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来顺
为了减轻静脉穿刺拔针所致的疼痛,我们对拔针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报告如下.资料:选择2001年3~6月外科住院病人135例(行静脉穿刺1000次),男75例(628次)、女60例(372次).年龄21~45岁,平均32.4岁.静脉输液946次,静脉推注54次.
作者:苏吉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因大量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使敏感菌株被杀死或抑制,真菌生长繁殖继发二重感染[1].传统口服或静脉给药治疗效果差,且有一定不良反应.鉴此,我院采用制霉菌素钠雾化吸入,防治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真菌感染,取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1997年9月至2001年12月在我院脑外科及ICU住院并作气管切开的病人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13~70岁,GCS评分3~12分.随机分为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三组一般资料见表1.三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均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阮巧芬;袁学刚;熊丽;喻军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寻求学龄期消化性溃疡病患儿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方法 将62例消化性溃疡病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和护理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指导家长和老师参与护理.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和治愈时间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医护人员在对患儿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指导家长主导式护理和老师协同式护理,有助于儿童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茅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为了减轻常规皮下注射时的疼痛,2001年1~12月我科对100例病人采用改变进针方法(简称改良法)行皮下注射,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感觉及表达能力正常的门诊及住院病人100例,双侧上臂三角肌下缘皮肤均无炎症、硬结及瘢痕,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35~63岁,平均49.5岁.接受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钙、粒生素、惠尔血中的一种药物皮下注射,采用自身对照法,即每天注射1次者,单日用常规法,双日用改良法;每天注射2次者,上午用常规法,下午用改良法注射.同一操作者进行,所用药物、剂量、针头、拔针及注药速度均相同.注射后分别评估其疼痛程度.
作者:孙宛玲;薛永怀;李珂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在口腔医疗及口腔护理工作中贯穿电视录像宣教,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已被国外医院广泛采用.2000年8月至2002年1月我科对41例无牙颌病人戴用全口义齿前进行电视录像宣教,效果显著,介绍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我院修复科就诊的无牙颌病人79例,男44例、女35例,年龄47~68岁.无明显口颌系统疾病症状,均反应灵敏、能合作,有填写问卷的能力.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戴义齿前候诊时组织观看电视录像片),对照组38例(整个就诊过程不观看电视录像片).两组性别、年龄、无牙颌状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有可比性.
作者:曹健;张寿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肿瘤病人应用大剂量氟尿嘧啶化疗后,由于药物的毒性刺激,使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平滑肌痉挛,常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炎.为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我科对30例病人用75%乙醇湿敷,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
作者:刘足英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为减轻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病人消化道反应、提高疗效.方法 将103例接受TACE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采用中药穴位敷贴,对照组(51例)静脉滴注格兰西隆,两组治疗消化道反应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两组消化道反应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轻微头痛7例(13.7%)、便秘11例(21.6%)、腹泻2例(3.9%),观察组1例(1.9%)出现皮肤过敏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中药穴位敷贴用于化疗所致的消化道反应疗效确切;操作简便、价廉、副反应极少.
作者:董惠娟;胡佳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随着军字1号工程的开展使用,医疗网络信息化对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及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护理管理中存在的护士倒班频繁致人员难以集中,日常工作烦琐且时效性要求高等特点,我们在护士每日工作的计算机终端上设制护士长专用网页,以便护士随时了解工作重点、排班情况、业务及政治学习内容,使管理目标能快速、准确、有效的执行.
作者:冯茂群;刘利勋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临床采集血标本后将血注入试管前,传统方法是取下针头,将注射器乳头沿试管壁缓慢注入血液,极易污染工作人员的手及治疗盘(血污).鉴此,我们采用直接注血法,探讨在减少污染的同时,是否影响血标本的质量.
作者:沈曲;唐放明;周迎华;陈映青;胡小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 CFR)是临床评价冠状动脉循环功能的有效指标.我院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静脉注射双密达莫结合等长握力负荷实验,对冠心病病人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前、后冠脉血流储备检测评价,获得良好效果.这一无创、简便的检测新方法突破了以往因为技术、仪器、人为等因素在测量CFR时所受到的限制[1].
作者:陈莹;尹爱珍;薛晶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张惠芳;古丽;郭新宁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病人下肢短缩畸形极为常见,为使这类病人得到矫治,我院1988年8月至2001年6月采用半环槽架外固定器行胫骨延长术76例,经过全面护理和有效的功能锻练指导,疗效满意.
作者:许海玲;潘洁群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当前护士的压力状况,设法调整其工作方式方法,以便大限度地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0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0.5%护士工作压力感较强,有44.9%的压力来源于工作任务繁重,19.6%源于知识不够用和技能不熟练.中级技术职务护士的压力48.7%是源于工作任务繁重,初级技术职务的护士压力21.6%源于知识和技能不适应工作;正在接受继续教育的护士压力感强于未接受教育者(χ2=9.72,P<0.05).结论 应适当增加护士编制,调整科室人员配备,为护士继续教育提供条件,以缓解护士压力.
作者:赵光红;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随着人们对性观念和婚姻观的转变,未婚早孕的发生有所增加.人工流产手术(简称人流术)作为避孕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由于手术对局部的刺激,导致了受术者躯体的疼痛和心理的恐惧,部分受术者可出现恶心、呕吐、颜面苍白、出冷汗、头晕、胸闷、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等人工流产反应综合征(RAAS).
作者:李转珍;王朝娟;申焕霞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质量管理的标准是零缺点,是要求每一个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提高质量的良方是事先预防,不是事后检验[1].这种现代质量管理思想与全面质量管理、环节质量理论相同,强调全员参与,重视寻求科学、有效、突出质量控制内涵的环节质量控制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管理水平.
作者:郭汉萍;陈兰君;韩秋梅;江静 刊期: 2002年第09期
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我院采用米菲司酮与氨甲蝶呤联合治疗异位妊娠28例,成功率达92.9%,有创伤小、保留生育功能等优点.
作者:时彩丽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是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6℅~2.5%.多数学者主张首先考虑非手术治疗,若无效则采取手术治疗.长期以来对乳糜胸保守治疗的期限始终存在争议.为此,总结我院1990~2000年23例乳糜胸的诊疗经验,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与护理进行讨论.
作者:曹凤云;王建晓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护理人员营养知识不仅与自身健康相关,而且直接影响病人康复.通过对护理人员营养知识教育,可提高其营养知识水平,改变对营养的态度,从而影响其行为.
作者:郑芳;张片红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文化休克就是个体从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文化环境所产生的一系列精神紧张综合征,表现为生物学、心理、情绪三方面的反应[1].由于ICU的特殊性,导致ICU病人文化休克的程度增高,严重地影响疾病的治疗和病人的身心康复.为减轻病人的文化休克,提高护理质量,笔者对ICU病人产生文化休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张倩;王艳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护患沟通不仅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主动合作型护患关系)的基础,也是满足病人被尊重、被关爱心理需要的基本形式.为便于护患之间开展成效性沟通,2000年4月,笔者就住院病人对护患沟通的需求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就其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作者:王曙红;严其明;周建辉;刘晶戎;唐云红 刊期: 200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