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巧莲;雷音
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是婴儿期较多见的一种非癫痫性发作形式,易误诊为癫痫.1999年10月至2001年6月,我科收治6例疑诊为癫痫而住院的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患儿,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44 d至11个月,平均(3.8±4.1)个月.其生长发育与正常同龄儿无差异,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除1例患儿出生时有轻度窒息(Apgar评分7分)外,余5例均无窒息史.患儿均在清醒时发作,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般为数秒钟(10 s内);发作次数多少不等,每日发作1~10次1例,11~20次3例, 20次以上2例.行脑电图、24 h脑电图、头颅CT、血电解质等检查,结果均正常.住院期间曾给予补钙、抗癫痫药物(AEDS)、苯巴比妥、硝基安定等治疗,疗效欠佳,经临床观察,根据文献[1]的诊断标准确诊为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即停AEDS等治疗,予出院.随访观察1年,3个月后无类似发作3例,6个月后2例,8个月后1例.6例患儿的运动及智力发育均正常.
作者:王亚飞;冯慧云;陈彩莲 刊期: 2002年第09期
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我科对28例褥疮病人采用褥疮糊剂外敷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8例(36处)褥疮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4例(19处),男6例、女8例,平均年龄49.5岁.骶尾部14处,肩胛部4处,髂嵴1处;Ⅲ期褥疮15处,Ⅳ期4处.对照组14例(17处),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47.8岁.骶尾部14处,髂嵴2处,枕部1处;Ⅲ期褥疮16处,Ⅳ期1处.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褥疮分期、翻身计划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
作者:江巧莲;雷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临床工作中,因氧气瓶放置固定不妥而存在不安全隐患,为此我们于2002年1月自制床旁氧气瓶固定装置.
作者:胡松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肿瘤病人应用大剂量氟尿嘧啶化疗后,由于药物的毒性刺激,使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平滑肌痉挛,常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炎.为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我科对30例病人用75%乙醇湿敷,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
作者:刘足英 刊期: 2002年第09期
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我院采用米菲司酮与氨甲蝶呤联合治疗异位妊娠28例,成功率达92.9%,有创伤小、保留生育功能等优点.
作者:时彩丽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护理科研是推动护理学科发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护理专业要发展,必须重视临床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培养.而临床护理人员只有树立科学思维的头脑,才会在临床实践中洞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通过护理科研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秀萍;穆燕红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护理人员营养知识不仅与自身健康相关,而且直接影响病人康复.通过对护理人员营养知识教育,可提高其营养知识水平,改变对营养的态度,从而影响其行为.
作者:郑芳;张片红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为了减轻常规皮下注射时的疼痛,2001年1~12月我科对100例病人采用改变进针方法(简称改良法)行皮下注射,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感觉及表达能力正常的门诊及住院病人100例,双侧上臂三角肌下缘皮肤均无炎症、硬结及瘢痕,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35~63岁,平均49.5岁.接受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钙、粒生素、惠尔血中的一种药物皮下注射,采用自身对照法,即每天注射1次者,单日用常规法,双日用改良法;每天注射2次者,上午用常规法,下午用改良法注射.同一操作者进行,所用药物、剂量、针头、拔针及注药速度均相同.注射后分别评估其疼痛程度.
作者:孙宛玲;薛永怀;李珂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为了减轻静脉穿刺拔针所致的疼痛,我们对拔针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报告如下.资料:选择2001年3~6月外科住院病人135例(行静脉穿刺1000次),男75例(628次)、女60例(372次).年龄21~45岁,平均32.4岁.静脉输液946次,静脉推注54次.
作者:苏吉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质量管理的标准是零缺点,是要求每一个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提高质量的良方是事先预防,不是事后检验[1].这种现代质量管理思想与全面质量管理、环节质量理论相同,强调全员参与,重视寻求科学、有效、突出质量控制内涵的环节质量控制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郭汉萍;陈兰君;韩秋梅;江静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情绪波动可引起大脑皮层及丘脑下部血管舒缩中枢处于兴奋状态,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全身小动脉持续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1].据报道,负性情绪可引起指端脉搏容积显著下降[2].由此可见,负性情绪可引起脑血管痉挛,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因此,情绪是影响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杨海棠;钟代曲;许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胃肠术后病人腹胀对肠道吻合口和腹壁切口的愈合均有影响,故预防和处理腹胀是术后应该重视的问题.我科2001年1~6月对80例胃肠术后病人采用湿热敷加薄荷膏按摩以促进肠蠕动,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0例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15~65岁,平均41.7岁.胃癌20例,大肠癌48例(升结肠癌6例,横结肠癌18例,降结肠癌14例,直肠癌10例),胃溃疡12例.80例病人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胃、大肠癌根治及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后未持续镇痛.随机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种、术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资青兰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扁桃体剥离术是耳鼻喉科常见手术之一,术后咽痛、耳痛不仅影响病人进食、休息和睡眠,而且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影响机体的康复.
作者:陈惠卿;黄利全;姜宇英;王伟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护患沟通不仅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主动合作型护患关系)的基础,也是满足病人被尊重、被关爱心理需要的基本形式.为便于护患之间开展成效性沟通,2000年4月,笔者就住院病人对护患沟通的需求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就其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作者:王曙红;严其明;周建辉;刘晶戎;唐云红 刊期: 2002年第09期
2000年1月至2002年1月,我院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解除11例脑瘫患儿的肢体痉挛,效果较好,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11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6~14岁.致病原因为早产6例,出生时窒息3例,新生儿黄疸1例,病因不明1例.全瘫3例,双下肢瘫8例;单手扶物行走剪刀步态5例,双手扶物站立3例,能坐不能立2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1例.肌张力按Ashworth标准评定,Ⅲ级8例,Ⅳ级3例,智力均正常或接近正常.
作者:殷婷;周秋敏;殷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膨肺对长期机械通气致肺不张病人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长期机械通气已发生肺不张的9例ICU病人行持续性膨肺,监测其呼吸力学的改变.结果与膨肺前比较,膨肺后30 min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阻力(R)、呼吸机作功(WOBv)均有所降低(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顺应性改善为明显(P<0.01).120 min PIP、Pplat、R、WOBv与膨肺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持续性膨肺可以明显改善呼吸力学特征,增加肺容积,从而改善氧合功能;由于持续性膨肺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需严密观察病人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加强护理.
作者:景继勇;兰美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是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6℅~2.5%.多数学者主张首先考虑非手术治疗,若无效则采取手术治疗.长期以来对乳糜胸保守治疗的期限始终存在争议.为此,总结我院1990~2000年23例乳糜胸的诊疗经验,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与护理进行讨论.
作者:曹凤云;王建晓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 CFR)是临床评价冠状动脉循环功能的有效指标.我院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静脉注射双密达莫结合等长握力负荷实验,对冠心病病人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前、后冠脉血流储备检测评价,获得良好效果.这一无创、简便的检测新方法突破了以往因为技术、仪器、人为等因素在测量CFR时所受到的限制[1].
作者:陈莹;尹爱珍;薛晶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苏嫦娥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病人下肢短缩畸形极为常见,为使这类病人得到矫治,我院1988年8月至2001年6月采用半环槽架外固定器行胫骨延长术76例,经过全面护理和有效的功能锻练指导,疗效满意.
作者:许海玲;潘洁群 刊期: 200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