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红
1991年3月至2000年1月,我科采用髋臼成形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1 8例,效果较好。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7例、女11例,年龄19~34岁。18例均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病程19~34年。其中4例曾行髂骨旋转截骨术,2例行髋臼髂骨内移截骨术,2例行髋臼造盖术,10例为初次手术。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跛行和疼痛,髋关节曲屈50~85°(正常值130~140°)、后伸0~5°(正常值10°)、内旋5~10°(正常值30~45°)及外旋15~25°(正常值40~50 °)。X线片示髋臼角45~60°(正常值<20°)。1.2 手术方法 术前行骨牵引2周,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患侧臀部垫枕抬高约30°。采用Smi th-Peterson(髋关节前外侧)切口,暴露关节囊但不切开[1]。用弧形凿沿髋臼上缘截骨绕过髋臼上方,将脱位股骨头复位并将患肢置于外展位,将截骨瓣尽量向下翻转以加大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取自体髂骨骨块植入并用克氏针或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45 d。
作者:高春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专利号: ZL 97241279.4 输液配药是临床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目前的输液配药方法大多用注射器刺入药瓶,用手推拉活塞稀释药物,多次抽吸才能完成,易造成交叉感染,且劳动强度大。为此,笔者于1997年研制了“一次性输液配药器”,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并于1997年获国家专利。介绍如下。1 结构与制作 配药器采用聚乙烯材料制作,为一次性使用产品。由导管、加压器、调速器、针头及排气管组成,全长60 cm,以加压器(长5 cm,类同输液器滴管)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上段长30 cm ,下段长25 cm),导管下段有一调速器,两端各有一塑料针头及排气管,导管及上、下排气管内各设有一过滤器(见图1)。2 应用方法2.1 稀释药物方法 ①检查药液质量及批号,开启、消毒瓶塞等同密闭式输液法。②检查配药器的外包装是否完整、有无漏气、有效期、生产批号等,符合要求方可使用。③将导管上段的针头帽取下,将针头插入液体瓶内,排气管别在网套上;关闭调速器,将液体瓶倒挂在输液架上;去掉另一端针头帽,左手持需稀释药瓶,右手持配药器针栓将针头插入瓶内;将下端排气管向上,右手打开调速器,液体自动流入瓶内。若流速过慢,可用右手挤压加压器,待液体流至需稀释药瓶的2/3时关闭开关,拔出针头,再进行系列药瓶药物的稀释。
作者:王祥;苏冬梅;梅梅;杨琼;刘广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护士长是医院基层科室护理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在病房组织管理和业务管理中起主导作用,其管理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因此护士长工作至关重要。笔者认为营造学习型护理单元是锻炼护士长工作能力的好方法。1 学习型护理单元的概念 学习型护理单元是以护理单元为单位,由若干名护理人员组成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 8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提出的。这一管理科学新理论在欧美企业界广泛应用,并取得很大成功[1]。“学习”是组织成员对环境、竞争者和组织本身的各种情况的分析、探索和交流过程。它与传统的学习含义不同,不仅是指知识、信息的获取,更重要的是指提高自身能力,对变化的环境作出有效的应变。学习可分为组织学习和个人学习。个人学习是指学习者对所处部门的结构、目标、现存问题和未来发展所进行的思考和分析;组织学习是指在大量个人学习的基础上,围绕某些特定专题,在一定范围内展开并受到某种指导的学习活动。后者是一种有计划、全组织规模的重新思考[2]。
作者:惠蓉;赵丽;洪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结肠镜检是对结肠病变作出定性诊断的较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为保证结肠镜进入顺利和观察满意,肠道准备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在甘露醇溶液口服的基础上加用番泻叶,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年1月至2000年8月在我院行结肠镜检查的病人200例,男132例、女68例,年龄23~80岁,平均54.1岁。其中长期便秘54 例,慢性腹泻68例,腹泻与便秘交替66例,其它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均排除结肠癌所致肠腔癌性狭窄及肠梗阻。1.2 方法 检查前1 d常规进少渣饮食,检查当日晨进流质饮食。对照组检查前4 h口服20%甘露醇液250 ml,5%葡萄糖氯化钠500 ml,前30 min饮水1 000~1 500 ml;观察组口服甘露醇前用番泻叶20 g(加水250 ml)泡服,其它同对照组。记录排便次数,末次排便性状及有无不良反应。
作者:陈敏珍;楼瑞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科1987~2000年收治6例锁骨下血管损伤病人,经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5~69岁,平均45.0岁。刀刺伤致右锁骨下动、静脉损伤1 例,钢筋刺破右锁骨下动、静脉1例,车祸致第1肋骨骨折刺断左锁骨下动、静脉4例(其中1 例合并有锁骨下动脉栓塞)。6例中5例合并臂丛神经损伤。3例彩超可见第1肋骨、锁骨的骨皮质连续性中断、错位,锁骨下动、静脉血管壁的连续性中断,局部可见液性暗区,边界清楚。查体:锁骨上窝饱满、压痛,患肢感觉、活动障碍,桡动脉搏动不能触及。在全麻下急诊行血块清除、血管修补、神经松解术;术后予以补液、抗炎、抗凝、扩血管治疗,平均住院17 d,伤口愈合出院。随访6~27个月,平均13个月,按张高孟[1]标准评价优4 例,良1例,差1例。
作者:陈爱兰;应丽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震颤、肌僵直、运动减少三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2000年3~10月,我们应用微电极导向毁损技术治疗帕金森病15例,疗效显著,无持久并发症。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37~68岁,平均52.0岁,病程5~15年。以肌僵直、运动迟缓为主要症状11例,以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4例。 方法及结果:病人头部安装定位头环,应用瑞典产LEKSELL立体定位系统(由立体定位头环,定向仪等组成 )行磁共振靶点定位;采用微电极记录及热射频治疗系统行微电极电生理记录定位及热射频靶点毁损治疗。病人肌僵直、运动迟缓明显改善,肢体震颤消失,术毕即可行走。术后观察5~7 d,无1例发生并发症。
作者:陈春莲;夏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癌因性疲乏是癌症病人的主要症状之一。约75%~90% 接受化疗的病人有癌因性疲乏[1,2]。1997年12月至1999年12月,我科对66例胃、大肠癌化疗所致癌因性疲乏应用生保灵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6例中男48例、女18例,年龄32~71岁,平均52.8岁。其中胃癌46例,大肠癌20例。根治性手术52例,姑息性手术10例,未行手术4例。均接受化疗,胃癌用AMF方案,大肠癌用CF加FUDR方案,每21 d为1个疗程,完成2~4个疗程。化疗后3~10 d病人出现癌因性疲乏;中医辨证为心脾两虚型,临床表现心悸37例,失眠多梦33例,纳差厌食66例,食后腹胀40例,大便溏烂38例。1.2 治疗方法 66例病人在化疗后出现癌因性疲乏症状即开始服用生保灵胶囊(杭州澳医保灵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日2次,每次2粒,20 d为1个疗程,全部病例均服用2个疗程。
作者:郑苏凤;李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探讨激光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肢体肌力恢复的效果,对38例患儿的右侧肢体采用激光穴位照射,左侧肢体行针灸疗法,进行自身效果对照。结果两侧肢体肌力恢复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方法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治疗后肌力均明显提高。而激光治疗有安全、无痛、无交叉感染和晕针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神经康复治疗方法。
作者:杨定萍;李邦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1998年1月至2000年4月应用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治疗17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再阻塞病人,护理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7例(17眼)均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男6例、女11例,平均年龄35.0(20~46)岁。术后1~14个月出现泪道阻塞。15例由于鼻腔泪囊吻合口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所致,2例骨孔过小,吻合口粘膜错位愈合。术前泪囊碘油造影排除泪囊过小或下泪小管及泪总管阻塞;无鼻息肉、鼻甲肥大、鼻窦炎、鼻腔肿瘤等。1.2 手术方法 手术操作均在电视监测下进行。局部麻醉后,应用鼻内窥镜手术器械自鼻腔探查吻合口,根据不同病因,采取切开、分离、扩大吻合口的方法(如原吻合口有大量肉芽组织,用刮匙彻底清除干净;如为鼻粘膜唇瓣再粘连则切除原唇瓣大小的粘膜),吻合口放置0.2 mg/ ml丝裂霉素C棉片,留置3 min后取出,以生理盐水冲洗,冲洗通畅后填塞鼻腔。1.3 护理1.3.1 术前护理:①向病人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解除病人第二次手术的恐惧及对手术的疑惑心理。②术眼泪道冲洗,1次/d,连续3 d 。③术眼滴抗生素眼药水,4次/d。④行泪囊碘油造影(先作碘过敏试验 ),了解泪囊大小及泪小管情况。⑤术前1 d剪掉术侧鼻毛,泪囊内注入美蓝,注入后立即以生理盐水洗眼,以减少术眼的刺激。
作者:秦建新;龚华庸;曾宪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探讨住院病人对探视、陪护的实际需求及心理状况,对600例住院病人进行陪人需求、需陪人种类、对陪护的感受及探视方式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发现住院病人对陪护的需求远远大于“三甲”医院≤8%的管理要求。结果表明,陪护对病人的作用除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外,给病人心理感情支持、满足其心理需要是医护人员及护工不可替代的。提示对住院病人留陪护≤8%的管理要求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冯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股静脉穿刺是新生儿科常用的操作方法。传统以股动脉搏动点内侧0.5 cm处为穿刺点,但由于新生儿血管细,股动脉搏动不明显,抽血成功率低,且容易污染。1997~2000年,我科采用划线法(改良法)对199例患儿进行股静脉穿刺,成功率高,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儿199例,男116例,女83例,年龄1~28 d。188例一次穿刺抽血成功,成功率94.47% ,11例失败。未出现感染情况。 患儿取仰卧位,穿刺侧大腿外旋、外展,与身体纵轴成45°,臀下垫一薄垫,屈膝呈蛙腿状卧位。从脐部引一条直线垂直于腹股沟,垂直交叉点即为穿刺点,常规消毒行股静脉穿刺抽血。2 讨论 股静脉为静脉向上的延续,行经股三角,至股三角上部位于股动脉内侧,而股三角上界为腹股沟韧带[1],患儿取屈膝呈蛙腿状卧位时,股骨头在深层将股静脉托起,此时从脐部引垂直于腹股沟的连线,其垂直交叉点正是股静脉走行的解剖位置。 传统的穿刺部位以股动脉搏动点内侧0.5 cm处作标志,采血进针点依操作者的感觉来确定,由于感觉、经验不同,且新生儿股动脉搏动不明显,因而穿刺位置误差大,采血成功率低。用划线法确定股静脉穿刺点,能将穿刺点定位于一个误差小范围,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作者:谢俐萍;彭丽华;冯琼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3年,我院手术室与上海医疗器械厂共同设计了改良悬吊拉钩,应用于3 342例肝胆手术病人,效果甚好。介绍如下。1 材料与制作 改良悬吊拉钩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由直角支撑杆和拉钩两部分组成(见图1)。直角支撑杆厚0.6 cm,垂直部分长55 cm,水平部分长19 cm,其上装有4节卡槽。拉钩有固定卡扣、螺旋器、制动活塞、钢丝、钩叶五部分。2 使用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铺单,取肋缘下斜切口,进腹探查后,选定需要暴露的手术野,以盐水纱垫保护切口。将直角支撑杆的垂直部插入手术台一侧的固定器上,调节高度及牵拉方向,旋紧固定器;将固定卡扣卡入直角支撑杆水平部的相应卡槽内,钩叶深入切口,根据手术视野的需要和切除范围的大小调节钢丝松紧度及卡扣位置。使用时用力适当,切勿过度、过长时间牵拉,以免组织压迫性坏死。术毕将拉钩清洁后高压灭菌备用。
作者:张平;程月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了解肿瘤科护理人员在接触抗肿瘤药物过程中出现毒副反应的情况,减少职业性损害的发生,选择符合样本条件的肿瘤科护士48例,按接触时间的长短分为三组,采用定期查体和随访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随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时间的延长,白细胞减少、脱发、月经异常症状相应增加,接触19~34个月者与2~6个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要避免职业影响健康,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作者:贾晓燕;李慧莉;李荣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探索Molteno管植入术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护理措施,对18例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行Molteno管植入术治疗的病人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18例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病人中 17例眼压得到控制。术前做好解释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并发症预防及出院健康指导是提高该手术疗效的重要条件。
作者:植翠明;肖惠明;胡穗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内眼手术前将术眼睫毛剪掉,经临床观察发现不仅无助于降低手术感染,反而易给病人造成创伤。1999年9月至2000年2月,我中心对157例白内障病人术前用抗生素眼液滴眼,术中采用手术薄膜粘贴术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感染发生,且感觉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57例,男56例、女101例,年龄大85岁,小1.5岁。均行白内障手术,术前未剪睫毛而使用手术薄膜(天津博安医用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粘度医用手术薄膜)。1.2 方法 手术前3 d用0.25%氯霉素眼液滴眼,4~6次/d。术前30 min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术眼睑缘、上下眼睑,并清除眼内分泌物,然后用0.25%氯霉素眼液1支(8 ml)冲洗结膜囊。手术时,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分开术侧上下眼睑,使眼睑呈外翻状,术者将手术薄膜粘贴在术眼上下眼睑皮肤上,睫毛粘在薄膜内面,然后根据眼裂长度剪开薄膜,其游离端随开睑器撑开睑裂而内折到结膜囊内,使睑缘完全包裹。1.3 结果 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感染发生,伤口一期愈合;术眼感觉良好。2 优点 ①使用安全。采用手术薄膜避免了剪睫毛操作不当可能给病人带来的伤害。剪睫毛不仅要求操作轻、快、准、稳,同时还需要病人密切配合(眼不动,睑不眨),否则,易造成睑缘和眼球的损伤,给病人带来痛苦,严重者会影响手术如期进行;同时因睫毛剪掉而产生的异物感,导致病人用手搓揉眼睛,这样睫毛根部很容易划伤角膜上皮。②满足了病人的生理需要。睫毛有防尘作用,白内障手术病人术后第1天即打开眼罩,可以视物,如无睫毛,术眼很容易进入灰尘和异物。③满足了病人的心理需要。剪睫毛易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加重了对手术的恐惧感。同时,剪掉睫毛后,影响面部容貌。 (本文承蒙丁训英主任护师指导,特此致谢)
作者:宁小之;李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讨论消化性溃疡病人的相关心理及社会因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评定量表(LES)、社会支持量表(SSR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60例消化性溃疡病人及60例正常人作调查。结果消化性溃疡病人在心理、社会支持、个性特征及生活事件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病人对生活应激的态度较为消极,在社会支持及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着缺陷,对负性刺激较为敏感。提示在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病人的作用。
作者:王爱香;昌燕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前,医院感染管理临床带教工作尚不能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带教管理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已迫在眉睫。我院自1996年开始在外藉专家指导和帮助下,编制医院感染管理标准临床教学周目标(下称周目标),即每周实习生的学习目标,使临床实习工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1 实施对象 1996年1月至2000年6月,在我院实习和进修的护士40人,年龄19~35岁。中专学历6人、大专16人、本科18人。实习2周至2个月。2 编制周目标方法2.1 确定基本要求 ①充分体现教学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即周目标以学校的教学大纲为基本点,整个周目标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既要考虑医院感染学科的基本要求,又要考虑医院临床的特殊性。②遵照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即周目标的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内容求精而不求多,达到既符合培养目标又符合实习生接受能力。③目标评价标准简便易行。④采用表格的形式,设计中文理清楚,表意明确,便于实习生实施和带教老师的评价。
作者:袁玉华;包家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急慢性扁桃体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我院常规采用全身抗生素治疗及稀碘酊外用,但局部刺激性强,且易导致恶心、呕吐、局部疼痛,病人不易配合。 1998年6月至2000年9月,笔者采用中药制剂地黄醇I号、Ⅱ号交替外用治疗急慢性扁桃体炎6 0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5~53岁,平均26.7岁。急性非化脓性扁桃体炎25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20例;慢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15例。发病至就诊时间1~3 d,院外均未作其它治疗。1.2 方法1.2.1 地黄醇液制备方法:地黄醇I号液取黄莲、黄柏各1 kg,捣碎混合后加75%乙醇浸泡24 h取液,再加冰片250 g,溶解后将浸提液过滤备用。地黄醇Ⅱ号液取地榆、黄柏各1 kg,捣碎,其余方法同I号液制取法。
作者:张爱军;张学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常规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采用三孔或四孔法操作[1]。1998年5月至2000年3月,我院外科采用美国Stryker腹腔镜施行二孔法手助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15例,效果良好。手术配合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14~54岁,平均28.6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7例,坏疽性阑尾炎3例。手术时间15~50 min,平均20.7 min。病人术后当日下床活动,并可进流质饮食,住院2~5 d,平均3.2 d,术后无腹腔内感染及皮肤戳孔感染。1.2 器械的准备 准备腹腔镜器械,如0°观察镜,套管针(内径10 mm,长度17 cm),尖嘴分离钳及抓钳;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常规器械。1.3 手术方法及配合 硬膜外麻醉后取平卧位,消毒铺巾。在病人脐下正中切一横行小口制造人工气腹后,经脐下切口将套管针穿刺进入腹腔。观察镜用80~90℃的无菌水预热后经套管针置入腹腔内,镜下观察阑尾炎症程度。由助手在腹腔外按压右下腹,同时在镜下观察,选择贴近阑尾根部处切一横行小口,置另一内径为10 mm套管针,经此套管用无齿抓钳提起阑尾,分离阑尾周围的炎性粘连,推开肠管、大网膜等脏器(小范围的膜状粘连可用剪、推、钩等操作解除),充分显露盲肠和阑尾。将一自制的无菌橡胶戳孔保护套(可用避孕套代替,保护套两端呈喇叭状,开口处直径3 cm,中间部分内径为1 cm,大长度5 cm)通过套管放入腹腔,用抓钳将其一端拉入套管内,回抽并拉出套管,使保护套两端分别位于腹腔内外。经保护套置入抓钳,抓住阑尾尖端,边解除气腹边将阑尾提出腹腔,此时可显露阑尾根部,在腹腔外常规行阑尾切除,阑尾残端无需包埋。术毕创可贴拉合皮肤切口[2]。
作者:马艳丽;石焕玲;王春;李瑞芹;王玉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且无刺激的预防褥疮方法,将长期卧床的急性脑血管病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红花芍药复方提取液经直流电离子导入褥疮的好发部位,1次/d,每次20 min,同时辅以常规护理翻身;对照组采用常规翻身加局部50%红花乙醇按摩,2次/d,每次20 min。15 d 内动态观察全身皮肤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褥疮发生人数分别为29例(29%)、4例(4%) ,两组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提示红花芍药复方液直流电离子导入可明显减少褥疮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刘秋梅;舒秀敏;李钢;刘辉;甘小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