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苏冬梅;梅梅;杨琼;刘广萍
为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对产程的影响,将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行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和对照组(正常分娩)各5 0例,观察两组产妇的总产程及第一产程时间,活跃期宫口扩张速率和胎头下降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总产程及第一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宫口扩张和胎头下降速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快(均P<0.01),表明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同时能明显促进产程进展。
作者:韩艳梅;安红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根据卫生部1994年颁发的《全国中等卫生学校十二个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中专护理(三年制)教学已普遍使用第三轮卫生部规划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在护理临床学科中,大多数教材按“护理程序”进行编写,但由于护理诊断的名称未取得统一的看法,导致教材在护理诊断的命名上不够规范,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依据,使用的专业辞语应该相对规范。为此,我们在教学时对教材中的护理诊断部分作了某些修改。1 资料来源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2 护理诊断命名存在的问题2.1 护理诊断和护理问题混用 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关键步骤,各科新教材在这一步骤上的用辞不统一。《内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使用“护理问题”,《外科护理学》使用“护理诊断/问题”,《妇产科护理学》使用“护理诊断”,《传染病护理学》使用“主要护理问题”,多种辞语混用,学生可能会感觉无所适从。
作者:林林;朱国光;姜文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常规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采用三孔或四孔法操作[1]。1998年5月至2000年3月,我院外科采用美国Stryker腹腔镜施行二孔法手助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15例,效果良好。手术配合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14~54岁,平均28.6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7例,坏疽性阑尾炎3例。手术时间15~50 min,平均20.7 min。病人术后当日下床活动,并可进流质饮食,住院2~5 d,平均3.2 d,术后无腹腔内感染及皮肤戳孔感染。1.2 器械的准备 准备腹腔镜器械,如0°观察镜,套管针(内径10 mm,长度17 cm),尖嘴分离钳及抓钳;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常规器械。1.3 手术方法及配合 硬膜外麻醉后取平卧位,消毒铺巾。在病人脐下正中切一横行小口制造人工气腹后,经脐下切口将套管针穿刺进入腹腔。观察镜用80~90℃的无菌水预热后经套管针置入腹腔内,镜下观察阑尾炎症程度。由助手在腹腔外按压右下腹,同时在镜下观察,选择贴近阑尾根部处切一横行小口,置另一内径为10 mm套管针,经此套管用无齿抓钳提起阑尾,分离阑尾周围的炎性粘连,推开肠管、大网膜等脏器(小范围的膜状粘连可用剪、推、钩等操作解除),充分显露盲肠和阑尾。将一自制的无菌橡胶戳孔保护套(可用避孕套代替,保护套两端呈喇叭状,开口处直径3 cm,中间部分内径为1 cm,大长度5 cm)通过套管放入腹腔,用抓钳将其一端拉入套管内,回抽并拉出套管,使保护套两端分别位于腹腔内外。经保护套置入抓钳,抓住阑尾尖端,边解除气腹边将阑尾提出腹腔,此时可显露阑尾根部,在腹腔外常规行阑尾切除,阑尾残端无需包埋。术毕创可贴拉合皮肤切口[2]。
作者:马艳丽;石焕玲;王春;李瑞芹;王玉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探讨激光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肢体肌力恢复的效果,对38例患儿的右侧肢体采用激光穴位照射,左侧肢体行针灸疗法,进行自身效果对照。结果两侧肢体肌力恢复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方法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治疗后肌力均明显提高。而激光治疗有安全、无痛、无交叉感染和晕针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神经康复治疗方法。
作者:杨定萍;李邦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布朗氏架是下肢骨折常用的牵引工具,为保证患肢血液循环,临床常用脱脂绷带环绕于架上。绷带环绕有不易更换的缺点。1998年6月至2000年6月,我科自制布朗氏架衬垫用于临床 1 820例次,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 材料选择及制作 选用吸水性及透气性较好的纯棉布1.2 m,根据布朗氏架的型号,将棉布重叠4层制成大号( 105 cm×30 cm)、中号(95 cm×28 cm)、小号(85 cm×25 cm)的长方型衬垫;两长边每间隔9 cm连接系带一对(每根宽2 cm、长40 cm)。 将制好的衬垫平铺于布朗氏架托面上,依次将系带在下面系上活结并绷平。衬垫两端系带分别固定在底架尾端及前端。2 优点 制作简单,更换方便、省时。环绕一个布朗氏架需5~6个绷带,价值20~25元,耗时8~10 min,而使用新制作的衬垫仅需成本费6元,铺垫一个布朗氏架只需2 min即可,而且还可拆洗消毒后使用,降低了材料消耗,减轻了病人负担。
作者:刘素芳;望会;牟京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急慢性扁桃体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我院常规采用全身抗生素治疗及稀碘酊外用,但局部刺激性强,且易导致恶心、呕吐、局部疼痛,病人不易配合。 1998年6月至2000年9月,笔者采用中药制剂地黄醇I号、Ⅱ号交替外用治疗急慢性扁桃体炎6 0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0例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5~53岁,平均26.7岁。急性非化脓性扁桃体炎25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20例;慢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15例。发病至就诊时间1~3 d,院外均未作其它治疗。1.2 方法1.2.1 地黄醇液制备方法:地黄醇I号液取黄莲、黄柏各1 kg,捣碎混合后加75%乙醇浸泡24 h取液,再加冰片250 g,溶解后将浸提液过滤备用。地黄醇Ⅱ号液取地榆、黄柏各1 kg,捣碎,其余方法同I号液制取法。
作者:张爱军;张学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探讨市场经济下护理服务模式,采用开放式护理服务(实验组),即将护士照片和主要概况上墙明示,病人入院时接受主班护士介绍后,可自主挑选自己的责任护士,由其负责住院期间的全程、全方位护理。并与传统护理方法(对照组)作对照,结果实验组的病人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提示开放式护理是市场经济下的服务方式之一,是一种体现“以人为本”指导思想下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
作者:孙庆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探索Molteno管植入术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护理措施,对18例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行Molteno管植入术治疗的病人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18例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病人中 17例眼压得到控制。术前做好解释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并发症预防及出院健康指导是提高该手术疗效的重要条件。
作者:植翠明;肖惠明;胡穗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慢性重症肝炎亦称慢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是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亚急性肝坏死,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科于1993~2000 年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重症肝炎55例,取得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5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22~47岁。对照组35例,男27 例、女8例,年龄19~52岁。两组病人的病程、病情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均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均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分型与诊断标准。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行常规保肝、降酶、退黄、促肝细胞生长、预防感染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生大黄30 g,黄连、黄芩、黄柏、丹参各20 g,锡类散 5支,槐花15 g,用350~400 ml水浸泡30 min后浓煎取汁150 ml,再加入食醋500 ml摇匀,冷至39~41℃。按《基础护理学》[1]保留灌肠法,将肛管插入17 cm左右,使药液缓缓灌入,然后取右侧卧位,使药液进入右半结肠(因右半结肠是产氨多的地方),保留2 h以上再排便,以利药物吸收,1次/d。
作者:刘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血透材料进行重复使用,多采用0.1%过氧乙酸(PAA)浸泡消毒。消毒后的透析管路、透析器须经彻底冲洗才能再使用,而常规方法需较长时间和较多透析液冲洗。为了缩短冲洗时间、节省冲洗液,我们根据PAA遇热易分解的特性,设计了加热冲洗法,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测试,报告如下。1 方法 选择同期透析病人150例(150例次),随机分为A、B、C三组,各组50例次,A组使用后的透析管路、透析器采用浸泡后常规冲洗方法,即用0.1% PAA浸泡24 h后,将透析器装上Gambro AK透析机,透析器外膜接通透析液(温度37℃,流速500 ml/min),透析器血室连接透析管,接上1 L生理盐水,开放肝素管,启动血泵,以100 ml/min流速循环15 min,再打开透析管所有侧孔冲洗[1];B组方法同上,仅透析液温度为39℃,循环时间10 min;C组透析液温度39℃,循环时间5 min,其他方法同A组。在透析管的动静脉除泡器、透析器外膜出口处分别留取2 ml标本测残留PAA浓度[2],按文献[3]的方法计算。并记录透析液用量。所得数据用(x±s)表示,采用F检验。 观察加热冲洗后的透析器使用过程中病人有无全身不适、面色潮红、体表发热、恶心呕吐等PAA过敏反应。
作者:陈燕燕;杨筱敏;刘景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了观察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病人的效果,对12例病人(序贯组)采用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即有创机械通气临床指标达到一定要求后改用无创机械通气,与12例持续有创机械通气直至脱机的病人(对照组)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序贯组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发生例数、入住RICU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提示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 COPD病人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陈慧敏;王斌;沈旭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肾上腺皮质腺瘤或增生分泌醛固酮过多,引起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失钾性肾病及血钾过低症[1]。本病确诊依据是醛固酮分泌增高和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降低。对临床高度怀疑而未能确诊的病例,行钾钠定量试验饮食有助于诊断[2]。我院营养科1995年12月至2000年5月对18例疑为原醛症病人应用钾钠定量试验饮食,并观察血生化指标,为及时明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8例中男4例、女14例,平均年龄48.6岁。入院时血压162.4~205.3/92.5~128.6 mmH g(1 mmHg=0.133 kPa);血钾(2.95±0.31)mmol/L,血钠(141.31±5.83)mmol/L,血pH 7.49±0.18,CO2结合力(30.8±1.4)mmol/L。1.2 钾钠定量试验饮食的方法与步骤1.2.1 准备工作:向病人详细说明试验饮食的目的和要求,取得病人的高度合作。在试验饮食期间,除营养室供给的饮食外不得食用任何食物;烹调用水及饮用水均用蒸馏水;不得喝茶、开水或其他饮料;不能用牙膏刷牙(内含碱性化合物);不能用含钠味精,以免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吕海燕;应碧荷;钟亚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探讨住院病人对探视、陪护的实际需求及心理状况,对600例住院病人进行陪人需求、需陪人种类、对陪护的感受及探视方式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发现住院病人对陪护的需求远远大于“三甲”医院≤8%的管理要求。结果表明,陪护对病人的作用除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外,给病人心理感情支持、满足其心理需要是医护人员及护工不可替代的。提示对住院病人留陪护≤8%的管理要求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冯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讨论消化性溃疡病人的相关心理及社会因素,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评定量表(LES)、社会支持量表(SSR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60例消化性溃疡病人及60例正常人作调查。结果消化性溃疡病人在心理、社会支持、个性特征及生活事件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病人对生活应激的态度较为消极,在社会支持及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着缺陷,对负性刺激较为敏感。提示在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病人的作用。
作者:王爱香;昌燕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探讨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足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58例糖尿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0.4% 的病人懂得足部护理;而坚持足部主动护理的病人仅占13.3% ;81.0% 以上的病人希望接受糖尿病足各方面的健康指导,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并将电话咨询和建立良好医护患关系作为获得健康知识的首选。提出早期开展预见性护理,建立一支由专科医师-护士-营养师-药师-康复师组成的教育队伍,加大糖尿病足知识宣传力度,形成有效的健康教育网是满足糖尿病足健康教育需求行之有效的办法。
作者:甘俊丽;谭艺真;李媛;叶赛娟;张雪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科1987~2000年收治6例锁骨下血管损伤病人,经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5~69岁,平均45.0岁。刀刺伤致右锁骨下动、静脉损伤1 例,钢筋刺破右锁骨下动、静脉1例,车祸致第1肋骨骨折刺断左锁骨下动、静脉4例(其中1 例合并有锁骨下动脉栓塞)。6例中5例合并臂丛神经损伤。3例彩超可见第1肋骨、锁骨的骨皮质连续性中断、错位,锁骨下动、静脉血管壁的连续性中断,局部可见液性暗区,边界清楚。查体:锁骨上窝饱满、压痛,患肢感觉、活动障碍,桡动脉搏动不能触及。在全麻下急诊行血块清除、血管修补、神经松解术;术后予以补液、抗炎、抗凝、扩血管治疗,平均住院17 d,伤口愈合出院。随访6~27个月,平均13个月,按张高孟[1]标准评价优4 例,良1例,差1例。
作者:陈爱兰;应丽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了解肿瘤科护理人员在接触抗肿瘤药物过程中出现毒副反应的情况,减少职业性损害的发生,选择符合样本条件的肿瘤科护士48例,按接触时间的长短分为三组,采用定期查体和随访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随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时间的延长,白细胞减少、脱发、月经异常症状相应增加,接触19~34个月者与2~6个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要避免职业影响健康,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作者:贾晓燕;李慧莉;李荣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于肾小管回吸收磷减少所致,血磷降低(<0.97 mmol/L),钙磷乘积<30,骨质不易钙化。本病不易早期发现,在佝偻病长期治疗无效时考虑本病。2000年我科收治1例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儿,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病例简介 女,2岁。发现“O”形腿1年余,肌内注射维生素D3,长期口服钙剂,效果差。入院时T 3 7.2℃、P 90次/min、 R 30次/min,体重10 kg,营养一般,毛发稀疏,方颅,手、脚镯征阳性,肋骨串珠,鸡胸,双下肢呈“O”形。X线示双侧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干骺端增宽,边缘呈毛刷状改变,钙化带模糊,骨骺板增宽,骨骺部分边缘毛糙不齐。血磷0 .6 mmol/L,碱性磷酸酶1 158 U/L,血钙2.47 mmol/L,诊断为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口服补磷合剂(含磷酸盐)、罗钙全(含维生素D),经过8个月规律用药,该患儿佝偻病症状消失,血磷基本正常。2 护理2.1 指导正确用药 ①维持血磷浓度在0.97 mmol/L以上,口服补磷合剂,10 ml/次,5次/d,有利于骨的钙化,维持正常的生长速率。服用补磷合剂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可在饭后、睡前给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长期规律用药时,若血磷浓度不易达到正常范围,出现中毒症状或病情无好转,停用罗钙全或剂量减半,并加大补磷合剂用量(20 ml/次),可促进本病痊愈。如X线片示干骺端已愈合,罗钙全用量可减半,以防止骨骺软化。②口服罗钙全 30~40 ng/(kg·d),1次/d。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有无中毒症状(如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口渴、表情淡漠、呕吐、吸吮无力、皮肤弹性减低、四肢肌张力减低、发热等)。若出现中毒症状,立即停药。③该病是由于肾小管回吸收磷减少所致,因此,需要终生服用磷酸盐。本例患儿曾中断服用,佝偻病症状重新出现,服药后好转。
作者:任香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探讨经济、便捷、有效治疗褥疮的方法,1997年 1月至2000年9月笔者采用土鸡蛋膜治疗褥疮2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龄(46.7±20.1)岁。褥疮分布于肩胛4处、髂嵴22处、骶尾22处,平均面积(30.6±5.1) cm2;Ⅲ期褥疮36处,Ⅳ期12处。对照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为(48.9±17.2)岁。褥疮分布于肩胛6处、髂嵴 16处、骶尾22处,平均面积(29.8±6.2) cm2;Ⅲ期褥疮33处,Ⅳ期11处。两组的性别、年龄、褥疮分期及面积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①清创。首先用0.02%呋喃西林溶液清洗创面,剪除Ⅲ、Ⅳ期褥疮表面溃疡及坏死组织,然后用无菌敷料加压止血,再用无菌纱布或棉签蘸0.5%碘伏(呈饱和状)直接湿敷褥疮面15 min。②敷土鸡蛋膜。将土鸡蛋外壳用乙醇消毒后横截为上下两半去除内容物留壳,将边缘一小部分外壳向内折,轻轻除去其内折部分的外壳,然后右手拇指和示指捏紧内膜沿纬线将其鸡蛋膜从内面剥离,并敷于褥疮表面,其范围大于褥疮面1~2 cm,整个过程注意无菌操作。③包扎。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并包扎,松紧适宜,每天更换1次,5 d为1疗程。
作者:孟共林;郭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带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是一种较新的皮瓣移植术,应用该皮瓣修复小腿下端、足、踝部皮肤缺损16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14例创缘Ⅰ期愈合,2例创缘延期愈合。提出术前心理护理、术区准备、皮瓣的监测、局部制动等护理是皮瓣存活必不可少的条件。
作者:樊玉梅;林艳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