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敏
对16例恶性或侵袭性骨肿瘤病人,用植入微波天线阵灭活骨肿瘤的方法进行保肢手术,配合精心护理,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1.2%和43.8%,病人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提出术前需做好心理护理及化疗护理,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功能锻炼.
作者:宣治月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总结152例病人实施同步造影护理配合.提出检查前需对病人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和药品、物品准备,在检查中及时与医生沟通,观察病人的反应,以确保检查成功及病人安全.
作者:王敏;董素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2003年9~10月,我科采用改制后的一次性输液器对12例使用呼吸机的病人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制作方法取一次性输液器1副,剪掉头皮针头,在远端打一死结,形成盲端,然后用5号针头在近盲端处扎一孔即可.一切操作采用无菌技术.
作者:龚俊;桂红玲;王荣;马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随机将39例(65处)瘀血红润期压疮病人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33处)用自制十一方酒局部外涂,按压局部边缘5 min,4次/d;对照组18例(32处)用50%红花乙醇局部外涂后,按压局部边缘5 min,4次/d.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自制十一方酒治疗瘀血红润期压疮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慧敏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大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气道机械性损伤、无名动脉破裂出血、凝血功能异常是其主要原因.提出合理选用气管内套管,有效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改善凝血功能及机体全身状况,预防局部损伤,可预防气管大出血的发生.
作者:付红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总结100例门脉高压症术后病人输液的管理,提出应控制输液速度,合理安排液体输入顺序及定时监测中心静脉压、血糖等,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张宇;杨晓;黄雪美;白茹娟;马昆宏;吴建中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认为口咽部分泌物误吸、胃十二指肠定植菌逆行与吸入、呼吸道与全身防御机制受损、呼吸治疗器械以及空气和手的污染等为造成VAP的主要原因.提出减少或消除口咽部病原菌的定植和吸入,喂养采取适当卧位;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勤洗手,严格消毒隔离和环境管理;充分湿化气道,加强吸痰管理和口腔护理;严格消毒呼吸治疗器械等护理对策.
作者:张淑香;秦松;王淑玲;栾明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将足月临产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妇3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按肛法保护会阴,观察组采用扩张阴道联合按肛法保护会阴.结果观察组会阴完整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提示扩张阴道联合按肛法保护会阴,可减轻损伤,减少产时疼痛,提高会阴完整率.
作者:高桂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鞘膜积液术后患儿常因排尿导致敷料潮湿、胶布脱落,给患儿带来不适.为保证患儿舒适,防止伤口感染,我院对鞘膜积液术后患儿用指套引流尿液,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张宝兰;张宝梅;刘月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通过17例肝移植围术期病人的营养护理,认为根据肝移植病人不同阶段的代谢特点,予以不同的营养方法及护理,既不增加器官负荷,又能保证病人顺利康复,各期均注意控制血糖,合理的营养护理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杨少仪;廖旭嘉;陈焕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乳头平坦、凹陷是影响产妇母乳喂养常见的原因之一.1998年3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利用简易吸奶器的橡皮球部纠正乳头平坦、凹陷197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桂珍;付文玉;郭忠敏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将517例自然分娩新生儿分为两组,观察组264例娩出后采用倒立法清理呼吸道,对照组253例采用平卧吸痰法清理呼吸道.结果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05,P<0.05).提示倒立法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可明显降低产程中因呼吸道阻塞所致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作者:李玉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57例(67指)断指再植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血管危象13指,其中夜间发生8指(61.5%).分析夜间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有生理特点、疼痛、吸烟、寒冷及其他因素.提示夜间发生血管危象的比例较大,加强断指再植病人术后监护,尤其是正确处理夜间发生的血管危象可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作者:殷婷;陈水敏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1例-196 ℃液氮保存81 d断指再植病人术前讲明手术风险、做好各项准备,术后密切监测全身情况、局部血运及再植手指情况等.结果断指再植成功,术后3个月恢复工作.该病例术后再植手指皮肤呈灰红色,指腹张力偏高,毛细血管反应不明显,角质层增厚.采取经皮氧分压测定、多普勒测听和小切口放血综合措施可准确判断再植手指血运恢复情况.
作者:房玉霞;房华;周蕊;赵静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采取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外伤所致的34例眼球穿通伤患儿的家长进行评估.结果家长的焦虑程度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女性、高收入家庭、高文化程度及从事与医疗无关行业的家长焦虑程度显著偏高.提出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患儿家长的焦虑程度,使其提供更高的社会支持,有利于患儿的治疗及护理.
作者:张穗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总结102例小儿大隐静脉穿刺体会,就穿刺点的选择、穿刺方向、穿刺角度及固定方法进行了探讨.
作者:袁小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为配合临床路径在胸心外科手术后的实施,协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2001年,我们将普通输液架加以改进,研制成多功能活动输液架,临床应用于1 000余例病人,收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侯明君;周万芳;陆小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病人实施侧卧位通气的效果. 方法对18例ALI/ARDS病人实施侧卧位通气,分别于通气前、侧卧位通气1 h后及恢复仰卧位通气1 h做血气分析,观察变动体位通气对呼吸循环指标的影响.结果 12例侧卧位通气有效,有效率66.7%;其氧分压(PaO2)、氧分压/吸氧浓度(PaO2/FiO2)明显高于通气前(均P<0.01);恢复仰卧位1 h后上述指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通气前(P<0.05);体位变动通气时病人呼吸循环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侧卧位通气对ALI/ARDS特别是对ALI病人治疗有效,与俯卧位通气比较,实施更方便、安全.
作者:江少容;袁淑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为探讨应用临床路径对阑尾切除术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影响,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将241例阑尾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13例)和观察组(128例),观察组按照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病人满意度及健康教育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首次排气时间及下床时间亦较对照组提前(P<0.05或P<0.01);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整体素质.提示应用临床路径对阑尾切除术病人实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作者:李艳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对18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病人(干预组)进行产前、产时、产后护理干预,并与78例仅进行产时、产后监护的ICP孕产妇(对照组)进行母儿情况比较.结果干预组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发生率与围生儿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提示加强ICP孕妇的孕期护理干预,可降低母儿围生期并发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章莲蓬;徐春梅;赵培菊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