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萍
鞘膜积液术后患儿常因排尿导致敷料潮湿、胶布脱落,给患儿带来不适.为保证患儿舒适,防止伤口感染,我院对鞘膜积液术后患儿用指套引流尿液,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张宝兰;张宝梅;刘月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6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4例,功能性子宫出血4例.结果手术时间35~65 min,平均50 min;术中未发生并发症,病人术后3~4 d出院.提出手术室护士熟悉宫腔镜电切术的手术过程并掌握并发症的预防,配合默契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翟琦 刊期: 2004年第10期
2例贫血病人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时出现过敏反应,给予及时处理后病人痊愈.提示在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时需严密观察,及时处理,以免引起严重不良后果.
作者:章红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总结13例颅底涉眶内球后肿瘤病人的护理.提出术前应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引流通畅,控制颅内压,做好眼部的护理并指导病人进行患眼功能训练.
作者:闫凤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将足月临产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妇3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按肛法保护会阴,观察组采用扩张阴道联合按肛法保护会阴.结果观察组会阴完整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提示扩张阴道联合按肛法保护会阴,可减轻损伤,减少产时疼痛,提高会阴完整率.
作者:高桂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6例难治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病人进行可膨胀性三件套阴茎假体植入术,疗效确切,机械性能安全、可靠.术前做好病人心理、物品准备,术中巡回护士密切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作者:李小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1例-196 ℃液氮保存81 d断指再植病人术前讲明手术风险、做好各项准备,术后密切监测全身情况、局部血运及再植手指情况等.结果断指再植成功,术后3个月恢复工作.该病例术后再植手指皮肤呈灰红色,指腹张力偏高,毛细血管反应不明显,角质层增厚.采取经皮氧分压测定、多普勒测听和小切口放血综合措施可准确判断再植手指血运恢复情况.
作者:房玉霞;房华;周蕊;赵静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认为口咽部分泌物误吸、胃十二指肠定植菌逆行与吸入、呼吸道与全身防御机制受损、呼吸治疗器械以及空气和手的污染等为造成VAP的主要原因.提出减少或消除口咽部病原菌的定植和吸入,喂养采取适当卧位;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勤洗手,严格消毒隔离和环境管理;充分湿化气道,加强吸痰管理和口腔护理;严格消毒呼吸治疗器械等护理对策.
作者:张淑香;秦松;王淑玲;栾明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将517例自然分娩新生儿分为两组,观察组264例娩出后采用倒立法清理呼吸道,对照组253例采用平卧吸痰法清理呼吸道.结果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05,P<0.05).提示倒立法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可明显降低产程中因呼吸道阻塞所致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作者:李玉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48例腭裂序列治疗患儿实施个体量化健康教育,结果教育后患儿及家长对各项知识的掌握率均显著高于教育前(均P<0.01).提示个体量化健康教育可使患儿和家属了解腭裂序列治疗以及语音训练的知识,解除对疾病的顾虑,掌握科学的语音康复训练方法,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马婕;田英;何亚会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分析220例骨科病人疼痛的原因分别为病理生理因素(54.5%)、心理因素(27.3%)、环境因素(18.2%).提出改变疼痛观念;正确评估疼痛,科学对症处理;加强心理疏导;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护理对策.
作者:唐凤元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43例经病理学证实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病人行高频电圈锥形切除术.结果除1例术后出现创面出血过多外,其他病例均创面愈合好,宫颈表面光滑,复方碘实验宫颈着色.本组病例仅1例经过2次手术.随访3个月至2年,治愈40例(93.0%),好转3例(7.0%),总有效率100.0%.认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健康教育,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能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严密观察阴道排液、出血情况,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感染及大出血等并发症;同时要重视术后定期随访.
作者:李文彬;魏超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将120例伤口换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碘伏油纱,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纱布条换药.结果两种不同方法换药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碘伏油纱与新生肉芽组织不粘连,能减轻病人痛苦,缩短换药时间.
作者:程秀华;刘礼秀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28例肝癌临终病人采用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中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及爱与归属需要理论实施整体护理.提出护理诊断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目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结果27例能有效地满足生理、心理及精神需要,1例自杀未遂.病人均安详、满意地渡过生命后阶段.
作者:冯伟平;丁永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大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气道机械性损伤、无名动脉破裂出血、凝血功能异常是其主要原因.提出合理选用气管内套管,有效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改善凝血功能及机体全身状况,预防局部损伤,可预防气管大出血的发生.
作者:付红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总结152例病人实施同步造影护理配合.提出检查前需对病人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和药品、物品准备,在检查中及时与医生沟通,观察病人的反应,以确保检查成功及病人安全.
作者:王敏;董素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次性无菌物品广泛应用于手术中.我科将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内层包装塑料袋重新利用,直接用于盛放手术台上的各种废弃物,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简便易行,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真;庄宏芬;练国爱;叶素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总结行椎板截骨回植探查术的14例脊髓栓系综合征婴儿的护理.提出术前保护膨出部位皮肤,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体位护理及脑脊液漏的护理,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表现,及时行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刘法丽;刘法娟;宋丽丽;李雪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随机将39例(65处)瘀血红润期压疮病人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33处)用自制十一方酒局部外涂,按压局部边缘5 min,4次/d;对照组18例(32处)用50%红花乙醇局部外涂后,按压局部边缘5 min,4次/d.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自制十一方酒治疗瘀血红润期压疮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慧敏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胸腔积液、积血的病人如积液、积血量较多,不能自行吸收,临床上多采用胸穿针胸腔穿刺抽液.反复穿刺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又增加了感染的机会.2003年4~9月,我科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穿刺抽液8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王美芳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