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家居精神病病人抗精神病药中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韩凤珍;张丽

关键词:精神病, 抗精神病药物, 中毒, 数据收集, 护理
摘要:对服用抗精神病药中毒而来本院抢救的112例精神病病人中毒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服药自杀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多为青壮年,以故意服药者多见.提示必须加强精神药品的使用和管理,以及对自杀病人的防范,以降低药物中毒的发生.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结直肠癌术前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病人的护理

    对63例术前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的结直肠癌病人采用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穿刺局部的护理及重视并发症的预防等措施.结果病人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减轻,无明显出血等导管并发症发生.

    作者:韩斌如;寇京莉;王欣然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湿润烧伤膏用于输液外渗效果观察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外渗药物可使局部产生炎症反应,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同时也影响了治疗抢救工作.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科对40例静脉输液外渗病人采用温润烧伤膏涂搽配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效果良好,同时与40例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的病人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时双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开展QC活动提高病人术后营养知识

    根据病人对术后营养知识缺乏的现状,将QC活动程序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对活动前50例和活动后90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QC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提示开展QC活动能提高病人术后营养知识知晓率,可促进病人体力恢复及伤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蒋凤莲;刘利坚;谢秋凤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怀念叶欣

    作者:崔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肛门闭锁并直肠舟状窝瘘肛门成形术患儿的护理

    对11例先天性肛门闭锁并舟状窝瘘患儿行直肠内瘘修补肛门成形改良术.结果10例(90.9%)获得成功,术后排便顺利,无粘膜外翻、瘘管复发及大便失禁.提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术前饮食护理、肠道准备,术后肛门护理、定期扩肛和随访指导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纪春荣;胡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PEEL预后指数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危险程度的护理意义

    对307例AMI病人采用PEEL预后指数评分方法进行评分,并进行危险程度分级.结果AMI的病人PEEL预后指数越大,危险程度越高,住院早期病死率越高.随着年龄的增加,既往史、休克、心力衰竭、ECG异常和心律失常程度的加重,AMI病人住院早期病死率亦随之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提示AMI病人PEEL预后指数与住院早期病死率密切相关,是判断AMI预后简便而可靠的方法.

    作者:郑渝娜;许秀丽;梅荣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穴位贴敷预防颅脑损伤病人便秘疗效观察

    颅脑损伤病人由于需要较长期卧床休息,加上脱水剂的应用,容易发生便秘,而颅脑损伤病人大多伴有颅内高压,用力排便会使颅内压升高.为了预防颅脑损伤病人发生便秘,1999年8月至2002年3月我科对96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生大黄糊剂贴敷于神阙穴,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赵秋月;徐利仙;曹芬利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H型棉胎折叠法用于基础护理教学

    为提高铺床效率,将传统S型棉胎折叠方法改为H型.结果H型棉胎折叠法铺床效果好,且操作省时、省力.

    作者:郑智慧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早期康复方案效果观察

    将212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6例,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康复方案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方法进行.结果两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心脏功能康复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21.1±0.5)d,对照组(28.0±1.3)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早期康复方案可加快体力和心理状态恢复,缩短住院日.

    作者:刘培兰;刘纪改;赵庆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术的护理

    对1例左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病人进行护理.术前实施心理护理、颈总动脉压迫试验护理、眼部护理及行为训练;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穿刺点局部的护理及头部制动等.病人心理平稳,手术顺利,康复出院.

    作者:冯慧萍;冉敏;梁雪飞;徐卫鸿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在急救中的优势探析

    将80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采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TC)插管;对照组42例采用普通导管插管,观察1 min插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1 min插管成功率(97.4%)明显高于对照组(71. 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ETC插管在心肺脑复苏中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其优势远远大于传统单腔导管插管.

    作者:曾艳;黄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住院烧伤患儿的健康指导

    对347例住院烧伤患儿及其家长实施健康指导,内容包括心理指导、饮食指导、康复锻炼指导及安全防护知识指导等.结果健康教育效果优良率达85.6%.

    作者:丛敏;吴敏;赵宏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家庭健康教育对出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疾病复发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健康教育对出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疾病复发的影响.方法对108例精神分裂症病人按出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出院后实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仅采用预约门诊、复诊和电视随访,不做专门健康指导.结果2年内观察组疾病复发9例(16.1%),对照组20例(3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年间两组ITAQ、BPRS、GA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健康教育是影响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主要因素.结论家庭健康教育对促进出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马爱荣;李书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脐带绕颈阴道试产786例临床观察分析

    比较786例脐带绕颈阴道试产者(观察组)与100例无脐带绕颈的正常足月分娩产妇(对照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评分及伴脐带血流异常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阴道助产数、胎儿窘迫发生率及脐带血流异常高于对照组(P<0.01,P<0.05),但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脐带绕颈伴脐带血流异常时剖宫产率明显增加.提示对脐带绕颈不伴脐带血流异常者分娩时只要观察仔细、处理得当,绝大多数胎儿可以自然顺产.

    作者:赵香枝;尹保民;赖海燕;温远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注射用枸橼酸阿奇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

    1例病人在应用枸橼酸阿奇霉素后出现过敏性休克.提示初次应用该药,速度应缓慢,用药过程中须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及病情变化.

    作者:王素云;谢金荣;柴新梅;黄静;王美丽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22例外源性性早熟患儿的护理

    对22例外源性性早熟患儿施以积极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和阴部护理,收到良好效果.提示应加大力度进行健康宣教以预防儿童外源性性早熟的发生.

    作者:汪在华;郭汉萍;胡玲;李莉;黄小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下称慢性乙肝)病人社会支持状况,为实施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62例慢性乙肝住院病人进行社会支持状况调查.结果慢性乙肝病人获得的社会支持总分较正常人高,病人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为家庭,其希望得到社会支持种类依次为精神支持、信息支持及物质支持.结论慢性乙肝病人获得较多的社会支持,但在临床护理中仍应加强对病人家属的健康教育,以满足病人的需求和有利于家属向病人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

    作者:王颖;徐孔文;黄霞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改良托板在手指皮牵引中的应用

    采用改良式托板对120例病人行手指皮牵引进行观察.结果治疗4周骨折解剖对位95例,功能对位24例,10~15°成角1例.提示使用改良式托板行手指皮牵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牵引松紧度易调节,值得推广.

    作者:庞景霞;周晓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三度空间护理模型在前列腺电汽化术后病人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度空间护理模型(下简称模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52例前列腺电汽化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按术后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按护理模型进行护理,即将病人的术后自护成熟度分为4个层次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于病人出院3个月后进行前列腺症状(IPSS)和生活质量(Q()L)评分.结果IPSS、QOL优良率分别为93.4%、94.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模型的应用能系统确定病人存在的自护缺陷,明确护理人员与病人的角色关系,使整个护理过程围绕病人的自护缺陷展开,提高了康复护理效果.

    作者:周菊珍;樊捷;吴林凤;刘育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术中腹腔血简易回收方法介绍

    腹腔内脏出血病人往往病情危急,易引发休克,快速输血是抢救病人的关键措施之一.自体血回输具有快速、安全等优点,如何将自体血在短时间内回输,对病人的抢救及预后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使用一种简易的自体血回收装置,大大提高了腹腔血的回收再利用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军;肖艳丽;李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