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择与顺铂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毒副反应的护理

陈凤菊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健择, 顺铂, 毒副反应, 护理
摘要:健择(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化疗是目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有效的化疗方案.据报道,健择与顺铂联合应用总有效率达56.1%[1].我科于2000年4月至2001年9月对30例病人用健择和顺铂联合化疗,近期疗效较好.因为其药物用量大,病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通过细心护理,病人顺利完成治疗,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程序在肺癌病人临终关怀中的实施

    癌症病人经过多次积极治疗终面对死亡的威胁,不仅身体遭受着癌痛的折磨,而且心理忧虑往往大于生理上的痛苦;病人家属既要照顾病人,还面临即将失去亲情的衰痛,也需要相应的心理支持.为了提高临终病人的生存质量,使病人无憾地离开人世,使病人家属能够毫无内疚地面对并料理死者.

    作者:杨洁凌;陈德凤;贠俊茹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热敷加薄荷膏涂搽按摩促进术后肠蠕动

    胃肠术后病人腹胀对肠道吻合口和腹壁切口的愈合均有影响,故预防和处理腹胀是术后应该重视的问题.我科2001年1~6月对80例胃肠术后病人采用湿热敷加薄荷膏按摩以促进肠蠕动,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0例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15~65岁,平均41.7岁.胃癌20例,大肠癌48例(升结肠癌6例,横结肠癌18例,降结肠癌14例,直肠癌10例),胃溃疡12例.80例病人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胃、大肠癌根治及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后未持续镇痛.随机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种、术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资青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患儿的护理

    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是婴儿期较多见的一种非癫痫性发作形式,易误诊为癫痫.1999年10月至2001年6月,我科收治6例疑诊为癫痫而住院的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患儿,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44 d至11个月,平均(3.8±4.1)个月.其生长发育与正常同龄儿无差异,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除1例患儿出生时有轻度窒息(Apgar评分7分)外,余5例均无窒息史.患儿均在清醒时发作,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般为数秒钟(10 s内);发作次数多少不等,每日发作1~10次1例,11~20次3例, 20次以上2例.行脑电图、24 h脑电图、头颅CT、血电解质等检查,结果均正常.住院期间曾给予补钙、抗癫痫药物(AEDS)、苯巴比妥、硝基安定等治疗,疗效欠佳,经临床观察,根据文献[1]的诊断标准确诊为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即停AEDS等治疗,予出院.随访观察1年,3个月后无类似发作3例,6个月后2例,8个月后1例.6例患儿的运动及智力发育均正常.

    作者:王亚飞;冯慧云;陈彩莲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电视录像宣教对全口义齿病人满意度的影响

    在口腔医疗及口腔护理工作中贯穿电视录像宣教,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已被国外医院广泛采用.2000年8月至2002年1月我科对41例无牙颌病人戴用全口义齿前进行电视录像宣教,效果显著,介绍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我院修复科就诊的无牙颌病人79例,男44例、女35例,年龄47~68岁.无明显口颌系统疾病症状,均反应灵敏、能合作,有填写问卷的能力.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戴义齿前候诊时组织观看电视录像片),对照组38例(整个就诊过程不观看电视录像片).两组性别、年龄、无牙颌状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有可比性.

    作者:曹健;张寿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ICU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调查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该菌具有天然耐药性,增长迅速.为动态观察该菌的耐药性, 2000年1月至2002年2月采集ICU病人呼吸道分离的233株标本进行了耐药性调查.

    作者:容冰;张文池;涂敏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褥疮糊剂治疗褥疮的效果观察

    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我科对28例褥疮病人采用褥疮糊剂外敷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8例(36处)褥疮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4例(19处),男6例、女8例,平均年龄49.5岁.骶尾部14处,肩胛部4处,髂嵴1处;Ⅲ期褥疮15处,Ⅳ期4处.对照组14例(17处),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47.8岁.骶尾部14处,髂嵴2处,枕部1处;Ⅲ期褥疮16处,Ⅳ期1处.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褥疮分期、翻身计划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

    作者:江巧莲;雷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住院病人对护患沟通的需求调查

    护患沟通不仅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主动合作型护患关系)的基础,也是满足病人被尊重、被关爱心理需要的基本形式.为便于护患之间开展成效性沟通,2000年4月,笔者就住院病人对护患沟通的需求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就其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作者:王曙红;严其明;周建辉;刘晶戎;唐云红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术中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的配合

    自身输血指采集或回收病人自已的血液供手术或大失血后回输.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 (ANH )是指在手术病人麻醉后预先采集一定量血液,同时输入晶体和胶体溶液以维持血容量大致正常,在手术后期再将预采的血液回输该病人.

    作者:蔡峰丽;方法娇;陈晃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在未婚早孕妇女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性观念和婚姻观的转变,未婚早孕的发生有所增加.人工流产手术(简称人流术)作为避孕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由于手术对局部的刺激,导致了受术者躯体的疼痛和心理的恐惧,部分受术者可出现恶心、呕吐、颜面苍白、出冷汗、头晕、胸闷、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等人工流产反应综合征(RAAS).

    作者:李转珍;王朝娟;申焕霞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急性药物中毒病人的体温监测

    急性药物中毒病人临床上常出现体温升高现象,为了解其体温的变化情况,我们对154例急性药物中毒病人的体温进行临床动态观察,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观察组154例,系 1996~2000年我院收治的经口急性药物中毒病人,男 51例、女103例,年龄14 ~60岁,平均 37.5岁.误服中毒 33例,自杀121例.根据中毒药物种类分为观察Ⅰ组108例,其中有机氟类灭鼠药中毒4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9例,解热镇痛药中毒16例,亚硝酸盐中毒6例,心血管系统药物中毒5例.观察Ⅱ组 46例,其中镇静催眠药中毒37例,阿片类中毒5例,抗癫痫药中毒4例.对照组150例,系正常体检病人,男 50例、女100例,年龄16~58岁,平均 37.5岁.观察Ⅰ、Ⅱ组与对照组间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处理,均P>0.05, 3组间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文涛;刘晶;何晓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一次性烧伤垫在ICU中的应用

    作者:苏嫦娥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ARDS病人吸痰前后不同氧供方法对SpO2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吸痰前后不同氧供方法对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 将提高吸入氧浓度法(A法)、过度通气法(B法)、单次控制性肺膨胀与提高吸氧浓度结合法(C法)及常规法用于8例ARDS病人吸痰前后,并对增加氧供前后的SpO2、吸痰后SpO2恢复时间及达稳定时间进行对比,各方法每例每天取值1次,各法每例均取值7次.结果 ①常规吸痰后SpO2下降0.15~0.25(平均0.19),5~15 min(平均9.98 min)方可恢复.②与各自对应的基础值比较,三种不同氧供法均能使吸痰前、后的SpO2显著提高(P<0.01、P<0.001),其中C法优于A、B法,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A法与B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其吸痰后SpO2下降幅度及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法,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01).③与各自吸痰前基础值相比,C法吸痰后SpO2稳定值显著提高(P<0.001),而A法、B法及常规法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常规吸痰可致低氧血症发生,而A、B、C三种氧供法均能有效预防ARDS病人吸痰所致的低氧血症,其中C法效果佳,A法与B法效果相近.

    作者:韩淑贞;王立祥;韦中余;雷联会;管晓萍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半环槽架外固定胫骨延长术治疗下肢短缩病人的护理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病人下肢短缩畸形极为常见,为使这类病人得到矫治,我院1988年8月至2001年6月采用半环槽架外固定器行胫骨延长术76例,经过全面护理和有效的功能锻练指导,疗效满意.

    作者:许海玲;潘洁群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医院消毒供应室建设和消毒技术的进展

    医院消毒供应室(简称供应室)担负着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其消毒灭菌的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它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自1978年我国卫生部颁发第一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以来,医院供应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作者:潘灵波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前后冠脉血流储备评价的护理配合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 CFR)是临床评价冠状动脉循环功能的有效指标.我院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静脉注射双密达莫结合等长握力负荷实验,对冠心病病人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前、后冠脉血流储备检测评价,获得良好效果.这一无创、简便的检测新方法突破了以往因为技术、仪器、人为等因素在测量CFR时所受到的限制[1].

    作者:陈莹;尹爱珍;薛晶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乙醇湿敷预防大剂量氟尿嘧啶灌注化疗所致静脉炎

    肿瘤病人应用大剂量氟尿嘧啶化疗后,由于药物的毒性刺激,使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平滑肌痉挛,常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炎.为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我科对30例病人用75%乙醇湿敷,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

    作者:刘足英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预充输液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预充输液对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剖宫产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剖宫产手术病人72例随机分为C、H、R 3组(各24例),C组为对照组,于腰麻给药前输入复方林格乳酸钠120~160(123±23) ml;H组为预充贺斯组,腰麻给药前输入贺斯500 ml,40 min输完(12.5 ml/min);R组为预充复方林格乳酸钠组,腰麻给药前输入复方林格乳酸钠800 ml,40 min输完(20 ml/min).腰麻给药后3、5、10 min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给药后3 min血压出现下降趋势,其中C组2例、R组1例SBP(收缩压)下降(<90 mmHg),5 min血压明显下降,10 min血压回升,与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有关.三组因血压明显下降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率比较,H组<R组<C组.结论 剖宫产手术行联合阻滞的病人在腰麻给药前预充一定量的胶体液可预防低血压.

    作者:魏岚;崔桂萍;孟凌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护士压力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当前护士的压力状况,设法调整其工作方式方法,以便大限度地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0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0.5%护士工作压力感较强,有44.9%的压力来源于工作任务繁重,19.6%源于知识不够用和技能不熟练.中级技术职务护士的压力48.7%是源于工作任务繁重,初级技术职务的护士压力21.6%源于知识和技能不适应工作;正在接受继续教育的护士压力感强于未接受教育者(χ2=9.72,P<0.05).结论 应适当增加护士编制,调整科室人员配备,为护士继续教育提供条件,以缓解护士压力.

    作者:赵光红;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经皮给药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轮状病毒感染是感染性腹泻常见的病因,其治疗方法常采用口服或静脉给药.1999年10月至2001年10月,我院儿科在口服及静脉给药的同时辅以经皮给药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203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03例,男113例、女90例,月龄0~6个月52例,~12个月84例、~24个月53例、~36个月14例.大便每天5~12(9.5±2.6)次,均经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5例,对照组98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比较,异差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

    作者:黄小霞;陈益平;汪洪姣;徐志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 消化性溃疡病患儿的社会参与护理

    目的寻求学龄期消化性溃疡病患儿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方法 将62例消化性溃疡病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和护理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指导家长和老师参与护理.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和治愈时间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医护人员在对患儿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指导家长主导式护理和老师协同式护理,有助于儿童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茅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