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哺乳产妇手及乳房卫生学监测

张光艳;陈子祥

关键词:爱婴病房, 产妇, 手, 乳房, 细菌监测
摘要:目的了解哺乳产妇的手及乳房卫生状况,预防产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爱婴病房64例哺乳产妇手及乳房进行常态哺乳前卫生学监测采样及清洁后再次采样.结果清洁前产妇手及乳房卫生合格率分别为15.6%、23.4%,清洁后合格率分别为71.9%、84.4%,清洁后显著高于清洁前(均P<0.01).结论大部分产妇在产后卫生习惯欠佳,应加强哺乳期妇女卫生宣教,提高其在哺乳前对手及乳房进行清洁的意识和行为能力.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切除术中肠灌洗的手术配合

    总结17例结肠癌急性梗阻患者行一期肠切除术中肠灌洗的护理配合.提出术中肠灌洗有效地减少了吻合口瘘及切口感染的机会,并为一期吻合创造了条件,术中良好的配合是灌洗顺利完成的保证.

    作者:钟燕;尹丽;辜艳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自制鼻腔填塞物

    鼻腔、鼻窦手术后常规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虽疗效可靠,但患者感觉痛苦,难以接受.我院于2002年4月开始采用自制鼻腔填塞物进行填塞,经临床应用236例,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何勇勤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骨科非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骨科非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自制骨科非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调查表,对骨科869例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61%(14/869);Ⅰ类切口感染率1.26%、Ⅱ类4.69%、Ⅲ类11.11%;其中浅表切口感染12例,深部软组织感染2例,无1例发生器官内感染;14例切口感染患者手术时间持续(2.64±1. 50)h,感染多发生于术后6~14 d;患者术前伴随疾病,术前备皮、医务人员无菌操作不严格也是造成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869例患者甲级愈合855例(98.39%)、乙级13例(1.50%)、丙级1例(0.12%).结论提高医生手术操作技术、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合理采取备皮方法,加强洗手重要性认识等,是降低骨科非急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重要预防措施.

    作者:刘爱萍;饶珍保;徐敏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自制锐器储存盒

    锐器储存盒可有效地避免医务人员被锐器刺伤,但因使用量大,增加了医疗成本.我们于2003年5月就地取材,利用废弃的消毒液空瓶自制锐器储存盒,操作简便,使用安全.介绍如下.

    作者:李秀绵;张艳芳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延误就诊原因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延误就诊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52例住院患者进行访谈式调查.结果延误就诊48例(92.3%).就诊时间与文化程度、平时保健知识获得情况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关.延误就诊原因依次为本病知识缺乏(95.8%)、交通不便(33.3%)、经济拮据(29.2%)、基层医生误诊(22.9%)、家属不重视(18.8%)等.结论建议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定期体检、家庭护理及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使社区人群了解本病知识,提高保健意识,发现不适及时就诊.

    作者:李会霞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金钯烤瓷修复牙体的护理配合

    总结对147例(324颗牙)患者进行金钯烤瓷修复牙体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充分的用药准备及患者的心理护理,同时做好牙体预备、取模、制作临时冠、比色、试戴与粘固各阶段的护理配合.

    作者:金英淑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巩膜放射敷贴器治疗眼内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

    对67例眼内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巩膜放射敷贴器治疗.提出术前重视患者及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术后注意对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加强疼痛的护理和眼部护理;同时加强患者家属、邻近患者及工作人员的防护,做好放射源的管理.

    作者:李宏彦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在母乳喂养宣教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母乳喂养率及产妇喂养相关知识、技能掌握率.方法将21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观察组采用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相关知识、技能掌握率及对护士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乳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图文式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具有直观、易懂、容易掌握等特点,可提高教育效果.

    作者:陈冬菊;徐雪梅;涂敏娟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经输液泵输入缩宫素引产初始滴速设置的研究

    目的合理设置经输液泵输入缩宫素引产的初始滴速,为临床安全有效地输入缩宫素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孕妇随机分为A组(24例)、B组(28例)与C组(28例),使用输液泵输入0.5%缩宫素液,三组分别以1、2、3 gtt/min为初始滴速,此后根据宫缩每15分钟调整1次滴速,观察出现规律宫缩时所用的时间和滴速.结果静脉输注缩宫素后15 min内A、B组无1例出现规律宫缩,C组有2例出现规律宫缩.22.5%孕妇在滴速续加至3~7 gtt/min时出现规律宫缩.三组出现规律宫缩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C组所用时间显著短于A、B组(P<0.01,P<0.05),B组显著短于A组(P<0.01).结论从安全和时效的角度考虑,使用输液泵输注0.5%缩宫素初始滴速以3gtt/min(12 ml/h)为宜.

    作者:孙婷婷;王金香;郑修霞;朱秀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脐带绕颈胎儿的脐血血气分析

    目的分析脐带绕颈对脐血血气的影响,探讨脐带绕颈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6例足月、单胎、头位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有脐带绕颈104例,无脐带绕颈102例),胎儿娩出后即行脐动脉穿刺进行脐血血气分析.结果有与无脐带绕颈组各脐血血气分析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在脐带绕颈组中有羊水污染者(39例)与无羊水污染者(65例)间pH、PCO2、HCO3、BE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而PO2、SaO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脐带绕颈不一定造成胎儿的酸中毒,可经阴道分娩,但在合并有羊水污染时宜尽早结束分娩.

    作者:叶晓东;李洁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哺乳产妇手及乳房卫生学监测

    目的了解哺乳产妇的手及乳房卫生状况,预防产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爱婴病房64例哺乳产妇手及乳房进行常态哺乳前卫生学监测采样及清洁后再次采样.结果清洁前产妇手及乳房卫生合格率分别为15.6%、23.4%,清洁后合格率分别为71.9%、84.4%,清洁后显著高于清洁前(均P<0.01).结论大部分产妇在产后卫生习惯欠佳,应加强哺乳期妇女卫生宣教,提高其在哺乳前对手及乳房进行清洁的意识和行为能力.

    作者:张光艳;陈子祥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责任护师制在急诊科的实施

    目的使急救护理工作能够与诊疗技术水平同步提高,为患者提供快、新、佳的护理技术服务.方法在急诊科实施责任护师制,聘用4名责任护师,负责24 h业务技术管理并协助护士长的行政管理工作,实行12 h对班制,并制定奖惩措施.结果实施责任护师制1年多来,医护抢救配合满意率、院前急救患者处置满意率、院前急救药品器械到位率分别提高17%、8%、4%,急救器械返修率下降15%,护理纠纷下降至0.结论责任护师制的实施使急救护理技术提高,质量改善,护士素质全面提高.

    作者:夏秋江;王青丽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直肠癌根治术中下肢不同体位置放对患者循环呼吸的影响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中安置截石位时两种下肢置放方法对患者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将于截石位下实施直肠癌根治手术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取先抬高左下肢,1 min后再抬高右下肢,手术后先平放左下肢,1 min后再平放右下肢的体位置放方法;对照组手术前、后采取同时抬高、同时平放双下肢的体位置放方法.结果体位置放后1 min、3 min,对照组血压与置放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压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体位置放后1 min、3 min血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毕体位恢复后1 min、3 min对照组血压与术毕体位恢复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压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体位恢复后1 min、3 min血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体位置放前、后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先后置放、恢复下肢体位的方法,可预防截石体位改变时发生严重的循环系统并发症.

    作者:陈哲颖;陈兆英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对86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伽玛刀治疗,术前充分准备,做好心理护理;术中精确定位并密切观察病情;术后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颅内高压.结果全部病例治疗后随访1~17个月,平均8.7个月,总有效率为93.0%,治疗后无并发症.结论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无创伤,疗效满意,精心护理是治疗顺利实施的关键.

    作者:张静;张建强;崔爱环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目的提高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从多角度护理患者,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各级护士按不同要求进行各种形式的分级培训,如基础知识、专科疾病护理知识、人文学科知识、管理能力等,同时开展以问题为本的查房,进行危重病例、范例的反思、分析和总结等.结果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相互评价的满意度分别由81%、85%、85%分别上升至95%、98%、96%.结论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充实全院护士的理论知识,提高各级护士的临床推理、判断和观察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邓友芳;姚琴;刘中俊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自制棉套及棉带在下肢骨牵引术中的应用

    下肢骨牵引在骨科治疗中应用广泛,而冬季如何为下肢骨牵引患者保暖一直是困扰护理工作者的难题.2004年11月我院采用自行设计的保暖棉套及棉带为下肢骨牵引患者实施冬季保暖,取得了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姚立红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妥布霉素雾化吸入治疗肺部感染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治疗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50例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雾化液(庆大霉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生理盐水)雾化吸入,观察组采用妥布霉素注射液、地塞米松、a-糜蛋白酶、蒸馏水雾化吸入.均治疗7 d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痰量减少、呼吸音改善、啰音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妥布霉素抗菌谱广,雾化吸入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部感染效果明显,且可避免使用庆大霉素引起的神经及耳毒性.

    作者:吴春华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不同血压范围内间接法与直接法所测血压值差异比较

    目的探讨间接法与直接法测量动脉血压在不同血压范围内的差异及原因.方法对37例患者用直接法测量一侧桡动脉血压,用间接法测量对侧肱动脉血压.每例患者共测量30次,每次间隔30 min.比较所得血压值的差异,并以间接法所测血压为标准分为正常、高、低血压组.结果在不同血压范围内,采用间接法测得的收缩压均显著低于直接法(均P<0.05).37例患者1110例次总体血压,正常血压组、高血压组中间接法测得的舒张压高于直接法(均P<0.05);平均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在低血压组中间接法测得的舒张压和平均压均低于直接法(均P<0.05).结论间接法在正常及高血压范围内能够正确评估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可作为判断组织灌注的指标,对临床有指导意义.同时间接法有低估收缩压而高估舒张压的趋势,临床应予充分考虑.

    作者:詹艳春;吴瑛;吴晓英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自制气球用于解除心脏手术拔管后CO2潴留

    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由于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术毕应常规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待血流动力学稳定、血气分析达到或接近正常范围、胸部X线摄片无异常发现时,可停用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1].我们发现拔管后部分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CO2潴留,PaO2正常.若不处理,患者体内蓄积的CO2持续升高出现嗜睡、昏迷,需再次行气管插管,增加患者痛苦.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对73例拔管后发生CO2潴留的患者采取自制气球吹气排出体内CO2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明;田贵贞;张晴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目的对<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工作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将58名2001级学生作为对照组,81名2002级学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观察组从<妇产科护理学>教材内容的分工、理论教学模式、见习课的安排方面进行改革.结果观察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医疗护理知识融合程度、教学方法的应变性、见习课的安排及集中见习效果的评价,优良率分别为96.3%、85.2%、88.9%、92.6%.结论<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其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可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徐旭娟 刊期: 2005年第24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