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植蓉;王虹;陈红宇;丁永艳;朱文惠;杨艳芳
总结4例妊娠期心内直视手术的配合.提出根据妊娠期特点,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加强胎心监测,用药时考虑对胎儿的致畸作用及其他不良反应,从而保证手术和妊娠的顺利进行.
作者:刘新宇;程金梅;付晓欣 刊期: 2004年第24期
回顾总结47例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病人的护理.结果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17.02%,其中造口缺血坏死1例,肠造口皮肤粘膜分离2例,造口周围皮炎5例.经治疗及护理,无1例再次手术.提示结肠造口并发症的预防不仅有赖于手术者的手术处理,同时应加强手术后造口的护理管理;教会病人正确使用造口袋,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其健 刊期: 2004年第24期
运用计算机对手术器械进行管理.结果手术器械数目详尽、准确,提高了器械管理质量,减少了器械的短缺与积压及丢失情况.
作者:陈小丽;曾俊 刊期: 2004年第24期
对外来器械(经销商提供给医院手术室临时使用的手术器械)设专人管理,相对固定手术配合人员;器械使用前的系统培训及做好与送货员交接、清点手续,使用中认真核对.结果使用10多个品牌,达30多种类的外来器械施行相应手术3000多例,未出现器械遗失和浪费及因器械使用不当造成手术失败.提出严格器械管理,是防止器械遗失和浪费、保证器械正确使用的关键;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使用前有效灭菌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使用内固定器械后,详细登记相关资料,是举证的重要措施.
作者:别逢贵;钟爱玲;李柳英 刊期: 2004年第24期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量表(SAS)及自行设计的烧伤病人心理状况相关因素调查表,对119例烧伤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烧伤病人SAS、SD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t=17.10、12.90,均P<0.01).影响病人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有疼痛的影响(80.67%)、生活自理能力低下(75.63%)、烧伤突发事件的刺激(70.59%)、担心住院费用(68.91%)、缺乏相关医学知识(61.34%)及担心预后(72.27%),社会家庭因素等.提示医护人员应该重视烧伤病人的心理问题,在治疗同时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及早实施心理干预,以提高烧伤病人的生存质量及治疗效果.
作者:程秀华;付京 刊期: 2004年第24期
随机抽样对环节质量控制(质控)实施前后本院住院日>7 d的出院护理病历各104份,按质量标准进行等级评分并记录存在的问题.结果实施质控后,护理文件书写过程中存在的11项问题中有8项明显改善,与质控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护理记录质量等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质控后护理记录达标率、甲级病历百分比均高于质控前(均P<0.01).提示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可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作者:汪晖;李秀云 刊期: 2004年第24期
为了解鼻腔填塞材料对术后伤口疼痛、出血的效果,选择鼻中隔偏曲80例病人,按手术时间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毕常规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观察组用高分子止血绵填塞.结果观察组48 h内病人剧烈疼痛、止痛用药例数显著较对照组减少(均P<0.01);两组伤口出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采用高分子止血绵效果优于常规鼻腔填塞,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张惠荣;李会琴;问明瑶;游学俊 刊期: 2004年第24期
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剂)对肛门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按知情同意的原则,将106例肛肠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采用浸有贝复剂的凡士林纱布换药;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的凡士林纱布换药.结果治疗组术后第3、5、7天创面疼痛评分、创面出血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平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贝复剂有助于肛门术后创面的快速修复,减轻病人痛苦.
作者:刘焕巧;尤明辉 刊期: 2004年第24期
对21例气管切开术后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人进行观察,根据痰细菌学培养结果,分析其原因为:①胃-肺途径的感染为常见原因;②与意识障碍程度有关;③药物因素.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及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④侵入性操作.各种管道侵入机体易于致病菌侵入;⑤无菌观念不强,吸痰不及时等.护理对策:①加强病室及用物消毒管理;②注重气管湿化及用药;③行有效吸痰技术,确保呼吸道通畅;④阻断胃-肺途径的感染,防止胃内容物反流;⑤加强基础护理.以尽早控制气管切开后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减少病死率.
作者:肖蓉蓉 刊期: 2004年第24期
为预防交叉感染,进入医院特殊科室(如手术室、CCU、ICU、CT室等)必须在鞋上套一次性鞋套.传统的穿鞋套法,必须弯腰,1只脚离开地面,致操作者站立不稳,亦给患腰椎疾病、外伤或老年病人带来痛苦和不便.鉴此,笔者设计制作了鞋套机,经临床200余次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曾爱丽;刘成美;张丽华;安建敏 刊期: 200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抚触对正常婴儿体格发育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自然分娩足月正常婴儿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按新生儿常规护理,实行纯母乳喂养.抚触组于出生后24 h进行全身抚触,15 min/次,每日1次至42 d.结果两组婴儿出生3 d内体重、身长、头围及睡眠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抚触组婴儿42 d体重、身长、头围较对照组增长快(均P<0.05);婴儿较对照组安静,睡眠时间长、哭闹时间短(均P<0.05).结论抚触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促进正常婴儿生长发育的方法.
作者:程振莲;刘素梅;张春红;魏红艳;亓春英 刊期: 2004年第24期
将门诊感染性伤口换药的64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应用聚维酮碘软膏结合热疗疗法对伤口进行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提出聚维酮碘软膏结合加热治疗感染性伤口有较好疗效.
作者:邓泽孝 刊期: 2004年第24期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25例,未发生手术相关的感染和死亡.病人出院后经1.0~2.5年的随访,18例治愈,6例控制,1例复发.提出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伤口的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建君;徐敏珍;郑业伟 刊期: 2004年第24期
将206例颅脑外伤所致中枢性发热病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中西组,126例)和西药组(80例).两组均采用脱水、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抗生素等措施治疗;西药组加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加物理降温治疗,中西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安宫牛黄丸口服.结果中西组疗效显著优于西药组(x2=60.5,P<0.01).提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安宫牛黄丸对颅脑外伤引起中枢性发热可提高疗效,而做好高热病人的护理是保证其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东奎;于锡海;刘玉珍 刊期: 2004年第24期
回顾性分析1872例病人中68例发生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度妊高征)的发病相关因素.结果产前未接受正规健康教育、文化程度低、人均收入低者重度妊高征发病率显著升高(P<0.05,P<0.01);无职业或农村孕妇高于职业孕妇(P<0.01).提示加强孕产期健康教育,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能力,是预防和降低重度妊高征发生的重要环节;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及经济状况是预防、降低重度妊高征的根本.
作者:卢娇;陈义莲 刊期: 2004年第24期
随机将68例行冠脉搭桥术病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23例),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病人进行术前心理状况调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采用循序渐进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SAS和SDS阳性率分别为36.0%和42.0%;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焦虑、抑郁评分及干预组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或缓解冠脉搭桥手术病人术前焦虑、抑郁情绪,对配合手术治疗及提高冠脉搭桥术后病人的长期生存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刘希红;戴小明;杨意念;杭争;邵燕 刊期: 200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口服不同浓度甘露醇液清洁肠道的效果,找出合适浓度和剂量.方法将腹部X线摄片(198例)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的(102例)门诊病人,分别随机分为三组.1组均口服6.7%甘露醇溶液750ml,2组均口服10.0%甘露醇溶液1000ml,3组均口服12.0%甘露醇溶液1 250ml.结果腹部摄片病人显影清晰度1组与2、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肠镜检查病人肠道清洁程度1组与2、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1、2组与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口服10.0%甘露醇溶液1000 ml,肠道清洁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丁秀桥 刊期: 2004年第24期
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对19例延期愈合创面病人在应用敏感抗生素的基础上,采用黄连纱条换药,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登凡 刊期: 2004年第24期
探讨单瓶与双瓶接负压吸引胸腔闭式引流的效果.将90例胸腔闭式引流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分别应用单瓶胸腔闭式引流和双瓶接负压吸引胸腔闭式引流,结果48 h内拔管例数,肺不张、胸腔积液发生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提示双瓶接负压吸引胸腔闭式引流优于单瓶胸腔闭式引流.
作者:张拥娥 刊期: 2004年第24期
对50例创伤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对症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功能锻炼.结果3月至半年能负重行走及劳动者41例(82%);因气候变化时或者劳动过后感腰背部胀痛不适者7例(14%);不能负重劳动者2例(4%).
作者:高潜陵 刊期: 200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