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次性输液配药器的研制

王祥;苏冬梅;梅梅;杨琼;刘广萍

关键词:配药器, 稀释配药
摘要:专利号: ZL 97241279.4 输液配药是临床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目前的输液配药方法大多用注射器刺入药瓶,用手推拉活塞稀释药物,多次抽吸才能完成,易造成交叉感染,且劳动强度大。为此,笔者于1997年研制了“一次性输液配药器”,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并于1997年获国家专利。介绍如下。1 结构与制作 配药器采用聚乙烯材料制作,为一次性使用产品。由导管、加压器、调速器、针头及排气管组成,全长60 cm,以加压器(长5 cm,类同输液器滴管)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上段长30 cm ,下段长25 cm),导管下段有一调速器,两端各有一塑料针头及排气管,导管及上、下排气管内各设有一过滤器(见图1)。2 应用方法2.1 稀释药物方法 ①检查药液质量及批号,开启、消毒瓶塞等同密闭式输液法。②检查配药器的外包装是否完整、有无漏气、有效期、生产批号等,符合要求方可使用。③将导管上段的针头帽取下,将针头插入液体瓶内,排气管别在网套上;关闭调速器,将液体瓶倒挂在输液架上;去掉另一端针头帽,左手持需稀释药瓶,右手持配药器针栓将针头插入瓶内;将下端排气管向上,右手打开调速器,液体自动流入瓶内。若流速过慢,可用右手挤压加压器,待液体流至需稀释药瓶的2/3时关闭开关,拔出针头,再进行系列药瓶药物的稀释。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病人化疗期间的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探讨

    为了探讨乳腺癌病人化疗期间的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以及相互关系,为制定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对81例择期手术后在门诊接受化疗的乳腺癌病人进行《癌症病人生活质量问卷》及《Jaloweic应对量表》问卷调查。结果乳腺癌病人化疗期间常用的应对方式是乐观、面对、寻求支持;60.5% 的病人认为她们的生活质量是好的;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3832,P<0.001)。提示积极的应对方式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要重视癌症病人对压力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教育他们使用正性应对,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美芬;Nunta Leksawasdi;张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改良悬吊拉钩的研制及应用

    1993年,我院手术室与上海医疗器械厂共同设计了改良悬吊拉钩,应用于3 342例肝胆手术病人,效果甚好。介绍如下。1 材料与制作 改良悬吊拉钩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由直角支撑杆和拉钩两部分组成(见图1)。直角支撑杆厚0.6 cm,垂直部分长55 cm,水平部分长19 cm,其上装有4节卡槽。拉钩有固定卡扣、螺旋器、制动活塞、钢丝、钩叶五部分。2 使用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铺单,取肋缘下斜切口,进腹探查后,选定需要暴露的手术野,以盐水纱垫保护切口。将直角支撑杆的垂直部插入手术台一侧的固定器上,调节高度及牵拉方向,旋紧固定器;将固定卡扣卡入直角支撑杆水平部的相应卡槽内,钩叶深入切口,根据手术视野的需要和切除范围的大小调节钢丝松紧度及卡扣位置。使用时用力适当,切勿过度、过长时间牵拉,以免组织压迫性坏死。术毕将拉钩清洁后高压灭菌备用。

    作者:张平;程月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思密达联合茵栀黄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为了探讨思密达联合茵栀黄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将6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分别用思密达联合茵栀黄及单用茵栀黄治疗30 d,观察两组血清总胆红素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从(102.40±56.10)μmol/L降为(50.00±40.20)μmol/L(P<0.01),ALT从(120.40±110.00)IU/L降为(40.10±42.00)IU/L(P<0.01);对照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从(11 0.10±58.20)μmol/L降为(70.22±56.12)μmol/L(P<0.05),ALT从(130.28±4 0.62)IU/L降为(66.08±46.00)IU/L(P<0.05)。提示思密达联合茵栀黄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效果明显优于单一使用茵栀黄。

    作者:周新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一次性输液配药器的研制

    专利号: ZL 97241279.4 输液配药是临床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目前的输液配药方法大多用注射器刺入药瓶,用手推拉活塞稀释药物,多次抽吸才能完成,易造成交叉感染,且劳动强度大。为此,笔者于1997年研制了“一次性输液配药器”,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并于1997年获国家专利。介绍如下。1 结构与制作 配药器采用聚乙烯材料制作,为一次性使用产品。由导管、加压器、调速器、针头及排气管组成,全长60 cm,以加压器(长5 cm,类同输液器滴管)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上段长30 cm ,下段长25 cm),导管下段有一调速器,两端各有一塑料针头及排气管,导管及上、下排气管内各设有一过滤器(见图1)。2 应用方法2.1 稀释药物方法 ①检查药液质量及批号,开启、消毒瓶塞等同密闭式输液法。②检查配药器的外包装是否完整、有无漏气、有效期、生产批号等,符合要求方可使用。③将导管上段的针头帽取下,将针头插入液体瓶内,排气管别在网套上;关闭调速器,将液体瓶倒挂在输液架上;去掉另一端针头帽,左手持需稀释药瓶,右手持配药器针栓将针头插入瓶内;将下端排气管向上,右手打开调速器,液体自动流入瓶内。若流速过慢,可用右手挤压加压器,待液体流至需稀释药瓶的2/3时关闭开关,拔出针头,再进行系列药瓶药物的稀释。

    作者:王祥;苏冬梅;梅梅;杨琼;刘广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例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护理

    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于肾小管回吸收磷减少所致,血磷降低(<0.97 mmol/L),钙磷乘积<30,骨质不易钙化。本病不易早期发现,在佝偻病长期治疗无效时考虑本病。2000年我科收治1例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儿,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简介 女,2岁。发现“O”形腿1年余,肌内注射维生素D3,长期口服钙剂,效果差。入院时T 3 7.2℃、P 90次/min、 R 30次/min,体重10 kg,营养一般,毛发稀疏,方颅,手、脚镯征阳性,肋骨串珠,鸡胸,双下肢呈“O”形。X线示双侧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干骺端增宽,边缘呈毛刷状改变,钙化带模糊,骨骺板增宽,骨骺部分边缘毛糙不齐。血磷0 .6 mmol/L,碱性磷酸酶1 158 U/L,血钙2.47 mmol/L,诊断为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口服补磷合剂(含磷酸盐)、罗钙全(含维生素D),经过8个月规律用药,该患儿佝偻病症状消失,血磷基本正常。2 护理2.1 指导正确用药 ①维持血磷浓度在0.97 mmol/L以上,口服补磷合剂,10 ml/次,5次/d,有利于骨的钙化,维持正常的生长速率。服用补磷合剂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可在饭后、睡前给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长期规律用药时,若血磷浓度不易达到正常范围,出现中毒症状或病情无好转,停用罗钙全或剂量减半,并加大补磷合剂用量(20 ml/次),可促进本病痊愈。如X线片示干骺端已愈合,罗钙全用量可减半,以防止骨骺软化。②口服罗钙全 30~40 ng/(kg·d),1次/d。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有无中毒症状(如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口渴、表情淡漠、呕吐、吸吮无力、皮肤弹性减低、四肢肌张力减低、发热等)。若出现中毒症状,立即停药。③该病是由于肾小管回吸收磷减少所致,因此,需要终生服用磷酸盐。本例患儿曾中断服用,佝偻病症状重新出现,服药后好转。

    作者:任香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透析管路及透析器浸泡消毒后冲洗方法的探讨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血透材料进行重复使用,多采用0.1%过氧乙酸(PAA)浸泡消毒。消毒后的透析管路、透析器须经彻底冲洗才能再使用,而常规方法需较长时间和较多透析液冲洗。为了缩短冲洗时间、节省冲洗液,我们根据PAA遇热易分解的特性,设计了加热冲洗法,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测试,报告如下。1 方法 选择同期透析病人150例(150例次),随机分为A、B、C三组,各组50例次,A组使用后的透析管路、透析器采用浸泡后常规冲洗方法,即用0.1% PAA浸泡24 h后,将透析器装上Gambro AK透析机,透析器外膜接通透析液(温度37℃,流速500 ml/min),透析器血室连接透析管,接上1 L生理盐水,开放肝素管,启动血泵,以100 ml/min流速循环15 min,再打开透析管所有侧孔冲洗[1];B组方法同上,仅透析液温度为39℃,循环时间10 min;C组透析液温度39℃,循环时间5 min,其他方法同A组。在透析管的动静脉除泡器、透析器外膜出口处分别留取2 ml标本测残留PAA浓度[2],按文献[3]的方法计算。并记录透析液用量。所得数据用(x±s)表示,采用F检验。 观察加热冲洗后的透析器使用过程中病人有无全身不适、面色潮红、体表发热、恶心呕吐等PAA过敏反应。

    作者:陈燕燕;杨筱敏;刘景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食管癌病人手术前后焦虑状态调查及护理对策

    探讨食管癌手术病人焦虑状态的严重程度和特点,为心理评估和心理护理提供依据。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90例食管癌手术病人焦虑状态进行测评,结果焦虑是食管癌手术病人主要的心理反应,且手术前、后焦虑检出率亦不同,术前显著高于术后(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病人焦虑状态不同,<50岁中年人、文化程度高者其焦虑严重。提示食管癌手术病人心理健康状态较差,手术前、后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必不可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争取家属的配合及手术前、后的护理教育、音乐治疗对缓解病人焦虑症状有积极作用。

    作者:袁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Molteno管植入术治疗角膜移植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护理

    为探索Molteno管植入术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护理措施,对18例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行Molteno管植入术治疗的病人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18例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病人中 17例眼压得到控制。术前做好解释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并发症预防及出院健康指导是提高该手术疗效的重要条件。

    作者:植翠明;肖惠明;胡穗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改良法

    股静脉穿刺是新生儿科常用的操作方法。传统以股动脉搏动点内侧0.5 cm处为穿刺点,但由于新生儿血管细,股动脉搏动不明显,抽血成功率低,且容易污染。1997~2000年,我科采用划线法(改良法)对199例患儿进行股静脉穿刺,成功率高,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儿199例,男116例,女83例,年龄1~28 d。188例一次穿刺抽血成功,成功率94.47% ,11例失败。未出现感染情况。 患儿取仰卧位,穿刺侧大腿外旋、外展,与身体纵轴成45°,臀下垫一薄垫,屈膝呈蛙腿状卧位。从脐部引一条直线垂直于腹股沟,垂直交叉点即为穿刺点,常规消毒行股静脉穿刺抽血。2 讨论 股静脉为静脉向上的延续,行经股三角,至股三角上部位于股动脉内侧,而股三角上界为腹股沟韧带[1],患儿取屈膝呈蛙腿状卧位时,股骨头在深层将股静脉托起,此时从脐部引垂直于腹股沟的连线,其垂直交叉点正是股静脉走行的解剖位置。 传统的穿刺部位以股动脉搏动点内侧0.5 cm处作标志,采血进针点依操作者的感觉来确定,由于感觉、经验不同,且新生儿股动脉搏动不明显,因而穿刺位置误差大,采血成功率低。用划线法确定股静脉穿刺点,能将穿刺点定位于一个误差小范围,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作者:谢俐萍;彭丽华;冯琼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为了观察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病人的效果,对12例病人(序贯组)采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即有创机械通气临床指标达到一定要求后改用无创机械通气,与12例持续有创机械通气直至脱机的病人(对照组)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序贯组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发生例数、入住RICU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提示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 COPD病人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陈慧敏;王斌;沈旭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现状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生命的有效措施。然而有创气道的打开,使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的空气未经口鼻腔温化过滤,若护理不当,常可引起肺部感染。所以,护理界同仁一直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现综述如下。1 人工气道的湿化管理 因人工气道自身的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易使分泌物干燥粘结、阻塞管腔。而肺部感染随着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1]。所以湿化气道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1.1 湿化方法1.1.1 雾化吸入:临床上根据病情采用不同药物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每4 ~6 h 1次,每次15~20 min。采用小雾量、短时间的间断雾化法,即每隔2 h雾化吸入10 mi n[2],管口气雾温度保持在32~35℃,可避免因长时间大雾化导致的病人血氧分压下降。喷雾给药能够扩大药物在呼吸道内分布的范围,增强药物分布的均衡性;喷雾法的雾滴在压力作用下小而均匀地进入气管肺组织,降低药物对支气管粘膜的刺激,从而增强局部用药的疗效,达到局部预防感染的目的[3]。

    作者:韩维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防足下垂夹板鞋的研制与应用

    偏瘫病人卧床期由于椎体束受损,肌张力增高,在小腿屈肌群的牵拉下,病人常发生足下垂、足外翻、腿外旋等并发症。为解决这一难题,2000年2~9 月,我科研制防足下垂夹板鞋,经68例偏瘫病人应用,无1例发生上述并发症。1 材料与制作 取厚0.8 cm、长20 cm、宽11 cm木板两块,厚0.3 cm、边长20 cm等腰直角三角形木板两块,备病人的布鞋一只,后跟处缝两条长40 cm、宽3 cm布带。 将两长方形木板的宽边夹成直角用小钉钉牢,两三角形木板的两等腰边钉在两长方形木板的长边上,再将布鞋足跟与长方形木板直角夹角之交线相切;鞋底紧贴一侧长方形木板并钉牢 (见图1)。2 使用方法 夹板鞋垂直置放病人床尾,将患侧足穿入鞋内,轻提布带,并交叉绑在小腿前,注意松紧适度,根据病人胖瘦可在鞋边缘加用防护棉垫。

    作者:王海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医院感染管理教学周目标的编制及应用

    目前,医院感染管理临床带教工作尚不能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带教管理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已迫在眉睫。我院自1996年开始在外藉专家指导和帮助下,编制医院感染管理标准临床教学周目标(下称周目标),即每周实习生的学习目标,使临床实习工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1 实施对象 1996年1月至2000年6月,在我院实习和进修的护士40人,年龄19~35岁。中专学历6人、大专16人、本科18人。实习2周至2个月。2 编制周目标方法2.1 确定基本要求 ①充分体现教学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即周目标以学校的教学大纲为基本点,整个周目标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既要考虑医院感染学科的基本要求,又要考虑医院临床的特殊性。②遵照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即周目标的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内容求精而不求多,达到既符合培养目标又符合实习生接受能力。③目标评价标准简便易行。④采用表格的形式,设计中文理清楚,表意明确,便于实习生实施和带教老师的评价。

    作者:袁玉华;包家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红花芍药复方液直流电离子导入预防褥疮的临床观察

    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且无刺激的预防褥疮方法,将长期卧床的急性脑血管病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红花芍药复方提取液经直流电离子导入褥疮的好发部位,1次/d,每次20 min,同时辅以常规护理翻身;对照组采用常规翻身加局部50%红花乙醇按摩,2次/d,每次20 min。15 d 内动态观察全身皮肤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褥疮发生人数分别为29例(29%)、4例(4%) ,两组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提示红花芍药复方液直流电离子导入可明显减少褥疮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刘秋梅;舒秀敏;李钢;刘辉;甘小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营造学习型护理单元的思考

    护士长是医院基层科室护理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在病房组织管理和业务管理中起主导作用,其管理水平、业务能力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因此护士长工作至关重要。笔者认为营造学习型护理单元是锻炼护士长工作能力的好方法。1 学习型护理单元的概念 学习型护理单元是以护理单元为单位,由若干名护理人员组成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 8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提出的。这一管理科学新理论在欧美企业界广泛应用,并取得很大成功[1]。“学习”是组织成员对环境、竞争者和组织本身的各种情况的分析、探索和交流过程。它与传统的学习含义不同,不仅是指知识、信息的获取,更重要的是指提高自身能力,对变化的环境作出有效的应变。学习可分为组织学习和个人学习。个人学习是指学习者对所处部门的结构、目标、现存问题和未来发展所进行的思考和分析;组织学习是指在大量个人学习的基础上,围绕某些特定专题,在一定范围内展开并受到某种指导的学习活动。后者是一种有计划、全组织规模的重新思考[2]。

    作者:惠蓉;赵丽;洪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治疗术后泪道再阻塞的护理

    我院1998年1月至2000年4月应用鼻内窥镜下泪囊造孔术治疗17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再阻塞病人,护理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7例(17眼)均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男6例、女11例,平均年龄35.0(20~46)岁。术后1~14个月出现泪道阻塞。15例由于鼻腔泪囊吻合口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所致,2例骨孔过小,吻合口粘膜错位愈合。术前泪囊碘油造影排除泪囊过小或下泪小管及泪总管阻塞;无鼻息肉、鼻甲肥大、鼻窦炎、鼻腔肿瘤等。1.2 手术方法 手术操作均在电视监测下进行。局部麻醉后,应用鼻内窥镜手术器械自鼻腔探查吻合口,根据不同病因,采取切开、分离、扩大吻合口的方法(如原吻合口有大量肉芽组织,用刮匙彻底清除干净;如为鼻粘膜唇瓣再粘连则切除原唇瓣大小的粘膜),吻合口放置0.2 mg/ ml丝裂霉素C棉片,留置3 min后取出,以生理盐水冲洗,冲洗通畅后填塞鼻腔。1.3 护理1.3.1 术前护理:①向病人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解除病人第二次手术的恐惧及对手术的疑惑心理。②术眼泪道冲洗,1次/d,连续3 d 。③术眼滴抗生素眼药水,4次/d。④行泪囊碘油造影(先作碘过敏试验 ),了解泪囊大小及泪小管情况。⑤术前1 d剪掉术侧鼻毛,泪囊内注入美蓝,注入后立即以生理盐水洗眼,以减少术眼的刺激。

    作者:秦建新;龚华庸;曾宪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钾钠定量试验饮食的应用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肾上腺皮质腺瘤或增生分泌醛固酮过多,引起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失钾性肾病及血钾过低症[1]。本病确诊依据是醛固酮分泌增高和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降低。对临床高度怀疑而未能确诊的病例,行钾钠定量试验饮食有助于诊断[2]。我院营养科1995年12月至2000年5月对18例疑为原醛症病人应用钾钠定量试验饮食,并观察血生化指标,为及时明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例中男4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6岁。入院时血压162.4~205.3/92.5~128.6 mmH g(1 mmHg=0.133 kPa);血钾(2.95±0.31)mmol/L,血钠(141.31±5.83)mmol/L,血pH 7.49±0.18,CO2结合力(30.8±1.4)mmol/L。1.2 钾钠定量试验饮食的方法与步骤1.2.1 准备工作:向病人详细说明试验饮食的目的和要求,取得病人的高度合作。在试验饮食期间,除营养室供给的饮食外不得食用任何食物;烹调用水及饮用水均用蒸馏水;不得喝茶、开水或其他饮料;不能用牙膏刷牙(内含碱性化合物);不能用含钠味精,以免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吕海燕;应碧荷;钟亚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消化性溃疡病人相关心理社会因素调查分析

    为讨论消化性溃疡病人的相关心理及社会因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评定量表(LES)、社会支持量表(SSR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60例消化性溃疡病人及60例正常人作调查。结果消化性溃疡病人在心理、社会支持、个性特征及生活事件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病人对生活应激的态度较为消极,在社会支持及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着缺陷,对负性刺激较为敏感。提示在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病人的作用。

    作者:王爱香;昌燕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番泻叶联合甘露醇结肠镜检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

    结肠镜检是对结肠病变作出定性诊断的较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为保证结肠镜进入顺利和观察满意,肠道准备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在甘露醇溶液口服的基础上加用番泻叶,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9年1月至2000年8月在我院行结肠镜检查的病人200例,男132例、女68例,年龄23~80岁,平均54.1岁。其中长期便秘54 例,慢性腹泻68例,腹泻与便秘交替66例,其它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均排除结肠癌所致肠腔癌性狭窄及肠梗阻。1.2 方法 检查前1 d常规进少渣饮食,检查当日晨进流质饮食。对照组检查前4 h口服20%甘露醇液250 ml,5%葡萄糖氯化钠500 ml,前30 min饮水1 000~1 500 ml;观察组口服甘露醇前用番泻叶20 g(加水250 ml)泡服,其它同对照组。记录排便次数,末次排便性状及有无不良反应。

    作者:陈敏珍;楼瑞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布朗氏架衬垫的改进及制作

    布朗氏架是下肢骨折常用的牵引工具,为保证患肢血液循环,临床常用脱脂绷带环绕于架上。绷带环绕有不易更换的缺点。1998年6月至2000年6月,我科自制布朗氏架衬垫用于临床 1 820例次,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 材料选择及制作 选用吸水性及透气性较好的纯棉布1.2 m,根据布朗氏架的型号,将棉布重叠4层制成大号( 105 cm×30 cm)、中号(95 cm×28 cm)、小号(85 cm×25 cm)的长方型衬垫;两长边每间隔9 cm连接系带一对(每根宽2 cm、长40 cm)。 将制好的衬垫平铺于布朗氏架托面上,依次将系带在下面系上活结并绷平。衬垫两端系带分别固定在底架尾端及前端。2 优点 制作简单,更换方便、省时。环绕一个布朗氏架需5~6个绷带,价值20~25元,耗时8~10 min,而使用新制作的衬垫仅需成本费6元,铺垫一个布朗氏架只需2 min即可,而且还可拆洗消毒后使用,降低了材料消耗,减轻了病人负担。

    作者:刘素芳;望会;牟京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