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娟;王克芳
静脉注射引起的皮下坏死大多见于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老年及伴有严重慢性病的患者.我科2004年4月30日抢救1例高热惊厥,而既往身体健康的患儿,因静脉输注5%葡萄糖注射液时渗漏导致注射部位坏死,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兰;赵芳俐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截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外伤性截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常规进行出院指导,观察组增加家庭康复护理.采用FIM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改良式Fugl-Meyer量表对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别于出院时、1个月、3个月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出院1个月和3个月FIM和Fugl-Meye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对性的家庭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截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增强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有效地促进截瘫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妙萍;朱美玉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护生撰写实习周记的方法,从操作规范、工作敬业、带教方法、带教态度、专科讲座、班次安排、入岗介绍和出科考试8项内容客观地反映带教老师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结果工作敬业优良率为100.0%、出科考试为95.7%、操作规范为94.1%、带教态度为91.9%、班次安排为90.3%、专科讲座为84.5%、入岗介绍为83.3%、带教方法为73.5%.结论护生实习周记对带教老师具有激励和约束作用,从中可及时、客观地对临床带教信息进行反馈,从而建立一条有效的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控制途径.
作者:武义华;方秀萍;章合生;吴雪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为了解国外护理教育体系的长处,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中菲护理教育差异进行阐述,以菲律宾护理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的教育模式,促进中国现代护理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护理学校教育的国际化.
作者:陈晓英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3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并控制血压,加强颅内压监测和头部引流管护理,保持正确体位及大小便通畅,预防并发症.结果基本痊愈6例,占4.5%;显著进步40例,占30.3%;进步66例,占50.0%;死亡20例,占15.2%,显效率为34.8%.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对患者采用科学的护理可进一步保证疗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同时能有效地促进患者脑功能和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严姣娥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综述婴幼儿疼痛的临床表现,指出婴幼儿疼痛评估的重点是行为评估和行为生理相结合的综合评估;综合介绍了适用于临床上不同目的和范围的婴幼儿疼痛评估工具、其观测指标的特点及评估疼痛的方法.
作者:徐东娟;王克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理性情绪教育对护生的情绪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二年级2个自然班护生116人,实验班和对照班各58人.对照班常规开设<护理心理学>课程;实验班增设自行设计的理性情绪教育(REE)课程.结果实验班情绪稳定性、情绪表达性与情绪调节能力与课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与对照班课后比较,除疑病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班课前、课后各因子比较,情绪稳定性中强迫症、疑病症因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其余各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理性情绪教育对护生的情绪稳定性、情绪表达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叶玲;杜兆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鱼骨图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行外周静脉置管,干预组应用鱼骨图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程序护理.结果干预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鱼骨图能提高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置管后并发症,延长置管留置时间.
作者:钱新毅;段艳君;向南雁 刊期: 2005年第17期
对1例淋巴细胞白血病伴脑膜白血病患儿进行了骨髓半相合异基因处理前、后护理.针对患儿白血病淋巴细胞致死量化疗及放疗后细胞降至0的情况,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的同时,观察出血情况预防感染及皮肤护理等综合护理,使患儿顺利渡过了抗移植物宿主病及急性排异反应期,本例移植的成功对拓宽该类患者供者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潘世平;乔爱珍;樊五四;杨红霞;刘淼;赵晶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丹参加黄芪注射液局部治疗压疮的疗效.方法将40例压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22例)及对照组(18例).观察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黄芪注射液局部外用;对照组用1%甲紫外涂.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6.4%)明显高于对照组(33.3%);观察组治愈时间(15.5±1.2)d,明显短于对照组(28.8±1.4)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加黄芪注射液局部外用治疗压疮效果显著,且能缩短疗程.
作者:王玉红;吕燕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患者(SP)在基础护理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106名高护专业专科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3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型教学法,实验组应用标准化患者情景教学法.结果实验组操作考核总成绩以及各分项成绩,除操作准确与完整性和完成操作时间2项(均P>0.05)外,其它各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评价的8项因子中,除掌握操作全程(P>0.05)外,其它7项因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标准化患者用于基础护理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培养爱伤观念,激发其学习兴趣及提高交流沟通能力.
作者:杨运秀 刊期: 2005年第17期
对46例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采用白细胞去除术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同时严密监测白细胞计数,注重治疗前、治疗期间及并发症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治疗3~5 d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P<0.01).
作者:高芳;黎纬明;何静 刊期: 2005年第17期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用于及早发现苯丙酸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多种先天性、代谢性隐性疾病的方法.采血时经常遇针刺足跟后出血量少,标本量不足,造成血液重叠、血液凝固,渗透不均,导致反复穿刺,二次采血等,增加新生儿痛苦,加大护理工作量.鉴此,我院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对1 089例新生儿筛查采血采用斜刺和直刺浅表扎针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小青 刊期: 2005年第17期
对58例肺部病变患者行CT导引下肺穿刺活检术.结果58例患者中2例因一般情况差无法完成操作,56例均成功获取组织,成功率96.6%(56/58);6例患者经涂片细胞学检查,未发现瘤细胞,未能作出正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89.3%(50/56).2例并发少量气胸,3例少量咯血,并发症发生率为8.9%(5/56).提示护理人员与手术操作者的密切配合是肺穿刺成功的关键,熟练的技术、准确的定位与导引技巧是提高肺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作者:卢新环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方向穿刺法完成采血、输液的效果.方法对118例住院采血兼输液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患者入院当天或危重抢救时采用逆行法,即选择手足处比较充盈的小静脉逆行穿刺采血,然后将头皮针连接输液装置输液.于第2天或下一次采血、输液时采用传统法即在一侧手足处行静脉输液,在对侧肢体肘正中静脉采血后送检.结果逆行法完成采血兼输液所需时间明显优于传统法(P<0.01);标本溶血、凝血及输液情况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种方法均能达到采血、输液目的.结论逆行穿刺法能省时、省力,减轻患者痛苦,扩大静脉选择范围.
作者:宗玉芹;刘静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辅助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P)疗效.方法根据时间段将ASOPP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常规采用内科抢救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HP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阿托品总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患者昏迷时间、住院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P<0.01,P<0.05).结论系统内科治疗辅助HP,可提高ASOPP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献莹;朱淑兰;田瑞红;李新霞;张胜云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给药时间与内瘘血栓形成再通率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有效的给药时间,提高内瘘再通成功率.方法对16例内瘘血栓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内瘘血栓形成(≤24 h与>24 h各8例)血管再通率、再通时间、用药剂量.结果≤24 h接受溶栓治疗的8例患者内瘘血管再通4例,血管再通时间(11.88±12.23)min;>24 h的8例仅4例血管再通,血管再通时间为(195.25±240.62)min.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者的用药剂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的溶栓效应与给药时间有关,缩短尿激酶给药时间,是提高动、静脉内瘘再通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刘永红;林建玉;许梅芳;吕宝怡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脑保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予静脉滴注巴曲酶5 U,第3、第5天各1次,同时给予20%甘露醇125 ml,2次/d,尼莫地平、β-七叶皂甙钠、硫酸镁等脑保护治疗;对照组除不用巴曲酶,其它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巴曲酶联合脑保护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严密观察用药反应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丽华;马文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为了探讨我国护理教育改革方法,对美国护理教育体系及课程设置进行了研究,对照我国护理教育,提出美国护理教育更为科学合理,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安续宁;张会君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胃肠起搏对缓解电子结肠镜检查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将电子结肠镜检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按摩腹部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胃肠起搏缓解术后腹胀.结果治疗组患者腹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腹胀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胃肠电图主频(FP)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胃肠起搏对缓解电子结肠镜检查术后腹胀有明显疗效.
作者:胡鹏;朱秀琴;闵燕丽 刊期: 200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