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侠;郑亚萍;阳桂红
目的 了解护工工作的主要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明确压力源与工作疲溃感的关系,以帮助管理层及护工本人正确地认识工作压力,从而提高护工的工作效率及质量.方法 采用护工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工作疲溃感量表对某医院96名护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工的工作压力评分为2.33±0.53,属中等水平;首要的工作压力源为专业与工作方面的问题;护工的工作疲溃感较重;工作压力与工作疲溃感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护工的工作疲溃感严重,并受工作压力影响,建议从管理角度减少或消除护工工作压力源,并对护工进行减压训练,以减轻或避免由工作压力引起的疲溃感.
作者:杨永丽;张露;杨丽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减轻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痛苦的有效翻身方法.方法 将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分别采用传统法和改良法进行翻身.结果 观察组翻身时感觉疼痛者6例(13.95%),对照组为39例(90.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改良翻身法可减轻患者翻身时的痛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翻身法.
作者:郑琼英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对护理专业本科学生主体性的影响.方法 将护理本科学生108人随机分为对照班(53人)和实验班(55人),以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护理学基础>为教学内容.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实验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教学.结果 实验班学生主体性方面其实验技能、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运用合作学习对护理专业本科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但对记忆性知识和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袁义厘;耿桂灵;孙巧云 刊期: 2006年第22期
对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是围术期的一项重要护理内容.可使手术室护士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药物过敏史、各项检验、检查结果及术前准备情况,为术中护理做好准备;可满足术前患者对手术人员、手术室环境及手术相关知识等信息的需求,同时可为患者提供物质、精神情感支持,以稳定患者术前情绪,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1].以往对患者实施术前访视仅限于口头讲解,缺乏文字记录.鉴此,2004年笔者自行设计手术患者访视单(下称访视单)并应用于临床,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廖远芳;龚腊梅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压疮管理中奖惩机制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预报压疮患者2 070例设为对照组,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预报压疮患者3 633例设为观察组,在压疮管理中对照组实施一般管理,观察组实施奖惩机制.观察两组住院期间难免压疮的发生率及院外带入压疮的治疗效果.结果 住院期间观察组发生难免压疮361例(9.94%),对照组266例(12.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院外带入压疮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压疮管理中引入奖惩机制,可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降低难免压疮发生率,促进压疮的好转.
作者:侯黎莉;姚丽文;汪宏慧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结合护理学学科特点,建立护理学科网站--天使教学网.网站主要模块包括教学课件、视频教学、实习指导、在线测试等.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交互、合作,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适应网络发展,促进了护理学基础的日常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提高学生学习护理专业知识的兴趣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作者:刘珍莲;黄建成;黎卫文;杨桂芝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确保对医疗废物系统、规范及科学化管理,防止环境污染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方法 依据ISO9001:2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定期培训、监督检查,严格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标识、运送、暂存及处置全过程的程序控制.结果 杜绝了医疗废物流入社会,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以及环境的污染.结论 在ISO9001:2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控制下,系统、规范及科学的医疗废物管理,可改善医院环境,为患者提供环保、安全、舒适的诊疗环境,在终达到改善环境绩效的同时也维护了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
作者:张友惠;尹金贵;叶良玉;王琴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服务需求,为提高输液护理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00例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的静脉输液服务需求居于前5位的是护士多巡视输液情况、了解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了解药物名称、查对准确、药品质量合格,输液过程中担心的问题居于前3位的是输错液体、穿刺失败、液体走空.结论 在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中应以病人为中心,加强护患沟通,满足患者知情权,全面关注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静脉输液服务.
作者:唐敏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层揭薄化法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并存脊髓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41例患者行层揭薄化法减压治疗,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双下肢感觉运动变化、切口引流情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给予康复训练指导.结果 本组40例患者术后症状立即缓解,仅有1例并发脑脊液漏.结论 层揭薄化法减压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并存脊髓病的有效手段,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保证手术成功.
作者:李丽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出院回访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4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电话回访与家庭回访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出院回访;对照组只给予出院指导并嘱其复诊,未实施出院回访.患者出院后6个月调查两组的遵医行为、造口康复情况及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造口康复情况及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出院回访延伸了健康教育,满足了造口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需求,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和遵医行为,促进了患者的心理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彭丽彬;邱琼;张静;王雪辉;罗红霞 刊期: 2006年第22期
针对354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的生理及疾病特点和手术方式,机械通气期间采取压力限制容量控制呼吸模式,低流量、高频率的呼吸参数,加强营养支持及胃肠减压,预防拔管后喉痉挛、水肿所致的呼吸困难等措施.结果术后354例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3~132 h,348例顺利拔管,5例再次插管,1例3次插管;340例治愈出院,14例死亡.提出根据患儿特点,合理应用呼吸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周俊 刊期: 2006年第22期
对34例创伤性漂浮膝患者行对症支持、清创缝合、内固定、骨牵引治疗,1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并发创伤性湿肺4例、创伤性休克4例、脂肪栓塞综合征3例、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提出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与骨折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密切观察病情可及早发现并发症,为治疗提供佳时机;中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如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预防,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凤英;王琳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护士工作倦怠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工作倦怠量表(MB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对142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高水平情感耗竭、非人性化和工作无成就感的护士分别占30.28%、15.49%和29.58%.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与情感耗竭和非人性化呈负相关(均P<0.01),与工作成就感呈正相关(P<0.01);护士健康状况与情感耗竭呈负相关(P<0.01),与工作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对护士工作倦怠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而自觉健康状况对情感耗竭具有预测作用.结论 提高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改善护士健康水平是预防和缓解护士工作倦怠的关键环节.
作者:王君俏;黄燕华 刊期: 2006年第22期
对32例颅咽管瘤患者经翼点入路全切或部分切除颅咽管瘤,观察术后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并重点观察、积极处理术后尿崩症、高热、电解质紊乱、癫癎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果32例患者中死亡3例(9.4%),其余29例中9例视力部分恢复,20例视力无改变;8例垂体功能部分恢复,6例有长期尿崩症.提出术后有效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能减少颅咽管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其对患者预后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詹昱新;钱瑞添 刊期: 2006年第22期
对1例颅面骨溶解症患者行放射治疗2次,均病情稳定,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患者因经济困难未行特殊治疗,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提出安全防护、避免硬物碰撞头部和对症护理,对提高患者生存期生活质量极为重要.
作者:马明华;李密;杨玲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对19例颈椎病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相关准备如体位练习、气管推移训练、呼吸练习等,加强术后病情观察、体位护理、对症护理及出院康复护理.结果 术后3个月患者JOA评分由术前(9.3±2.2)分上升至(15.2±2.0)分;Odom评分综合疗效优15例,良好4例,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加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是保证获得和维持良好治疗效果的有利措施和重要因素.
作者:杜杏利;陈海霞;胡丽敏;郑丹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减轻留置胃管患者的不适感,降低患者自行拔管的意向.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留置胃管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留置胃管患者用2%利多卡因对口咽部进行喷雾,每次连续喷4次(约2 ml),每6小时1次.观察患者在置管期间不适程度及自拔胃管例数.结果 观察组留置胃管期间不适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自拔胃管例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 利多卡因能降低留置胃管患者的不适,减少自拔胃管的发生.
作者:李桃云;汪芳;王萍;徐小琳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检测ICU护理工作量测量量表(ICNSS)的信度和效度,使其适合ICU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 严格遵循英文量表翻译原则翻译ICNSS,依据原评分原则并结合国情列出ICNSS评分细则,依据专家对ICNSS内容效度评定结果对评分细则进行修订,并应用修订后的中文版ICNSS量表在ICU收集护理工作量,测量观察者间信度、量表内在一致性和区分效度.结果 修订后的ICNSS量表各项目和评分细则内容效度指数均达到0.80以上;观察者间信度为95.45%;量表总的内在一致性为0.83,各子项目内在一致性为0.62~0.76;在不同患者群体间显示护理工作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修订后ICNSS量表适用于ICU护理工作量的评估.
作者:裴先波;徐丽华;叶春玲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以预防压疮发生.方法 对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压疮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评分,对压疮高危患者实施个体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入院时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分≤14分,均为压疮高危患者,出院时38例≤14分,住院期间无1例发生压疮.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立即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并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压疮.
作者:吴晓红;马智群;田芸;刘容;付功莉;唐敏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乙醇加止痛消炎膏外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效果,减少由于处置不当而导致的病情加重或长期慢性水肿疼痛现象发生.方法 将230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04例),分别采用乙醇加止痛消炎膏调和外敷局部、止痛消炎膏直接外敷局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84.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换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乙醇加止痛消炎膏调和外敷治疗浅部软组织损伤疗效好,可减少换药次数,有助于软组织恢复.
作者:张金梅;舒萍;卢珊红;李恒 刊期: 200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