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4152
  • 国内刊号:42-1154/R
  • 影响因子:2.06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42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护理学杂志   2004年24期文献
  • 环节质量控制对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影响

    随机抽样对环节质量控制(质控)实施前后本院住院日>7 d的出院护理病历各104份,按质量标准进行等级评分并记录存在的问题.结果实施质控后,护理文件书写过程中存在的11项问题中有8项明显改善,与质控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护理记录质量等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质控后护理记录达标率、甲级病历百分比均高于质控前(均P<0.01).提示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可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作者:汪晖;李秀云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手术室外来器械的使用与管理

    对外来器械(经销商提供给医院手术室临时使用的手术器械)设专人管理,相对固定手术配合人员;器械使用前的系统培训及做好与送货员交接、清点手续,使用中认真核对.结果使用10多个品牌,达30多种类的外来器械施行相应手术3000多例,未出现器械遗失和浪费及因器械使用不当造成手术失败.提出严格器械管理,是防止器械遗失和浪费、保证器械正确使用的关键;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使用前有效灭菌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使用内固定器械后,详细登记相关资料,是举证的重要措施.

    作者:别逢贵;钟爱玲;李柳英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计算机在手术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运用计算机对手术器械进行管理.结果手术器械数目详尽、准确,提高了器械管理质量,减少了器械的短缺与积压及丢失情况.

    作者:陈小丽;曾俊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鞋套机的设计与应用

    为预防交叉感染,进入医院特殊科室(如手术室、CCU、ICU、CT室等)必须在鞋上套一次性鞋套.传统的穿鞋套法,必须弯腰,1只脚离开地面,致操作者站立不稳,亦给患腰椎疾病、外伤或老年病人带来痛苦和不便.鉴此,笔者设计制作了鞋套机,经临床200余次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曾爱丽;刘成美;张丽华;安建敏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自制药物手册在急诊科的应用

    急诊科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室,由于接诊病种复杂,应用的药物种类繁多,且因各种药物更新换代较快,在用药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不合理的配伍、药物配伍不良反应等问题.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因此从2002年3月开始,我院急诊科自建了药物手册,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玉峰;李桂凤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黄连纱条应用于延期愈合创面换药19例

    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对19例延期愈合创面病人在应用敏感抗生素的基础上,采用黄连纱条换药,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登凡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学生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学生护理伦理决策能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决策的伦理情景,帮助学生明晰和掌握正确决策的基础、依据以及基本程序,并运用实际案例锻炼其决策能力.

    作者:张文波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围术期低体温护理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导致围术期低体温的原因,低体温对机体产生的影响.针对性地采取围术期低体温的综合护理措施等研究进展.

    作者:李燕;佘渝;张乃萍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病人的气道管理

    对气管切开病人气管内吸氧、气管内吸痰、气道湿化、预防感染四个方面的管理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相关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杨福弟;王美玲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胸腔镜下治疗脊柱侧凸的围术期护理

    对胸腔镜下治疗脊柱侧凸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

    作者:孙圆;邹海欧;田淑茵;张艳丽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68例寰枢椎经口咽入路术的手术配合

    回顾总结68例经口咽入路行寰枢椎手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病人的手术配合.结果本组68例病人手术均成功,术后均骨性愈合或融合,症状均有改善且未发生感染并发症.提示术前、中、后各个环节严格无菌、密切配合、措施得力、方法得当,经口咽入路手术可保证成功,且可预防术后感染.

    作者:林华;钟欢艳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4例妊娠期心内直视术的手术配合

    总结4例妊娠期心内直视手术的配合.提出根据妊娠期特点,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加强胎心监测,用药时考虑对胎儿的致畸作用及其他不良反应,从而保证手术和妊娠的顺利进行.

    作者:刘新宇;程金梅;付晓欣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烧伤病人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量表(SAS)及自行设计的烧伤病人心理状况相关因素调查表,对119例烧伤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烧伤病人SAS、SD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t=17.10、12.90,均P<0.01).影响病人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有疼痛的影响(80.67%)、生活自理能力低下(75.63%)、烧伤突发事件的刺激(70.59%)、担心住院费用(68.91%)、缺乏相关医学知识(61.34%)及担心预后(72.27%),社会家庭因素等.提示医护人员应该重视烧伤病人的心理问题,在治疗同时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及早实施心理干预,以提高烧伤病人的生存质量及治疗效果.

    作者:程秀华;付京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意外伤害病人的情绪障碍调查及其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意外伤害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应对方式问卷对85例意外伤害病人(观察组)和120例非意外伤害病人(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病人SAS、SDS均分及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积极应对均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消极应对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意外伤害病人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应对方式多为消极应对,积极应对不足.应全面评估病人情况、加强健康教育、早期进行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以缓解意外伤害病人负性情绪,防止消极行为发生.

    作者:朱翠岚;李峰光;张兰花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冠脉搭桥病人术前心理状况及其护理干预效果

    随机将68例行冠脉搭桥术病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23例),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病人进行术前心理状况调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采用循序渐进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SAS和SDS阳性率分别为36.0%和42.0%;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焦虑、抑郁评分及干预组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或缓解冠脉搭桥手术病人术前焦虑、抑郁情绪,对配合手术治疗及提高冠脉搭桥术后病人的长期生存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刘希红;戴小明;杨意念;杭争;邵燕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社区老年抑郁病人心理干预效果及其可行性分析

    将某社区老年抑郁病人6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组实施3个月的心理干预,除群体教育外,由培训后的社区医护人员任干预者,采用7项基本技术针对8个具体问题实施个体干预.结果干预组3个月后抑郁症状明显较对照组减轻(P<0.05).提示社区支持性心理干预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作者:冯正仪;贾守梅;胡雁;王君俏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安宫牛黄丸辅助治疗颅脑外伤致中枢性发热疗效观察

    将206例颅脑外伤所致中枢性发热病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中西组,126例)和西药组(80例).两组均采用脱水、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抗生素等措施治疗;西药组加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加物理降温治疗,中西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安宫牛黄丸口服.结果中西组疗效显著优于西药组(x2=60.5,P<0.01).提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对颅脑外伤引起中枢性发热可提高疗效,而做好高热病人的护理是保证其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东奎;于锡海;刘玉珍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辨证施护肛瘘病人的疗效观察

    将60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辨证施护和常规护理.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6.7%)、显效率(20.0%)、有效率(3.3%)和治愈时间(24.7±6.1)d与对照组[50.0%、46.5%、3.3%及(32.5士7.19)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提示辨证施护能促进肛瘘病人康复,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方法.

    作者:姚康群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侧孔抽吸式负压吸乳器的应用性研究

    目的探讨扁平或凹陷乳头的有效矫正方法及侧孔抽吸式负压吸乳器的效果.方法将122例乳头扁平或凹陷的初产妇分为三组.观察组(38例)用自行研制的侧孔抽吸式负压吸乳器矫正,对照1组(42例)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吸矫正,对照2组(42例)用市售吸乳器矫正.结果矫正后乳头伸展长度,乳腺管疏通数,吸乳器每次持续作用时间、使用次数等指标观察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矫正后哺乳成功率观察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矫正过程中产妇舒适度观察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侧孔抽吸式负压吸乳器矫正扁平或凹陷乳头的效果优于注射器抽吸和市售吸乳器矫正法,在使用过程中能减轻产妇痛苦,使产妇感觉舒适,乐于接受;矫正后产后早期哺乳成功,增强母乳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范植蓉;王虹;陈红宇;丁永艳;朱文惠;杨艳芳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口服不同浓度剂量甘露醇清洁肠道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口服不同浓度甘露醇液清洁肠道的效果,找出合适浓度和剂量.方法将腹部X线摄片(198例)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102例)门诊病人,分别随机分为三组.1组均口服6.7%甘露醇溶液750ml,2组均口服10.0%甘露醇溶液1000ml,3组均口服12.0%甘露醇溶液1 250ml.结果腹部摄片病人显影清晰度1组与2、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肠镜检查病人肠道清洁程度1组与2、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1、2组与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口服10.0%甘露醇溶液1000 ml,肠道清洁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丁秀桥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腹腔镜在小肠出血患儿中的应用及护理

    对23例小肠出血患儿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诊断率为95.7%(22/23);同时行腹腔镜辅助下的肠切除术,术后恢复快,3~7 d出院,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提示腹腔镜技术应用在小儿小肠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中准确性高、创伤小;围术期周到、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史雯嘉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单瓶与双瓶负压吸引胸腔闭式引流效果观察

    探讨单瓶与双瓶接负压吸引胸腔闭式引流的效果.将90例胸腔闭式引流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分别应用单瓶胸腔闭式引流和双瓶接负压吸引胸腔闭式引流,结果48 h内拔管例数,肺不张、胸腔积液发生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提示双瓶接负压吸引胸腔闭式引流优于单瓶胸腔闭式引流.

    作者:张拥娥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50例创伤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的护理

    对50例创伤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对症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功能锻炼.结果3月至半年能负重行走及劳动者41例(82%);因气候变化时或者劳动过后感腰背部胀痛不适者7例(14%);不能负重劳动者2例(4%).

    作者:高潜陵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回肠膀胱术尿流改道远期并发症的护理

    回肠膀胱术(Bricker术)后3~18个月复诊的25例尿流改道者出现的并发症分别为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15例(60%),造口狭窄4例(16%),造口凹陷3例(12%),造口周围皮肤尿酸结晶2例(8%),造口旁疝1例(4%).针对其并发症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

    作者:陈锦;叶锦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Orem自护理论在腹部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Orem自护理论在腹部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68例行腹部手术的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自护组和对照组各184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前、术后护理;自护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Orem自护理论的3个护理系统,让病人参与健康决策及力所能及的自理.结果自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病人护理中应用自护理论可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身体康复及缩短平均住院日.

    作者:吴清香;丁小容;操静;刘颜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Miles术结肠造口并发症的护理

    回顾总结47例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病人的护理.结果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7.02%,其中造口缺血坏死1例,肠造口皮肤粘膜分离2例,造口周围皮炎5例.经治疗及护理,无1例再次手术.提示结肠造口并发症的预防不仅有赖于手术者的手术处理,同时应加强手术后造口的护理管理;教会病人正确使用造口袋,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其健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回顾性分析1872例病人中68例发生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度妊高征)的发病相关因素.结果产前未接受正规健康教育、文化程度低、人均收入低者重度妊高征发病率显著升高(P<0.05,P<0.01);无职业或农村孕妇高于职业孕妇(P<0.01).提示加强孕产期健康教育,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能力,是预防和降低重度妊高征发生的重要环节;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及经济状况是预防、降低重度妊高征的根本.

    作者:卢娇;陈义莲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聚维酮碘软膏加热治疗感染伤口的疗效观察

    将门诊感染性伤口换药的64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应用聚维酮碘软膏结合热疗疗法对伤口进行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提出聚维酮碘软膏结合加热治疗感染性伤口有较好疗效.

    作者:邓泽孝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肛门术后贝复剂换药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剂)对肛门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按知情同意的原则,将106例肛肠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采用浸有贝复剂的凡士林纱布换药;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的凡士林纱布换药.结果治疗组术后第3、5、7天创面疼痛评分、创面出血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平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贝复剂有助于肛门术后创面的快速修复,减轻病人痛苦.

    作者:刘焕巧;尤明辉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抚触对正常婴儿体格发育及睡眠的影响

    目的观察抚触对正常婴儿体格发育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自然分娩足月正常婴儿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按新生儿常规护理,实行纯母乳喂养.抚触组于出生后24 h进行全身抚触,15 min/次,每日1次至42 d.结果两组婴儿出生3 d内体重、身长、头围及睡眠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抚触组婴儿42 d体重、身长、头围较对照组增长快(均P<0.05);婴儿较对照组安静,睡眠时间长、哭闹时间短(均P<0.05).结论抚触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促进正常婴儿生长发育的方法.

    作者:程振莲;刘素梅;张春红;魏红艳;亓春英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判断标准的评价

    为评价破伤风抗毒素(TAT)皮内试验阳性判断新标准,对588例外伤病人行TAT皮内过敏试验,采用新、旧两种皮试阳性判断标准进行评价并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按新标准判断阳性率9.0%,按旧标准判断阳性率71.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旧标准判断假阳性率达62.9%.提示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判断新标准安全可靠,有利于急诊救治.

    作者:汪明;王颖;邵倩;吕英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产褥早期口温与腋温的对比观察

    为探讨产妇产后1周内腋温的正常值.对100例(共监测体温1 720例次)产妇产后1周内采用自身对照法,同时监测其口温和腋温各5 min,860例次.结果产妇的口温与腋温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口温与腋温+0.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腋温+0.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口温(36.0~37.4℃)的756例次其相对应腋温的95%参考值范围为36.37~37.37℃.认为产后1周内产妇腋温<37.4℃可视为正常体温.

    作者:周俐媛;周云英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气管切开病人获得性肺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对21例气管切开术后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人进行观察,根据痰细菌学培养结果,分析其原因为:①胃-肺途径的感染为常见原因;②与意识障碍程度有关;③药物因素.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及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④侵入性操作.各种管道侵入机体易于致病菌侵入;⑤无菌观念不强,吸痰不及时等.护理对策:①加强病室及用物消毒管理;②注重气管湿化及用药;③行有效吸痰技术,确保呼吸道通畅;④阻断胃-肺途径的感染,防止胃内容物反流;⑤加强基础护理.以尽早控制气管切开后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减少病死率.

    作者:肖蓉蓉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头皮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瘢痕性秃发病人的护理

    对48例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瘢痕性秃发病人,采取头皮扩张术进行修复,术前做好扩张器的检查和消毒及其它准备工作;术后做好心理护理及病情观察,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及早发现、预防及处理并发症.结果1例发生扩张中期皮肤感染,4例轻度头痛,余43例均无并发症发生.42例随访1年,其中36例病人头皮瘢痕消失,头发生长良好,6例病人经二期瘢痕再切除,效果满意.

    作者:黎璐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颅底脊索瘤切除术病人围术期护理

    对61例颅底脊索瘤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注意预防并发症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和促进病人痊愈的关键.

    作者:周颖;陈蕾;李侠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不同填塞材料对鼻中隔矫正术后伤口疼痛及止血效果观察

    为了解鼻腔填塞材料对术后伤口疼痛、出血的效果,选择鼻中隔偏曲80例病人,按手术时间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毕常规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观察组用高分子止血绵填塞.结果观察组48 h内病人剧烈疼痛、止痛用药例数显著较对照组减少(均P<0.01);两组伤口出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采用高分子止血绵效果优于常规鼻腔填塞,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张惠荣;李会琴;问明瑶;游学俊 刊期: 2004年第24期

  • 垂体腺瘤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病人的护理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25例,未发生手术相关的感染和死亡.病人出院后经1.0~2.5年的随访,18例治愈,6例控制,1例复发.提出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伤口的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建君;徐敏珍;郑业伟 刊期: 200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