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时气管导管滑脱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未及时处理,可导致患者急性缺氧,甚至窒息导致死亡.妥善固定导管,是防止气管导管滑脱的主要措施之一.我科2003年10月至2006年6月,对经鼻气管插管患者采用自制的气管导管固定带固定,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曾桂兰 刊期: 2006年第22期
冲洗器和一次性50 ml注射器是神经外科术中冲洗术野的常用工具.冲洗器通常由玻璃冲洗筒和橡胶冲洗球构成,玻璃冲洗简易破碎,使与之相配的橡胶冲洗球废置.而一次性50 ml注射器吸水和冲洗须双手操作,费时费力.2006年1月笔者自制带刻度神经外科手术冲洗器,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金凤;章一华 刊期: 2006年第22期
对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是围术期的一项重要护理内容.可使手术室护士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药物过敏史、各项检验、检查结果及术前准备情况,为术中护理做好准备;可满足术前患者对手术人员、手术室环境及手术相关知识等信息的需求,同时可为患者提供物质、精神情感支持,以稳定患者术前情绪,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1].以往对患者实施术前访视仅限于口头讲解,缺乏文字记录.鉴此,2004年笔者自行设计手术患者访视单(下称访视单)并应用于临床,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廖远芳;龚腊梅 刊期: 2006年第22期
为使瘫痪、骨折等活动受限的患者方便穿脱患者服装(下称患服),尽量减少患者身体局部暴露,且能使护理人员操作时省时省力,利于放置各种引流管,笔者对老式患服进行革新,研制了一种组合式患服,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红英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2%醋酸溶液联合五黄油纱布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129处)压疮患者按住院序号单双分成观察组(60例,66处)和对照组(60例,63处).观察组用2%醋酸溶液擦洗创面加五黄油纱布覆盖创面;对照组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加五黄油纱布覆盖创面.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4%,对照组74.6%;观察组治愈时间(13.5±1.7)d,对照组(23.8±1.3)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 2%醋酸溶液加五黄油局部外用治疗压疮效果显著,且能缩短疗程.
作者:彭侠;郑亚萍;阳桂红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生理盐水冷敷辅助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42例(80处)Ⅱ~Ⅳ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38处)和观察组22例(42处),对照组按常规处理压疮疮面,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20~23℃生理盐水冷敷患处.观察压疮直径大小、分泌物变化及结痂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71.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压疮直径缩小速度、分泌物减少程度、结痂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生理盐水冷敷压疮患处可提高压疮治疗效果.
作者:冯娜;郑方周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减轻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痛苦的有效翻身方法.方法 将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分别采用传统法和改良法进行翻身.结果 观察组翻身时感觉疼痛者6例(13.95%),对照组为39例(90.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改良翻身法可减轻患者翻身时的痛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翻身法.
作者:郑琼英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α-糜蛋白酶溶液膀胱保留灌注治疗膀胱积血的疗效.方法 将40例膀胱积血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生理盐水行膀胱冲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每天给予α-糜蛋白酶溶液行膀胱保留灌注;而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行膀胱保留灌注.保留30 min,连续3 d,观察两组血块体积变化、尿色转清时间及患者不适症状.结果 观察组患者保留膀胱灌注后B超测量膀胱血块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泌尿道不适程度、尿液中血色转清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α-糜蛋白酶溶液膀胱保留灌注治疗膀胱积血能快速有效清除膀胱积血,且可减轻患者泌尿道不适症状.
作者:黄莉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减轻留置胃管患者的不适感,降低患者自行拔管的意向.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留置胃管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留置胃管患者用2%利多卡因对口咽部进行喷雾,每次连续喷4次(约2 ml),每6小时1次.观察患者在置管期间不适程度及自拔胃管例数.结果 观察组留置胃管期间不适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自拔胃管例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 利多卡因能降低留置胃管患者的不适,减少自拔胃管的发生.
作者:李桃云;汪芳;王萍;徐小琳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以预防压疮发生.方法 对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压疮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评分,对压疮高危患者实施个体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入院时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分≤14分,均为压疮高危患者,出院时38例≤14分,住院期间无1例发生压疮.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立即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并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压疮.
作者:吴晓红;马智群;田芸;刘容;付功莉;唐敏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索网络资源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外科护理学>中泌尿外科章节为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络搜索、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将吻合的、可利用的、互补的、扩展的内容与教学内容整合,利用互联网对2002级护理本科学生进行教学.于课程结束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89.1%~98.2%学生对师生关系、教学目标、能力培养、课堂气氛、学生知识构建、课件内容及制作、资源、媒体的评价为优良.结论 网络资源的利用,为外科护理学教学营造了资源丰富、利用方便、资源共享的探究性的教与学环境,发掘了学生大的学习潜能,可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陈美珠;关丽婵;容超贤;王艳明;徐飞华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大中专实习护生的职业心态及影响因素,以探讨培养护生积极职业心态的正确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62名大中专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3.2%护生职业心态尚不稳定和成熟,对护理专业明确表示喜欢者仅19.4%,其影响因素为学习方面的成就感、职业风险、人际关系等.结论 教学医院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职业指导,培养护生积极的职业心态.
作者:严利;田继书;夏琳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结合护理学学科特点,建立护理学科网站--天使教学网.网站主要模块包括教学课件、视频教学、实习指导、在线测试等.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交互、合作,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适应网络发展,促进了护理学基础的日常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提高学生学习护理专业知识的兴趣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作者:刘珍莲;黄建成;黎卫文;杨桂芝 刊期: 2006年第22期
阐述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与心理社会因素及疾病因素相关,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支持-表达式疗法、暗示与催眠疗法、音乐疗法、教育性干预、集体心理疗法等心理干预方法对恶性肿瘤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阐明了心理干预在恶性肿瘤治疗及康复中的重要性.
作者:杨海芹;刘春文 刊期: 2006年第22期
对32例颅咽管瘤患者经翼点入路全切或部分切除颅咽管瘤,观察术后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并重点观察、积极处理术后尿崩症、高热、电解质紊乱、癫癎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果32例患者中死亡3例(9.4%),其余29例中9例视力部分恢复,20例视力无改变;8例垂体功能部分恢复,6例有长期尿崩症.提出术后有效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能减少颅咽管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其对患者预后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詹昱新;钱瑞添 刊期: 2006年第22期
对34例创伤性漂浮膝患者行对症支持、清创缝合、内固定、骨牵引治疗,1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并发创伤性湿肺4例、创伤性休克4例、脂肪栓塞综合征3例、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提出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与骨折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密切观察病情可及早发现并发症,为治疗提供佳时机;中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如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预防,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凤英;王琳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乙醇加止痛消炎膏外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效果,减少由于处置不当而导致的病情加重或长期慢性水肿疼痛现象发生.方法 将230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04例),分别采用乙醇加止痛消炎膏调和外敷局部、止痛消炎膏直接外敷局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84.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换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乙醇加止痛消炎膏调和外敷治疗浅部软组织损伤疗效好,可减少换药次数,有助于软组织恢复.
作者:张金梅;舒萍;卢珊红;李恒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对19例颈椎病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相关准备如体位练习、气管推移训练、呼吸练习等,加强术后病情观察、体位护理、对症护理及出院康复护理.结果 术后3个月患者JOA评分由术前(9.3±2.2)分上升至(15.2±2.0)分;Odom评分综合疗效优15例,良好4例,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加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是保证获得和维持良好治疗效果的有利措施和重要因素.
作者:杜杏利;陈海霞;胡丽敏;郑丹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层揭薄化法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并存脊髓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41例患者行层揭薄化法减压治疗,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双下肢感觉运动变化、切口引流情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给予康复训练指导.结果 本组40例患者术后症状立即缓解,仅有1例并发脑脊液漏.结论 层揭薄化法减压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并存脊髓病的有效手段,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保证手术成功.
作者:李丽 刊期: 2006年第22期
针对354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的生理及疾病特点和手术方式,机械通气期间采取压力限制容量控制呼吸模式,低流量、高频率的呼吸参数,加强营养支持及胃肠减压,预防拔管后喉痉挛、水肿所致的呼吸困难等措施.结果术后354例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3~132 h,348例顺利拔管,5例再次插管,1例3次插管;340例治愈出院,14例死亡.提出根据患儿特点,合理应用呼吸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周俊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气管按压法对降低胸部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对50例患者手术后第1天需要进行主动咳嗽而不能完成自主排痰者由护理人员用左手托住患者颈后部,右手轻放于颈前部环状软骨下缘沿气管侧壁实施移动式按压至胸骨上窝处.结果 45例(90.0%)顺利完成有效排痰,仅2例(4.0%)发生肺部并发症.结论 气管按压法可促进患者有效排痰,减少胸部手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张静华;石燕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7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75例患者无1例发生假体脱位,均能进行日常生活.结论 术前护理指导、术后正确搬动患者、保持髋关节正确位置、加强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是预防THA术后假体脱位、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伟群;王莉 刊期: 2006年第22期
对64例尿路复杂性结石患者采用超声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各种管道护理及并发症观察.结果1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均1次取净;46例肾结石中29例1次取净,17例1~8周后排出;无感染及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提示超声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损伤小、疗效好,做好围术期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吴芬芬;何青;黄卫文;辛军;辛明华;黄书堤 刊期: 2006年第22期
对100例鞍区肿瘤患儿进行鞍区肿瘤切除术,术后78例患儿出现血钠紊乱,其中31例出现在术后当日或第1天;单纯性高钠血症33例,单纯性低钠血症32例,交替性血钠异常13例.提出加强鞍区肿瘤患儿术后血钠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单位时间内出入量、做好补液护理等,可及时有效纠正血钠紊乱,避免发生并发症.
作者:辛金玲;谢清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总结磷烧伤后行急诊切痂术防治磷中毒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对16例磷烧伤患者进行早期创面处理及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并加强病情观察及术后护理.结果 2例大面积磷烧伤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出现明显磷中毒症状而死亡,其余14例创面愈合良好,治愈出院.住院时间7~108 d,平均41.0 d.结论 磷烧伤后急诊切痂能有效地防治或减轻磷中毒的发生,高质量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叶严丽;陈锦河;李敏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术中通报对手术患者及其家属的影响和术中通报对手术室整体护理的推动作用,从而完善手术室整体护理的操作流程.方法 对9 627例次手术患者实施术中通报,手术时间≤120 min的手术采取常规的术中三通报,手术时间>120 min的手术除了实施术中三通报外,每30分钟再行通报1次.结果 术中通报受到手术患者及其家属广泛的好评,护理满意度从80%上升到95%.结论 实施术中通报使手术患者及其家属在围术期受到了人性化的整体护理,对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进而逐步完善了手术室整体护理的操作流程.
作者:袁震球 刊期: 2006年第22期
膀胱癌患者行输尿管造瘘术后,时有尿液自瘘口处溢出,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而传统的接尿袋存在尿液自底盘漏出的问题,易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及精神压力.鉴此,笔者将人工肛门袋用于输尿管造瘘患者,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周晓霞;陈君芳 刊期: 2006年第22期
在鼓室成形手术中,良好的负压吸引是保持手术视野清晰,保证手术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手术中用动力系统磨钻磨削乳突后常使用直径细小的吸引器将骨碎片、血液吸出,但吸引器头管径细小,手术中的骨碎片易使吸引器头管腔堵塞.鉴此,我科采用1 ml注射器自制一次性吸引器头,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厉小丽;黄玉萍;李海英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管理中团队精神培养的有效方法及作用.方法 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实施护理质量分层目标管理,运用有序的学习竞争,开展团队技能训练等措施培养团队精神.结果 急诊科护理人员在医院组织的竞赛活动中取得一、二、三等奖,并被评为全院优质服务示范科室.结论 团队精神培养有利于满足护士爱及归属的需要,强化护士的团队责任感、进取精神、协作精神,促进护士的个人发展,提高护理团队整体综合素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桂月玲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检测ICU护理工作量测量量表(ICNSS)的信度和效度,使其适合ICU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 严格遵循英文量表翻译原则翻译ICNSS,依据原评分原则并结合国情列出ICNSS评分细则,依据专家对ICNSS内容效度评定结果对评分细则进行修订,并应用修订后的中文版ICNSS量表在ICU收集护理工作量,测量观察者间信度、量表内在一致性和区分效度.结果 修订后的ICNSS量表各项目和评分细则内容效度指数均达到0.80以上;观察者间信度为95.45%;量表总的内在一致性为0.83,各子项目内在一致性为0.62~0.76;在不同患者群体间显示护理工作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修订后ICNSS量表适用于ICU护理工作量的评估.
作者:裴先波;徐丽华;叶春玲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护士工作倦怠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工作倦怠量表(MB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对142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高水平情感耗竭、非人性化和工作无成就感的护士分别占30.28%、15.49%和29.58%.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与情感耗竭和非人性化呈负相关(均P<0.01),与工作成就感呈正相关(P<0.01);护士健康状况与情感耗竭呈负相关(P<0.01),与工作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对护士工作倦怠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而自觉健康状况对情感耗竭具有预测作用.结论 提高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改善护士健康水平是预防和缓解护士工作倦怠的关键环节.
作者:王君俏;黄燕华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服务需求,为提高输液护理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00例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的静脉输液服务需求居于前5位的是护士多巡视输液情况、了解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了解药物名称、查对准确、药品质量合格,输液过程中担心的问题居于前3位的是输错液体、穿刺失败、液体走空.结论 在静脉输液护理工作中应以病人为中心,加强护患沟通,满足患者知情权,全面关注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静脉输液服务.
作者:唐敏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确保对医疗废物系统、规范及科学化管理,防止环境污染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方法 依据ISO9001:2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定期培训、监督检查,严格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标识、运送、暂存及处置全过程的程序控制.结果 杜绝了医疗废物流入社会,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以及环境的污染.结论 在ISO9001:2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控制下,系统、规范及科学的医疗废物管理,可改善医院环境,为患者提供环保、安全、舒适的诊疗环境,在终达到改善环境绩效的同时也维护了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
作者:张友惠;尹金贵;叶良玉;王琴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压疮管理中奖惩机制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预报压疮患者2 070例设为对照组,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预报压疮患者3 633例设为观察组,在压疮管理中对照组实施一般管理,观察组实施奖惩机制.观察两组住院期间难免压疮的发生率及院外带入压疮的治疗效果.结果 住院期间观察组发生难免压疮361例(9.94%),对照组266例(12.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院外带入压疮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压疮管理中引入奖惩机制,可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降低难免压疮发生率,促进压疮的好转.
作者:侯黎莉;姚丽文;汪宏慧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护工工作的主要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明确压力源与工作疲溃感的关系,以帮助管理层及护工本人正确地认识工作压力,从而提高护工的工作效率及质量.方法 采用护工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工作疲溃感量表对某医院96名护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工的工作压力评分为2.33±0.53,属中等水平;首要的工作压力源为专业与工作方面的问题;护工的工作疲溃感较重;工作压力与工作疲溃感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护工的工作疲溃感严重,并受工作压力影响,建议从管理角度减少或消除护工工作压力源,并对护工进行减压训练,以减轻或避免由工作压力引起的疲溃感.
作者:杨永丽;张露;杨丽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清胰汤内服联合皮硝外敷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将3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胰汤内服和皮硝外敷.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胰汤内服配合皮硝外敷能显著提高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刘昌丹;余红菊;杨春梅;向永玉;武艳;王平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对护理专业本科学生主体性的影响.方法 将护理本科学生108人随机分为对照班(53人)和实验班(55人),以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护理学基础>为教学内容.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实验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教学.结果 实验班学生主体性方面其实验技能、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运用合作学习对护理专业本科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但对记忆性知识和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袁义厘;耿桂灵;孙巧云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对护理本科专业课教育环境的影响,为护理本科专业课教育环境的设计和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护理专业4年级本科生118人,2001级(54人,PBL组)采用PBL教学法,2002级(64人,传统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采用教育环境评估量表(DREEM)评价两组教育环境,闭卷考试成绩评价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PBL组DREEM总分为151.1±20.0,传统组为136.8±1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BL组DREEM各下位量表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P<0.01,P<0.05);且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组(P<0.01).结论 PBL教学法能显著改善护理本科专业课教育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王爱平;代颖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影响护理本科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因素,为护理本科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即深入课堂教学进行现场观察,同时对护理专业教师及学生进行深入访谈.运用类属分析法归纳影响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因素.结果 影响护理本科专业课教学质量的三大主题为教师教学特点(教师自身影响力、能否尊重学生、巧用幽默、整合内容及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学生方面因素(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及方法)和教学环境(教学物化环境及人文环境).结论 进行护理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时,应在教师教学特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环境这一框架指导下进行,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层次护理专业人才.
作者:李秋萍;胡昕;蒋玉宇;李金平;徐静娟;邱玉宇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出院回访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4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电话回访与家庭回访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出院回访;对照组只给予出院指导并嘱其复诊,未实施出院回访.患者出院后6个月调查两组的遵医行为、造口康复情况及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造口康复情况及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出院回访延伸了健康教育,满足了造口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需求,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和遵医行为,促进了患者的心理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彭丽彬;邱琼;张静;王雪辉;罗红霞 刊期: 2006年第22期
对1例颅面骨溶解症患者行放射治疗2次,均病情稳定,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患者因经济困难未行特殊治疗,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提出安全防护、避免硬物碰撞头部和对症护理,对提高患者生存期生活质量极为重要.
作者:马明华;李密;杨玲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鼻饲酸牛奶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腹泻的效果.方法 将72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行常规肠内营养加新鲜酸牛奶鼻饲,对照组行常规肠内营养.结果 观察组发生腹泻5例(13.9%),对照组为14例(3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观察组腹泻持续时间和每日腹泻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鼻饲新鲜酸牛奶可预防和减少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腹泻的发生率.
作者:葛美叶;李岩;王丽丽 刊期: 2006年第22期
对5例感应神经性耳聋患儿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听力检查ABR阈值30~40 dB,1个月后患儿均能听到声音.提出术前正确评估患儿耳聋程度,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听力、语言功能训练及并发症的护理,做好出院指导,是保障人工耳蜗植入成功的主要护理措施.
作者:张惠荣;张庆龄;问明瑶 刊期: 2006年第22期
对100例鼻窦炎患者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术,结果92例症状明显缓解,术后发生恶心、呕吐10例(10.0%),疼痛16例(16.0%),穿刺针眼出血10例(10.0%),晕厥9例(9.0%).提出加强术前心理疏导和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操作规程,加强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的护理,可保证治疗效果,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杨;开月梅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20%甘露醇静脉滴注在鼻中隔矫正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80例鼻中隔矫正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每8小时静脉注射20%甘露醇125 ml,对照组每8小时用双氯芬酸钠栓50 mg纳肛.采用McGill疼痛评分法分别于术后不同时段观察患者疼痛情况以及鼻黏膜肿胀程度.结果 用药后4~24 h时间段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鼻内镜观察发现观察组鼻腔黏膜水肿明显消退.结论 20%甘露醇静脉滴注用于鼻中隔矫正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用于鼻腔术后镇痛.
作者:黄秋华;赵晓丽;潘光珍;申琳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 提高和改善舌癌患者术后的语音清晰度和生活质量.方法 将80例舌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术后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同时实施发音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15天开始进行唇、齿和舌的功能训练及张口训练.术后90 d观察两组患者的语音清晰度和张口高度.结果 观察组张口高度≥3 cm者40例(100.0%),有效发音34例(85.0%);对照组分别为5例(12.5%)、16例(4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对舌癌术后患者进行早期、有针对性的语音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残存舌体的功能,增加舌体的运动力度和速度,使舌体的活动恢复或接近正常,提高患者的语音清晰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史炜琪 刊期: 200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