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胃肠减压胃管固定新法

喻玲芳;胡永群

关键词:婴儿, 新生, 胃肠减压, 胃管固定法
摘要:目的 寻求一种保证新生儿胃肠减压效果的胃管固定方法.方法 将60例需要持续胃肠减压的新生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固定胃管,观察组采用改进法固定胃管,观察两组胃肠减压情况并记录.结果 观察组胃管移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腹胀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胃管脱落、面部皮肤异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改进方法固定胃管可保证胃肠减压持续通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士性格对乳癌患者心理护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的性格与乳癌心理护理效果的关系.方法 将130例乳癌行单侧乳房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非A型行为类型护士对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A型行为类型护士对对照组实施心理护理.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症状自评量表(SLC-90)、抑郁自评量表(SDS)于心理护理前(入院时)后(出院前1 d)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HAMD,SCL-90(躯体化除外)及SD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护理人员的性格特征与其心理护理效率相关,非A型性格护士的护理效率显著高于A型性格护士.

    作者:汪亚丽;代艺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护理本科生双导师制带教模式的实践

    目的 探索适合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带教模式.方法 将2001级和2000级护理本科生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传统带教模式带教,实验组采用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即每名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由1名临床专科导师负责其本科室专科知识方面的指导,1名全程导师负责其实习全过程的督导及检查工作,护理部在学生实习结束前进行带教满意率测评及实习效果评价,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对医院带教很满意率、学生护理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论文书写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双导师制可提高带教质量,是受学生好评和欢迎的带教模式.

    作者:沈红五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游泳及抚触对新生儿体重和黄疸的影响

    目的 探讨游泳及抚触对新生儿体重、黄疸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仅接受沭浴;观察组沐浴后进行游泳和抚触,游泳分为被动泳操和婴儿自动泳操,1次/d,15 min/次;抚触于游泳后按国际通用抚触法(全身按摩法)进行.观察比较两组体重和黄疸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5天体重、黄疸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游泳及抚触有益于新生儿体重的增长和黄疸指数的降低.

    作者:景丽伟;陈长香;李建民;温颖娜;张田;李淑杏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芦荟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新鲜芦荟预防各种化疗药物组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不等量随机对照试验,将1 510例恶性肿瘤患者按出生时间单月分入观察组(n=1 000),双月分入对照组(n=510).两组化疗时均按常规静脉穿刺,观察组患者静脉穿刺后将新鲜芦荟叶片在穿刺点上方2 cm处开始外敷,剖开外敷的芦荟大小为长15~20 cm、宽6~8 cm、厚0.5cm,纱布覆盖后用胶布固定,2 h更换1次,直至化疗结束.对照组患者静脉穿刺处不予芦荟外敷.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3.50%、23.5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不同化疗组合模式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观察组静脉炎轻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30 min、~24 h、~72 h时间段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新鲜芦荟叶片外敷预防性静脉炎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方法简便、经济实用.

    作者:胡华莉;曹梅生;王文娟;施妙春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病史对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按时间段进行划分,并对不同时间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发病高峰在3:00~9:00;发病与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风心病、高脂血症、胆道疾病等危险因素有关;3:00~9:00时间段危险因素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与其它时间段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是引起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脑梗死患者、脑梗死高危人群的监控.

    作者:邱芙蓉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白血病患儿家长焦虑、疾病不确定感及其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白血病患儿家长的焦虑、疾病不确定感及其需求情况,为临床实施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56例白血病患儿的家长于惠儿入院3 d内采用焦虑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需求量表进行测评,住院治疗1个月后再次用上述量袁测评.结果 住院1个月后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显著低于入院初期(P<0.05),而焦虑和需求两次测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住院1个月内,白血病患儿家长的疾病不确定感通过健康指导得到改善,但焦虑和需求仍持续在一定水平.不确定感和需求能间接反应不同时期焦虑的诸多原因,应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以提升其疾病应对能力,提高生活品质.

    作者:沈南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机械通气患者激越反应原因分析及其护理

    目的 了解机械通气患者激越反应的原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对83例机械通气患者激越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机械通气患者激越的原因,提出护理措施.结果 激越表现为烦躁62例,企图拔除气管插管53例,挣扎46例,攻击他人27例,自伤21例,其他16例.激越的主要原因是轻中度意识障碍,疼痛、焦虑和恐惧,呼吸困难,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早期等.结论 轻中度意识障碍、疼痛、焦虑和恐惧、呼吸困难、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早期是激越反应的原因.早期镇静、镇痛、心理护理、早期气管切开,可减少激越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红芳;郭丽娟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房颤患者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环状电极标测引导下行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房颤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7例房颤患者行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术前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密切观察心律的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 术中顺利,术后1例发生气胸,经穿刺抽气后治愈,随访6~8个月,治愈16例(59.2%),有效6例(22.2%),总有效率81.4%.结论 科学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减轻患者的痛苦,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毛莉娟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住院中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

    目的 了解化疗后住院中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QOL)状况.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别.方法 采用FACT-L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对60例住院化疗后7~15 d的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QOL测定.结果 QOL高126分,低48分,平均(95.36士2.12)分.≤60岁组与>60岁组QOL总分和日常活动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社交/家庭生活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晚期肺癌患者QOL较低,不同年龄、性别在QOL方面有差异,护理人员应加以关注.

    作者:朱红英;梁涛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介入断流术后提高患者舒适度的护理

    目的 提高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介入断流术术后患者的舒适度.方法 将160例行介入断流术术后患者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护理,即于介入断流术后卧床24 h,卧床期间按常规行腰背部按摩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对性心理护理、体征护理、饮水与排尿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等.结果 患者舒适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除穿刺部位血肿外,术后48 h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

    作者:向建斯;廖凯兵;韩琼;郑树卿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早期腹部抚触促进新生儿胆红素排泄的研究

    目的 探讨预防新生儿黄疸有效安全的干预方法.方法 将足月行剖宫产的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和母乳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新生儿出生后第2、3、4天进行腹部抚触.结果 新生儿出生后第2~5天观察组血清胆红素上升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第3、5天粪胆素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早期腹部抚触能有效促进胆红素的排泄,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作者:耿力;阮红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

    目的 对4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检测各项指标、进行个体化指导等方法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跟踪随访2年,检测其就诊时和2年后的体重、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干预后患者体重、收缩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较入选时显著改善(P<0.05,P<0.01).提示生活方式干预可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身体状况,是促进患者康复的有力手段.

    作者:丁燕程;黄冠华;马桂香;张昕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家庭护理指导对生长激素缺乏症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指导对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GHD的61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用药指导、运动指导、生活指导、心理指导等系统家庭护理,持续1年后评价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局部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身高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系统的家庭护理指导可提高GHD患儿疗效,减少用药后的局部不良反应.

    作者:陆碧梅;陈敏华;梁海华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护理记录不能用符号替代文字描述

    护理记录是治疗、护理过程中医疗文件记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份完整病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举证的重要资料.它记载了患者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反应了患者病情的演变,对确保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文件依据,当涉及到医疗纠纷案件时,它是支持医院、医生、护士公正地评价事实的关键证据.如护理记录不清、陈述不清、随意涂改、回顾性记录、记录内容与医嘱不符、与医疗记录不符、护理措施和过程不全面[1]、虚填观测结果、重抄护理记录、随意签名、代签名等,均会使护理记录失去真实性、完整性,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势必造成举证困难,甚至举证失败,也就是说虽然护士在护理治疗活动中无过失,但由于护理记录的缺陷,就可能改变护理记录的法律凭证作用,在医疗纠纷中护士同样会承担不该承担的责任[2].

    作者:杜林娟;李丹;任杰;肖静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4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包括患肢护理、冰硝散外敷的护理、溶栓治疗的护理、饮食调节、心理护理等.结果 40例患者中,痊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在治疗过程中做好预防冰硝散外敷、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溶栓和肺栓塞的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程正平;朱莉萍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尼莫地平防治脑血管造影致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防治脑血管造影所致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6例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分为观察组(94例)和对照组(92例),对照组术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持续至造影后4 h.结果 观察组无1例发生脑血管痉挛,对照组造影中出现脑血管痉挛2例,造影后5例,发生率7.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34,P<0.01).结论 脑血管造影检查中微量静脉泵注尼莫地平可防治脑血管造影致脑血管痉挛,且安全可靠.

    作者:孙松枝;杨玉娟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呼吸支撑帽的制作与应用

    眼科手术如白内障、青光眼手术大多在局部浸润或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一般不予氧气吸入,手术医生为保证手术区域无菌,为了准备较大的消毒范围,常采用无菌单将患者口鼻严密覆盖,这势必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实践证明,在铺巾约10 min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费力、憋闷、恐惧感增加、躁动、出汗、心率加快等表现.对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不但可使其血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患者不适感如头痛、恶心、呕吐等明显增加,使手术不能顺利进行,而且手术中出血量增加,凝血延迟,术后出血机会增加,影响手术成功.鉴此,笔者自制了呼吸支撑帽,以解决以上问题.

    作者:胡圣枝;温姣香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静脉输液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操作中各环节可能造成不溶性微粒污染的过程、原因及危害,杜绝造成不溶性微粒污染的途径.方法 进行输液器质量、进气方式、空气环境、配药环境、配药用具和加入各种针剂与不溶性微粒污染的相关实验.利用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各样品的不溶性微粒数,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厂家的输液器所含不溶性微粒存在显著差异(均P<0.01),进气方式(F、G组)、空气环境(H、I组)、配药环境(J组)、配药用具(K、L、M组)以及加入各种针剂(N、O、P组)的不同,亦引起不溶性微粒污染(均P<0.01).结论 常规静脉输液的各环节均有可能致数量和大小不等的不溶性微粒污染.应加强输液操作各环节质量管理,尽量采用避免不溶性微粒污染的操作方式.

    作者:汪筠;孙文武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金因肽和纳米敷贴治疗压疮

    压疮临床常见,美国Miehan统计显示,压疮在专科医院中的发生率达23.0%~27.8%,我国压疮在医院的发生率为3%~14%[1].2002年6月至2005年9月,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外用金因肽和纳米敷贴治疗压疮患者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小珍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加强口腔医院感染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目的 加强口腔专科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采取全员教育,全体参与,制定专科医院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规范医疗行为.结果 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提升了全体医务人员对参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结论 规范医疗行为和重点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能保证患者的就诊安全.

    作者:曹青芝;成晋玉 刊期: 2006年第19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