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丽;曾俊
对61例颅底脊索瘤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注意预防并发症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和促进病人痊愈的关键.
作者:周颖;陈蕾;李侠 刊期: 2004年第24期
对21例气管切开术后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人进行观察,根据痰细菌学培养结果,分析其原因为:①胃-肺途径的感染为常见原因;②与意识障碍程度有关;③药物因素.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及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④侵入性操作.各种管道侵入机体易于致病菌侵入;⑤无菌观念不强,吸痰不及时等.护理对策:①加强病室及用物消毒管理;②注重气管湿化及用药;③行有效吸痰技术,确保呼吸道通畅;④阻断胃-肺途径的感染,防止胃内容物反流;⑤加强基础护理.以尽早控制气管切开后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减少病死率.
作者:肖蓉蓉 刊期: 2004年第24期
总结4例妊娠期心内直视手术的配合.提出根据妊娠期特点,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加强胎心监测,用药时考虑对胎儿的致畸作用及其他不良反应,从而保证手术和妊娠的顺利进行.
作者:刘新宇;程金梅;付晓欣 刊期: 2004年第24期
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对19例延期愈合创面病人在应用敏感抗生素的基础上,采用黄连纱条换药,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登凡 刊期: 2004年第24期
随机将68例行冠脉搭桥术病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23例),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病人进行术前心理状况调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采用循序渐进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SAS和SDS阳性率分别为36.0%和42.0%;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焦虑、抑郁评分及干预组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或缓解冠脉搭桥手术病人术前焦虑、抑郁情绪,对配合手术治疗及提高冠脉搭桥术后病人的长期生存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刘希红;戴小明;杨意念;杭争;邵燕 刊期: 2004年第24期
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剂)对肛门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按知情同意的原则,将106例肛肠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采用浸有贝复剂的凡士林纱布换药;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的凡士林纱布换药.结果治疗组术后第3、5、7天创面疼痛评分、创面出血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平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贝复剂有助于肛门术后创面的快速修复,减轻病人痛苦.
作者:刘焕巧;尤明辉 刊期: 2004年第24期
为培养学生护理伦理决策能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决策的伦理情景,帮助学生明晰和掌握正确决策的基础、依据以及基本程序,并运用实际案例锻炼其决策能力.
作者:张文波 刊期: 2004年第24期
为了解鼻腔填塞材料对术后伤口疼痛、出血的效果,选择鼻中隔偏曲80例病人,按手术时间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毕常规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观察组用高分子止血绵填塞.结果观察组48 h内病人剧烈疼痛、止痛用药例数显著较对照组减少(均P<0.01);两组伤口出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采用高分子止血绵效果优于常规鼻腔填塞,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张惠荣;李会琴;问明瑶;游学俊 刊期: 2004年第24期
对外来器械(经销商提供给医院手术室临时使用的手术器械)设专人管理,相对固定手术配合人员;器械使用前的系统培训及做好与送货员交接、清点手续,使用中认真核对.结果使用10多个品牌,达30多种类的外来器械施行相应手术3000多例,未出现器械遗失和浪费及因器械使用不当造成手术失败.提出严格器械管理,是防止器械遗失和浪费、保证器械正确使用的关键;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使用前有效灭菌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使用内固定器械后,详细登记相关资料,是举证的重要措施.
作者:别逢贵;钟爱玲;李柳英 刊期: 200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扁平或凹陷乳头的有效矫正方法及侧孔抽吸式负压吸乳器的效果.方法将122例乳头扁平或凹陷的初产妇分为三组.观察组(38例)用自行研制的侧孔抽吸式负压吸乳器矫正,对照1组(42例)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矫正,对照2组(42例)用市售吸乳器矫正.结果矫正后乳头伸展长度,乳腺管疏通数,吸乳器每次持续作用时间、使用次数等指标观察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矫正后哺乳成功率观察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矫正过程中产妇舒适度观察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侧孔抽吸式负压吸乳器矫正扁平或凹陷乳头的效果优于注射器抽吸和市售吸乳器矫正法,在使用过程中能减轻产妇痛苦,使产妇感觉舒适,乐于接受;矫正后产后早期哺乳成功,增强母乳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范植蓉;王虹;陈红宇;丁永艳;朱文惠;杨艳芳 刊期: 2004年第24期
运用计算机对手术器械进行管理.结果手术器械数目详尽、准确,提高了器械管理质量,减少了器械的短缺与积压及丢失情况.
作者:陈小丽;曾俊 刊期: 2004年第24期
回顾总结47例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病人的护理.结果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7.02%,其中造口缺血坏死1例,肠造口皮肤粘膜分离2例,造口周围皮炎5例.经治疗及护理,无1例再次手术.提示结肠造口并发症的预防不仅有赖于手术者的手术处理,同时应加强手术后造口的护理管理;教会病人正确使用造口袋,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其健 刊期: 2004年第24期
将60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辨证施护和常规护理.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6.7%)、显效率(20.0%)、有效率(3.3%)和治愈时间(24.7±6.1)d与对照组[50.0%、46.5%、3.3%及(32.5士7.19)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提示辨证施护能促进肛瘘病人康复,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方法.
作者:姚康群 刊期: 200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口服不同浓度甘露醇液清洁肠道的效果,找出合适浓度和剂量.方法将腹部X线摄片(198例)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102例)门诊病人,分别随机分为三组.1组均口服6.7%甘露醇溶液750ml,2组均口服10.0%甘露醇溶液1000ml,3组均口服12.0%甘露醇溶液1 250ml.结果腹部摄片病人显影清晰度1组与2、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肠镜检查病人肠道清洁程度1组与2、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1、2组与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口服10.0%甘露醇溶液1000 ml,肠道清洁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丁秀桥 刊期: 2004年第24期
对50例创伤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对症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功能锻炼.结果3月至半年能负重行走及劳动者41例(82%);因气候变化时或者劳动过后感腰背部胀痛不适者7例(14%);不能负重劳动者2例(4%).
作者:高潜陵 刊期: 2004年第24期
急诊科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室,由于接诊病种复杂,应用的药物种类繁多,且因各种药物更新换代较快,在用药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不合理的配伍、药物配伍不良反应等问题.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因此从2002年3月开始,我院急诊科自建了药物手册,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玉峰;李桂凤 刊期: 2004年第24期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量表(SAS)及自行设计的烧伤病人心理状况相关因素调查表,对119例烧伤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烧伤病人SAS、SD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t=17.10、12.90,均P<0.01).影响病人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有疼痛的影响(80.67%)、生活自理能力低下(75.63%)、烧伤突发事件的刺激(70.59%)、担心住院费用(68.91%)、缺乏相关医学知识(61.34%)及担心预后(72.27%),社会家庭因素等.提示医护人员应该重视烧伤病人的心理问题,在治疗同时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及早实施心理干预,以提高烧伤病人的生存质量及治疗效果.
作者:程秀华;付京 刊期: 2004年第24期
为评价破伤风抗毒素(TAT)皮内试验阳性判断新标准,对588例外伤病人行TAT皮内过敏试验,采用新、旧两种皮试阳性判断标准进行评价并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按新标准判断阳性率9.0%,按旧标准判断阳性率71.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旧标准判断假阳性率达62.9%.提示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判断新标准安全可靠,有利于急诊救治.
作者:汪明;王颖;邵倩;吕英 刊期: 2004年第24期
为探讨产妇产后1周内腋温的正常值.对100例(共监测体温1 720例次)产妇产后1周内采用自身对照法,同时监测其口温和腋温各5 min,860例次.结果产妇的口温与腋温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口温与腋温+0.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腋温+0.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口温(36.0~37.4℃)的756例次其相对应腋温的95%参考值范围为36.37~37.37℃.认为产后1周内产妇腋温<37.4℃可视为正常体温.
作者:周俐媛;周云英 刊期: 2004年第24期
对气管切开病人气管内吸氧、气管内吸痰、气道湿化、预防感染四个方面的管理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相关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杨福弟;王美玲 刊期: 200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