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娟
综述镇痛泵的使用与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等方面的临床经验与技术.对于临床出现的不良反应,要做到细致观察,进行合理预防和及时处理.
作者:李迎梅;张庆生;杨德凤;吴艳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留置胃管期间少量饮水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腹部手术后留置胃管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在治疗中仅按常规护理即绝对禁食水,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患者少量、多次饮水(10~20 ml/次,1次/2~3 h).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不适反应、咽部感染、口唇干裂、早期呃逆、胃液量及留置胃管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不适反应、咽部感染、口唇干裂、早期呃逆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胃液量的变化和胃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留置胃管期间少量、多次饮水,可明显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及降低咽部感染率.
作者:黎明;王欣然;韩斌如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大型井喷意外灾难事故的组织管理与现场急救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对特大井喷意外灾难事故启动应急预案,科学分组、各负其责,创设临时医疗急救站,就地施救,验伤分诊登记,临时医疗急救站按病种分组施救,120急救转送.结果共对1 067例患者进行急救,711例轻度中毒和51例其它(外伤、感冒)患者病情明显好转;238例中度和15例重度中毒患者病情稳定后安全转送到指定医院住院治疗;死亡52例.结论组织管理的准确有效与现场急救的程序化、规范化,可避免急救现场混乱,使伤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同时可减少灾难事故中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陈尚蓉;何力;崔新民;唐程敬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减少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更换次数,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静脉炎发生的方法.方法将120例使用浅静脉留针患者随机分为保护膜开窗组(开窗组)和保护膜随时更换组(随时组).开窗组穿刺后将保护膜中间开一窗口贴于穿刺处,用一次性输液敷贴覆盖,每天消毒穿刺口,并更换输液敷贴,除保护膜与皮肤分离外,不更换保护膜;随时组视保护膜污染状况随时进行更换.结果随时组保护膜内积气、出汗,穿刺口红肿、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开窗组(P<0.01、P<0.05),保护膜更换次数明显多于开窗组(P<0.01);而静脉针留置时间开窗组明显长于随时组(P<0.01).结论保护膜开窗法能减少保护膜的更换次数,延长静脉针的留置时间.
作者:王荃声;郭敏;曲振瑞;朱云;赵蔚;黄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库血加温输注对手术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输血,观察组输血前将库血置37 ℃水浴箱10 min,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30、60、120 min,术毕,术后30、60 min观察患者腋温和寒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60 min至术后60 min不同时间腋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寒战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库血加温输注可以预防患者术中体温下降及寒战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
作者:赵小红;赵红;宗媛;黄线;胡冬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抗衰老、保胎等作用.2004年7月我科将维生素E胶丸用于口腔溃疡治疗中,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熊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临床护理过程中,对于胃肠减压、负压引流的患者,负压吸引器或置于床头柜架上,或枕头边缘或床下,这样操作既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又不符合卫生要求.鉴此,我科自制一种负压引流袋放置架,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张丽娟;谭富海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经口气管插管是抢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常用方法.对声门及周围组织水肿明显致喉腔狭小患者,一般采用气管切开插管法进行紧急抢救,但易造成患者痛苦.鉴此,笔者在工作中探索到一种快捷、有效、安全的经口气管插管法,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作者:邹玉梅;李玉兰;高蕾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完善和健全医院护士培训机制,促进护士知识技能巩固、提高和扩展,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方法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建立并实施新护士岗前培训、见习期护士规范化培训、临床护士全方位培训等一系列制度,完善护士培训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结果岗前培训使新护士顺利走上临床工作岗位,见习期培训为护士临床生涯奠定了良好基础,分层次培训提高了临床护士和护理管理者的专业技能.结论规范化的分层次培训使各类护理人员得到充分培养,促进了各类人才的成长.
作者:王建荣;张黎明;马燕兰;魏畅;冯志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采集血标本(采血)的可行性及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PICC且需要采血的患者20例,采用PICC采血(观察组)和普通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两种方法同时采集血标本,进行实验室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两组标本检验结果进行t检验;同时对观察组PICC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血常规、血生化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无1例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PICC采集血标本检验结果准确,且不增加PICC并发症.
作者:王凤;郑春辉;周希环;宿振国;欧琨;陈强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选用瑞诺口腔组织补片修复口腔缺损,能减少传统的皮瓣移植或植皮所致患者的创伤,减轻患者痛苦,收到较好的修复效果,而科学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郭三兰;张庆玲;田思维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孕妇饮食状况,为正确指导孕妇饮食提供依据.方法对小榄地区453例孕妇进行现场饮食调查,通过围产期营养软件系统进行分析,计算每例孕妇对9大类食品的摄入情况.结果饮食摄入不足的前5类依次为豆制品(91.4%)、家禽(78.4%)、蛋类(74.2%)、鱼虾(53.9%)和牛奶(46.8%).食物的摄入受孕期、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居住状况及有无营养知识等因素影响.结论在孕期营养宣教及指导工作中,宣教的对象不应仅限于孕妇本人,应将宣教面扩大到孕妇的家庭成员,要针对不同的文化程度、居住状况等制定不同的措施.
作者:李璐琳;廖冬青;李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护士长是基层护理工作的管理者,又是具体工作的实施者.面对医疗体制改革与护理事业发展的要求,需注重培养树立创新意识、品牌意识和宽容意识,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修养,增加亲和力和人格魅力.
作者:柳玉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采用一次性口服药杯自制腹腔化疗泵输液针头固定装置,并应用于临床患者94例380例次,结果该装置固定牢靠,未发现1例次输液泵脱出、扭曲现象.此装置制作简单、实用有效.
作者:陈江艳;邓梅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利弊.方法将1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观察两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穿刺异常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短(P<0.01);总穿刺成功率高(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其中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36%,对照组为零,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ICC置管用于输液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用于化疗优于PICC置管.
作者:汪素萍;钟小青;游晓燕;潘年妙;黄年娇;黄萍;何青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鼻饲是将胃管插入胃内,供给营养、水分或药物的一种基础技术操作.常规胶布固定时存在固定不牢、易脱出等缺点.鉴此,笔者于2000年采用以下新法固定胃管,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于海燕;李爱花;杜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围术期患者舒适护理的管理、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树立正确的围术期护理理念,注重舒适护理和人文关怀;组织授课,提高舒适护理的理论水平;开展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开展手术体位的规范化培训,提高患者术中体位舒适度;配置手术室舒适护理硬件设备、完善使用;制订围术期舒适护理考核评价标准等.结果患者围术期舒适度提高,患者和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均得到提高.结论系统、科学的管理能促进手术室护士实施舒适护理,提高患者围术期舒适度,保证手术安全.
作者:张石红;戴红霞;毛晓萍;常后婵;李柳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与高压氧联合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术的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对40例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即分别应用PGE1治疗(PGE1组,20例)和PGE1加高压氧(联合组,20例)治疗,观察术前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左右心射血分数(LVEF、RVEF)的变化,为手术时机提供抉择依据.术后护理包括合理应用呼吸机,充分镇静,保证有效供氧,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高压危象.结果两组术前,治疗前后SaO2、mPAP、LVEF、RVEF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联合组较PGE1组mPAP显著降低(P<0.01),SaO2、LVEF、RVEF显著升高(均P<0.05).两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术后SaO2、mPAP值等项目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0例手术 顺利,术后无1例死亡.结论PGE1与高压氧联合用于先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准备,能赢得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志兰;肖玉芳;李锦;刘容丽;邓理萍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一次性引流袋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很多方便,但引流袋上的标量误差很大,谢少清等[1]已报道过一次性引流袋上标量失真的问题,且提出了一些看法和主张.笔者2004年4~6月对一次性引流袋的标量误差进行实验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钮洪艳;肖爱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设计一种成本低、临床价值大、使用方便的电子听诊器.方法信号采集单元通过压电传感器采集声音信号,通过高阻输入级隔离和电压放大级放大后信号被送入一个二阶低通滤波器滤除噪声及高次谐波.对其输出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以获得其频谱.结果操作者通过频谱分析即可获得更准确和有价值的诊断结果.同时通过耳机可直接获取信息,进行诊断.结论电子听诊器成本低,使用方便,克服了音质易变干扰、使用者外耳道不适等弊端.
作者:沈雷鸣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