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塞米松诱导原代培养的成骨样细胞凋亡的分子细胞学研究

赵建宁;包倪荣;王与荣;吴苏稼;周利武;曾晓峰;王骏骅

关键词:地塞米松, 成骨样细胞, Caspases-3, 肿瘤坏死因子α
摘要:目的:通过干扰体外培养的成骨样细胞,探索糖皮质激素所致成骨样细胞凋亡的分子细胞机制. 方法:地塞米松诱导原代培养并传代的小鼠成骨样细胞,应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生存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半胱天冬酶Caspase-3的活性以及EMSA检测核因子Kappa B(NF-κB)活性. 结果:地塞米松使成骨样细胞存活数量下降,Caspase-3活性升高,NF-κB活性下降. 结论:地塞米松对原代未转化的成骨细胞有诱导凋亡的作用,并且是Caspase-3依赖性的,但NF-κB似乎不参与该过程.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动态对比增强灌注磁共振成像在颅脑肿瘤的应用

    动态对比增强灌注磁共振(MR)成像能提供非侵袭、生理状态下的脑组织微循环血供图,通过计算正常脑组织及肿瘤组织的局部血容量,评估肿瘤组织的血供状态;并有助于评估胶质瘤病理学级别的高低,确定肿瘤穿刺活检的部位,以及对胶质瘤、单发脑转移瘤、淋巴瘤和其他脑肿瘤切除放疗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等;但在颅内脑外肿瘤及伴有血脑屏障严重破坏的脑肿瘤诊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作者:季学满;武洪林;卢光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地塞米松诱导原代培养的成骨样细胞凋亡的分子细胞学研究

    目的:通过干扰体外培养的成骨样细胞,探索糖皮质激素所致成骨样细胞凋亡的分子细胞机制. 方法:地塞米松诱导原代培养并传代的小鼠成骨样细胞,应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生存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半胱天冬酶Caspase-3的活性以及EMSA检测核因子Kappa B(NF-κB)活性. 结果:地塞米松使成骨样细胞存活数量下降,Caspase-3活性升高,NF-κB活性下降. 结论:地塞米松对原代未转化的成骨细胞有诱导凋亡的作用,并且是Caspase-3依赖性的,但NF-κB似乎不参与该过程.

    作者:赵建宁;包倪荣;王与荣;吴苏稼;周利武;曾晓峰;王骏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细胞粘附分子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细胞粘附分子(CAM)是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一类细胞因子,它参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异位内膜具有粘附、侵袭和转移等特征.据研究发现,CAM在异位子宫内膜与腹膜间皮发生粘附及进一步形成异位病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AM在子宫内膜表达的多样性,与EM的不孕、盆腔粘连密切相关.作者对近几年有关CAM在EM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周秋明;吴元赭;沙金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

    目的:采用纤维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和开放式胆囊切除术比较,探讨选择性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 方法:保胆取石组66例,小切口胆囊切除组146例,开放式胆囊切除组92例,分别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切口感染、饮食恢复时间和体重变化的差异. 结果:保胆取石组61例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症状消失或减轻者占81%,B超复查胆囊均未发现结石.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缩短,术后切口感染、饮食恢复及体重变化方面均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组和开放式胆囊切除组. 结论:保胆取石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胆囊结石患者手术治疗的合理方法之一.

    作者:舒越;康建明;王国宏;陈春民;王文忠;焦西征;潘用彬;罗时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IL-2/Fc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目的:构建含人IL-2 cDNA基因和免疫球蛋白Fc片段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IL-2/Fc,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以期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疫苗的研究. 方法:应用重叠延伸剪切技术(SOE)经两次PCR获得嵌合基因片段IL-2/Fc,回收后克隆到中间pGEM-T Easy TA克隆载体,得到合适的酶切位点后,用双粘端连接法转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中,得到真核重组载体pcDNA 3.1 IL-2/Fc.然后用脂质体法转染SP 2/0细胞. 结果:对重组载体进行限制性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明连接正确;经ELISA检测证实,该重组载体能够在真核细胞中外分泌表达插入的外源性基因编码的融合蛋白. 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IL-2/Fc,并在SP2/0细胞中有效表达.

    作者:陈红梅;白雪帆;黄长形;洪沙;王平忠;韦三华;王九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同种异体肝、小肠联合移植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肝、小肠联合移植的麻醉处理和生理功能的维护. 方法:1例患者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术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血气、电解质、体温等. 结果:在游离残余小肠期、移植小肠血管开放期、无肝期、新肝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很大,血压明显降低,心率加快;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凝血酶时间显著延长,凝血因子Ⅰ浓度显著下降;血pH和标准剩余碱(SBE)呈代谢性酸中毒改变,血氯一过性升高,血钙偏低,无肝期血糖升高;体温维持在36~37℃. 结论:同种异体肝肠联合移植术麻醉的管理和监测非常重要,好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选用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尤其要做好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的调控、酸碱和电解质平衡以及体温的维持.

    作者:周志宏;徐建国;管忍;李玉红;田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在兔不全梗阻性膀胱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在兔不全梗阻性膀胱中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采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免疫组化方法,对10只新西兰白兔(成年雄性)不全梗阻性膀胱(自制兔不全梗阻性膀胱,梗阻时间为6周,作为实验组)及10只无梗阻性膀胱同龄新西兰白兔(对照组)膀胱体及膀胱颈部组织进行研究. 结果:实验组兔膀胱体、膀胱颈部粘膜及膀胱体平滑肌NOS神经均明显减少(膀胱体粘膜为P<0.05,膀胱颈粘膜为P<0.01,膀胱体平滑肌为P<0.05);膀胱颈部平滑肌NOS神经无显著变化. 结论:一氧化氮对平滑肌具有松弛作用,NOS神经的减少对兔不全梗阻性膀胱的结构和功能变化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程文;高建平;张征宇;葛京平;周文泉;马宏青;周水根;魏武;薛松;梁培禾;李汉平;蔡荣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血尿酸的变化

    四亚甲基二砜四胺(毒鼠强)为国家禁止生产、销售的剧毒杀鼠药.2002-09-14发生的大批群众误服毒鼠强中毒事件中,我院接诊了大批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

    作者:阳世宇;钱晓明;吴学豪;唐文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管新生性治疗中基因转移系统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血管新生性治疗的研究进展迅猛,本文就血管新生性治疗中基因转移载体的选择及其应用途径两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陈仕林;景华;黎介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灶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效果不佳,有许多术中证实淋巴结阴性的患者仍在术后出现复发,这可能是由于存在常规病理手段无法发现的微转移病灶所导致.近年来,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已应用于外周血、骨髓及肿瘤附近淋巴结中微转移灶的检测,但是检测微转移灶的指标选择及临床意义目前仍有争论.作者讨论常见的检测NSCLC微转移的方法及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崇锐;宋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危重患者肠功能障碍的认识与护理

    1 对危重患者肠功能障碍的认识1.1 肠道的正常功能肠道的功能多而复杂,基本功能是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可溶性小分子,并选择性吸收水分、营养素、矿物质、维生素.

    作者:彭南海;邹志英;高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汉滩病毒S基因-重组痘苗病毒的制备和表达鉴定

    目的: 制备和鉴定汉滩病毒(HTNV)S基因-重组痘苗病毒,为进一步建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HTNV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靶细胞奠定基础. 方法:用野生型痘苗病毒和HTNV S基因-重组痘苗病毒分别感染Vero细胞,进行病毒扩增和滴度测定.用PCR和斑点杂交鉴定重组痘苗病毒基因组中的HTNV S基因,用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核衣壳蛋白的表达. 结果:制备了含HTNV S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滴度为4.02×107.该重组痘苗病毒基因组中存在HTNV S基因,它在Vero细胞中能有效地表达核衣壳蛋白. 结论:制备了较高滴度、能有效表达HTNV核衣壳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

    作者:王平忠;白雪帆;张颖;陈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主客观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通过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患者主客观因素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了解临床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观、客观因素. 方法 : 对2002年间在我院行LASIK的164例患者325只眼(其中3例为单眼)进行连续性临床观察研究,分别进行术前、术后问卷式主客观因素调查,并对患者手术疗效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前对手术效果的期望值、手术中疼痛程度与手术后视力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 : 解除患者术前忧虑及避免术中疼痛对提高术后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倪利群;陈穗桦;王理理;姜涛;黄振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高龄患者围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期的护理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 CVVH )是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CBP)的一种临床应用技术,具有稳定性、简便性的特点[1].

    作者:朱剑萍;姜琴;耿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出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的诊治

    出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是一种罕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发育不良的遗传性疾病.本文作者结合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讨论如下.

    作者:谭立恒;倪容之;曹杨;沈献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个体化运动处方在肠瘘合并严重营养不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个体化运动处方对肠瘘合并严重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态、体能恢复和自理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24例肠瘘合并严重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运动处方组和常规运动组,在病情平稳、恢复全量营养后,运动处方组患者按照每天制订的个体化运动处方运动.常规运动组患者自行决定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每天记录患者的运动方式、强度、时间及运动引起的不适.运动前1天和运动4周后,分别测体重、评估体能和自理能力. 结果:运动处方组的运动量显著高于常规运动组.运动后,两组患者体重、体能和自理能力均增加,两组间体重无明显差异,而运动处方组的体能和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常规运动组. 结论:个体化运动处方能促进肠瘘合并严重营养不良患者的体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邹志英;彭南海;隋芳;叶向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接种于纳米-羟基磷灰石构建组织工程骨组织的研究

    目的:探讨用骨髓基质细胞(MSC)作为种子细胞,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的可行性. 方法:建立诱导大鼠MSC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新的骨髓培养法,并进行鉴定.将诱导分化形成的成骨细胞,接种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多孔支架中,培养15天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的复合情况. 结果:大鼠MSC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骨钙素的分泌逐渐形成,并不断地增加.接种于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上的细胞生长良好,形成许多细小的钙结节和胶原纤维. 结论:新的骨髓培养法可使大鼠MSC分化和增生为具有良好功能特性的成骨细胞,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是可利用的支架材料.用MSC作为种子细胞,三维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有很多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毛曦;储成林;毛钊;王建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糖尿病性膀胱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性膀胱病(DC)是指因糖尿病而导致的排尿障碍,一般发病隐袭,症状进展极缓慢,容易被忽视.人们对它的认识在不断深入.作者综述了近年来对DC的研究,尤其是病因、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方面的一些进展.

    作者:薛松;高建平;戴玉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缺氧诱导因子1表达抑制使缺氧-复氧的PC12细胞氧自由基生成增加

    目的:研究PC12细胞化学性缺氧-复氧以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反义寡核苷酸对HIF1α蛋白表达和氧自由基生成的影响. 方法:制造化学缺氧-复氧模型,用含或不含氯化钴的DMEM培养液孵育PC12细胞.封闭HIF1α基因表达,用含HIF1α反义寡核苷酸和氯化钴的DMEM培养液孵育PC12细胞.HIF1α寡核苷酸进行同样处理和只用含氯化钴的DMEM培养液孵育PC12细胞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HIF1α蛋白表达,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半定量.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间接反映氧自由基的生成量. 结果:与缺氧组相比,缺氧-复氧组复氧后HIF1α蛋白表达受到抑制,同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加.HIF1α反义寡核苷酸亦可抑制HIF1α蛋白表达和升高氧自由基水平. 结论:抑制HIF1α的表达可导致氧自由基大量生成,加重缺氧-复氧PC12细胞的损伤.

    作者:王娟;严宏力;倪永兵;王斌;肖继皋;王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妇科疾病中的作用

    在许多组织增生过程中,通过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会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近的研究发现,IGF-1存在于各种增生组织,如子宫内膜和卵巢组织.患有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症时,血清中IGF-1水平较高,而子宫内膜局部的IGF-1水平减低,这可能是导致不孕的原因,多囊性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局部的IGF-1活性增强,与患者肥胖、高雄激素水平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有关.IGF-1在良、恶性肿瘤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IGF-1能刺激子宫肌瘤细胞的生长.围绝经期妇女若存在高IGF-1和低IGF-1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则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大.绝经前后女性的高IGF-1水平与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存在相关性.

    作者:梁元姣;梅巧娣;吴效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主管: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