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萍;程焰宁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防治脑血管造影所致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6例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分为观察组(94例)和对照组(92例),对照组术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持续至造影后4 h.结果 观察组无1例发生脑血管痉挛,对照组造影中出现脑血管痉挛2例,造影后5例,发生率7.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34,P<0.01).结论 脑血管造影检查中微量静脉泵注尼莫地平可防治脑血管造影致脑血管痉挛,且安全可靠.
作者:孙松枝;杨玉娟 刊期: 2006年第19期
对16例成人斯蒂尔病患者采用激素疗法,结果 16例患者症状缓解出院.提出做好心理护理、发热、皮疹、关节的观察及护理,用药护理及健康指导,对疾病的康复及防止复发非常重要.
作者:叶丽华;杨筱;李正莲 刊期: 2006年第19期
静脉炎是使用留置针中易发生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有留置针型号、血管因素、输入药物性质、留置时间、封管技术、技术操作、个体因素等.提出规范操作、提高穿刺技术、合理选择静脉、合理选用针管、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灵活掌握留置时间、输入浓度高及刺激性强药物时给予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自护意识,可预防静脉炎发生;一旦发生静脉炎可采用局部超声波治疗、中药外敷、局部封闭等.
作者:韦杨智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机械通气患者激越反应的原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对83例机械通气患者激越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机械通气患者激越的原因,提出护理措施.结果 激越表现为烦躁62例,企图拔除气管插管53例,挣扎46例,攻击他人27例,自伤21例,其他16例.激越的主要原因是轻中度意识障碍,疼痛、焦虑和恐惧,呼吸困难,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早期等.结论 轻中度意识障碍、疼痛、焦虑和恐惧、呼吸困难、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早期是激越反应的原因.早期镇静、镇痛、心理护理、早期气管切开,可减少激越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红芳;郭丽娟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对4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检测各项指标、进行个体化指导等方法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跟踪随访2年,检测其就诊时和2年后的体重、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干预后患者体重、收缩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较入选时显著改善(P<0.05,P<0.01).提示生活方式干预可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身体状况,是促进患者康复的有力手段.
作者:丁燕程;黄冠华;马桂香;张昕 刊期: 2006年第19期
40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治疗,首次剂量5 mg/d,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避光、8~12 h内滴完,如能耐受逐日加量至25~50 mg/d.临床总有效率为75.0%,不良反应中贫血28例,血小板减少23例,寒颤、发热23例,低血钾16例,消化道反应8例,肝、肾功能损害7例.对症护理,认真观察、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后好转.提出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取得患者配合,使可接受剂量加大,可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淑萍;程焰宁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有效地规避风险,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方法 制定护理应急预案和关键操作规程,重新修订规章制度,培训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建立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在患者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护理缺陷发生率降低,护理满意度由86%提高到97%.结论 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综合病区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缺陷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蔡春花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不同学历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分布工作状况,为医院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供依据.方法 将我院10年期间接收的高护生(本科、大专学历)、中护生(中专学历)的业务技术、岗位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并通过问卷调查,客观评价高护生的优势所在,并对优势不明显之处给予分析.结果 高护生居管理岗位者多于中护生(P<0.05);高护生论文撰写水平、知识竞赛获奖率高于中护生(均P<0.05);问卷评价,用人单位偏重高护生;不选择高护生的主要原因是高护生进院时的年龄偏大.结论 高护生在临床有其明显优势,是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必然选择,而加强临床继续护理教育是医院迫在眉睫的任务.
作者:崔晶 刊期: 2006年第19期
对PET/CT检查的385例患者和169例健康体检者给予精心、科学的检查前、检查后护理,并注意自身的放射性防护.结果 554例均检查顺利,医务人员近期血常规正常.
作者:刘蕊;潜海滨;李楠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4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包括患肢护理、冰硝散外敷的护理、溶栓治疗的护理、饮食调节、心理护理等.结果 40例患者中,痊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在治疗过程中做好预防冰硝散外敷、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溶栓和肺栓塞的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程正平;朱莉萍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新鲜芦荟预防各种化疗药物组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不等量随机对照试验,将1 510例恶性肿瘤患者按出生时间单月分入观察组(n=1 000),双月分入对照组(n=510).两组化疗时均按常规静脉穿刺,观察组患者静脉穿刺后将新鲜芦荟叶片在穿刺点上方2 cm处开始外敷,剖开外敷的芦荟大小为长15~20 cm、宽6~8 cm、厚0.5cm,纱布覆盖后用胶布固定,2 h更换1次,直至化疗结束.对照组患者静脉穿刺处不予芦荟外敷.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3.50%、23.5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不同化疗组合模式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观察组静脉炎轻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30 min、~24 h、~72 h时间段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新鲜芦荟叶片外敷预防性静脉炎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方法简便、经济实用.
作者:胡华莉;曹梅生;王文娟;施妙春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训练对癫(癎)患者生活自理、幸福度及自尊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癫(癎)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一般健康教育,研究组进行自我管理训练,内容包括建立健康档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制订自我管理教育处方、接受集体授课等.两组患者出院1年未进行治疗效果比较;采用自理行为问卷(SCBQ)、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自尊量表(SES)对两组患者进行训练前后康复状态的评估.结果 训练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CBQ、GWB、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自我管理训练能提高患者的自理水平,改善其幸福度,且自尊程度显著提高.
作者:楚平华;闫景新;李冬梅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锻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23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包括选择合适的时机、预防肢体畸形及肌肉萎缩、采用Bobath法对肢体功能进行康复锻炼、自理生活能力锻炼、作业疗法、心理护理等,30 d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锻炼后两组肌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锻炼后自主进食、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显著增强(P<0.05,P<0.01).结论 早期康复锻练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作者:陆晓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眼科手术如白内障、青光眼手术大多在局部浸润或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一般不予氧气吸入,手术医生为保证手术区域无菌,为了准备较大的消毒范围,常采用无菌单将患者口鼻严密覆盖,这势必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实践证明,在铺巾约10 min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费力、憋闷、恐惧感增加、躁动、出汗、心率加快等表现.对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不但可使其血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患者不适感如头痛、恶心、呕吐等明显增加,使手术不能顺利进行,而且手术中出血量增加,凝血延迟,术后出血机会增加,影响手术成功.鉴此,笔者自制了呼吸支撑帽,以解决以上问题.
作者:胡圣枝;温姣香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环状电极标测引导下行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房颤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7例房颤患者行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术前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密切观察心律的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 术中顺利,术后1例发生气胸,经穿刺抽气后治愈,随访6~8个月,治愈16例(59.2%),有效6例(22.2%),总有效率81.4%.结论 科学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减轻患者的痛苦,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毛莉娟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指导对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GHD的61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用药指导、运动指导、生活指导、心理指导等系统家庭护理,持续1年后评价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局部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身高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系统的家庭护理指导可提高GHD患儿疗效,减少用药后的局部不良反应.
作者:陆碧梅;陈敏华;梁海华 刊期: 2006年第19期
探讨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对97例城市青少年心理热线电话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与父母沟通障碍、不良情绪、沉迷网络、青春期性困惑和躁动是青少年的主要问题.针对我国城市青少年特征、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和现行的教育方式、考试制度和评价手段等提出相应对策,认为城市青少年心理辅导及教育培训迫在眉睫.
作者:冯燕华;张家秀;张建军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为制定肿瘤患者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例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在放疗前和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测试,并分析肿瘤组患者应对方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结果 肿瘤患者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应对方式中消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积极应对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肿瘤组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突出表现在躯体化、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其他等方面(P<0.05,P<0.01).积极应对得分与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症状均分、强迫症状及其他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消极应对得分除阳性症状均分、躯体化、偏执等因子外,与SCL-90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存在诸多方面的心理问题,应对方式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在患者放疗前给予护理干预非常重要.
作者:高伟;杨敏;李桂云;韩立丽;黄萍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护脉膏预防诺维本致静脉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54只健康、同龄、体重为2.5~3.0kg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兔左、右耳缘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诺维本化疗药物.A组左耳不涂药膏,右耳涂护脉膏;B组左耳不涂药膏,右耳涂喜疗妥药膏;C组左耳涂喜疗妥膏,右耳涂护脉膏.分别在24 h、7 d、15 d后观察兔耳缘静脉局部反应及病理学改变,并将每只兔左、右耳对照.结果 A、B组兔左耳缘静脉局部反应重、病理学改变明显;A、C组兔右耳缘静脉局部反应及病理学改变不明显;B组兔右耳、C组兔左耳缘静脉局部反应及病理学改变介于二者之间.结论 诺雏本易致静脉损伤,护脉膏及喜疗妥均有预防诺维本致兔耳缘静脉损伤的作用,但护脉膏效果更佳.
作者:杨秀云;孙桂芳;张振美;刘理慧;靳昭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保暖是护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暖箱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传统的保温箱结构复杂,成本高,操作繁琐,且边远贫困山区医院及卫生院经济条件差,不易购置保温箱,使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保暖受到影响.2000年我科研制出一种简易暖箱,用于新生儿及早产儿复温保暖,经临床应用6年,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彭公丹 刊期: 200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