚触法(全身按摩法)进行.观察比较两组体重和黄疸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5天体重、黄疸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游泳及抚触有益于新生儿体重的增长和黄疸指数的降低.
作者:景丽伟;陈长香;李建民;温颖娜;张田;李淑杏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环状电极标测引导下行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房颤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7例房颤患者行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术前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密切观察心律的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 术中顺利,术后1例发生气胸,经穿刺抽气后治愈,随访6~8个月,治愈16例(59.2%),有效6例(22.2%),总有效率81.4%.结论 科学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减轻患者的痛苦,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毛莉娟 刊期: 2006年第19期
介绍正规期刊与非法期刊的主要区别及中国标准刊号的构成及基本特征,并提出有关鉴别期刊真伪的具体方法,帮助医护人员在科技论文投稿过程中正确识别、选择正规期刊.
作者:朱晖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化疗后住院中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QOL)状况.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别.方法 采用FACT-L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对60例住院化疗后7~15 d的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QOL测定.结果 QOL高126分,低48分,平均(95.36士2.12)分.≤60岁组与>60岁组QOL总分和日常活动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社交/家庭生活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晚期肺癌患者QOL较低,不同年龄、性别在QOL方面有差异,护理人员应加以关注.
作者:朱红英;梁涛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介入术(PCI)后患者的卧位及卧床时间对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患者按时问先后分为A组(60例)和B组(80例),A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穿刺点弹性绷带包扎并用1 kg沙袋压迫8 h,保持术侧肢体制动、平卧24 h后下床活动;B组术后床头抬高30°,穿刺点弹性绷带包扎,术肢伸直,平卧2 h后改术侧卧位、坐位或半坐位,12 h后下床活动.结果 B组术后烦躁、腰酸背痛、排尿困难、睡眠差、无食欲等不舒适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改进PCI术后患者卧位及其时间可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张文芝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对4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检测各项指标、进行个体化指导等方法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跟踪随访2年,检测其就诊时和2年后的体重、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干预后患者体重、收缩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较入选时显著改善(P<0.05,P<0.01).提示生活方式干预可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身体状况,是促进患者康复的有力手段.
作者:丁燕程;黄冠华;马桂香;张昕 刊期: 2006年第19期
对16例成人斯蒂尔病患者采用激素疗法,结果 16例患者症状缓解出院.提出做好心理护理、发热、皮疹、关节的观察及护理,用药护理及健康指导,对疾病的康复及防止复发非常重要.
作者:叶丽华;杨筱;李正莲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寻求一种保证新生儿胃肠减压效果的胃管固定方法.方法 将60例需要持续胃肠减压的新生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固定胃管,观察组采用改进法固定胃管,观察两组胃肠减压情况并记录.结果 观察组胃管移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腹胀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胃管脱落、面部皮肤异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改进方法固定胃管可保证胃肠减压持续通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喻玲芳;胡永群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适合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带教模式.方法 将2001级和2000级护理本科生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传统带教模式带教,实验组采用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即每名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由1名临床专科导师负责其本科室专科知识方面的指导,1名全程导师负责其实习全过程的督导及检查工作,护理部在学生实习结束前进行带教满意率测评及实习效果评价,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对医院带教很满意率、学生护理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论文书写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双导师制可提高带教质量,是受学生好评和欢迎的带教模式.
作者:沈红五 刊期: 200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