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王良琼;陈海燕

关键词:肠系膜缺血性疾病, 手术, 胃肠减压, 抗凝治疗, 护理
摘要:回顾性分析1 5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提出术前应密切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仔细询问病史,积极配合做好各项检查及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做好胃肠减压及饮食、抗凝护理,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巩膜放射敷贴器治疗眼内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

    对67例眼内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巩膜放射敷贴器治疗.提出术前重视患者及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术后注意对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加强疼痛的护理和眼部护理;同时加强患者家属、邻近患者及工作人员的防护,做好放射源的管理.

    作者:李宏彦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气囊导尿管在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中的应用

    目的缩短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患者瘘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28例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术后吻合口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例,观察组1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换药处理,观察组应用气囊导尿管沿瘘口走向置入食管内加换药处理.比较两组吻合口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瘘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住院费用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气囊导尿管用于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可保证患者经口进食,促进瘘口愈合.

    作者:赵敏;李洪娥;王玉君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在母乳喂养宣教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母乳喂养率及产妇喂养相关知识、技能掌握率.方法将21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观察组采用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相关知识、技能掌握率及对护士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乳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具有直观、易懂、容易掌握等特点,可提高教育效果.

    作者:陈冬菊;徐雪梅;涂敏娟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脐带绕颈胎儿的脐血血气分析

    目的分析脐带绕颈对脐血血气的影响,探讨脐带绕颈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6例足月、单胎、头位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有脐带绕颈104例,无脐带绕颈102例),胎儿娩出后即行脐动脉穿刺进行脐血血气分析.结果有与无脐带绕颈组各脐血血气分析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在脐带绕颈组中有羊水污染者(39例)与无羊水污染者(65例)间pH、PCO2、HCO3、BE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而PO2、SaO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脐带绕颈不一定造成胎儿的酸中毒,可经阴道分娩,但在合并有羊水污染时宜尽早结束分娩.

    作者:叶晓东;李洁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关节镜下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配合

    总结对2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关节镜下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的配合经验.提出术前做好物品准备,术中正确摆放体位,保持手术野干燥、无菌,以及做好膝关节镜手术的配合是其重点.

    作者:吴荷玉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骨科非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骨科非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自制骨科非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调查表,对骨科869例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61%(14/869);Ⅰ类切口感染率1.26%、Ⅱ类4.69%、Ⅲ类11.11%;其中浅表切口感染12例,深部软组织感染2例,无1例发生器官内感染;14例切口感染患者手术时间持续(2.64±1. 50)h,感染多发生于术后6~14 d;患者术前伴随疾病,术前备皮、医务人员无菌操作不严格也是造成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869例患者甲级愈合855例(98.39%)、乙级13例(1.50%)、丙级1例(0.12%).结论提高医生手术操作技术、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合理采取备皮方法,加强洗手重要性认识等,是降低骨科非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重要预防措施.

    作者:刘爱萍;饶珍保;徐敏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责任护师制在急诊科的实施

    目的使急救护理工作能够与诊疗技术水平同步提高,为患者提供快、新、佳的护理技术服务.方法在急诊科实施责任护师制,聘用4名责任护师,负责24 h业务技术管理并协助护士长的行政管理工作,实行12 h对班制,并制定奖惩措施.结果实施责任护师制1年多来,医护抢救配合满意率、院前急救患者处置满意率、院前急救药品器械到位率分别提高17%、8%、4%,急救器械返修率下降15%,护理纠纷下降至0.结论责任护师制的实施使急救护理技术提高,质量改善,护士素质全面提高.

    作者:夏秋江;王青丽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经输液泵输入缩宫素引产初始滴速设置的研究

    目的合理设置经输液泵输入缩宫素引产的初始滴速,为临床安全有效地输入缩宫素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孕妇随机分为A组(24例)、B组(28例)与C组(28例),使用输液泵输入0.5%缩宫素液,三组分别以1、2、3 gtt/min为初始滴速,此后根据宫缩每15分钟调整1次滴速,观察出现规律宫缩时所用的时间和滴速.结果静脉输注缩宫素后15 min内A、B组无1例出现规律宫缩,C组有2例出现规律宫缩.22.5%孕妇在滴速续加至3~7 gtt/min时出现规律宫缩.三组出现规律宫缩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C组所用时间显著短于A、B组(P<0.01,P<0.05),B组显著短于A组(P<0.01).结论从安全和时效的角度考虑,使用输液泵输注0.5%缩宫素初始滴速以3gtt/min(12 ml/h)为宜.

    作者:孙婷婷;王金香;郑修霞;朱秀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自制鼻腔填塞物

    鼻腔、鼻窦手术后常规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虽疗效可靠,但患者感觉痛苦,难以接受.我院于2002年4月开始采用自制鼻腔填塞物进行填塞,经临床应用236例,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何勇勤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不同血压范围内间接法与直接法所测血压值差异比较

    目的探讨间接法与直接法测量动脉血压在不同血压范围内的差异及原因.方法对37例患者用直接法测量一侧桡动脉血压,用间接法测量对侧肱动脉血压.每例患者共测量30次,每次间隔30 min.比较所得血压值的差异,并以间接法所测血压为标准分为正常、高、低血压组.结果在不同血压范围内,采用间接法测得的收缩压均显著低于直接法(均P<0.05).37例患者1110例次总体血压,正常血压组、高血压组中间接法测得的舒张压高于直接法(均P<0.05);平均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在低血压组中间接法测得的舒张压和平均压均低于直接法(均P<0.05).结论间接法在正常及高血压范围内能够正确评估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可作为判断组织灌注的指标,对临床有指导意义.同时间接法有低估收缩压而高估舒张压的趋势,临床应予充分考虑.

    作者:詹艳春;吴瑛;吴晓英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中药浓缩颗粒用于鼻腔冲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浓缩颗粒配方进行鼻腔冲洗对鼻息肉、鼻窦炎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00例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术前、术后纱条抽出后分别用生理盐水冲洗3 d和10 d,观察组用单味中药浓缩颗粒配方进行冲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及治疗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术后使用中药浓缩颗粒配方冲洗可以加速鼻腔粘膜上皮化,缩短病程.

    作者:蒋红;胡宇红;杨烨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手辅助腹腔镜下活体供肾摘取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下活体供肾摘取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对2例供者实施手辅助腹腔镜下供肾摘取术.结果2例均取左肾,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70和80 min,2例供肾热缺血时间分别为165和195 s,失血100~200 ml.移植肾功能良好.结论手辅助腹腔镜下取肾可使供者的手术创伤减轻,住院时间缩短,身体恢复快.准确、熟练、默契的手术配合对顺利完成该手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慧;陈锡慧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对体外循环患者内毒素血症及炎症介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SDD)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术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炎症介质和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CPB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SDD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前肠道准备,即饮食准备和清洁灌肠;SDD组在常规准备的基础上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术前SDD干预.检测两组患者在诱导麻醉、CPB结束、CPB后2 h、24 h共4个时相点循环血D-乳酸、内毒素、TNF-α、补体C3值,临床生化指标和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等临床指标.结果SDD组患者循环血D-乳酸水平在诱导麻醉和CPB后2 h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CPB后体内内毒素水平皆显著增高(P<0.05,P<0.01),而SDD组在CPB结束及CPB结束24 h内毒素水平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患者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补体C3水平在CPB结束24 h SD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生化指标及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SDD干预是预防内毒素血症的有效肠道准备方法.

    作者:余江;王仙园;肖颖彬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剖宫产初产妇术后早期乳房按摩对泌乳的影响

    目的探索早期乳房按摩对剖宫产初产妇术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乳头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剖宫产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仅接受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于术后4~6 h施行乳房按摩3 d.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乳头平坦、凹陷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妇泌乳时间明显提前、泌乳量明显增加、乳头状况显著改善(P<0.01,P<0.05).结论早期乳房按摩可使剖宫产初产妇术后乳汁分泌始动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还能缓解产后乳房胀痛,纠正乳头状况,保证母乳喂养.

    作者:赵春丽;王洪娟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重症监护病房噪声监测与干预

    目的降低和治理噪声,创造良好、舒适的治疗环境.方法寻找重症监护病房的噪声来源并采取相应的降噪干预措施,于干预前后随机抽取某个月份连续30个工作日进行24 h噪声监测.结果干预前30个工作日噪声均值为(61.5±3.7)dB,干预后为(44.6±6.4)dB,干预后噪声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且干预后各时间点噪声强度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噪声监测及降噪干预十分必要,且效果显著.

    作者:郭晓霞;杨巧绘;孔令娜;郑爽;谢晖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切除术中肠灌洗的手术配合

    总结17例结肠癌急性梗阻患者行一期肠切除术中肠灌洗的护理配合.提出术中肠灌洗有效地减少了吻合口瘘及切口感染的机会,并为一期吻合创造了条件,术中良好的配合是灌洗顺利完成的保证.

    作者:钟燕;尹丽;辜艳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妥布霉素雾化吸入治疗肺部感染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治疗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50例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雾化液(庆大霉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生理盐水)雾化吸入,观察组采用妥布霉素注射液、地塞米松、a-糜蛋白酶、蒸馏水雾化吸入.均治疗7 d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痰量减少、呼吸音改善、啰音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妥布霉素抗菌谱广,雾化吸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部感染效果明显,且可避免使用庆大霉素引起的神经及耳毒性.

    作者:吴春华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金钯烤瓷修复牙体的护理配合

    总结对147例(324颗牙)患者进行金钯烤瓷修复牙体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充分的用药准备及患者的心理护理,同时做好牙体预备、取模、制作临时冠、比色、试戴与粘固各阶段的护理配合.

    作者:金英淑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直肠癌根治术中下肢不同体位置放对患者循环呼吸的影响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安置截石位时两种下肢置放方法对患者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将于截石位下实施直肠癌根治手术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取先抬高左下肢,1 min后再抬高右下肢,手术后先平放左下肢,1 min后再平放右下肢的体位置放方法;对照组手术前、后采取同时抬高、同时平放双下肢的体位置放方法.结果体位置放后1 min、3 min,对照组血压与置放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压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体位置放后1 min、3 min血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毕体位恢复后1 min、3 min对照组血压与术毕体位恢复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压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体位恢复后1 min、3 min血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体位置放前、后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先后置放、恢复下肢体位的方法,可预防截石体位改变时发生严重的循环系统并发症.

    作者:陈哲颖;陈兆英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会阴切口及盆底肌张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会阴切口的愈合及盆底肌张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7例经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一对一盆底肌功能锻炼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会阴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后第3天会阴切口肿胀及产后第5天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产后第42天盆底肌张力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产妇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可促进会阴切口的愈合,促进盆底肌张力的恢复.

    作者:廖碧珍;周勤;徐晓阳;姚珍薇 刊期: 2005年第24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