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桂荣;郭芸;刘瑞芹;孙丽群
目的探讨颈部冰敷对防止甲状腺术后颈部水肿、伤口血肿的效果.方法 将140例甲状腺单纯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颈部冰敷,对照组不行冰敷.结果 观察组颈部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15,P<0.05);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结论 颈部冰敷对预防单纯甲状腺切除术后颈部水肿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作者:容桂荣;郭芸;刘瑞芹;孙丽群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护患沟通不仅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主动合作型护患关系)的基础,也是满足病人被尊重、被关爱心理需要的基本形式.为便于护患之间开展成效性沟通,2000年4月,笔者就住院病人对护患沟通的需求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就其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作者:王曙红;严其明;周建辉;刘晶戎;唐云红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吸痰前后不同氧供方法对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 将提高吸入氧浓度法(A法)、过度通气法(B法)、单次控制性肺膨胀与提高吸氧浓度结合法(C法)及常规法用于8例ARDS病人吸痰前后,并对增加氧供前后的SpO2、吸痰后SpO2恢复时间及达稳定时间进行对比,各方法每例每天取值1次,各法每例均取值7次.结果 ①常规吸痰后SpO2下降0.15~0.25(平均0.19),5~15 min(平均9.98 min)方可恢复.②与各自对应的基础值比较,三种不同氧供法均能使吸痰前、后的SpO2显著提高(P<0.01、P<0.001),其中C法优于A、B法,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A法与B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其吸痰后SpO2下降幅度及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法,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01).③与各自吸痰前基础值相比,C法吸痰后SpO2稳定值显著提高(P<0.001),而A法、B法及常规法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常规吸痰可致低氧血症发生,而A、B、C三种氧供法均能有效预防ARDS病人吸痰所致的低氧血症,其中C法效果佳,A法与B法效果相近.
作者:韩淑贞;王立祥;韦中余;雷联会;管晓萍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急性药物中毒病人临床上常出现体温升高现象,为了解其体温的变化情况,我们对154例急性药物中毒病人的体温进行临床动态观察,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观察组154例,系 1996~2000年我院收治的经口急性药物中毒病人,男 51例、女103例,年龄14 ~60岁,平均 37.5岁.误服中毒 33例,自杀121例.根据中毒药物种类分为观察Ⅰ组108例,其中有机氟类灭鼠药中毒4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9例,解热镇痛药中毒16例,亚硝酸盐中毒6例,心血管系统药物中毒5例.观察Ⅱ组 46例,其中镇静催眠药中毒37例,阿片类中毒5例,抗癫痫药中毒4例.对照组150例,系正常体检病人,男 50例、女100例,年龄16~58岁,平均 37.5岁.观察Ⅰ、Ⅱ组与对照组间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处理,均P>0.05, 3组间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文涛;刘晶;何晓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膨肺对长期机械通气致肺不张病人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长期机械通气已发生肺不张的9例ICU病人行持续性膨肺,监测其呼吸力学的改变.结果与膨肺前比较,膨肺后30 min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阻力(R)、呼吸机作功(WOBv)均有所降低(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顺应性改善为明显(P<0.01).120 min PIP、Pplat、R、WOBv与膨肺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持续性膨肺可以明显改善呼吸力学特征,增加肺容积,从而改善氧合功能;由于持续性膨肺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需严密观察病人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加强护理.
作者:景继勇;兰美娟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在口腔医疗及口腔护理工作中贯穿电视录像宣教,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已被国外医院广泛采用.2000年8月至2002年1月我科对41例无牙颌病人戴用全口义齿前进行电视录像宣教,效果显著,介绍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我院修复科就诊的无牙颌病人79例,男44例、女35例,年龄47~68岁.无明显口颌系统疾病症状,均反应灵敏、能合作,有填写问卷的能力.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戴义齿前候诊时组织观看电视录像片),对照组38例(整个就诊过程不观看电视录像片).两组性别、年龄、无牙颌状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有可比性.
作者:曹健;张寿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病人下肢短缩畸形极为常见,为使这类病人得到矫治,我院1988年8月至2001年6月采用半环槽架外固定器行胫骨延长术76例,经过全面护理和有效的功能锻练指导,疗效满意.
作者:许海玲;潘洁群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作者:张惠芳;古丽;郭新宁 刊期: 2002年第09期
临床采集血标本后将血注入试管前,传统方法是取下针头,将注射器乳头沿试管壁缓慢注入血液,极易污染工作人员的手及治疗盘(血污).鉴此,我们采用直接注血法,探讨在减少污染的同时,是否影响血标本的质量.
作者:沈曲;唐放明;周迎华;陈映青;胡小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肿瘤病人应用大剂量氟尿嘧啶化疗后,由于药物的毒性刺激,使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平滑肌痉挛,常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炎.为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我科对30例病人用75%乙醇湿敷,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
作者:刘足英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出血性脑梗死是指急性脑梗死病人由于梗死区血流再灌注而发生的继发性出血,亦称梗死后出血.中药醒脑静注射液用于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治疗,取得了肯定的疗效.为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并发出血性梗死的发生率之影响,现将我院1999年10月至2001年9月神经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14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71例)用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
作者:贺彩芳;胡平浪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是婴儿期较多见的一种非癫痫性发作形式,易误诊为癫痫.1999年10月至2001年6月,我科收治6例疑诊为癫痫而住院的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患儿,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44 d至11个月,平均(3.8±4.1)个月.其生长发育与正常同龄儿无差异,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除1例患儿出生时有轻度窒息(Apgar评分7分)外,余5例均无窒息史.患儿均在清醒时发作,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般为数秒钟(10 s内);发作次数多少不等,每日发作1~10次1例,11~20次3例, 20次以上2例.行脑电图、24 h脑电图、头颅CT、血电解质等检查,结果均正常.住院期间曾给予补钙、抗癫痫药物(AEDS)、苯巴比妥、硝基安定等治疗,疗效欠佳,经临床观察,根据文献[1]的诊断标准确诊为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即停AEDS等治疗,予出院.随访观察1年,3个月后无类似发作3例,6个月后2例,8个月后1例.6例患儿的运动及智力发育均正常.
作者:王亚飞;冯慧云;陈彩莲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监测气管切开术后痰培养致病菌阳性病人气道内微泵推注敏感抗生素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均用微泵推注湿化液.观察组(30例)气道内微泵推注湿化液为生理盐水加α-糜蛋白酶加敏感抗生素;对照组(30例)气道内湿化液用生理盐水加α-糜蛋白酶,比较两组痰量、分泌物粘稠度、发热天数、痰培养致病菌检出率.结果 两组病人痰量比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用药后第3、7天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气道分泌物粘稠度降低病例数比较,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痰培养致病菌检出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热天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在气道湿化液中加用敏感抗生素可使痰量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粘稠度降低,痰培养致病菌检出率下降,可有效防治下呼吸道感染.
作者:陈丽文;胡爱菊;金丽敏;严培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当前护士的压力状况,设法调整其工作方式方法,以便大限度地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0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0.5%护士工作压力感较强,有44.9%的压力来源于工作任务繁重,19.6%源于知识不够用和技能不熟练.中级技术职务护士的压力48.7%是源于工作任务繁重,初级技术职务的护士压力21.6%源于知识和技能不适应工作;正在接受继续教育的护士压力感强于未接受教育者(χ2=9.72,P<0.05).结论 应适当增加护士编制,调整科室人员配备,为护士继续教育提供条件,以缓解护士压力.
作者:赵光红;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 刊期: 2002年第09期
螺旋弹力牵引装置[1](简称装置)是我科研制的用于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的一种集牵引、复位、固定为一体的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曾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博览会发明奖.在临床应用16年,获满意效果.
作者:李玉焕;陈虹;包勤德 刊期: 2002年第09期
随着军字1号工程的开展使用,医疗网络信息化对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及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护理管理中存在的护士倒班频繁致人员难以集中,日常工作烦琐且时效性要求高等特点,我们在护士每日工作的计算机终端上设制护士长专用网页,以便护士随时了解工作重点、排班情况、业务及政治学习内容,使管理目标能快速、准确、有效的执行.
作者:冯茂群;刘利勋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 CFR)是临床评价冠状动脉循环功能的有效指标.我院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静脉注射双密达莫结合等长握力负荷实验,对冠心病病人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前、后冠脉血流储备检测评价,获得良好效果.这一无创、简便的检测新方法突破了以往因为技术、仪器、人为等因素在测量CFR时所受到的限制[1].
作者:陈莹;尹爱珍;薛晶 刊期: 2002年第09期
在临床护理危重病人时,常需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以了解肾血液灌流情况.而临床使用的一次性引流袋,膨起呈圆柱形时其尿量与实际尿量相差约50~80 ml,达不到准确记录的目的.为此我们研制了一次性引流器,并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王兰芳;李京力;孙云芳;杨贤 刊期: 2002年第09期
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我院采用米菲司酮与氨甲蝶呤联合治疗异位妊娠28例,成功率达92.9%,有创伤小、保留生育功能等优点.
作者:时彩丽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预充输液对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剖宫产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剖宫产手术病人72例随机分为C、H、R 3组(各24例),C组为对照组,于腰麻给药前输入复方林格乳酸钠120~160(123±23) ml;H组为预充贺斯组,腰麻给药前输入贺斯500 ml,40 min输完(12.5 ml/min);R组为预充复方林格乳酸钠组,腰麻给药前输入复方林格乳酸钠800 ml,40 min输完(20 ml/min).腰麻给药后3、5、10 min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给药后3 min血压出现下降趋势,其中C组2例、R组1例SBP(收缩压)下降(<90 mmHg),5 min血压明显下降,10 min血压回升,与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有关.三组因血压明显下降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率比较,H组<R组<C组.结论 剖宫产手术行联合阻滞的病人在腰麻给药前预充一定量的胶体液可预防低血压.
作者:魏岚;崔桂萍;孟凌新 刊期: 200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