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囊导尿管在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中的应用

赵敏;李洪娥;王玉君

关键词:食管肿瘤, 吻合口瘘, 气囊导尿管
摘要:目的缩短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患者瘘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28例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后吻合口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例,观察组1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换药处理,观察组应用气囊导尿管沿瘘口走向置入食管内加换药处理.比较两组吻合口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瘘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住院费用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气囊导尿管用于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可保证患者经口进食,促进瘘口愈合.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气囊导尿管在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中的应用

    目的缩短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患者瘘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28例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后吻合口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例,观察组1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换药处理,观察组应用气囊导尿管沿瘘口走向置入食管内加换药处理.比较两组吻合口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瘘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住院费用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气囊导尿管用于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可保证患者经口进食,促进瘘口愈合.

    作者:赵敏;李洪娥;王玉君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头静脉穿刺致顽固性疼痛23例分析

    分析23例在腕关节桡侧头静脉进行穿刺发生顽固性疼痛的原因.认为与桡神经浅支受损及操作者手法有关.提出在腕关节桡侧进行头静脉穿刺,操作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

    作者:王玉明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经输液泵输入缩宫素引产初始滴速设置的研究

    目的合理设置经输液泵输入缩宫素引产的初始滴速,为临床安全有效地输入缩宫素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孕妇随机分为A组(24例)、B组(28例)与C组(28例),使用输液泵输入0.5%缩宫素液,三组分别以1、2、3 gtt/min为初始滴速,此后根据宫缩每15分钟调整1次滴速,观察出现规律宫缩时所用的时间和滴速.结果静脉输注缩宫素后15 min内A、B组无1例出现规律宫缩,C组有2例出现规律宫缩.22.5%孕妇在滴速续加至3~7 gtt/min时出现规律宫缩.三组出现规律宫缩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C组所用时间显著短于A、B组(P<0.01,P<0.05),B组显著短于A组(P<0.01).结论从安全和时效的角度考虑,使用输液泵输注0.5%缩宫素初始滴速以3gtt/min(12 ml/h)为宜.

    作者:孙婷婷;王金香;郑修霞;朱秀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骨科非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骨科非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自制骨科非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调查表,对骨科869例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61%(14/869);Ⅰ类切口感染率1.26%、Ⅱ类4.69%、Ⅲ类11.11%;其中浅表切口感染12例,深部软组织感染2例,无1例发生器官内感染;14例切口感染患者手术时间持续(2.64±1. 50)h,感染多发生于术后6~14 d;患者术前伴随疾病,术前备皮、医务人员无菌操作不严格也是造成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869例患者甲级愈合855例(98.39%)、乙级13例(1.50%)、丙级1例(0.12%).结论提高医生手术操作技术、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合理采取备皮方法,加强洗手重要性认识等,是降低骨科非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重要预防措施.

    作者:刘爱萍;饶珍保;徐敏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鱼腥草雾化吸入预防甲状腺术后呼吸道症状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减轻甲状腺手术后患者呼吸道症状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60例甲状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按甲状腺手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术后6 h开始给予鱼腥草、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雾化吸入,2次/d,共3 d.结果观察组术后痰阻感、咳嗽和吞咽痛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舒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后使用鱼腥草等超声雾化吸入进行预防性的治疗,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其康复.

    作者:孙群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缓解静脉补钾局部疼痛的研究进展

    就近年来有关缓解静脉补钾局部疼痛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药物的应用,物理方法的应用,改变输液操作方法、输液器及输液溶剂等.

    作者:李谧宁;万敏雀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肝移植术后患者口腔护理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口腔护理方法,有效预防口腔并发症.方法对11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在气管插管拔除前、后及患者恢复期分别实施口腔冲洗、擦拭加含漱、刷牙加含漱的口腔护理方法.结果1例发生口腔霉菌感染,其余未发生感染及其他口腔并发症.结论肝移植术后在不同阶段根据患者的情况实施不同的口腔护理方法,可有效预防口腔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考;乔筱玲;张立峰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对体外循环患者内毒素血症及炎症介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SDD)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术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炎症介质和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CPB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SDD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前肠道准备,即饮食准备和清洁灌肠;SDD组在常规准备的基础上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术前SDD干预.检测两组患者在诱导麻醉、CPB结束、CPB后2 h、24 h共4个时相点循环血D-乳酸、内毒素、TNF-α、补体C3值,临床生化指标和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等临床指标.结果SDD组患者循环血D-乳酸水平在诱导麻醉和CPB后2 h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CPB后体内内毒素水平皆显著增高(P<0.05,P<0.01),而SDD组在CPB结束及CPB结束24 h内毒素水平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患者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补体C3水平在CPB结束24 h SD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生化指标及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SDD干预是预防内毒素血症的有效肠道准备方法.

    作者:余江;王仙园;肖颖彬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目的提高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从多角度护理患者,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各级护士按不同要求进行各种形式的分级培训,如基础知识、专科疾病护理知识、人文学科知识、管理能力等,同时开展以问题为本的查房,进行危重病例、范例的反思、分析和总结等.结果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相互评价的满意度分别由81%、85%、85%分别上升至95%、98%、96%.结论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充实全院护士的理论知识,提高各级护士的临床推理、判断和观察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邓友芳;姚琴;刘中俊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自制锐器储存盒

    锐器储存盒可有效地避免医务人员被锐器刺伤,但因使用量大,增加了医疗成本.我们于2003年5月就地取材,利用废弃的消毒液空瓶自制锐器储存盒,操作简便,使用安全.介绍如下.

    作者:李秀绵;张艳芳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哺乳产妇手及乳房卫生学监测

    目的了解哺乳产妇的手及乳房卫生状况,预防产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爱婴病房64例哺乳产妇手及乳房进行常态哺乳前卫生学监测采样及清洁后再次采样.结果清洁前产妇手及乳房卫生合格率分别为15.6%、23.4%,清洁后合格率分别为71.9%、84.4%,清洁后显著高于清洁前(均P<0.01).结论大部分产妇在产后卫生习惯欠佳,应加强哺乳期妇女卫生宣教,提高其在哺乳前对手及乳房进行清洁的意识和行为能力.

    作者:张光艳;陈子祥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不同血压范围内间接法与直接法所测血压值差异比较

    目的探讨间接法与直接法测量动脉血压在不同血压范围内的差异及原因.方法对37例患者用直接法测量一侧桡动脉血压,用间接法测量对侧肱动脉血压.每例患者共测量30次,每次间隔30 min.比较所得血压值的差异,并以间接法所测血压为标准分为正常、高、低血压组.结果在不同血压范围内,采用间接法测得的收缩压均显著低于直接法(均P<0.05).37例患者1110例次总体血压,正常血压组、高血压组中间接法测得的舒张压高于直接法(均P<0.05);平均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在低血压组中间接法测得的舒张压和平均压均低于直接法(均P<0.05).结论间接法在正常及高血压范围内能够正确评估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可作为判断组织灌注的指标,对临床有指导意义.同时间接法有低估收缩压而高估舒张压的趋势,临床应予充分考虑.

    作者:詹艳春;吴瑛;吴晓英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手辅助腹腔镜下活体供肾摘取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下活体供肾摘取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对2例供者实施手辅助腹腔镜下供肾摘取术.结果2例均取左肾,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70和80 min,2例供肾热缺血时间分别为165和195 s,失血100~200 ml.移植肾功能良好.结论手辅助腹腔镜下取肾可使供者的手术创伤减轻,住院时间缩短,身体恢复快.准确、熟练、默契的手术配合对顺利完成该手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慧;陈锡慧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目的对<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工作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将58名2001级学生作为对照组,81名2002级学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观察组从<妇产科护理学>教材内容的分工、理论教学模式、见习课的安排方面进行改革.结果观察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医疗护理知识融合程度、教学方法的应变性、见习课的安排及集中见习效果的评价,优良率分别为96.3%、85.2%、88.9%、92.6%.结论<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其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可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徐旭娟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并与肠外营养(PN)进行比较.方法将行食管、贲门癌切除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EN组与PN组各43例,分别于术后24 h开始进行EN与PN,比较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10 d体重与术前1 d体重下降差值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两组在观察期间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EN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较PN组显著缩短,术后体重较PN组有明显改善,且营养支持费用显著低于PN组(P<0.05,P<0.01).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EN支持安全、可行,不仅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而且能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李艳;王丽丽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妥布霉素雾化吸入治疗肺部感染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治疗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50例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雾化液(庆大霉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生理盐水)雾化吸入,观察组采用妥布霉素注射液、地塞米松、a-糜蛋白酶、蒸馏水雾化吸入.均治疗7 d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痰量减少、呼吸音改善、啰音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妥布霉素抗菌谱广,雾化吸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部感染效果明显,且可避免使用庆大霉素引起的神经及耳毒性.

    作者:吴春华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金钯烤瓷修复牙体的护理配合

    总结对147例(324颗牙)患者进行金钯烤瓷修复牙体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充分的用药准备及患者的心理护理,同时做好牙体预备、取模、制作临时冠、比色、试戴与粘固各阶段的护理配合.

    作者:金英淑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小儿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值的差异性及其内在规律.方法随机抽取生长发育正常的8~11岁学生共120名,采用自身配对方法,测量其平卧、坐位时的足背动脉与平卧时的肱动脉血压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平卧时小儿足背动脉收缩压显著低于肱动脉收缩压(P<0.01),而其舒张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坐位时,足背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平卧位肱动脉血压(均P<0.01);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呈正相关并存在线性依存关系.结论小儿足背动脉测压简便易行,可根据回归方程推算肱动脉血压.

    作者:张洁;孙海云;刘莹莹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脐带绕颈胎儿的脐血血气分析

    目的分析脐带绕颈对脐血血气的影响,探讨脐带绕颈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6例足月、单胎、头位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有脐带绕颈104例,无脐带绕颈102例),胎儿娩出后即行脐动脉穿刺进行脐血血气分析.结果有与无脐带绕颈组各脐血血气分析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在脐带绕颈组中有羊水污染者(39例)与无羊水污染者(65例)间pH、PCO2、HCO3、BE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而PO2、SaO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脐带绕颈不一定造成胎儿的酸中毒,可经阴道分娩,但在合并有羊水污染时宜尽早结束分娩.

    作者:叶晓东;李洁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剖宫产初产妇术后早期乳房按摩对泌乳的影响

    目的探索早期乳房按摩对剖宫产初产妇术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乳头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剖宫产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仅接受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于术后4~6 h施行乳房按摩3 d.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乳头平坦、凹陷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妇泌乳时间明显提前、泌乳量明显增加、乳头状况显著改善(P<0.01,P<0.05).结论早期乳房按摩可使剖宫产初产妇术后乳汁分泌始动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还能缓解产后乳房胀痛,纠正乳头状况,保证母乳喂养.

    作者:赵春丽;王洪娟 刊期: 2005年第24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