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永久起搏器置入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护理

王晓红;刘华芬;鲜云艳

关键词:心脏病, 起搏器, 人工, 护理
摘要:85例心脏病病人置入永久起搏器后,再次手术的原因为起搏器电池能源耗竭、因病情需要改变起搏模式、起搏电极破损断裂、起搏器囊袋破溃感染.经更换起搏脉冲发生器、起搏电极,变换起搏模式及改换起搏器置入部位后,起搏器均正常工作.认为优质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基础.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对15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病人在发病的不同时期行药物、激光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在急性期得到及时治疗的病人,视网膜复位率达85.0%,视力改善率75.0%;晚期或复发病人术后视网膜复位率57.0%,视力改善率43.0%.提示早期诊断、治疗及全面细致地护理,对改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病人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作者:丁体英;聂晓东;高琴琴;纪丽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门诊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采用自行设计的门诊健康教育调查表,对2002年9~10月900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门诊健康教育面仅占43.7%;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及较满意依次为健康教育效果、内容及形式,其中以电视教育方式受欢迎;对教育内容要求多种多样,以休息与活动原则、预防并发症的指导、心理健康指导居多,分别为81.6%、80.8%、79.9%;要求传授教育者以医生和护士为主.提示应加强门诊健康教育的管理及培训力度,采用多种健康教育方式相结合,全方位满足病人需求.

    作者:程丽萍;李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糖尿病肾病血透效果影响因素及其防治

    目的探讨影响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透效果的因素,为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42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血透病人和同期50例非糖尿病肾病(非DN)血透病人,分别观察其存活时间、死亡原因、并发症及血生化指标.结果两组1~2年,>2年存活时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病变,其次为感染;首次透析时肾功能与病死率成正比;DN组透析低血压、心血管病变、感染及视网膜病变较非DN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两组血透前Glu,血透期间Alb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充分的血透、减少透析时血糖的波动、防治并发症、营养支持是减少终末期血透病死率,提高其存活时间及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周昌娥;陈少秀;杨红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永久起搏器置入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护理

    85例心脏病病人置入永久起搏器后,再次手术的原因为起搏器电池能源耗竭、因病情需要改变起搏模式、起搏电极破损断裂、起搏器囊袋破溃感染.经更换起搏脉冲发生器、起搏电极,变换起搏模式及改换起搏器置入部位后,起搏器均正常工作.认为优质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基础.

    作者:王晓红;刘华芬;鲜云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背部叩打法抢救气管异物患儿1例

    病例简介:患儿,男,1岁10个月.2002年8月9日21:00患儿母亲喂食新鲜带核桂圆时不慎误入气管而急诊.当即患儿呼吸困难、口唇发绀,护士立即护送患儿至五官科,拟行支气管纤维镜取出桂圆.途中,急诊护士将患儿俯卧于自己左前臂,使患儿头部处于相对低的位置,叩打其背部数下,患儿将桂圆咯出,呼吸立即改善,口唇渐红润,给予抗炎等常规处理,观察1 d后康复出院.

    作者:付沫;吕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水合氯醛不同给药途径用于眼科患儿制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眼科检查前不同年龄患儿对10%水合氯醛不同用药途径制动效果.方法对465例眼科检查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儿(151例)、幼儿(156)例、学龄前(158例)共3组;随机予口服(236例)或灌肠(229例)途径给药.结果制动效果,婴儿组口服给药明显优于灌肠法给药(P<0.01);幼儿及学龄前组灌肠给药法明显优于口服给药法(P<0.01).结论应用10%水合氯醛制动,婴儿宜选用口服,幼儿及学龄前患儿宜选用灌肠法给药.

    作者:杨远霞;林明色;胡穗曦;陈少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成人平卧位静脉输液时5(1/2)号头皮针的应用

    对240例静脉输液病人,均采用康寿牌输液器输液,单日选择5(1/2)号、双日选择6(1/2)号头皮针进行手背静脉穿刺,在输液高度为90、100、110 cm时分别测试两种型号头皮针的滴速,并评估穿刺时的疼痛程度.结果在同一输液高度,两组滴速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5(1/2)号头皮针在输液高度100、110 cm时即可达到成人输液滴速要求;6(1/2)号头皮针在高度90 cm时则超出滴速要求,并且穿刺时病人疼痛感明显.提示成人平卧位输液宜选用5(1/2)号头皮针,以有效减轻病人穿刺时的疼痛.

    作者:陈英;马骁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子宫切除围术期病人不同饮食护理对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饮食护理方法对子宫切除病人围术期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89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饮食护理;观察组实施调整后的饮食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血浆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均较对照组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子宫切除病人围术期实施新的饮食护理,能有效地提高病人的营养状况,不同程度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黄球香;何卫玲;方秋英;胡高瞻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情绪波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影响

    目的回顾性探讨情绪波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的影响,为针对性地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4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有情绪波动156例为观察组,无情绪波动85例为对照组,比较情绪波动与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并得出相对危险度(RR)=1.63,归因危险度(AR)=29.12%,归因危险比数(ARP)=38.83%;室性期前收缩发病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并得出RR=2.29,AR=26.50%,ARP=56.37%.结论情绪波动可使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病率增高.

    作者:田静;仝林虎;仝伟兵;赵艳慧;刘静;王建忠;云俊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精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硬化性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将106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精氨酸加纳洛酮、对照组仅用精氨酸治疗,两组其它基础治疗相同.结果有效率观察组为90.6%,对照组为6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氨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内啡肽(β-E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病人清醒时间观察组(10.4±4.2) h,对照组(28.5±5.7) 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精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疗效确切.

    作者:罗伟香;彭贺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结、直肠癌病人术后联合营养治疗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病人术后联合营养治疗的作用.方法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将442例结、直肠癌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212例,术后周围静脉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230例,单纯行周围静脉营养.结果治疗组术后切口、肺部感染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强结、直肠癌病人术后联合营养治疗,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张凤兰;张东华;肖晓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护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通过临床带教,发现部分护生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实习中后期对自己缺乏严格要求,中专层次的护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较差及带教方法欠佳等因素影响了实习质量.提出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加强护生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应用护理程序理论及个性化的带教,强调带教老师为人师表的作用,从而激发护生的工作、学习热情,以保证实习质量.

    作者:赵琴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护理本科生手术室实习带教方法探讨

    对手术室毕业实习的27名护理本科生采取分阶段多种教学法教学.结果提高了护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示采用分阶段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对手术室带教工作的改进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石丹岳;彭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应用改良一次性输液针管行患儿外耳道冲洗

    我科应用改良的一次性输液针管(下称针管)行患儿外耳道(已软化的耵聍及微小异物)冲洗,经临床应用56例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刘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中药坐浴疗法治疗痔疮疗效观察

    痔疮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许多痔疮病人须通过手术而治愈,但年老体弱、孕产妇、婴幼儿等不宜手术者,希望通过其它方法解除痛苦,达到治疗的目的.2000~2002年我院肛肠科门诊采用中药坐浴疗法治疗痔疮600例,并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小女;李麦玲;孙丽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针灸加暗示治疗癔症性失语的护理

    对36例癔症性失语病人采用穴位针刺为主必要时行穴位注射加心理暗示及语言训练.结果全部病人发音正常,对话流利.提示应用针灸加暗示治疗,并加强心理护理,解除病人心理障碍,是治疗癔症性失语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洛灵;张瑜凡;朱琳;张现忠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昏迷病人鼻饲速度探讨

    将80例昏迷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均用普通一次性输液管滴入200 ml鼻饲流质,速度A组80 gtt/min,B组100 gtt/min.结果A组无1例窒息,B组出现2例窒息;两组鼻饲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提示昏迷病人鼻饲以80 gtt/min为宜.

    作者:张云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生活事件对护士负面影响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事件对护士的负面影响,为护理人性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对177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LES评分20分及以上有52人[29.38%,均分(33.65±13.22)],居于较高水平.48项生活事件中住房紧张、工作学习压力大等7项反应频数列1~7位,其中住房紧张,低年龄组明显高于高年龄组(均P<0.05);工作学习压力,初级职称、低年龄组护士显著大于中级职称组及高年龄组(均P<0.05);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组晋升提级的影响明显高于中专组(P<0.05);生活规律重大变化对轮班护士影响大于白班护士组(P<0.05).结论日常生活事件对护士有较大影响,其中与生活、学习、工作直接相关的项目影响为突出;建议加强科学管理,为护士提供社会支持,以减轻日常生活事件对护士的负面影响.

    作者:张安琴;陈敏智;何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我国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及趋势

    结合近年来我国护理人员中开展继续教育的基本模式、内容、范畴、方法,综述了当前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作者:聂玉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 产后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形体恢复的影响

    将129例产妇随机分成训练组(74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常规进行产后健康指导,训练组增加形体训练,持续6个月,以体重指数(BMI)评价产妇形体恢复情况.结果产后1、3、6个月两组BMI均明显下降,而训练组下降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提示产后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形体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瑞贞;田丽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