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慧;王克芳;李德才;杨丽娟
手术前,我们通常以静脉留置针代替头皮针头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废弃的头皮针头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增加了医疗垃圾.鉴此,我科将头皮针头用于50例手术患儿骶管麻醉术中,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吕春蕾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量化健康教育对先心病患儿医疗恐惧的影响.方法将64例先心病手术患儿按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进行量化健康教育,让惠儿循序渐进地掌握健康教育内容;对照组接受随机健康教育,包括入院宣教、术前常规准备内容、术后注意事项等.采用儿童医疗恐惧量表测定干预前后患儿的医疗恐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医疗恐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量化健康教育可显著减轻患儿的医疗恐惧心理.
作者:马春晖;李平;杨丛平;应雪妮;李满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患者留置胃管的有效方法.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26例,传统组按常规方法置胃管,改良组用软枕垫高头部15 cm,使头肩部和颈项偏向右侧后按常规置管.结果置管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改良组显著短于和低于传统组(P<0.05,P<0.01);一次插管成功率改良组显著高于传统组(P<0.01).结论改良组方法可提高置胃管成功率和减轻患者不适.
作者:黄林华;陈燕珠;郑汉琪;杨虹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对1例左中央型肺癌并发心内巨大癌栓患者根治性切除心内癌栓、肺部肿瘤并实施自体肺移植术.结果手术顺利,无并发症,患者术后72 h下床活动,随访12个月生活质量良好,恢复正常工作.提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无瘤技术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李胜云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通过对助产专业行业发展、人才需求、专业要求、就业方向进行分析、预测和对大专层次的三年制助产专业职业能力进行逐级分解,设置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文学科3大类17门主干课程、12门选修课程,用于40名学生的授课学习,反应良好.
作者:唐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会阴切口排异性裂开的佳护理方法.方法将96例上述患者按切口裂开次序分为三组各32例,第1组采用红外线照射切口,2次/d,15 min/次;第2组采用新鲜无菌胎膜覆盖切口,更换2次/d;第3组采用新鲜无菌胎膜覆盖加红外线照射.三组均持续至切口愈合.结果三组切口均愈合.愈合时间,第3组显著短于第1、2组(均P<0.01);第1、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切口感染率,第3组为0,低于第1、2组(9.4%、12.5%),但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胎膜加红外线照射护理会阴侧切后裂开切口,有利于切口的愈合.
作者:冯文;刘卫英;罗抗封;唐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血压变化及相关因素,提高护理质量.方法记录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从脊髓休克期至肌力基本恢复期的血压及24 h出入量,观察分析其血压变化.结果随着脊髓休克的好转及肌力的恢复,血压逐渐回升.结论颈脊髓损伤患者血压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在护理中主张脊髓休克期取平卧位,随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可逐渐进行斜立位训练,以提高自身对血压的调节能力;注意避免自主神经不良反应(AD)的诱因,对出现AD者立即采取措施,控制血压.
作者:朱薇;陈迎春;唐顺玲;杜国红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声振动疗法用于喉癌术后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将87例喉癌术后男性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止痛护理,观察组术后第2天开始行声振动疗法,1次/d,30~60 min/次.比较两组术后第3、5、7天的疼痛护理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53.3%、77.8%和95.6%,对照组为26.2%、33.3%和71.4%,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声振动疗法止痛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止痛护理方法,且安全.
作者:张亚仙;夏虹;薛贵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考研对于年轻人,尤其是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件相对容易的事,但对40岁以上的在职人员来说就比较难了.在我认识的同学中有考了2年、3年,甚至4年才考上或仍未考上的.本人是在职工作人员,从事护理工作有20多年了.
作者:姚晚侠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颈椎损伤患者须卧床休息、颈部制动、行牵引治疗,这给更换床单带来极大的不便.为避免翻身不当而增加患者的疼痛,或造成骨折部位移位而影响愈合,甚至危及生命.我院根据人体力学原理总结出一套新的床单更换法,通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晓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按照护理程序对1例右侧单肺移植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结果该例肺移植患者与医护人员配合默契,术后恢复良好,肺功能明显改善,术后64 d出院.提出术前周密的准备,术后对循环、呼吸系统和排异反应的严密监护以及严格的感染预防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茅昌敏;孟爱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对17例外伤致肢体筋膜、肌腱缺损患者行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治疗,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皮肤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移植皮瓣情况,行引流及冲洗等.结果17例均植皮成活.提示高质量的护理是患者痊愈的保证.
作者:王军;宋翠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预防心脏术后低钠血症.方法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50例心脏疾病患者术前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其适量摄盐;术后严密监测电解质和观察患者精神状况.结果8例术后发生中、轻度低钠血症,占16.0%;经对症处理后纠正.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心脏手术后低钠血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文慧;王克芳;李德才;杨丽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致鼻窦炎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66例鼻咽癌放射性鼻窦炎患者行回顾性多因素分析.结果鼻咽癌放疗后发生鼻窦炎与T分期高(P=0.003)、有无鼻腔侵犯(P=0.024)、有无鼻咽冲洗(P=0.000)显著相关;与患者的性别(P=0.5947)、淋巴转移与否(P=0.4548)、腔内后装治疗(P=0.8799)无关;用滴鼻剂者鼻窦炎发生率显著低于未用者(P<0.05).结论T分期高和鼻腔受侵犯是客观危险因素,需早发现早治疗;鼻咽冲洗和应用滴鼻剂是主观保护因素,加强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全程鼻部护理,可降低鼻窦炎发生率.
作者:曾婉明;张伟军;刘炽华;唐菊花;范丽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分析护士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低的原因为:工作量超负荷,智能压力明显,管理体制不合理等.提出为护士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条件,采取协商式排班制,关心、理解护士,解决晋升难的问题及培养临床护理专家等,以提高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谭冬梅;吴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缺血性眼病的疗效.方法应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刺激小脑顶核,治疗33例(34眼)缺血性眼病,观察治疗前后视力改变.结果10例由0.10~0.40(治疗前)升至0.60~1.20;23例指数、光感(治疗前)中22例升至0.05~0.50,1例视力无改变.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缺血性眼病可有效提高其视力.
作者:康凯燕;陈文莺;周佩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解决手术患者术中压疮、机械损伤所致角膜炎、术中低温状况、高频电刀灼伤等问题.方法分手术专科进行循证和实施护理干预,连续7个月.结果与未实施循证护理同期比较,压疮发生率由3.1%降至0.2%,角膜炎由35.0%降至2.2%,静脉炎由4.2%降至1.5%,高频电刀灼伤由偶有发生降至0,且减少了术中渗血.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解决手术过程中的问题,是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李思;刘小玲;王银莲;周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EP)与早早孕鉴别诊断的特征性依据,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对132例疑似异位妊娠妇女按诊断分为A(EP流产,51例)、B(EP孕囊破裂,14例)、C(EP行保守治疗成功,28例)、D(宫内正常妊娠,26例)及E(宫内妊娠流产,行诊刮术,13例)五组,均行子宫内膜厚度、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孕酮值检测.结果D组子宫内膜厚度及孕酮值显著大于A、B组(均P<0.01),子宫内膜厚度、β-HCG及孕酮值大于C、E组(P<0.05,P<0.01);A、B组β-HCG、子宫内膜厚度值与E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而孕酮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孕酮不足是导致宫内外妊娠流产的主要原因;β-HCG、孕酮值的测定结合子宫内膜厚度测量能预测妊娠的趋向、提示妊娠的着床部位,防止误诊误治.护理中注意检测前指导、密切观察腹痛情况、规范采集血标本,以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方秀莲;宋茜;黄诚刚;王晓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从瑞典护理界对护理研究的认识,护理研究的范围、方法、选题及基金的投入等方面概述瑞典的护理研究现状,提出建立更好的科研环境、培养更多的护理专家,争取更多的指定资助金等目标.
作者:迟俊涛;厉萍;娄凤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提高亚急性湿疹疗效.方法对66例亚急性湿疹患者在抗组织胺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离子喷雾局部治疗,连续2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44例,占66.67%;显效12例,占18.18%;有效9例,占13.64%;无效1例,占1.51%;总有效率98.48%,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离子喷雾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好,安全;护理中注意充分暴露皮损区及防止烫伤.
作者:商燕畦;雷翠云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